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該種毒素是已知的最劇毒物,可抑制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導致肌肉松弛型麻痹。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后,神經系統將遭到破壞,出現眼瞼下垂、復視、斜視、吞咽困難、頭暈、呼吸困難和肌肉乏力等癥狀,嚴重者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 科學家和美容學家正是看中了肉毒桿菌毒素能使肌肉暫時麻痹這一功效。醫學界原先將該毒素用于治療面部痙攣和其他肌肉運動紊亂癥,用它來麻痹肌肉神經,以此達到停止肌肉痙攣的目的。可在治療過程中,醫生們發現它在消除皺紋方面有著異乎尋常的功能,其效果遠遠超過其他任何一種化妝品或整容術。因此,利用肉毒桿菌毒素消除皺紋的整容手術應運而生,并因療效顯著而在很短的時間內就風靡整個美國。 肉毒桿菌A型毒素毒性極強,它能破壞一種名為SNAP-2......閱讀全文
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該種毒素是已知的最劇毒物,可抑制膽堿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酰膽堿,導致肌肉松弛型麻痹。軍隊常常將這種毒素用于生化武器。人們食入和吸收這種毒素后,神
肉毒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肉毒桿菌(Clostridiumbotulinum)是一種革蘭陽性粗短桿菌,嚴格厭氧,有A~G7個亞型,每個亞型都可產生一種劇毒的大分子外毒素,即肉毒毒素(botulinumtoxin)。這種毒素可引起人和動物發生以松弛性麻痹為主癥的肉毒中毒(botulism),雖然并不常見,但卻是一種致命的中
關于肉毒梭菌的相關介紹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或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產孢子的桿菌,所產孢子為卵形或圓筒形,著生于菌體端部或亞端部,在20-25℃可形成橢圓形的芽孢。當pH低于4.5或大于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15℃或高于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食鹽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關于肉毒梭菌的基本介紹
肉毒梭菌,也稱肉毒桿菌或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是革蘭氏陽性、厭氧、產孢子的桿菌,所產孢子為卵形或圓筒形,著生于菌體端部或亞端部,在20-25℃可形成橢圓形的芽孢。當pH低于4.5或大于9.0時,或當環境溫度低于15℃或高于55℃時,肉毒梭菌芽孢不能繁殖,也不能產生毒素。食鹽能抑制肉毒梭菌芽孢的形成和
關于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介紹
肉毒梭菌中毒癥,是由于食肉動物食入腐敗變質含有肉毒梭菌的肉類食物而發生的一種中毒性疾病。臨床上以出現運動中樞神經系統麻痹和延腦麻痹為特征,死亡率很高。 肉毒梭菌廣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屬厭氧菌,主要存在于腐敗變質的尸體、肉類、飼料及罐頭食品中,可以產生強烈的外毒素,食入后即可發生中毒。
關于肉毒梭菌的生物分型介紹
肉毒桿菌現有2種生物分型方法,根據所產毒素的抗原性差異,肉毒桿菌家族分為A、B、C、D、E、F、G七個亞型。根據生理學特征,可分為蛋白分解高株和非蛋白分解菌株。前者包括A型及某些B、F型肉毒桿菌;后者包括B型及部分E、F型肉毒桿菌。
