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宮二號”預計將在兩年左右時間內發射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設計師周建平3月4日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采訪時說,“天宮二號”預計將在兩年左右的時間內發射,由于“天宮一號”狀態良好、可能延期服役,不排除會出現兩座中國“天宮”并存太空的情況。 作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設計壽命為兩年的“天宮一號”于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周建平告訴記者,迄今為止,“天宮一號”狀態很好,所有設備工作正常,尚未使用當初設計的冗余備份設備,資源也比較充足。“我們預期它應該可以持續工作超過兩年,甚至超過更多的時間。” 根據已經公布的計劃,今年6月至8月,新一批航天員將乘神舟十號飛船,進行載人航天交會對接。周建平說,此次對接之后,“天宮一號”不會再與其他的載人飛船對接。但是,“天宮一號”將會繼續用于科學實驗。我國將借此進一步考核航天器領域的一些技術,包括產品的可靠性和壽命等方面的技術。 他說,我國今后將要建設一個長壽命的空間站,會比“天宮一號”壽命長得多。......閱讀全文
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
我國“實踐十一號04星”發射失利 此次發射失利前,該系列運載火箭發射成功率為100% 北京時間8月18日17時28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二號丙”運載火箭發射“實踐十一號04星”。火箭飛行過程中發生故障,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具體原因正在分析中。 ■ 觀點 “不會影
神舟八號11月初擇機發射-與天宮一號交會對接
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獲悉,執行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的“神舟八號”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八火箭,于昨日(10月26日)順利轉運至發射區,這標志著“神舟八號”飛船發射進入倒計時。根據計劃,“神舟八號”飛船將于11月初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擇機發射。 可自動手動交會對接 據
神八與天宮一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
今天(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與天宮一號在太空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從接觸到最后鎖緊,它們用了8分鐘,組合體以優美的姿態飛翔在茫茫太空。 1時43分,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中央軍委委員、總裝備部部長常萬全宣布:天宮一號、神舟八號首次交會對接圓滿成功! 據了解,交會對接全過程分為遠距
天宮一號空間儀器實驗應用取得豐碩成果
內容摘要:該套設備由帶電粒子輻射探測器、軌道大氣環境探測器和空間環境控制單元共3臺儀器組成。目前,三個實驗樣品共計在軌開展實驗19次,其中等溫變壓實驗12次,自然結晶實驗6次,地面同步開展實驗,通過天地對比發現重力對結晶實驗過程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響。 2011年9月29日,我國在
“天宮一號”空間站已進入初樣研制階段
天宮一號模型 [電視截圖] 在1月25日的春節聯歡晚會上,由我國科研工作者研發的太空試驗站“天宮一號”的出現掀起了晚會的高潮。這個龐然大物究竟對我國的太空探索起著怎樣的作用呢?25日,記者連線上海航天局科研四部部長葉勛,據他介紹,上海航天人將為計劃于2010年發射的“天宮一號”提供資源
天宮一號天外歸來-七大精彩瞬間難忘
4月2日,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流星般從天外回歸,結束了長達7年的太空之旅。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證實,8時15分左右,天宮一號墜落于南太平洋中部區域。 再見,天宮一號,但屬于你的精彩瞬間永遠難忘。 亮相:名字自帶“中國風” 1992年,作為中國載人航天戰略的一部分,研制目標飛
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發射升空
9月29日,隨著天宮一號于29日21時16分發射升空,中國向空間站時代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這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第147次飛行,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實施以來的第8次發射。 秋夜的酒泉衛星發射場上星光閃耀,全新改進的長征二號FT1火箭點火升空,明亮的尾焰映紅了大漠長空
天宮二號最快中秋發射-看看都有哪些高大上儀器
港媒稱,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9日透露,天宮二號將于9月15日至20日擇機發射,已在酒泉發射場順利完成垂直轉運,標志著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任務正式進入發射階段。 據香港商報9月10日報道,放在活動發射平臺的天宮二號及長徑二號F-T2火箭的組合體,9日早駛離測試廠房,垂直運到發射區,象征進入發射階
天宮二號空間冷原子鐘實現預定科學目標
