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顏寧團隊首個研究成果發表!
電壓門控鈉通道 Nav1.6 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神經元放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Nav1.6 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因此,Nav1.6 的特異性抑制劑具有治療潛力。 2023 年 1 月 25 日,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顏寧團隊在 PNAS 在線發表題為“Cryo-EM structure of human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Nav1.6”的研究論文,該研究揭示了人電壓門控鈉通道 Nav1.6 的冷凍電鏡結構。該研究展示了人類 Nav1.6 在輔助亞基 β1 和成纖維細胞生長因子同源因子 2B (FHF2B)存在下的冷凍電鏡結構,總體分辨率為 3.1 ?。 整體結構表現為封閉孔隙域(PD)和所有“向上”電壓傳感域的失活狀態。一種涉及 Trp302 和 Asn326 的保守碳水化合物-芳香相互作用,以及 β1 亞基,穩定了重復 I 中的細胞外環。除了在 EM 圖......閱讀全文
2023年,顏寧團隊首個研究成果發表!
電壓門控鈉通道 Nav1.6 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神經元放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Nav1.6 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因此,Nav1.6 的特異性抑制劑具有治療潛力。 2023 年 1 月 25 日,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顏寧團隊在 PNAS 在線發表題為“Cryo-EM
顏寧:獲取8種冷凍電鏡結構,揭示Ryanodine受體調控機制
心肌收縮是由Ca2+進入細胞質引起的,最初來自細胞外環境,由Cav1.2介導,隨后由肌漿網Ca2+儲存,由RyR2介導。?Ryanodine受體是已知最大的離子通道,由分子量大于2兆道爾頓的同源四聚體組成。超過80%的蛋白質折疊成多結構域,感知與各種調節劑的相互作用,從離子到蛋白質。?RyR2活性的
冷凍電鏡分辨率突破2?,顏寧等科學家連發新成果!
5月26日,發表在Cell上的一項研究中,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NCI)的Sriram Subramaniam博士領導的研究小組使用冷凍電鏡(cryo-EM)突破了可視化蛋白質的技術壁壘。他們不僅用單顆粒冷凍電鏡獲得了小于100 kDa的蛋白復合體結構,還讓這一技術的分辨率突破了2 ?。 研究人
我科學家填補鈉通道結構研究空白
2月10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科學》在線發表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維結構》的研究長文,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以下簡稱“鈉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的冷凍電鏡結構,為理解其作用機制和癲癇、心律失常等相關疾病致病機理奠定了基礎。 鈉通道是所有動
喜報|PNAS:顏寧團隊發布2023年首個研究成果
電壓門控鈉通道Nav1.6在中樞神經系統(CNS)神經元放電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Nav1.6的功能異常可能導致癲癇等神經系統疾病。因此,Nav1.6的特異性抑制劑具有治療潛力。 2023年1月25日,普林斯頓大學/清華大學顏寧團隊在PNAS在線發表題為“Cryo-EM structure o
一年5篇CNS,顏寧團隊再發Nature!
近日,全球頂尖學術期刊 Nature 11月25日上線了來自顏寧教授團隊的一篇論文。這項研究以“加快評審文章”(Accelerated Article Preview)形式發布,是顏寧團隊多年來解構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voltage-gated calcium,Cav)的又一力作。也是今年顏寧團
一周3篇頂刊!顏寧團隊今年已發5篇Science/PNAS等頂級論文
3月16日,顏寧團隊背靠背發表兩篇PNAS論文。不止如此,據顏寧教授本人在微博上透露,顏寧團隊是“三篇頂尖論文在同一周發表”,其中一篇還因“達不到Yan Lab的標準”,被差一個檔次數據的論文搶先了發了Cell,而憾失一篇Cell論文。 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顏寧團隊已在Science
顏寧:搞科研就得“這山望著那山高”
“我做科普,在結構生物學與新藥創制的關聯上不愿多說,是避免給老百姓留下一個制藥很容易的印象。”10月29日,在2018世界生命科學學大會上做了閉幕報告之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終身教授顏寧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事實上,結構生物學與新藥創制聯系緊密,解析作為重要靶點的蛋白分子結構后,
清華顏寧教授Nature發文,解構鈣通道的不懈追求
電壓門控鈣離子通道(Cav)在神經傳導和肌肉收縮等關鍵生命過程中發揮著核心角色,其異常可導致神經、心血管、肌肉等多種系統的疾病,因此也成了一類重要的藥物靶點。要想充分利用Cav進行藥物開發,我們顯然需要對其結構及功能特征進行全面了解。然而,由于技術手段等限制,在Cav的結構和功能領域仍有很多不解
從PNAS到Nature/Cell子刊-顏寧等團隊連發5篇!
