論大部分實體瘤患者CART臨床試驗為何只有一半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的數據,自1993年開始的所有細胞治療試驗中,只有一半是針對實體瘤(1203項中有596項)(圖1)。 圖1. 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細胞治療試驗比較 如表1,大部分細胞治療臨床研究都集中在少數癌種,如黑色素瘤(79項)、腦癌和中樞神經系統癌(75項)、肝癌(57項),而發病率較高的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等都相對較少[1]。這些趨勢表明,與血液腫瘤相比,細胞治療實體瘤才是抗癌的主戰場,同時面對的挑戰也更大。 表1. 596例實體瘤試驗的總結 CAR-......閱讀全文
論大部分實體瘤患者CART臨床試驗為何只有一半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 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
為何大部分實體瘤患者CART臨床試驗只有一半?
CAR-T療法在惡性血液腫瘤中展現出的強大實力,使其逐漸成為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然而血液腫瘤(非實體瘤)僅僅是眾多癌癥中較小的一部分,如2019年最新的全球癌癥數據指出:約90%的癌癥發病率都是由實體瘤引起,但關于實體瘤的細胞治療臨床試驗卻很少。?如下圖所示:2019年發表在Nature
實體瘤的CART細胞治療
簡介 嵌合抗原受體(CAR)含有一個細胞外單鏈可變區(scFv),其功能為標的、穿膜間隔、及細胞內信號或激活。CAR-T細胞將CAR通過質粒轉染、mRNA或病毒載體傳導引入T細胞以識別細胞表面暴露的癌相關抗原(TAA)。 迄今為止大約有30個TAA正在研究中,其中廣為關注的包括癌胚抗原(CE
再顯神威!CART“盯上”的實體瘤,治療實體瘤“很有戲”
免疫療法已然成為人類對抗癌癥新希望,其中CAR-T細胞療法即通過識別腫瘤細胞表面抗原的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CAR)基因工程表達在從患者體內獲得的T細胞上,使這些T細胞成為殺傷腫瘤的細胞武器,此療法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 在臨床試驗中
CART細胞療法針對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全球臨床試驗-一
隨著Kite Pharma公司宣布,已向歐洲藥監局(EMA)提交使用其CAR-T細胞產品(axicabtagene ciloleucel,KTE-C19)的營銷授權申請(MAA);諾華的CAR-T療法CTL019(tisagenlecleucel-T)以10:0的投票結果獲得咨詢委員會專家全票推
CART細胞療法針對實體瘤和血液腫瘤的全球臨床試驗-二
值得注意的是,注入細胞的總數取決于產品內的CAR陽性T細胞的百分比,而且在不同的研究之間和單獨的試驗中都是高度可變的。CAR-T細胞產物中CAR陽性細胞的百分比(圖片來源 EMBO)對于四代CAR-T細胞,可以觀察到使用直接伴隨有慢病毒載體(LVs)的γ-逆轉錄病毒載體(RV)的輕微偏好。只有很少的
突破實體瘤:基于干細胞樣T細胞CART實體瘤治療潛力
CAR-T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是一種創新的癌癥免疫療法,它將合成受體結合到T細胞中,用同源靶向配體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自美國FDA首次批準CD19靶向的CAR-T細胞療法以來,CAR-T細胞療法在B細胞淋巴瘤患者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治療效果。?目前,FDA已批準了5款CAR-T細胞療法
突破實體瘤:基于干細胞樣T細胞CART實體瘤治療潛力
CAR-T細胞療法(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療法)是一種創新的癌癥免疫療法,它將合成受體結合到T細胞中,用同源靶向配體識別和殺死腫瘤細胞。自美國FDA首次批準CD19靶向的CAR-T細胞療法以來,CAR-T細胞療法在B細胞淋巴瘤患者中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治療效果。?目前,FDA已批準了5款CAR-T細胞療法
循環DNA與實體瘤患者生存
采用分子分析來指導預后和預測治療效果會因為患者組織的獲取而受到限制。對患者外周血中的全部循環游離DNA(cfDNA)或者循環腫瘤DNA(ctDNA)進行檢測可以更容易的獲得腫瘤樣本,并有助于預測臨床效果。11月24日發表在Cancer Epidemiol Biomarkers Prev上的一篇
CART進入慢車道
今天諾華宣布將解散其細胞與基因療法研究部。這個400人的機構將有280人分散到諾華其它研發領域,但有120人可能被裁,所以總的來說是減少了這方面的投入。主要項目如CTL019以及其人源化二代產品CTL119的研發仍會繼續進行,與賓大的合作也不受影響。但是業界普遍認為諾華今天這個動作是對整個CA
挑戰實體瘤,CART新銳的秘訣是?
