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載人航天:不斷拓展空間站應用深度與廣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7.shtm 中國載人航天而立之年,全面建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空間應用與科學研究不斷創新拓展。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被賦予更多的使命與責任。 作為我國未來10年規模最大的空間綜合性研究實驗平臺,中國空間站在空間科學與人體研究、微重力物理科學、空間科學與地理科學、空間新技術與應用四大領域,規劃了布局覆蓋面廣泛的研究項目,研制了一批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科學實驗機柜和艙外設施。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副總設計師 陳善廣:關于空間科學應用,我們載人航天從一開始立項就高度重視了,從神舟一號到我們到現在的神舟十五號的飛行,每一次飛行里面,其實我們都在利用有限的空間進行科學實驗。但是真正大規模的應用是從2020年建造空間站開始,這時候有了我們自己的三艙組成的基本構型的空間站了,空間也是要大多了。所以我們要開展一個較大規模的空間科......閱讀全文
中國載人航天:不斷拓展空間站應用深度與廣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577.shtm 中國載人航天而立之年,全面建成了中國人自己的空間站,空間應用與科學研究不斷創新拓展。在不久的將來,中國空間站將被賦予更多的使命與責任。 作為我國未來10年規模最大的空間綜合性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全線備戰空間站建造任務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5日消息,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2021至2022年,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預計將實施包括空間站核心艙、實驗艙、載人飛船和貨運飛船在內的11次發射任務。 元旦節日期間,工程各系統參研參試人員依然忙碌在一線。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負責長征二號
載人航天工程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任務準備階段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10月19日在武漢表示,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準備階段,空間站的建成將為商業航天提供更為廣闊的發展空間。 當天,第六屆中國(國際)商業航天高峰論壇在武漢召開。郝淳在會上表示,商業化運作也可以為空間站運營提供有益的補充,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將緊
歐洲航天局增設載人航天等新部門
歐洲航天局3月22日宣布,該機構理事會日前召開會議,批準了機構改革方案,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增設載人航天等幾個新部門。 歐航局表示,這次機構調整旨在增強歐航局的效率和競爭力,從而為其成員國提供更多便利,新部門及其團隊將于4月1日正式投入運轉。新設的載人航天部將負責管理歐洲與國際空間站的合作事
載人航天總工程師深度解碼2020年中國空間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載人航天總工程師周建平3月1日在京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立體、深入解碼中國將于2020年左右建成的空間站。空間站系統重逾90噸 在軌運行10年以上 具備開展能力 周建平表示,空間站擬按長期載3人狀態設計,運營階段每半年由載人飛船實施人員輪換,而初期將采用人員間斷訪問方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406.shtm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發展綜述
2022年,國外載人航天領域共開展14次發射任務,其中包括7次載人飛船發射任務、7次貨運飛船發射任務。美國“載人龍”(Crew Dragon)飛船開展3次載人任務,“貨運龍”(Cargo Dragon)飛船開展2次貨運任務,“天鵝座”(Cygnus)飛船開展2次貨運任務,“星際客船”(Starlin
NASA再次推遲載人航天發射任務
當地時間8月6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宣布將下一次載人航天發射推遲至少一個月,希望為波音公司爭取更多時間解決“星際客機”飛船故障,早日確定滯留太空宇航員的歸期。當地時間6月6日,美國宇航員巴里·威爾莫爾和蘇尼·威廉姆斯乘坐“星際客機”飛船飛抵國際空間站,原定于6月14日返回地球,但由于飛船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正式啟動實施
圖表:“天宮一號” 神舟八號將于明年發射。資料圖:“天宮一號”空間實驗室實體(應該僅是試驗艙部分)。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新聞發言人10月27日表示,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已正式啟動實施,2020年前后將建成規模較大、長期有人參與的國家級太空實驗室。 我國載人空間站工程分為空間實驗室和空
載人航天二期空間站POLAR項目第四次中歐合作組會議召開
1月17日至19日,伽瑪暴偏振探測儀(簡稱POLAR)中歐合作組第4次會議在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召開,包括POLAR載荷中方項目組(高能所)和歐洲項目組(日內瓦大學,PSI, IPJ)的成員、清華大學偏振測試裝置研制人員以及空間科學與應用總體部的專家等共計25人
俄羅斯正研發新型載人航天飛船
