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外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區淋巴瘤的簡介
結外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區淋巴瘤(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2008 WHO分類中對MALT淋巴瘤的病因、腫瘤前期病變和遺傳學方面作了更精確描述。在病因學方面,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與胃MALT淋巴瘤關系密切;鸚鵡熱衣原體、空腸彎曲桿菌和伯氏疏螺旋體分別與眼附屬器MALT淋巴瘤、免疫增生性小腸病(IPSID)和皮膚MALT淋巴瘤相關;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j?gren綜合征和Hashimoto甲狀腺炎則分別與涎腺和甲狀腺的MALT淋巴瘤相關。已知與MALT淋巴瘤相關的遺傳學異常包括t ( 11;18) 、t (14; 18) 、t (3; 14)和t (1; 14) ,其中t (11; 18)主要見于肺和胃腸道MALT淋巴瘤, t (14; 18)主要見于眼附屬器和涎腺MALT淋巴瘤, ......閱讀全文
結外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區淋巴瘤的簡介
結外黏膜相關淋巴組織邊緣區淋巴瘤(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MALT lymphoma),2008 WHO分類中對MALT淋巴瘤的病因、腫瘤前期病變和遺傳學方面作了更精確描述。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簡介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ucosa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淋巴瘤屬結外非霍奇金淋巴瘤,可發生于具有黏膜組織或腺上皮的部位,如胃、甲狀腺、乳腺、肺、氣管等,其中胃MALT淋巴瘤占大多數,源于胃黏膜和腺體組織、具有邊緣區B淋巴細胞分化和表型的結外B淋巴細胞瘤。其
淋巴結邊緣區淋巴瘤的簡介
淋巴結邊緣區淋巴瘤( 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2008 WHO分類中描述了一種免疫表型相似于成人NMZL的暫定類型———兒童NMZL (paediatric nodal marginal zone lymphoma) ,腫瘤好發于男性(男女之比為20 ∶1)的
治療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相關介紹
1.根除Hp治療 Hp與胃MALT淋巴瘤關系密切,對于Hp陽性患者,應該作為一線治療手段,其有效率可高達83%。 2.放射治療 對于Hp陰性或抗Hp治療無效者,應首選放射治療,胃MALT淋巴瘤對放射治療比較敏感。有研究表明胃MALT淋巴瘤接受單純放療后高達90%的患者達到完全緩解,5年無進
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病因分析
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結和淋巴組織。正常胃黏膜不含淋巴組織,淋巴組織的出現反映一種慢性持續刺激或炎癥存在。有學者指出,在某種抗原如幽門螺桿菌(Hp)作用下發生免疫應答和局部炎癥反應,形成黏膜相關淋巴組織,促使B細胞進一步活化增生,病理性B淋巴細胞不斷異常克隆增殖,逐漸發展為胃MALT淋巴瘤。
顱內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病例分析2
2.討論?依據最新WHO分類,淋巴瘤可分為MALT型結外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脾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及結型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MBCL)等。MALT淋巴瘤是一種低度惡性淋巴瘤,較為常見,但多發生于胃腸道、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富含淋巴樣組織的部位,而胸腺、食管、胰腺、扁桃體、乳腺、膽囊、肝、特別是顱內硬腦
顱內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病例分析1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是一種常見于胃、肺、皮膚、眼、甲狀腺等組織的腫瘤,在1983年由Isaacson等人首次發現提出,但是顱內的MALT淋巴瘤十分罕見,因此常被誤診為腦膜瘤。本文報道1例顱內MALT淋巴瘤病例資料,并回顧相關文獻,分析影像學特點和病理特點,探討治療方案,為顱內MALT淋
簡述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臨床表現
1.發病年齡高峰為50~60歲,女性多于男性。 2.起病隱匿,最常見的表現為無明顯規律的上腹部脹痛或隱痛,還有惡心、嘔吐、反酸、噯氣、腹脹、黑糞、食欲減退、體重減輕、貧血、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塊、低熱等,但缺乏特異性表現。 3.多數無陽性體征,少數可有上腹局限性壓痛。