日前,比利時的Celyad公司宣布檢驗該公司創新CAR-T NKR-2療法在實體瘤中療效的THINK臨床1b 期試驗招募到了第二位患者。這位患者患有胰腺癌,THINK 臨床試驗注冊的第一位患者患有結直腸癌。名為THINK的臨床試驗預期將在5種不同的實體瘤中檢驗CAR-T NKR-2療法的效果。在
CART細胞療法治療實體瘤任重而道遠
為過繼性免疫療法設計的人工受體需要具備雙重功能:抗原識別和激活經過重編程的效應T細胞的裂解性復合物(lytic machinery)的能力。通過這種方式,CAR-T細胞將它們的細胞殺傷作用傳遞給表達靶腫瘤抗原的癌細胞,從而繞過HLA限制性抗原識別的限制。不斷發展的技術已提出了一系列可溶性和細胞“
打破CART實體瘤魔咒TCRT療法征途百億美元市場
CAR-T療法在血液腫瘤中已經取得巨大的成效,CAR-T療法的開發推進十分迅速,已經成為廣為業界所熟知的腫瘤免疫療法。除了制備難度、費用高昂、不良反應等的可及性問題外,最令業界一籌莫展就是實體瘤了。就未來發展來看,實體瘤顯然是CAR-T療法不能割舍的領地,據統計,世界上90%的癌癥都是實體腫瘤,
CART療法的兩個未來發展方向:CART與化療、治療實體瘤
今年的ASCO大會上,Juno、諾華與Kite向與會者分享了多項CAR-T療法臨床試驗數據。從結果看,CAR-T療法在治療血液癌癥方面表現非常出色:Juno的CAR-T療法在I/II期臨床試驗中,讓34名急性淋巴性白血病患者得到了完全緩解;諾華與賓州大學共同研發的療法有高達79%的響應率;而Ki
腫瘤免疫治療新貴CART國內新進展-優卡迪居首
CAR-T細胞免疫療法,作為腫瘤免疫治療的新興手段之一,近年來一直備受業界關注。 CAR-T細胞免疫療法最早由Gross等于20世紀80年代末提出。至今已發展4代,由于第二代CAR-T有較多的臨床數據支持,穩定性高且技術工藝較為成熟,目前大多數企業CAR-T產品是在第二代CAR-T基礎技術上進行
CART免疫療法新模式——治療實體瘤
免疫療法已然成為人類對抗癌癥新的希望,而CAR-T療法則是近年來最有前景的腫瘤免疫療法之一。CAR-T藥物已經成功在人類血液癌癥研究中被證明有重要作用,然而針對實體瘤仍然是一個巨大的考驗。如果能應用于治療實體瘤,那將具有很大的潛在市場。 為解決這個難題,科學家們與該領域內的主要公司展開密切的合
CART細胞治療更廣闊的市場——實體瘤
在剛結束的2018年ASH年會上,多家藥企、生物技術公司發布了CAR-T療法在血液病的進展。從CD19靶點集中的ALL和DLBCL的高熱度開發,到現在逐步公布的多發性骨髓瘤初步研究結果。然而,目前CAR-T療法還僅針對整體癌癥適應癥的較小細分市場,其中CD19約占1%,再加上多發性骨髓瘤可以增加
細胞基因治療臨床情況匯總
基因治療:旨在修飾或操縱基因的表達或改變活細胞的生物學特性以用于治療用途。根據治療方法,基因療法可分為體內或體外,根據基因導入系統可分為病毒載體和非病毒載體。基因編輯的細胞治療屬于體外基因治療范疇,將細胞(正常細胞或腫瘤細胞)從患者體內取出,并將靶基因(DNA或RNA)導入體外培養的細胞中,
CART療法面臨的九個技術難題!
CAR-T療法是當下最先進的腫瘤治療技術之一,是結合了細胞療法和免疫療法的基因療法。基于其臨床試驗的成功,該領域已是醫藥研發熱門領域,也是投資熱點。 CAR-T技術原理: 首先獲得患者的T細胞,若干天培養后,通過病毒等載體將體外重組的識別腫瘤相關抗原的單鏈抗體基因和相關的信號轉導基因導入患者
CART治療實體腫瘤遭遇困境,CARNK或將是破解之道
國內,衛計委“一刀切”叫停細胞療法的臨床應用;而在國外,FDA有望在未來18個月內正式批準第一個CAR-T的臨床應用產品。 從最新實驗數據來看,之前被業界看好的諾華可能被Kite和JUNO反超,Kite有望榮升榜首。 無論誰領跑全球,CD19-CAR-T治療血液腫瘤都成功在即,然而,實體瘤的
給腫瘤定點“加熱”,可助力CART治療實體瘤?