2016年9月25日,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成功發射并順利進入運行軌道。由中國科學院牽頭負責的載人航天工程空間應用系統在天宮二號上開展了十四項體現國際科學前沿和高技術發展方向的空間科學與應用任務,其中包括世界首臺太空運行的冷原子鐘。在軌近兩年時間里,冷原子鐘運行正常、狀態良好、性能穩定,完成了全部既
“泛舟”銀河-相會“天宮”
伴隨著一陣山呼海嘯般的巨響,火箭尾焰劃破如墨的夜空,天舟四號貨運飛船在長征七號遙五運載火箭的托舉下一飛沖天。5月10日凌晨,天舟四號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2022年中國空間站在軌建造任務首戰告捷。 自古,人們對天宮就充滿向往。如今,神話傳說從夢想照進現實——中國空間站被稱為“天宮”,中
中國成功發射天宮一號-開啟太空探索空間站時代
中國29日晚在西北戈壁成功將無人太空實驗艙天宮一號送入低地球軌道,在相繼實現航天員上天、太空行走之后,為建設探索太空的前哨——永久載人空間站邁出關鍵一步。 國家主席胡錦濤等中央領導人來到位于北京的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目睹了這次非同尋常的太空發射。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改進后的“長征二號FT1”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完成總裝-2011年升空
資料圖表:“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8月17日表示,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第一個空間交會對接目標——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已于近日完成總裝,全面轉入電性能綜合測試階段。在完成一系列電性能、力學性能和熱性能測試后,飛行器將于2011年發射進入預定軌道,之后
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
11月1日5時58分07秒,中國“長征二號F”遙八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載人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將“神舟八號”飛船發射升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指揮常萬全宣布,“神舟八號”飛船已進入預定軌道,發射圓滿成功。 據悉,神舟八號飛行主要任務是: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進行
我國將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28日表示,我國將于今年年中至明年上半年間,組織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空間實驗室任務。 據這位發言人介紹,空間實驗室任務是我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標志我國載人航天進入應用發展新階段,承前啟后,意義重大。 飛行期間,將驗證貨物運輸和推進劑在軌補加,以及航天
“天宮一號”將于2011年下半年發射
中國將首試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 中國將在2011年下半年進行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飛行試驗。全國政協委員、神舟飛船原總設計師戚發軔3月1日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透露,2011年下半年,中國將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隨后發射神舟八號飛船與之進行第一次無人交會對接。神舟九號、十號飛船將擇機
首批“天神”組合體紅外及可見光圖像已回傳
中國科學院研制的伴隨衛星于2016年9月15日隨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發射入軌,經過約40天在軌貯存,于10月23日早晨7點31分從天宮二號上成功釋放,并利用攜帶的可見光相機和紅外相機對天宮二號和神舟十一號組合體對進行第一次拍攝。目前第一次拍攝圖像已經回傳。 本月底,伴隨衛星將通過多次軌道控制,
天宮一號將首度驗證中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
6月初,平均年齡只有32歲的上海航天天宮一號試驗隊就已奔赴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盡管有些隊員還是剛辦過集體婚禮的“新人”。來不及度蜜月,上海航天的年輕人就為“天宮”的發射全力以赴。那么,在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項目上,上海航天將承擔起哪些重大任務呢? 作為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中第二步的
多項技術助力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對接成功
在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成功對接后,記者獲悉,包括航天測控可視化系統、交會對接微波雷達、高精度加速度計等在內的多項技術成果,保障了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的對接成功。 在北京飛控大廳前方的巨幅顯示屏上,三維動畫把飛行器在太空中飛行的姿態實時展現出來。北京飛控中心軟件室主任孫軍介紹,針對此次任務“載人
天宮二號搭載中瑞合作科研儀器開展天體物理研究