關于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的檢查方式介紹
1.幽門螺桿菌檢查 絕大多數胃MALT淋巴瘤患者可檢測出Hp感染,對本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重要作用。 2.內鏡檢查 內鏡檢查是發現病變的主要方法。胃鏡超聲可準確判斷病變浸潤深度,指導活檢部位、深度和病變范圍,以及周圍淋巴結情況,并可引導活檢。 3.組織學檢查 組織學檢查是本病診斷的金標準。
黏膜相關淋巴組織的功能介紹
在各種腔道粘膜下有大量的淋巴組織聚集,稱為黏膜相關淋巴組織(MALT);其中最重要的是胃腸道黏膜相關淋巴組織(GALT)和呼吸道黏膜相關淋巴組織(BALT)。GALT包括闌尾、腸集合淋巴結和大量的彌散淋巴組織;BALT包括咽部的扁桃體和彌散的淋巴組織,構成呼吸道和消化道入口處的防御機構,稱為Wald
淋巴結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淋巴結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是一種疾病。 (1)臨床特點:見于成人,女性為多。表現為局限性或全身性淋巴結腫大。對化療有效,中位生存期在5年。部分病例可轉化為大B細胞淋巴瘤。 (2)組織學:單核樣B細胞,或中心細胞樣細胞為主,常分布于濾泡間或邊緣帶區域,竇結構消失。有些病例以腫瘤性漿細胞成分分化為
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相關介紹
淋巴瘤分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DLBCL),套細胞淋巴瘤(MCL),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血管免疫母細胞T細胞(AITCL),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PCNSL),T/NK細胞淋巴瘤(NK/TCL),濾泡型NHL淋巴瘤(FL) 胃MALT淋巴瘤,非胃MALT淋巴瘤(NGMLT),脾邊緣帶
一例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
一例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病例分析原發性中樞神經系統淋巴瘤(PCNSL)約占顱內腫瘤的7%,其中大多數腫瘤病理學類型為彌漫大B細胞淋巴瘤,經過放化療后中位生存期約為30~60個月。原發于中樞神經系統的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MALT)極為少見,外文文獻均為個案報道,目前中文文獻鮮有
關于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簡介
外周T細胞淋巴瘤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病例的7% 。其診斷主要依靠專業血液病理學家根據合適的活檢病理和免疫表型而得出。外周T細胞淋巴瘤一線治療方案包括CHOP等,年青病人常常在病程早期考慮造血干細胞移植。外周T細胞淋巴瘤通常預后不良。
原發性與繼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的鑒別及治療3
盡管原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和繼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極為罕見,并且難以建立可靠的標準來辨別兩者之間的差異,但一些病例中報告了兩者臨床表現的一些差異[2,3]。原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往往在年輕患者中出現并且好發于軀干和四肢,而繼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只出現在老年患者中,并且往往好發于頭頸部。然而,在原發性
手術治療淋巴結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相關介紹
手術治療的優點是治愈機會高,術后可以得到正確的病理學診斷和分期,有助于長期隨訪。多采用根治性胃次全切除術,若已有淋巴結轉移,應盡可能切除腫瘤病灶和受累淋巴結。對局限于胃的淋巴瘤或僅有胃內局部轉移者,一直以手術治療為主,5年生存率可達80%以上,預后較胃癌好。
邊緣區淋巴瘤(MZL)新藥,拜耳靶向抗癌藥Aliqopa
德國制藥巨頭拜耳(Bayer)近日宣布,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已授予靶向抗癌藥Aliqopa(copanlisib)突破性藥物資格(BTD),用于治療既往已接受過至少2種療法的復發性邊緣區淋巴瘤(MZL)成人患者。 BTD是FDA在2012年創建的一個新藥評審通道,旨在加快開發及審查用
關于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疾病簡介
外周T細胞淋巴瘤是一組有成熟T細胞免疫表型的異質型形態改變的侵襲性腫瘤。它們占所有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 NHL)病例的7% 。許多不同的臨床綜合征包括在這群疾病中。
原發性與繼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的鑒別及治療2