肉毒梭菌及其檢驗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學狀性 肉毒梭菌屬于厭氧性梭狀芽胞桿菌屬,具有該菌的基本特性,即厭氧性的桿狀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體寬,呈梭狀,新鮮培養基的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產生劇烈細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為多形態細菌,約為4×1μm的大桿菌,兩側平行,兩端鈍園,直桿狀或稍彎曲,芽胞為卵圓形,位
肉毒梭菌及其檢驗
一、肉毒梭菌1、生物學狀性 肉毒梭菌屬于厭氧性梭狀芽胞桿菌屬,具有該菌的基本特性,即厭氧性的桿狀菌,形成芽胞,芽胞比繁殖體寬,呈梭狀,新鮮培養基的革蘭氏染色為陽性,產生劇烈細菌外毒素,即肉毒毒素。 肉毒梭菌為多形態細菌,約為4×1μm的大桿菌,兩側平行,兩端鈍園,直桿狀或稍彎曲,芽胞為卵圓形,位
關于肉毒梭菌中毒癥的診斷要點介紹
1、臨床癥狀 此病潛伏期一般為幾小時或幾天,與食入的有毒物質量成正比。 發病一般由后軀向前軀進行性發展,出現對稱性麻痹,反射機能降低,肌肉緊張度降低,后肢軟散無力,但神智清楚,體溫不高。 發展到前軀后可見流涎、吞咽困難、瞳孔放大、視覺障礙。 嚴重者呼吸困難、心率快、全身軟散、倒地休克、呼
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在
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在
簡述肉毒梭菌涉及型式
攝食肉毒桿菌的食品引發食物中毒,如:1.pH>4.6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含鐵罐,玻璃罐);2.香腸,火腿。在肉毒桿菌素的注射上,作為皮膚科應用,還是很安全的,但有一些事項要提醒大家注意: 首先,只有專業的皮膚科醫生才可以完成這樣的手術,這不是美容院可以勝任的。這是因為肉毒桿菌應用在美容上,需要考
簡述肉毒梭菌的形態特征
肉毒桿菌為革蘭陽性粗短桿菌,有鞭毛、無莢膜、產芽孢。芽孢呈橢圓形,比繁殖體寬,位于次極端,使細胞呈網球拍狀。在普通固體培養基上,形成類圓形菌落,表面呈半透明、顆粒狀、邊緣不整齊、向外擴散、呈絨毛網狀,且常常擴散成菌苔。在血平板上,出現與菌落幾乎等大或者較大的溶血環。在卵黃瓊脂培養基上,可產生脂酶
概述肉毒梭菌的檢驗鑒定
肉毒中毒的實驗室診斷,從病人的血清、糞便、嘔吐物及可疑食品等樣本中檢測到毒素是最可靠的診斷依據。在美便、胃腸道物和受傷組織等樣本中檢測或分離到肉毒桿菌,可支持診斷,但不能以此確診。但在一些嬰兒肉毒中毒病例中,只要在糞便或胃腸物中發現肉毒桿菌,即使在樣本中檢測不到肉毒毒素,也有確診意義。 小鼠生
概述肉毒梭菌的致病機理
量子解析:肉毒桿菌致病時,其生物信息頻率加快(正信息波),肉毒桿菌致病,主要靠強烈的肉毒毒素。肉毒毒素是已知最劇烈的毒物,毒性比KCN強一萬倍;純化結晶的肉毒毒素1mg能殺死2億只小鼠,對人的致死劑量約0.1μg。肉毒毒素與典型的外毒素不同,并非由生活的細菌釋放,而是在細菌細胞內產生無毒的前體毒
概述肉毒梭菌的生存分布情況
肉毒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土壤中常可檢出,偶亦存在于動物糞便中。根據所產生毒素的抗原性不同,肉毒桿菌分為A、B、Ca、Cb、D、E、F、G這8個型,能引起人類疾病的有A、B、E、F型,其中以A、B型最為常見。 人體的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適于肉毒桿菌居住。肉毒桿菌屬于厭氧菌,嚴格厭氧,在
簡述肉毒梭菌的中毒癥狀
攝食肉毒桿菌的食品可引發食物中毒,如pH>4.6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含鐵罐,玻璃罐)或香腸、火腿。人感染肉毒桿菌后會出現視覺模糊、呼吸困難、肌肉乏力等癥狀,如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簡述肉毒梭菌的生長繁殖環境
通常,肉毒桿菌在有氧環境中、低于4°C或pH
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信息介紹
本病又稱腐肉中毒(carrion poisoning),是由肉毒梭菌所產生的毒素引起的一種中毒性疾病。其特征是唇、舌、咽喉等發生麻痹。 病原為肉毒梭菌(clostridium botulinum)。肉毒梭菌的毒素有a、b、c、d、e、f六個型。a、b型見于馬,c、d型引起牛羊的中毒。細菌為革蘭
使用肉毒梭菌有哪些副作用?
