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博士不能成為高校新的賺錢項目
雖然國務院學位辦明確規定,各試點“985工程”高校培養工程博士,不能再收學費,可記者調查發現,在今年已公布章程簡章的“985工程”高校中,只有復旦大學明確提出2012年、2013年工程博士免收學費,上海交通大學對個別工程“領軍”人才免收學費,中國海洋大學2013年工程博士學位學費總標準為2.7萬元,中南大學工程博士學費每年1.4萬元至1.5萬元,有一所“985工程”高校研究生院負責人向記者透露:“部分兄弟院校的工程博士收費達到6位數字,與MBA、EMBA學員的收費相當,且不享受獎學金。”(2月19日《中國青年報》) 這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既然國家已明確招收工程博士不收學費,為何還有那么多的試點高校置規定于不顧照樣收費,而且高收費呢?這樣的工程博士培養已經出現異化,需要教育部門和高校高度重視。 工程博士的收費問題之所以“敏感”,是因為從這一項目推出起,社會輿論就擔心它會成為高管、高官們讀博的便利通道,以及學校販賣文憑......閱讀全文
劉延東:高等教育不改革就沒有出路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3月23日出席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時強調,要深入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重要講話精神,全面落實教育規劃綱要,樹立科學的高等教育發展觀,深化教育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堅定不移走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道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邁上新臺
2021聚焦中國高等教育的底層邏輯
年終盤點當今高教界,仍有許多應解決而未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在顯性上關乎教育公平、公正,畢業生“含金量”等社會廣泛關注的話題,在隱性上則涉及資源分配方式、高校治理手段、學科發展模式以及人才培養路徑等深層次復雜問題,往往“牽一發而動全身”。正因如此,呈現出的圖景就如德國思想家本雅明在《單行道》一書中所犀
“雙碳”來了,高等教育如何發力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為未來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給出了清晰思路。《意見》明確要求,建設碳達峰、碳中和人才體系,鼓勵高等學校增設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學科專業。“雙碳”人才體系如何構建?相關學科專業又該如何建設、發展?對
懷進鵬:將優化高等教育布局
中共中央7月19日上午10時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和解讀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有媒體提問:上個月公布的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中,由高校牽頭的占到三大獎勵總數的三分之二左右,兩位最高科技獎得主李德仁院士和薛其坤院士也都來自高校。請問,下一步要如何通過深化改革進一步提升高校的科技創新能力,提高人才
全球首個“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219.shtm10月14日,2023“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發布,數據顯示:全球高等教育發展區域差異大,美國一枝獨秀,中國領跑第二方陣。“高等教育強國指數”由全國高校信息資料研究會研制、中國人民大學評
《中國世界高等教育趨勢報告(2023)》發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359.shtm
在京高校撤銷71個學位授權點
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昨天正式公布了《關于下達2016年動態調整撤銷和增列的學位授權點名單的通知》,全國25個省份的175所高校大幅撤銷了576個學位點,包括部分博士學位授權點。從撤銷學位點較多的學科來看,軟件工程最多;從撤銷學位的地域看,在京高校撤銷的學位點最多,共計14所大學的71個學科,其中,清
科學研究與高等教育耦合機制淺析
當前,面對“主要以科技創新指標為導向”的“雙一流”建設,處理好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關系,構建科學研究支撐人才培養的現代大學制度,是中國高校無法回避,又迫切需要解決的重大理論與實踐問題,是實現大學“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的根本保證。 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的關系始終是世界高等教育研究領域
推進高等教育提質創新發展
目標任務: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不斷完善,緊缺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高,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有效優化,高等教育優質資源供給加大,“雙一流”建設深入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取得實效。 工作措施:全面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開展本科專業三級認證。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研制發布《關
遠程高等教育區域不均衡應引起關注
在不久前召開的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2022年教育系統的七項工作重點被明確提出,這其中包括了“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質量”。也就是說,當高等教育由大眾化階段邁入普及化階段后,提升高等教育規模已經不再是我們追求的唯一目標,促進教育平等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讓更多弱勢群體和邊遠貧困地區的人們獲得接受高等
回望2022:坎坷中前行的美國高等教育
2022年是美國高校逐漸走出疫情大流行的陰霾、逐步恢復常態的第一年。在過去的一年中,美國高校在坎坷中前行,持續不斷地適應著新冠疫情所帶來的影響,以及不斷變化的學生需求。一年來,有欣喜也有失望,各種事件不斷,但總體上看高校內外都在努力重拾對高等教育的信心。 我將通過梳理美國高等教育一些重要數據以及
重磅!《中國高等教育趨勢發展報告(2021)》發布!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高等教育也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因此,從多角度分析和把握高等教育的發展特點和未來走向至關重要。 近日,由青塔研究院編寫的《中國高等教育趨勢發展報告(2021)》正式發布。該報告通過數據分析、政策解讀、案例研究等方法進行深入研究與分析,深度和客觀地總結了我
這一地,打破中國高等教育格局!
