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2月26日公布:該校歷時十多年研發出痕量灌溉技術,打破了農作物“被動式補水”的全球傳統灌溉模式。 據了解,中國現有常用節水灌溉方法包括渠道防滲、噴灌、微噴灌、滲灌和滴灌等,均為人為控制灌溉時機和灌水量,屬于“被動式”灌溉模式。 華中科技大學痕量灌溉研究中心主任諸鈞介紹說,痕灌依靠毛細力作用自動調節水分供給,只濕潤作物根系周圍土壤,使作物根系周圍的土壤水分含量一直處于相對穩定狀態。痕灌技術的核心節水部件——痕灌控水頭,由具有良好導水性能的毛細管束和具有過濾功能的痕灌膜組成,控水頭埋在作物根系附近,感知土壤水勢的變化,為植物實時供水。5年多的田間應用試驗表明,該技術比目前效果最好的滴灌技術還可節水50%左右,未來有望替代滴灌,并在滴灌無法使用的廣大地區獲得應用。 諸鈞介紹說,該技術現已在北京、新疆、內蒙古、廣西等地的1800畝露地及120座溫室中完成了中等規模試驗示范。日前,北京市農委組織中國農業大學......閱讀全文
隨著我國節水灌溉規劃任務不斷深入,從國民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角度來考慮,當前進行的節水灌溉規劃任務是研究技術先進、經濟合 理的各種工程措施、控制途徑和方法,減少灌溉水的無益損耗;在時間和空間上合理地分配水資源,并在田間推行科學的灌水決策與精量灌溉調控手段,以達到合理 利用水資源,促進農業高效節水技術可持
全國人大代表、國家緩控釋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萬連步 今年兩會人們對環境問題特別關注。 “能有更多人關注環境問題,這是好事情。”聊到這一話題,全國人大代表萬連步認為,當前還有更多環境問題也亟須引起重視。 “經過一年來的充分調研考察和醞釀,今年我再次提出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技術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今天上午,國務院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即通俗所說的“水十條”。 “通知”內容顯示,今后,國家將加強包括飲用水、地下水、湖泊流域水以及排放污水等水體的全面監測。全文內容如下: 附:國務院關于印發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的通知國發
三、重點任務 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關鍵環節入手,重點加強事關現代農業發展全局、影響長遠的八個方面建設。 (一)完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穩定發展糧食和棉油糖生產。穩定糧食播種面積,優化品種結構,提高單產和品質,加強生產能力建設,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實施全國新增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農業部印發《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行動方案》,方案顯示,農業部為此將進行五大建設項目,在“耕地質量調查監測與評價建設”項目中,內容包括:一是建設耕地質量調查監測網絡。根據土壤類型、作物布局、耕作制度、代表面積、管理水平、生態環境的差異,按照20萬畝耕地設置1個監測控
改善河口和近岸海域生態環境質量。實施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方案,加大渤海、東海等近岸海域污染治理力度。強化直排海污染源和沿海工業園區監管,防控沿海地區陸源溢油污染海洋。開展國際航行船舶壓載水及污染物治理。規范入海排污口設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設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到2020年,沿海省(區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近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環資司關于就《循環發展引領計劃》(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公告已經發布。征求意見稿中提到,推動餐廚廢棄物、建筑垃圾、園林廢棄物等城市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水泥行業利用現有水泥窯協同處理危險廢物、污水處理廠污泥、生活垃圾等,推進火電廠協同資源化處理污水處理廠污泥,推
部機關各司局,部直屬各單位,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水務)廳(局),各計劃單列市水利(水務)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水利局: 2016年將啟動實施“十三五”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加快區域規模化高效節水灌溉發展,進一步全面深化農田水利改革,農村水利改革與發展任務非常艱巨
12月18日上午,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在人民大會堂舉行。100名“改革先鋒”稱號獲得者和10名“中國改革友誼獎章”獲得者在大會上受到表彰。 “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100名):于敏國防科技事業改革發展的重要推動者 于敏,男,漢族,中共黨員,1926年8月出生,天津寧河人,中國工程物理研
日前,吉林省農科院研究并大面積示范推廣的“玉米可降解地膜覆蓋水肥一體化技術”,在吉林省乾安縣贊字鄉父字村進行玉米實地測產,經過農業部專家組現場實測確認,單產達到1136.1公斤/畝,再創吉林省西部半干旱區玉米畝產超噸糧的新紀錄。 幾年來,省農科院在省政府實施“吉林糧食豐產科技工程”、“吉林省玉
二 面向國家重大需求(15項,不含專用領域) 16 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科學與應用 中科院是中國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的發起者、組織者之一,是科學與應用目標的提出者和實施者,50余家院屬單位承擔了大量重要工程任務和多項協作配套任務,突破了大批關鍵核心技術,為工程實施提供了強有力科技支撐。 在載
縣域內94.5%的面積是荒漠和荒漠化土地,30余萬人生活在最窄處不足10公里的狹長綠洲上;全縣年均降水量110毫米,蒸發量2646毫米――這就是甘肅的民勤。 5月中旬的民勤,時不時揚起陣陣沙塵。從縣城向北驅車80公里,只見路西并排矗立著兩塊紀念碑,一塊碑上鐫刻著溫