根據臨床表現和皮膚活檢的病理學檢查結果,最可能的診斷是什么??A. 原發性皮膚濾泡中心淋巴瘤B. 原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C. 原發性皮膚大B細胞淋巴瘤D. 非皮膚邊緣區淋巴瘤繼發皮膚受累E. B和D?答案揭曉正確答案:E皮膚活檢病理學報告為結外邊緣區淋巴瘤。患者否認任何可觸及的腫塊、盜汗、發熱或體重
原發性與繼發性皮膚邊緣區淋巴瘤的鑒別及治療1
?病歷摘要?患者,70歲女性,幾個月前出現紅色至紫羅蘭色的丘疹、斑塊和結節樣皮膚病變,主要涉及下頸部和腹部(圖1)。抗生素、抗真菌和過敏藥物的局部和/或全身治療未能獲得臨床改善,因此進行了皮膚活組織檢查。?圖 1皮膚活檢HE染色顯示:致密的淋巴浸潤達真皮,具有中小型淋巴樣細胞(圖2)。免疫表型分析顯
伴面部腫脹結外鼻型NK/T細胞淋巴瘤病例報告
結外NK/T細胞淋巴瘤于1997年由WHO認定為惡性淋巴瘤一種新的臨床病理類型,約占非霍奇金淋巴瘤2%~10%。其分布具有典型的地域性,高發于亞洲及南美洲,廣東地區約占T細胞淋巴瘤的29.2%。該病好發病年齡40~50歲,男性多于女性,且與Epstein?Barr(EB)病毒感染密切相關。?根據WH
淺析以空洞或囊腔為主的肺內淋巴瘤的CT表現2
2.2病理學結果6例肺內淋巴瘤中,2例為原發性肺淋巴瘤,病理類型分別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結節硬化型)和結外邊緣區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型)(圖2C);4例為繼發性肺淋巴瘤,其中3例為經典霍奇金淋巴瘤(結節硬化型),1例為灰區淋巴瘤,組織學特征介于彌漫性大B細胞淋巴瘤和經典霍奇金淋巴瘤之間(圖1C)
表現為巨塊型腫物的肝淋巴瘤病例分析
男,39歲,因雙側腹股溝淋巴結腫大20年,檢查發現肝、肺占位半月余來診。患者近來無發熱、貧血、盜汗、皮膚瘙癢等癥狀,周身無痛,二便正常,體質量無明顯變化。?超聲檢查:肝左葉巨大團塊狀腫物,大小約14.5 cm×8.3 cm×15.0 cm,有包膜,輪廓清晰,其內回聲不均,高回聲為主,呈細網狀
關于淋巴結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診斷介紹
以內鏡檢查及活檢病理為主,注意區分原發與繼發。胃MALT淋巴瘤的診斷主要依靠內鏡檢查和活檢病理。當組織學檢查難以確定時,還可借助淋巴細胞標志物及上皮性腫瘤標志物的免疫組化染色。在診斷原發性胃淋巴瘤時,一定要排除繼發性淋巴瘤,通常采用以下5個標準: ①無淺表淋巴結腫大; ②胸片中無縱隔淋巴結腫
一例脾邊緣區淋巴瘤合并急性髓系白血病診斷分析
一般資料患者男,82歲,無血液病及惡性病史,因發熱入院。相關檢查全血計數顯示:巨幼細胞性貧血(10.6 g/dL, 101.3 fL,和33 × 109/L網織紅細胞)、白細胞減少癥(2 × 109/L)中性粒細胞減少(0.2 × 109/L)、單核細胞減少(0.04 × 109/L)和血小板171
關于胃MALT淋巴瘤的研究進展介紹
◆胃MALT淋巴瘤與Hp感染密切相關 ◆根除Hp之后,80%的早期胃MALT淋巴瘤消退 ◆根據具體情況,除了Hp根除治療,還可選擇手術、化療、放療或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治療 胃黏膜相關樣淋巴組織(MALT)淋巴瘤是胃黏膜淋巴濾泡邊緣帶B淋巴細胞發生的腫瘤。腫瘤發生在幽門螺桿菌(Hp)持續感染
兩例黏膜相關性淋巴瘤的臨床與影像學表現病例分析
?資料?患者1:女性,76歲,絕經20余年,無意中發現右乳頭外側腫塊就診。乳腺鉬靶像示:乳腺腺瘤可能性大。超聲檢查示:右乳乳頭外下結節,大小約1.0 cm×1.0 cm×0.6 cm,邊界清,內部為低回聲呈類囊性改變,后方回聲略增強;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可見結節內有豐富的條狀血流信號穿入(圖1
關于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病理介紹
脾邊緣帶B淋巴瘤(splemicmarginalzonelymphoma,SMZL)是“WHO2000造血和淋巴組織分類”中正式確定的一個新獨立類型。是原發于脾臟的低度惡性B細胞淋巴瘤,好發于老年。由于報告的病例數很少,對該病的認識還不全面,國內僅有1例報告對臨床及腫瘤細胞的特征進行了闡述。
關于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的類型介紹
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包括三種病理類型:結外粘膜相關淋巴瘤,結內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和脾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三種病理類型具有明顯的臨床特征和不同的預后,治療原則也有所不同。早期結外粘膜相 關淋巴瘤以放射治療為主。 在REAL分類中,邊緣帶B細胞淋巴瘤被認為是一種具有明顯臨床病理特征的B細胞來源NHL
原發節外淋巴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63歲。左足背紅腫疼痛半年,加重2個月來我院就診。查體左足腫痛明顯,活動受限。全身檢查無肝脾腫大,血常規,胸部CT及腹部B超等檢查未見明顯異常。影像學表現:X線平片,左足骨質疏松明顯,左足跗骨及跖骨基底部骨質破壞,骨質破壞邊緣未見明顯硬化邊。關節間隙尚在,軟組織腫脹明顯。?左足MRI(以中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