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逝世
1月26日,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王圩院士訃告。 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3年1月26日18點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王圩院士1937年12月25日生于河北文安,1960年畢業于北京大學物理系半導體專業,同年到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工作至今。他是我國著名的半導體光電子學專家,為我國半導體學科建設、技術創新、產業振興以及人才培養做出了重要貢獻。先后獲得國家“六五” 攻關獎、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材料研究學會科學技術一等獎等。1997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 王圩院士在半導體光電子學領域辛勤耕耘、造詣頗深,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20世紀60年代率先在國內研制成功無位錯硅單晶,為我國硅平面型晶體管和集成電路的發展做出了貢獻。70年代率先在國內研制成功單異質結室......閱讀全文
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逝世
1月26日,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王圩院士訃告。 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3年1月26日18點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王圩院士1937年12月25日生于河北文安,1
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逝世
1月26日,中科院半導體所發布王圩院士訃告。 以下為訃告全文:訃告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我國著名半導體光電子學家王圩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不幸于2023年1月26日18點11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6歲。 王圩院士1937年12月25日生于河北文安,1
科學家向《指環王》尋求靈感
看起來科學家對約翰·羅納德·瑞爾·托爾金的《指環王》有特殊的好感。據美國《大西洋月刊》日前報道,證明這一點的一些例子包括在新西蘭最新發現的、被命名為Shireplitis bilboi、S. frodoi和S. samwisei的黃蜂,被稱為托爾金和比爾博的小行星以及一篇以“褐袍巫師拉達加斯特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逝世
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理事長,“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王大珩1978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王中林研究組創立壓電電子學和壓電光電子學
王中林是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佐治亞理工學院董事教授。據佐治亞理工學院新聞中心報道,王中林小組發明了一種基于壓電效應的新型納米電子邏輯器件。這種邏輯器件的開關可以通過外加在氧化鋅納米線上的應力所產生的電場調控,進而實現基本和復雜的邏輯功能;這是他開創的壓電電子學(Piezo
華裔科學家王林發:新病毒導致SARS
華裔科學家王林發:新病毒引致嚴重呼吸道疾病 中國新聞網消息,據澳大利亞媒體報道,一組澳洲科學家在病毒研究方面再有舉世矚目的新發現。 來自維省智朗(GEELONG)澳洲科學院(CSIRO)的高級首席科學家王林發博士(LINFA WANG)與11名研究員于較早前發現一種存在蝙蝠體內的新病毒,它能導致
首屆中國節能環保設計大賽在江蘇徐圩揭曉頒獎
? 全國政協委員王立平與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石海波及一等獎獲獎代表一行參觀節能環保展示館。 10月25日,首屆中國節能環保設計大賽頒獎儀式暨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節能環保產業發展推介活動以及節能環保科技園節能裝備產業區開工儀式在連云港市徐圩新區舉行。來自國
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2019未來科學大獎
11月17日下午,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北京中國大飯店舉行。現場,邵峰、王貽芳、陸錦標、王小云4位科學家獲頒2019未來科學大獎。讓中國科學站在世界舞臺中央 2019未來科學大獎頒獎典禮在當天下午如期舉行。未來論壇理事會輪值主席張磊、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代表楊培東分別致辭,頒獎典禮正
王貽芳:科學家更應該負責任
兩個直徑5米、高5米、重110噸的中微子探測器安裝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巨型水池中,水池灌滿超純水。 下面這段對話,是2012年底記者對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長王貽芳的一段訪談筆錄。結合在國內外不同科研環境下作研究的經歷,王貽芳對現今中國的基礎研究、科學精神及項目管理都
王貽芳:頂級科學家有了分歧聽誰的
“科研探索都是創新和風險的平衡。一項工作是值得的還是盲目的,這里面沒有確定標準。因此重大項目的評審需要頂級專家的評判。” 那如果頂級專家之間有了分歧怎么辦? “聽大多數人的。”王貽芳語速飛快,“頂級科學家不是一個人,在這個領域至少有10個、20個。我們還要重點聽取頂級科學家中那些正在一線工
放射化學家王方定院士:許身報國 綻放燦爛
???????? 雖然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早已成為歷史,但王方定為其所做的貢獻卻留下永恒的印記——60多年來,這位放射化學家帶著極大的責任心和自豪感,和對祖國的無比熱愛,投身到我國核工業創業者的行列,為我國核工業事業上下求索,奉獻至今。 王方定 (1928?),放射化學家。
著名科學家王大珩院士逝世 享年96歲
“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著名光學家,我國近代光學工程的重要學術奠基人、開拓者和組織領導者王大珩,因病于2011年7月21日13時0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 王大珩1915年2月26日出生,祖籍江蘇吳縣。1936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物理
什么是光電子運輸?