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于2016年9月15日發射成功,瑞士對此高度關注。瑞士主要德語報紙《每日導報》用兩個整版篇幅介紹了中國航天最新成就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由瑞士科學家提出和設計的觀察太空伽瑪射線的儀器“Polar”,由天宮二號送入太空,展開天體物理研究。 伽瑪射線暴是來自太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在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實驗室里拍攝的擬南芥,用于與天宮二號上種植的同一品種擬南芥進行對比研究。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
我國首次在天宮二號完成植物生長全過程實驗
天宮二號在軌運行兩年多來,開展了眾多空間科學和應用實驗,其中包括完成我國首次高等植物“從種子到種子”的空間長周期培養實驗,為發展空間植物培養技術、探索保障人類長期空間生存,又向前邁進了一步。 據課題負責人、中科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鄭慧瓊研究員介紹,高等植物是空間生態生保系統的關鍵因素。如何利用
“天舟一號”發射:解決一個世界難題-|-飾品
如果說中國航天人的征途是“星辰大海”,那么“天舟一號”就是“星辰大海”中的生命之舟。天舟一號貨運飛船,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研制的一款貨運飛船,也是中國首個貨運飛船。在1992我國確定的載人航天“三步走”的發展戰略中,發射載人飛船為第一步,突破航天員出艙活動技術、空間飛行器
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組合體進行首次軌道維持
11月4日11點37分,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控制下,天宮一號/神舟八號組合體完成了交會對接后的首次軌道維持,使組合體處于343公里的圓軌道。 據了解,航天器在外太空運行,受大氣阻力影響,其軌道會出現衰減,組合體在軌運行期間將進行兩次軌道維持,今日進行了第一次,完成二次交會對接任務
天宮一號三大空間科學實驗獲重要成果
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自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發射升空至今,已在軌運行300多天,其間,天宮一號開展了地球環境監測、空間環境探測、復合膠體晶體生長等三方面的科學實驗,并獲得大量珍貴實驗數據。昨天(8月1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發布了一系列空間科學實驗成果,其中大部分已廣泛應用于
“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交會對接演練完成
“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 歷時近50天的載人航天工程第五次發射場合練任務近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圓滿完成。記者從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獲悉,本次合練是我國首次空間飛行器無人交會對接任務準備過程中的一次綜合演練,為進一步優化測試發射流程、組織指揮方案及系統接口提供了依據,給交會對
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在即-精確測軌如何實現?
3月30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發布公告顯示,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平均高度已下降至189.5公里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約181.8公里、遠地點高度約197.2公里、傾角約42.68度。《中國科學報》記者查實,2017年3月13日起該網站每周發布天宮一號飛行狀態數據,到今年3月14日開始每天發布。
專家解讀天宮一號:應該稱其為迷你空間實驗室
距離天宮一號發射之期越來越近,你能回答這個簡單的問題嗎——幾乎家喻戶曉的神舟系列,我們知道它是飛船,那么即將升空的天宮一號,應該叫它什么?“目標飛行器”還是“空間站”?“目標飛行器”因對接任務而得名 9月20日上午,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宣布,我國將實施載人航天工程首次空間交會對
天宮二號與地面站完成空—地量子保密通信試驗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獲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科研團隊與中國科學院大學杭州高等研究院院長王建宇院士團隊,通過“天宮二號”和4個衛星地面站上的緊湊型量子密鑰分發(QKD)終端,實現了空—地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實驗演示。相關論文近日刊登在國際學術期刊《光學》上。據了解,科研團隊通過高精度自動跟瞄系統與“
天宮二號發射兩周年:把實驗室搬上天
2016年9月15日,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搭載著天宮二號升上太空,國人振奮。 而對于盼了多年的科技工作者來說,天宮二號的意義可能更加重大。作為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空間實驗室,天宮二號上搭載的三大領域、八大主題的十余項空間科學和應用任務,意味著許許多多的“第一次”。 如今,兩年過去了,天宮二號上
朱樅鵬:矢志不渝飛天-卅年奮斗夢圓
從名字來看,我或許與航天事業有某種不解的緣分吧:“鵬”是傳說中的大鳥,可摶扶搖而上九萬里,寓意“理想遠大”;“樅”指我的故鄉安徽“樅陽”,讀音與字形都和“縱”相似,可使人們聯想到“跳躍”“起飛”之意。 給我起名時,父親寄托了他期待我“志存高遠”并“銘記故鄉”的美好寓意,但冥冥中似乎昭示了我結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