第二輪“雙一流”名單公布,一切塵埃落定。廣東新添三所“雙一流”,成為此輪高教變動中的最大贏家。早在《廣東省教育發展“十四五”規劃》中,廣東省政府就明確提出了要推動6所大學進入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范圍,如今看來,廣東已是超額完成任務。回顧近幾年來,廣東在高教布局上大手筆、強規模的投入力度,一切或許有
我國接受高等教育人口達2.4億
記者日前從教育部獲悉:目前我國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口已達到2.4億,新增勞動力平均受教育年限達13.8年,勞動力素質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全民族素質穩步提高。 高等教育規模擴大—— 據介紹,我國已建成世界最大規模的高等教育體系,在學總人數達到4430萬人,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的30%,提高
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在津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68.shtm2月16日-18日,由中國—東盟中心和天津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在天津大學舉辦。在論壇的榮譽學銜授予儀式中,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授予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馬來西
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在津舉辦
2月16日-18日,由中國—東盟中心和天津大學共同舉辦的中國-東盟高等教育合作論壇在天津大學舉辦。在論壇的榮譽學銜授予儀式中,天津大學黨委書記楊賢金授予印度尼西亞駐華大使周浩黎、馬來西亞駐華大使拉惹·拿督·努西爾萬、泰王國駐華大使阿塔育·習薩目為天津大學名譽教授。論壇現場。天津大學供圖論壇期間舉辦中
中國高等教育代表團訪問約旦大學
9月18日,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杜玉波率中國高等教育代表團訪問約旦大學,與該校校長納西爾·奧貝達特進行座談。 座談現場 中國高等教育學會供圖 杜玉波指出,中約是患難與共、相向而行的好朋友、好伙伴。兩國高校校際交流已有一定基礎和成果,希望繼續從四個方面深化彼此合作。一是用好中阿大學聯盟交流機制
光明日報:博士生為何淪為“博士工”
中國已經成為“博士生產大國”,這個事實對國人而言已不新鮮,去年就有媒體對這一現象聚焦剖析。而今年該話題重回輿論焦點,則緣于華中科技大學教授周光禮的新書《中國博士質量調查》中的一系列數據呈現,諸如最牛導師同時帶47名博士生之類的數據猶如頑石入水,瞬間又在輿論界激起驚濤駭浪。 博士生淪為
“海歸博士”和“土博士”待遇不同-身價相差35萬
武漢大學桂園體育場11月18日舉行的“2008年高校畢業生雙向選擇會”上,吸引了4萬余名大學生前來趕場,招聘會有400家用人單位參會,提供崗位1.2萬個。就在11月17日,三場大型招聘會剛剛結束。?據主辦方統計,18日進場的4萬余畢業生中,研究生有2萬多人,還有來自全國其他地區的參會研究生約為500
人事調整:教育部4個司局迎來新司長
教育部網站最新信息顯示,教育部4個司局迎來新司長: 周天華任高等教育司司長(此前擔任浙江大學黨委常務委員、副校長); 田祖蔭任基礎教育司司長(此前擔任教育督導局局長); 朱小杰任教育督導局局長(此前擔任民族教育司司長); 荊德剛任民族教育司司長(此前擔任國家開放大學黨委書記、校長)。
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炳武博士做學術報告
王炳武博士做報告 1月14日上午,北京大學化學與分子工程學院王炳武博士到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進行學術訪問并做了題為“單離子單分子磁體磁各向異性問題研究”的學術報告。 王炳武博士致力于分子磁性的理論和實驗研究工作,研究內容涉及低維分子磁體如單分子磁體,單離子磁體和單鏈磁體
東北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宋杰博士赴沈陽自動化所做報告
2月27日,應沈陽自動化研究所青年創新促進會(以下簡稱“青促會”)邀請,東北大學軟件工程研究所副所長宋杰博士訪問我所并在第五期學術沙龍作報告。 宋杰博士所在課題組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海量數據計算、云計算和高能效計算等方面。在本次學術沙龍活動中,宋杰博士的報告以《云端之上——淺談身
教育部:高校教師不給本科生上課不得當教授
質量,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線”,我國高等學校要把提高質量作為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教育部日前召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并頒布《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針對當前影響和制約質量提高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圍繞大力提升人才培養水平、增強科學研究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博士畢業干點啥?
美國桑地亞國家實驗室博士后Carlee Ashley在進行癌癥研究。圖片來源:Sandia Labs 如果培養科學家的項目最后沒有培養出學術人才,那么這個機制就存在問題。 這只是個研究。但一個新奇的分析發現,美國生物醫學畢業生獲得經費情況與其畢業后第一份工作間存在聯系。這顛覆了傳統觀點:接受
博士去哪兒了?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曾刊登的一篇基于2014屆代表性高校畢業生就業質量年度報告寫的論文中的數據顯示,高校是吸納博士生就業的一個主要渠道,平均一半以上的博士畢業生進入高校就業。 成為專任教師或者科研人員是大多數博士畢業生的選擇。但近年已有不少高校招聘輔導員,要求學歷為博士。2020年河南一大
西藏十二五將投資30億-推進重點實驗室建設
記者從西藏自治區教育廳獲悉,“十二五”期間,西藏將投資30億元開展“高等教育發展工程”,以加強高等教育建設,提升高等教育辦學水平。 今后5年,西藏將投資10億元,對6所高等學校進行基礎設施配套建設;投資20億元,推進高等學校重點學科建設、重點實驗室建設、人才隊伍建設、科研平臺建設、信息化建
“211工程”三期建設將投100個億
昨日,據財政部官員在京表示,中央財政將對高等教育“211工程”三期建設投入100個億,主要用在學科建設、創新人才培養和師資隊伍建設和全國高等教育公共服務系統。 昨日,教育部、財政部和國家發改委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11工程”十年建設成就及開展三期工程建設的有關情況。 據介紹,“211工程”
工程教育仍需“回歸工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619.shtm
重慶:計劃新增24所“雙一流”高校-引進10所國內一流大學
重慶市高等教育未來如何發展?近日,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下發了《重慶市高等教育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2年)》,加快推進重慶高校“雙一流”建設,推動重慶高等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服務國家發展戰略和重慶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到2022年,重慶市人才培養質量全面提高,全市高等教育競爭力和綜合實力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