CAR-T療法通過基因工程把患者T細胞改造成為進攻癌癥的武器,在對白血病、淋巴瘤等難治性血液腫瘤的治療中已表現出令人欣喜的療效。不過,這種新興的細胞療法也有局限,比如在其他癌癥類型中的效果就不盡如人意。一個重要的原因在于,實體腫瘤的局部環境限制了CAR-T細胞進入,并且會抑制免疫細胞發揮作用。
利用改進的CART治療實體瘤大有可為
CAR-T(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 Immunotherapy),即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該療法是一種出現了很多年但近幾年才被改良使用到臨床中的新型細胞療法。在急性白血病和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療上有著顯著的療效,被認為是最有前景的腫瘤治療方式之一。正
新一代對“疲憊”狀態耐受的CART細胞來成功抵御實體瘤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志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斯坦福大學醫學中心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新方法,其或能重編程CAR-T細胞(抵御癌癥的免疫細胞)來延長其自身的活性并增加抵御實驗室培養和小鼠機體中人類癌細胞的潛能。 圖片來源:CC0 Public Domain 基因工程細胞在經歷
首個CLDN18.2CART療法實體瘤臨床數據發布
胃腸道癌癥(包括胃癌和胰腺癌)患者通常預后不佳、治療手段很少。CAR-T 細胞療法已獲批用于治療血液類癌癥,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但CAR-T在治療實體瘤(如胃腸道癌癥)中的潛力尚不明確,因為很難靶向這些類型的癌癥。 CLDN18.2 是一種高度選擇性的細胞譜系標記物,在70%至80%胃癌患者及約
又一胃癌患者受益!CAR?T-療法有望作為實體瘤的潛在治療
最近,江西首例實體瘤CAR-T細胞治療在南昌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中心順利完成。在本次治療中,該患者首次診斷為晚期胃癌,腫瘤已廣泛轉移至腹腔及多處骨骼,患者按照指南規范進行標準的化療聯合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后,腫瘤控制不佳,且因腹脹、飲食差及血細胞反復重度減低等并發癥導致其難以繼續接受化療。經過CA
各領風騷,細數我國最具投資價值的CART研發企業
目前國內已經涌現了一批各有特色、獨具投資價值的CAR-T企業,分別是臨床進展最快的南京傳奇生物、專研適用實體瘤治療的科濟生物、專注產業化的博生吉安科。隨著病患需求日益增長,監管制度不斷推進,國內外合作日益密切以及大量資金不斷投入研發,國內CAR-T細胞療法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有近百家不同規模的公司投入
Immunity:重大進展!利用新型CART免疫療法治療實體瘤
嵌合抗原受體(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s, CAR)T細胞(CAR-T)是對病人自己的T細胞經過基因修飾而構建出的,在治療血癌上取得成功,但是利用CAR-T治療實體瘤并不那么成功,這是因為正常組織含有CAR-T靶向的蛋白,因而,CAR-T不僅攻擊腫瘤,也會攻擊正常組織。
定價超百萬一針的抗癌“神藥”究竟有多神?
近日,一款腫瘤免疫療法——CAR-T細胞療法“火”了起來。 據報道,2019年7月陳女士被確診為淋巴瘤。今年6-8月期間,她在接受上海瑞金醫院副院長、血液科教授趙維蒞團隊的CAR-T細胞治療后,癥狀完全得到緩解,實現癌細胞的“清除”,并于8月底出院。 一石激起千層浪,此消息很快引爆了整個醫藥
再1篇!Nature綜述:如何讓CART療法駛向未來?
3月22日,Nature Reviews Clinical Oncology發表了題為“Driving CAR T-cells forward”的綜述。文章指出,靶向CD19的CAR-T療法治療B細胞惡性腫瘤的早期臨床試驗結果令人印象深刻,并引發了科學界對這一技術的研究熱情。目前,一些
生物醫藥回顧-發展與反思并存
2017年8月,全球迎來首款上市的CAR-T療法,美國FDA批準諾華的Kymriah用于25歲以下復發難治性B淋巴細胞急性白血病(B-ALL)患者。這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事件。緊接著的10月,吉利德/Kite Pharma的Yescarta獲FDA批準,用于治療復發難治性大B細胞淋巴瘤的成年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