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癥狀介紹
病的潛伏期變化頗大,由幾小時到幾天不等。 潛伏期一般為4-20小時,長的可達數天,主要取決于動物種類和攝入毒素的量。最明顯的癥狀為運動神經麻痹,病情初期癥狀從頭開始,然后迅速向四肢和后驅發展。精神狀態出現興奮不安,步態僵硬,運動時頭頸彎曲向一側傾斜,作點頭運動,尾巴向一側擺動。流延、流漿液性鼻汁,呼吸困難,最終因呼吸麻痹而死。 羊患病以后,表現有最急性、急性和慢性三種類型。 最急性 不表現任何癥狀而突然發生死亡。 急性 突然發生吞咽困難,臥地不起,頭向側彎,頸部、腹部和大腿肌內松弛。以后食欲及飲欲消失,舌尖露于口外,口流黏性唾液,多數發生便秘。但體溫正常,知覺和反射活動仍存在。病情發展快者,1d之內死亡,慢者可延至4~5d。慢性 除有急性型的癥狀外,常并發肺炎,最后常因極度消瘦而死亡。 各型病例死亡率都很高,但也有少數自愈的。......閱讀全文
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癥狀介紹
病的潛伏期變化頗大,由幾小時到幾天不等。 潛伏期一般為4-20小時,長的可達數天,主要取決于動物種類和攝入毒素的量。最明顯的癥狀為運動神經麻痹,病情初期癥狀從頭開始,然后迅速向四肢和后驅發展。精神狀態出現興奮不安,步態僵硬,運動時頭頸彎曲向一側傾斜,作點頭運動,尾巴向一側擺動。流延、流漿液性鼻
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本病又稱腐肉中毒(carrion poisoning),是由肉毒梭菌所產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種中毒性疾病。其特征是唇、舌、咽喉等發生麻痹。 病原為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肉毒梭菌的毒素有a、b、c、d、e、f六個型。a、b型見于馬,c、d型引起牛羊的中毒。細菌為革蘭
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傳染途徑介紹
木菌存在于家畜尸體內和被污染的草料中,在適宜的條件下(潮濕、厭氧,18~37℃),能夠繁殖,產生外毒素。羊只吞食了含有毒素的草料或尸體之后,即會引起中毒。因此,本病常發生于雨量較多的時期,一般都是因為吃了腐敗的青貯飼料或發霉腐爛的谷物、干草、蔬菜而受到感染。在土壤中缺乏鈣、磷的地區,羊只容易發生
關于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介紹
肉毒梭菌中毒癥,是由于食肉動物食入腐敗變質含有肉毒梭菌的肉類食物而發生的一種中毒性疾病。臨床上以出現運動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和延腦麻痹為特征,死亡率很高。 肉毒梭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屬厭氧菌,主要存在于腐敗變質的尸體、肉類、飼料及罐頭食品中,可以產生強烈的外毒素,食入后即可發生中毒。
簡述肉毒梭菌的中毒癥狀
攝食肉毒桿菌的食品可引發食物中毒,如pH>4.6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含鐵罐,玻璃罐)或香腸、火腿。人感染肉毒桿菌后會出現視覺模糊、呼吸困難、肌肉乏力等癥狀,如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關于肉毒梭菌中毒癥的診斷要點介紹
1、臨床癥狀 此病潛伏期一般為幾小時或幾天,與食入的有毒物質量成正比。 發病一般由后軀向前軀進行性發展,出現對稱性麻痹,反射機能降低,肌肉緊張度降低,后肢軟散無力,但神智清楚,體溫不高。 發展到前軀后可見流涎、吞咽困難、瞳孔放大、視覺障礙。 嚴重者呼吸困難、心率快、全身軟散、倒地休克、呼
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介紹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或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產孢子的桿菌,所產孢子為卵形或圓筒形,著生于菌體端部或亞端部,在20-25℃可形成橢圓形的芽孢。當pH低于4.5或大于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15℃或高于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食鹽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該種毒素是已知的最劇毒物,可抑制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導致肌肉松弛型麻痹。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后,神