中文名稱光電子運輸英文名稱photoelectron transport定 義光合作用初級階段,與反應中心相關的光驅電子傳遞。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理(二級學科)
光電子運輸的定義
中文名稱光電子運輸英文名稱photoelectron transport定 義光合作用初級階段,與反應中心相關的光驅電子傳遞。應用學科細胞生物學(一級學科),細胞生理(二級學科)
光電子像的概念
中文名稱光電子像英文名稱photoelectronic image定 義在發射電子顯微鏡中,用樣品在光輻射條件下發射的光電子所成的像。應用學科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光學儀器(二級學科),電子光學儀器-電子光學儀器一般名詞(三級學科)
X射線光電子譜
凱.西格班(Kai Manne Borje Siegbahn,1918- )一直從事核能譜的研究。20世紀50年代,他和同事們用雙聚焦磁式能譜儀研究放射性能譜。當時,往往會因為回旋加速器的原因不得不停下來等待放射性樣品。能否用一種更容易掌握的代用品來激發放射性輻射呢?凱.西格班設想用X射線管使材料發
青年科學家王文濤:瞄準前沿 逐夢追“光”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0/488394.shtm 核心閱讀 十幾年來,中國科學院上海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80后研究員王文濤孜孜追“光”。他和團隊成功研制出穩定的臺式化激光電子加速器,捕獲到自由電子激光。借助這些“光”,科研人
追思上海科學家王逸平:病魔難擋“新藥夢”
“王逸平研究員25年如一日,一邊與病魔進行頑強抗爭,一邊取得杰出的新藥研究成果;為了這個平凡的崗位,他不懈努力、默默奉獻,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6月28日在中科院上海藥物所舉行的王逸平研究員追思會上,中科院上海藥物所黨委書記耿美玉有些哽咽。資料圖:王逸平研究員(右一)在實驗室。中科院上海藥物所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得主王慧:“營養”博士
“如果對科研始終保持著一份堅持和執著,女性也同樣可以成就一番事業。” “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是中國科技界最具影響力的女性專業獎項,有中國青年科技女性“諾貝爾獎”之稱。2013年度共有來自全國6所高校和4所科學研究所的10位杰出女性獲此殊榮,王慧就是其中之一。 王慧是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
南京地理所平原圩區磷素輸移過程機制研究取得進展
圩區是我國長江中下游平原區的主要地理單元,其氮磷流失是造成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全面認識圩區氮磷輸移過程機制是控制圩區氮磷污染的關鍵環節,而圩區氮磷輸移過程受自然條件和人工控制水文過程的雙重影響,過程復雜,尚無精確模擬方法,造成圩區氮磷污染來源難以精確解析、氮磷污染關鍵影響因子無法準確識別等問題
祝寧華:百人計劃助我成為時代幸運兒
1994年,中國科學院啟動了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持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劃——“百人計劃”。該項目原來計劃在20世紀的最后幾年中,從國外吸引并培養百余名優秀青年學術帶頭人。 20年彈指一揮間,“百人計劃”已經吸引、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學術技術帶頭人,遠遠超過“百人”的數量級,為中國科學凝聚
我國著名高分子化學家王佛松逝世
據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消息,著名化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科學院原副院長、中國科學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原所長王佛松先生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31日14時59分在北京逝世,享年89歲。 王佛松先生1933年5月23日出生于廣東省興寧縣。1955年畢業于武漢大學
青年科學家王俊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青年科學家王俊,日前獲得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十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評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提名。 王俊現任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執行院長,同時也擔任丹麥哥本哈根大學、丹麥奧胡斯大學、北京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多所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他2012年年入選《自然》雜志評選的“科學界年度十
王文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外國科學家科研獎學金
近日,接德國洪堡基金會通知,中國科學院聲學所副研究員博士喜獲德國洪堡基金會外國科學家科研獎學金“Research fellowship or experienced researchers”,并獲得在無線聲表面波傳感器領域著名科學家Prof. Leo Reindl的邀請,將赴德國著名的
華人科學家王明波榮膺“澳總理科學獎”
其植物基因抑制研究在全球得到廣泛應用,可培育出藍玫瑰 ?據www.abc.net.au網站2007年9月20日報道,通過揭露如何抑制植物基因,澳大利亞兩名科研人員王明波博士和彼得·沃特豪斯博士使藍玫瑰的培植成為可能,他們因此榮膺“澳大利亞總理科學獎”。?王明波博士和彼得·沃特豪斯博士是澳大利亞聯邦科
王曉東:科學家是守望人類光明的偵察兵
王曉東(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所長) 2015年對我確有特殊意義 。它距我當年離開北京去美國留學,整整30個年頭。很多細節記憶猶新。哪不僅是我第一次坐飛機,去機場還是我第一次坐轎車。現在想起來當時懵懂的膽大。我去達拉斯留學,可兜里只有一張北京到舊金山的機票。那時通訊不發達,也沒人接
王中林院士獲2016美國SURA杰出科學家獎
2016年3月4日,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美國東南部大學研究協會(SURA)宣布,將2016年度杰出科學家獎授予佐治亞理工學院終身校董事講席教授,Hightower終身講席教授,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王中林教授。 SURA杰出科學家獎由美國東南部大學研究協會設立,從2006年
王庭大:為何科學家影響力大不如前
媒體關注不夠;要讓科學家用更多時間搞科研,而非耗時爭取經費 全國政協委員王庭大 【王庭大簡介】王庭大,男,漢族,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央紀委駐中國科學院紀檢組組長、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 “政協開幕會那天,我特意站在人民大會堂門口仔細觀察,看看今年都有哪些委員們受記者圍堵。結果不出我所料,
光電子發射的基本過程
光電發射是一種體效應,其過程分三個步驟:第一步:體內電子吸收光子能量被激發躍遷到高能級;第二步:被激發的電子向表面運動,運動過程中會與其它電子或晶格碰撞,失去部分能量;第三步:克服表面勢壘的束縛逸出表面。表面勢壘的產生:金屬中存在大量自由電子。在通常條件下,可能會有一部分電子克服原子核的庫侖力作用逸
中科院高能所追思“三好”科學家王煥玉
11月10日,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原黨委書記、副所長王煥玉研究員追思會在高能所舉行,500余名來自科研院所、高校、航天部門等的各界人士自發參與了此次追思會。 11月4日,王煥玉在合肥作學術報告時,突發大面積心梗不幸離世。王煥玉長期從事高能物理、粒子天體物理和宇宙射線探測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