肉毒桿菌 來源于肉毒梭狀芽胞桿菌,它能抑制局部肌肉組織的神經信號。美容用的肉毒桿菌副作用較小,可能會引起短時的頭痛,眼部或嘴部松弛。但如果注射的肌肉組織錯誤的話,則可能會引起輕微的挫傷和流感病癥。 盡管如此,肉毒桿菌毒素除皺還是有一定的并發癥和副作用,如注射局部有頭痛;抬頭紋處注射不當時會發生
簡述肉毒梭菌中毒癥的防治措施
(1) 早期發現應用多價抗毒素治療,可肌肉或靜脈注射3-5毫升,早期應用比晚期應用效果顯著。 (2) 硫酸卡那霉素注射液5萬單位/千克體重,2次/日。 (3) 補液療法,5%葡萄糖鹽水100-1000毫升、5%碳酸氫鈉注射液10-50毫升,混合靜脈滴注。 (4) 飼喂前食物應加熱100C,
概述食品生產中肉毒梭菌的風險與控制
肉毒桿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其芽孢又有極強的生命力,食品加工原料存在被污染的風險。現代工業化食品生產中,通常采用溫和的熱處理工藝,雖然足以殺死細菌細胞,但不能殺死芽孢。如果再遇到不正確加工、包裝、儲存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小芽孢就會進入密封的罐裝或真空包裝的食品里,發芽繁殖并伴隨致命的肉毒毒素產生,
關于肉毒堿的基本信息介紹
左旋肉堿(L-carnitine),又稱L-肉毒堿、維生素BT,化學式是C7H15NO3,化學名稱為(R)-3-羧基-2-羥基-N,N,N-三甲基丙銨氫氧化物內鹽,代表藥物有左卡尼汀 [3] 。是一種促使脂肪轉化為能量的類氨基酸,純品為白色晶狀體或白色透明細粉 [1] ,極易溶于水、乙醇、甲醇,
關于肉毒中毒的基本信息介紹
主要通過食物傳播,多見于腌肉。神經型食物中毒、臘肉、豬肉及制作不良的罐頭食品,部分地區曾因食用豆豉、豆瓣醬、臭豆腐及不新鮮的魚、豬肉、豬肝而發病。 肉毒中毒是由肉毒桿菌外毒素所致的中毒性疾病。該病分四型:食物中毒型、嬰兒肉毒中毒、創傷性肉毒中毒、成人的嬰兒型肉素中毒。肉毒桿菌產生的肉毒毒素,系
關于丁酸梭菌的基本信息介紹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狀芽孢桿菌,丁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葉醫科大學宮入近治博士首先發現并報告的,因此又名宮入菌。分類歸屬于梭菌屬,為革蘭氏陽性厭氧桿菌。1935年,俄羅斯微生物研究所Kingi miyairi博士從人的糞便和土壤中分離出丁酸梭菌,隨后發現其厭氧培養的過濾物中含有較少的
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傳染途徑介紹
木菌存在于家畜尸體內和被污染的草料中,在適宜的條件下(潮濕、厭氧,18~37℃),能夠繁殖,產生外毒素。羊只吞食了含有毒素的草料或尸體之后,即會引起中毒。因此,本病常發生于雨量較多的時期,一般都是因為吃了腐敗的青貯飼料或發霉腐爛的谷物、干草、蔬菜而受到感染。在土壤中缺乏鈣、磷的地區,羊只容易發生
關于羊肉毒梭菌中毒癥的基本癥狀介紹
病的潛伏期變化頗大,由幾小時到幾天不等。 潛伏期一般為4-20小時,長的可達數天,主要取決于動物種類和攝入毒素的量。最明顯的癥狀為運動神經麻痹,病情初期癥狀從頭開始,然后迅速向四肢和后驅發展。精神狀態出現興奮不安,步態僵硬,運動時頭頸彎曲向一側傾斜,作點頭運動,尾巴向一側擺動。流延、流漿液性鼻
RiboPrinter?-在肉毒梭菌鑒定和分子分型中的應用
方案優勢 新西蘭恒天然集團乳粉受肉毒梭菌污染事件,使企業及下游乳品企業受到影響,疲于產品召回和品牌信心的恢復,也因此蒙受巨大損失。肉毒梭菌如何鑒定和如何更大范圍加強預防,已成為公眾、尤其是生產企業和政府監管部門熱切關注的焦點。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芽孢耐受能力強,易污染各種類型的食品,
RiboPrinter?-在肉毒梭菌鑒定和分子分型中的應用
RiboPrinter? 在肉毒梭菌鑒定和分子分型中的應用 梭狀芽孢桿菌是一個多樣化的革蘭氏陽性菌屬,專性厭氧,在環境中普遍存在。這個屬大約包含了100多個種,基因組內總體的G+C含量范圍在22-55%,反映出該屬內的細菌在系統進化關系上的巨大差異。 該屬內最主要的食源性致病菌為
關于酪酸梭菌活菌膠囊的基本信息介紹
酪酸梭菌活菌膠囊,用于因腸道菌群紊亂而引起的各種消化道癥狀及相關的急、慢性腹瀉和消化不良等。 成份:本品每粒含酪酸梭菌活菌數不低于6.3×106CFU。輔料為:淀粉、葡萄糖。 所屬類別:化藥及生物制品>>消化系統藥物>>微生態藥物 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白色或灰白色粉末。間有灰黃色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