簡述肉毒梭菌中毒癥的防治措施
(1) 早期發現應用多價抗毒素治療,可肌肉或靜脈注射3-5毫升,早期應用比晚期應用效果顯著。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萬單位/千克體重,2次/日。 (3) 補液療法,5%葡萄糖鹽水100-1000毫升、5%碳酸氫鈉注射液10-50毫升,混合靜脈滴注。 (4) 飼喂前食物應加熱100C,
關于肉毒梭菌的相關介紹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或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產孢子的桿菌,所產孢子為卵形或圓筒形,著生于菌體端部或亞端部,在20-25℃可形成橢圓形的芽孢。當pH低于4.5或大于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15℃或高于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食鹽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肉毒桿菌(Clostridiumbotulinum)是一種革蘭陽性粗短桿菌,嚴格厭氧,有A~G7個亞型,每個亞型都可產生一種劇毒的大分子外毒素,即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這種毒素可引起人和動物發生以松弛性麻痹為主癥的肉毒中毒(botulism),雖然并不常見,但卻是一種致命的中
關于肉毒中毒癥中毒的癥狀介紹
禽類發生本病時,腿、頸、翅以及眼瞼軟弱麻痹。麻痹現象從腿部開始到翅、頸和眼瞼,頸部麻痹故又稱“軟頸癥”,麻痹由四肢末稍向中樞神經發現。全身痙攣、抽搐、臥地。慢性的不愛活動,嗑睡,有時發生下痢。頭頸、兩翅下垂,閉眼,流淚,不食。最后因心臟和呼吸衰弱,昏迷死亡。
關于肉毒梭菌的生物分型介紹
肉毒桿菌現有2種生物分型方法,根據所產毒素的抗原性差異,肉毒桿菌家族分為A、B、C、D、E、F、G七個亞型。根據生理學特征,可分為蛋白分解高株和非蛋白分解菌株。前者包括A型及某些B、F型肉毒桿菌;后者包括B型及部分E、F型肉毒桿菌。
關于破傷風梭菌的基本介紹
革蘭陽性細長的桿菌,芽孢正圓形,直徑大于菌體,位于菌體頂端,使細菌呈鼓槌形狀,為其典型特征。有周鞭毛,無莢膜。嚴格厭氧,營養要求不高。在血瓊脂平板上,經35℃48小時培養后,可見灰白色、半透明、邊緣不齊、疏松似羽毛狀的菌落,并有B溶血。芽孢抵抗力強,在干燥的土壤和塵埃中可存活數十年,能耐煮沸l小
關于丁酸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狀芽孢桿菌,丁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宮入近治博士首先發現并報告的,因此又名宮入菌。分類歸屬于梭菌屬,為革蘭氏陽性厭氧桿菌。1935年,俄羅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 miyairi博士從人的糞便和土壤中分離出丁酸梭菌,隨后發現其厭氧培養的過濾物中含有較少的
丁酸梭菌的基本介紹
丁酸梭菌(Clostridium butyricum)屬于芽孢桿菌科,梭菌屬,革蘭氏陽性,有芽孢,孢子卵圓,偏心或次端生。可抵抗不良環境。 丁酸梭菌是一種專性厭氧的革蘭氏陽性芽孢桿菌,其直徑為(0.6~1.2)×(3.0~7.0)μm,兩端鈍圓,中間部分輕度膨脹,細菌呈直桿狀或稍有彎曲,單個或
肉毒梭菌及其檢驗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學狀性 肉毒梭菌屬于厭氧性梭狀芽胞桿菌屬,具有該菌的基本特性,即厭氧性的桿狀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體寬,呈梭狀,新鮮培養基的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產生劇烈細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為多形態細菌,約為4×1μm的大桿菌,兩側平行,兩端鈍園,直桿狀或稍彎曲,芽胞為卵圓形,位