大氣污染防治在2013年、2014年已連續兩年被列為河北省政協1號提案,今年提案將重點關注什么問題?記者日前從河北省政協了解到,今年河北省政協將“加強生態建設,改善生態環境”列為1號提案。 涵養地下水資源 防治土壤污染 京津冀同處水資源嚴重短缺的海河流域,海河流域多年平均水資源量為370.4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據中新網能源頻道了解,《綱要》共分6章28條,明確提出了農業節水的總體要求、體系構成、分區指導、重點工程建設、體制機制改革和組織實施意見。到2020年,新增節水灌溉工程面積3億畝。 《綱要》指出,我國是
導讀:從“費”到“稅”,一字之差,不僅征收部門從水利部門改為稅務部門,更體現出“強制性”。財政部稅政司司長王建凡表示,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采取差別征稅政策,既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又不影響社會基本用水需要。 2017年12月1日起,根據《擴大水資源稅改革試點實施辦法》(財稅〔2017〕80號),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今年是“十二五”國家科技計劃全面開展的一年,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突破前沿技術、創制重大產品、培育新興產業、引領著現代農業。 今年5—9月,國家863計劃現代農業技術領域辦組織主題專家組對“十二五”該領域2011年和2012年啟動的7個主題、2
國家統計局網站今日刊登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黃秉信署名文章,談我國的糧食生產情況。黃秉信稱,中國糧食生產基本面良好,2013年以來,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超過12000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新臺階,2017年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了470公斤,中國人吃不飽飯的問題徹底成為歷史,我國糧食安全保
12月1日,《節水治污水生態修復先進適用技術指導目錄》、《海水淡化與綜合利用關鍵技術與裝備成果匯編》、《煤炭綠色開采與安全環保技術成果目錄》等三項科技成果目錄在京發布,為供需雙方搭建有效對接的橋梁,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這三項科技成果目錄的技術主要來源于國家科技計劃支持的研發成果,也包括面向
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國家農業節水綱要(2012―2020年)》,這是農業節水的首個國家綱要,意味著在這方面有了頂層設計,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促進現代農業發展,建設節水型社會將發揮重要作用。 為什么農業要節水? 農業用水約占全國用水總量的62%,用水效率不高,耕地畝均水資源
在熱帶沙漠里種水稻?這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農業科學家們硬是完成了,其中一種水稻的單產還超過520公斤/畝。這是全球首次在熱帶沙漠試驗種植水稻取得成功。變不可能為可能,中國科學家是如何做到的?本報記者日前探訪了位于迪拜沙漠深處的試驗基地。 沙漠里種水稻—— 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中國科
中國網財經11月10日訊 據水利部網站消息,水利部、發改委印發《“十三五”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方案》。 方案提出,到2020年,水資源消耗總量和強度雙控管理制度基本完善,雙控措施有效落實,雙控目標全面完成,初步實現城鎮發展規模、人口規模、產業結構和布局等經濟社會發展要素與水資源協調發展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2日發表《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 (2011年11月22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錄 前言 一、減緩氣候變化 二、適應氣候變化 三、基礎能力建設
1 項目的目的及意義土壤墑情監測是水循環規律研究、農牧業灌溉、水資源合理利用、抗旱救災基本信息收集的基礎工作。土壤墑情、旱情監測對農作物播種、產量預測和節 水灌溉等都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是灌區生產決策不可缺少的依據。實踐證明,在作物增產灌溉和適時適量節水技術應用與研究中,都離不開田間墑情的監測和預報。
18個國家的300余位代表日前齊聚北京,在第五屆中國國際水溶性肥料會議及展覽上呼吁,發展水溶性肥料是實現水肥一體化和節水農業的關鍵。 據統計,世界有60%引用的地表水量用于農田灌溉。隨著世界農業集約化、規模化發展和水資源匱乏,專家學者、農業從業者對水肥一體化和節水農業的重要性
十三五”規劃提出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發展戰略,為現代農業的發展提供了新思路,而依靠科技進步提高耕地質量、增加糧食產能是農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 長期以來,中國科學院注重現代農業的科技創新,積極部署中低產田改造,加強新型生物技術研發與推廣應用,研發了適宜的農作物新品種和共性關鍵技術。近日,《中國科學
近日,甘肅省靜寧市又出現嚴重的水污染事件,原因是上游固原市幾十家馬鈴薯淀粉企業排放的廢水直接導致下游水庫的污染。1月28日,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帶隊來到甘肅靜寧和寧夏固原督辦馬鈴薯淀粉企業治污問題。 實際上,目前國內馬鈴薯淀粉企業要按國家標準要求排放是非常困難的,但是,“在技術和政策上有新的突破
提高灌溉效率并不一定會帶來農業耗水的減少,政策制定者們可能需要重新審視先行的農業灌溉政策了。 日前,來自全球8個國家的7所大學和3家國際研究機構的11名自然科學家與社會科學家共同提出:當灌溉效率增加時,用水也隨之增加,現行灌溉效率政策通常不會減少耗水量。相關成果發表在《科學》上。 “回歸水
0 引言隨著全球水資源供需矛盾的日益加劇, 節水農業已成為當今具有世界意義的焦點問題之一,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發展節水農業。以色列、日本、美國等國家都已采用先進的節水灌溉制度。通過采用遙感、 遙測監測土壤墑情和作物生長等新技術, 對灌溉區用水進行監測預報, 實現灌溉區水資源的動態管理, 不但成功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