背根神經節局部電壓門控鈉 (Nav) 通道 Nav1.8 代表了開發下一代鎮痛藥的有希望的靶標。Nav1.8 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需要更多的去極化膜電位來激活。 2022年7月19日,原清華大學/普林斯頓大學顏寧及清華大學潘孝敬共同通訊在PNAS在線發表題為“Structural basis fo
清華在鈉離子通道結構生物學研究取得突破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項目(項目編號:31621092,31630017)等支持下,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清華大學顏寧教授通過結構生物學研究,解析了帶有輔助性亞基的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復合體4.0埃分辨率的結構,并提出了鈉離子通道快速失活(fast inactivati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 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 為何選擇大灣區? 有學生問顏寧,為何當初會選擇前往美國,又因何考慮回國
顏寧,香港開講
深圳市醫學科學院(籌)院長、結構生物學家顏寧來香港了。 5月8日,顏寧出席在香港理工大學舉行的“理大高等研究院大會”并進行主題演講,講解蛋白質的前沿研究及其可能對痛癥藥物開發的深遠影響。演講后她回答了現場師生的提問。為何選擇大灣區? 有學生問顏寧,為何當初會選擇前往美國,又因何考慮回國并選擇
70天里第3篇Science-顏寧課題組喜訊不斷
9月7日,頂尖學術期刊《科學》雜志在其官網上在線發表了最新一批論文。其中,我們很高興地看到一篇來自顏寧課題組的研究。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在過去的這個暑假里,顏寧課題組發表的第三篇《科學》長文(Research Article)。在今天的這篇文章里,我們也將為各位讀者介紹和回顧這些進展。 9月6日
清華大學顏寧與加州大學合作發表PNAS文章
近期,來自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清華大學生科院與日本、比利時等處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Crystal structure of a LacY–nanobody complex in a periplasmic-open conformation”的文章,報道了在無糖狀態下一個LacY ww –N
祝賀!顏寧教授,當選!
當地時間7月4日,歐洲分子生物學組織(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EMBO)對外公布了新入選的69位成員名單(9位外籍成員)。深圳醫學科學院(籌)創始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作為中國科學家當選EMBO外籍成員(會士, Associate M
冷凍電鏡+清華大學=7篇Cell、Nature、Science
施一公 該校的施一公院士、顏寧教授是這一領域的知名科學家。最近,兩位學者都有新成果發表在CNS上。7月22日,施一公教授研究組在Science雜志就剪接體的結構與機理研究發表兩篇長文,題目分別為“Structure of a Yeast Activated Spliceosome at 3.5
電壓門控離子通道研究取得重要進展
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簡稱“鈉通道”位于細胞膜上,能夠引發和傳導動作電位,參與神經信號傳遞、肌肉收縮等重要生理過程。 鈉通道的異常會導致諸如痛覺失常、癲癇、心率失常等一系列神經和心血管疾病。另一方面,很多已知的生物毒素以及臨床上廣泛應用的麻醉劑等小分子均通過直接作用于鈉通道發揮作用。因此,鈉通道是諸
顏寧團隊首次解析被發現20多年的鈉離子通道蛋白
NaChBac是第一個被表征為電壓門控的Na +(Nav)通道,已經成為研究Nav通道結構與功能關系的原核原型。在近二十年前發現的NaChBac的結構尚未確定。 2020年6月8日,顏寧團隊在PNAS 在線發表題為“Employing NaChBac for cryo-EM analysis
北大陳雷課題組發現鈉漏通道復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
近日,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分子醫學研究所研員陳雷課題組發現了鈉漏通道NALCN-FAM155A-UNC79-UNC80復合物的冷凍電鏡結構及UNC79-UNC80調節NALCN-FAM155A的機制。這一研究于5月12日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神經細胞的靜息膜電位(Resting Membr