肉毒梭菌及其檢驗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學狀性 肉毒梭菌屬于厭氧性梭狀芽胞桿菌屬,具有該菌的基本特性,即厭氧性的桿狀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體寬,呈梭狀,新鮮培養基的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產生劇烈細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為多形態細菌,約為4×1μm的大桿菌,兩側平行,兩端鈍園,直桿狀或稍彎曲,芽胞為卵圓形,位
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在
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在
關于耳根毒病的基本癥狀介紹
1.耳根癰:多見于西醫所指耳周化膿性淋巴結炎。癥見耳周近耳根處核紅腫疼痛,位置淺表,觸痛明顯,繼而紅腫劇增,破潰流膿。病程較短,潰口容易愈合,一般不形成瘺管。 2.頸癰:病變多位于頸側中上部,局部紅腫隆起,觸痛明顯,繼而潰破流膿。病程較短,—般不形成瘺管。
關于疫毒痢的基本癥狀介紹
疫毒痢又稱疫痢、時疫痢,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常發于夏秋季節,以2~7歲兒童為多見。痢疾證候類型之一。臨床以發病急驟,壯熱、煩躁口渴,腹痛劇烈,大便膿血,甚或神昏抽搐,肢厥為主要癥狀。可見于西醫的中毒性菌痢。
關于酪酸梭菌活菌膠囊的基本信息介紹
酪酸梭菌活菌膠囊,用于因腸道菌群紊亂而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癥狀及相關的急、慢性腹瀉和消化不良等。 成份:本品每粒含酪酸梭菌活菌數不低于6.3×106CFU。輔料為:淀粉、葡萄糖。 所屬類別:化藥及生物制品>>消化系統藥物>>微生態藥物 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間有灰黃色色
關于生孢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生孢梭菌,英國和荷蘭科學家在土壤中發現的這種奇特細菌,能夠成為具有發展前景的癌癥治療手段,用于向腫瘤輸送治療藥物,它們的孢子能夠在無氧腫瘤內生長。 生孢梭菌(Clostridium sporogenes)又譯產孢梭菌,能夠產生孢子,革蘭氏染色陽性,以周生鞭毛運動,嚴格厭氧的梭菌。細胞大小(0.
簡述肉毒梭菌涉及型式
攝食肉毒桿菌的食品引發食物中毒,如:1.pH>4.6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含鐵罐,玻璃罐);2.香腸,火腿。在肉毒桿菌素的注射上,作為皮膚科應用,還是很安全的,但有一些事項要提醒大家注意: 首先,只有專業的皮膚科醫生才可以完成這樣的手術,這不是美容院可以勝任的。這是因為肉毒桿菌應用在美容上,需要考
概述肉毒梭菌的檢驗鑒定
肉毒中毒的實驗室診斷,從病人的血清、糞便、嘔吐物及可疑食品等樣本中檢測到毒素是最可靠的診斷依據。在美便、胃腸道物和受傷組織等樣本中檢測或分離到肉毒桿菌,可支持診斷,但不能以此確診。但在一些嬰兒肉毒中毒病例中,只要在糞便或胃腸物中發現肉毒桿菌,即使在樣本中檢測不到肉毒毒素,也有確診意義。 小鼠生
簡述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
概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機理
量子解析:肉毒桿菌致病時,其生物信息頻率加快(正信息波),肉毒桿菌致病,主要靠強烈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劇烈的毒物,毒性比KCN強一萬倍;純化結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殺死2億只小鼠,對人的致死劑量約0.1μg。肉毒毒素與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細菌釋放,而是在細菌細胞內產生無毒的前體毒
艱難梭菌的基本內容介紹
艱難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對氧極為敏感,分離培養較困難.故命名為艱難梭菌。艱難梭菌屬厭氧性細菌。厭氧性細菌是指那些在無氧條件下要比在有氧環境中生長好的細菌,而人的腸道正好是一個相對無氧的環境。 艱難梭菌為革蘭陽性粗大桿菌,有鞭毛,卵圓形芽胞位于次極端 。芽胞在外環境
關于丁酸梭菌的應用介紹
丁酸梭菌做為飼料添加劑在飼料中應用,在動物腸道內可體現五大生物特性:一是促進動物腸道有益菌群(雙歧桿菌, 乳酸桿菌)的增殖和發育,抑制腸道內有害菌和腐敗菌的生長、繁殖,糾正腸道菌群紊亂,減少腸毒素的發生;二是在動物腸道內能產生B 族維生素、維生素K、淀粉酶等物質,具有保健作用;三是丁酸梭菌的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