Nature:中國科學之星顏寧
6月20日,Nature網站發表了一篇題為“Science stars of China”(中國科學之星)新聞特寫,為我們介紹了從太空科學、生物學、海洋研究、物理學、極地探險到環境保護,對這些領域有著巨大的影響,提高了國家在科學界地位的一些頂尖的中國研究人員。 其中生物學領域的代表人物有世界級
清華大學顏寧研究組在《自然》發文
9月1日,清華大學醫學院顏寧教授研究組在《自然》(Nature)期刊發表題為《電壓門控鈣離子Cav1.1通道3.6埃分辨率結構》(Structure of the voltage-gated calcium channel Cav1.1 at 3.6 angstrom resolution)的研
顏寧獲2015年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
日前,國際蛋白質學會(Protein Society)將2015年“青年科學家獎”授予清華大學醫學院教授顏寧博士,表彰她在跨膜物質運輸的結構生物學領域所做出的一系列杰出工作。 該學會網站發布的聲明指出:顏寧博士獨立開展研究工作不到十年,但卻在膜蛋白、特別是跨膜轉運蛋白的結構生物學研究領域取得了
國內專家團隊連續發表5篇高水平文章,震驚中外
約30%的編碼基因編碼的膜蛋白(MPs)在眾多生理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膜蛋白是超過FDA批準藥物一半的靶標藥物。需要在近乎生理條件下對功能性膜蛋白進行高分辨率的結構研究,以提供深入的機理理解并促進藥物發現。隨著單粒子冷凍顯微鏡(cryo-EM)的分辨率革命,分離的膜蛋白的結構闡明已取得了快
清華顏寧最新Cell-Res文章
來自清華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結合結構生物學和生物化學方法,系統地研究了PYL13的功能和機制,研究成果在線發表在10月29日的《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z)雜志上。 文章的通訊作者是清華大學的顏寧(Nieng Yan),2007年作為普林斯頓大學博士的顏寧受聘于清
顏寧團隊研究新進展
提及“大麻”二字,不少人最先想到的莫過于“成癮植物”“傳統毒品”。但事實上,大麻是一種古老的農作物,最初被用來制作繩子和衣服,甚至可算作“五谷”之一。《周禮·天官·疾醫》中提到,“以五味、五谷、五藥養其病” ,其中的“五谷”便包括了麻、黍、稷、麥、豆。 至于其精神活性作用,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
顏寧最新綜述:聚焦轉運蛋白
近日,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的顏寧(Nieng Yan)教授發表了一篇題為“Structural Biology of the Major Facilitator Superfamily Transporters"的綜述文章,針對一個主要的次級膜轉運蛋白超家族——主要協助轉
顏寧,又獲聘新職務!
據中國青年報消息,4月15日,中國醫學科學院新增5位50歲以下學部委員。深圳醫學科學院院長、深圳灣實驗室主任顏寧獲聘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圖片來源: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劉昶榮) 在當日上午召開的中國醫學發展大會上,來自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的劉光慧,南京醫科大學的胡志斌,深圳醫學科學院、清華
連發4篇頂刊——顏寧團隊系統介紹鈣離子通道蛋白調控機制
作為從心肌的肌漿網(內質網)釋放Ca2 +的開關,2型ryanodine受體(RyR2)受到多種調節劑的復雜調節。RyR2介導的Ca2 +釋放失調與威脅生命的心律不齊有關。關鍵調節劑,例如Ca2 +,FKBP12.6,ATP和咖啡因對RyR2的調節機制仍不清楚。 2019年12月2日,顏寧團隊
尹長城、孫飛課題組重要成果登上Cell-Research封面
離子通道是細胞上非常關鍵的門戶,影響著許多重要的生命過程,與多種人類疾病有關。正因如此,離子通道一直是科學研究和藥物研發的熱點。Ryanodine受體(RyR)是一類巨大的離子通道,介導多種細胞的鈣離子信號傳導,在肌肉的興奮-收縮偶聯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哺乳動物共有三種RyR(RyR1、Ry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