據俄羅斯新聞網報道,俄羅斯正在研制下一代載人航天飛船“聯邦號”運載火箭以替代正在采用的“聯盟號”,此項工作由俄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與俄羅斯航天企業 “動力”集團聯合進行,理論和應用力學研究所負責“聯邦號”的軟件系統,并研發宇航員的返回和救生系統。 科研人員進行了空氣動力學核算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顧錢老堅守初心、愛國奮斗的一生,在全黨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之際,進一步弘揚以“愛國、創新、求實、奉獻、協同、育
中國載人航天歷次飛船返回大盤點
昨晚(4日)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船返回艙成功著陸三名航天員安全順利出艙神舟十四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從神舟五號到神舟十四號從航天員在軌駐留21小時28分到183天中國載人航天的每一個目標一步步實現一起回顧中國載人航天的歷次飛船返回神舟五號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號將航天員楊利偉送入太空,在飛行
專家匯聚-共憶“錢學森與中國載人航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0986.shtm 12月11日,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舉辦學術研討會、“科學家精神教育基地”揭牌儀式、《“我忠于中國人民”》贈書儀式以及“弘揚科學家精神系列線上課程”上線儀式等系列活動,以此回
印度首次載人航天發射延至2024年
印度科學和技術國務部長吉滕德蘭·辛格15日說,印度首個載人航天發射由于新冠疫情的影響推遲至2024年執行。印度-亞洲新聞社援引辛格的話報道,預定執行“加甘揚”載人航天計劃的印度和俄羅斯航天員訓練進程因為新冠疫情受阻,原定今年執行的首次載人航天器發射因而推遲。印度“第十八頻道”新聞網站報道,按照計劃,
俄飛船發射遇險航天員生還,專家詳解載人航天逃生
一艘俄羅斯載人飛船11日發射失敗,所幸飛船上的兩名航天員成功逃生并平安著陸,已被救援人員找到。 據報道,北京時間11日16時40分,載有俄國航天員阿列克謝·奧夫奇寧和美國航天員尼克·黑格的聯盟MS-10飛船,在拜科努爾發射場由聯盟-FG運載火箭發射升空。起飛約119秒后,火箭第一級分離,位于火
中國載人空間站面向全社會征名-2020年前后建成
4月25日上午,記者從中國載人空間站名稱征集會上了解到,中國目前正在進行天宮一號和神舟八號飛行任務的準備工作,下半年先后發射升空,兩者還將進行交會對接。在此基礎上,載人空間站于2020年前后建成。 4月25日,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名稱征集活動發布會。26日起,全球華人
“太空會師”在即-我國載人航天迎來新突破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消息,11月21日,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與長征二號F遙15運載火箭組合體轉運至發射區,計劃近日擇機發射。目前,發射場設施設備狀態良好。 21日下午,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已經完成了總裝測試等工作的神舟十五號船箭組合體,平穩駛出垂直總裝測試廠房,通過垂直轉運的方式前往發射塔架
中國載人航天,你不知道的故事
2022年9月21日,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整整30周年。 不過,我國與載人航天事業的淵源,并不止30年這么簡單,在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之前,還有一段少有人知的故事。 據全國空間探測技術首席科學傳播專家龐之浩介紹,我國在1964年至1966年間,就發射了多枚生物火箭,先后把小白鼠、大白
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在北京開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62.shtm 中新網北京3月1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你想體驗一番航天員的工作與生活嗎?18日在北京新鮮亮相、聚焦航天員職業的中國載人航天互動科普展,就可以幫助普通公眾實現這個愿望。 由中
“微型載人航天器”如何護航太空漫步?
航天員乘組執行出艙任務時,身著的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飛天”艙外航天服。艙外航天服就是一個微型的載人航天器,它除了要在外太空環境中保護航天員的安全外,還要兼顧穿著的舒適性和航天員空間行走和空間作業的便利性。“飛天”艙外航天服究竟包含了哪些新的功能?能支持多久的出艙時間?航天員穿著它作業是否舒適?中國航天
英國空間探測新動向-載人航天初顯端倪
胸懷大志的英國宇航員終于可以開始準備簡歷了,但是在2010年之前,恐怕沒有任何面試機會在等著他們。?這一消息來自于英國空間探索工作組(SEWG),這是去年1月組建的一個專門小組,用來評估英國是否應重新審視其長期以來一直拒絕參與的人類空間飛行活動。?SEWG在日前發布的一份報告中指出,盡管目前沒有非常
“天和”發射兩周年!天宮,早已不是遙不可及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691.shtm 兩年前的今天,2021年4月29日,中國空間站工程首個航天器天和核心艙發射成功,我國空間站工程在軌建造大幕正式開啟。此后,在不到兩年的時間里,中國空間站從“一”字構型到“L”字構
中國將研制可搭載7人的新一代載人飛船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主任郝淳今日表示,將研制新一代載人運載火箭和新一代載人飛船,兩者的返回艙都可以實現可重復使用。其中,新一代載人飛船綜合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可以搭載7名航天員,上行和下行載荷能力將得到大幅度提高。 17日下午,國新辦就中國空間站建造進展情況舉
向航天強國邁進!細數中國空間站的三個“三”
據中國載人航天辦公室官方消息,夢天實驗艙已在文昌航天發射場發射成功。 夢天實驗艙是中國空間站第2個實驗艙段,發射入軌并成功對接后,中國空間站三個艙段將形成“T”字基本構型,完成空間站在軌建造。1992年,“三步走” 今年是中國空間站建造的決戰決勝之年,也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30周年。
中國空間站核心艙計劃兩年左右發射-有哪些合作?
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機會公告發布儀式28日在維也納舉行,正式開啟中國空間站國際合作。中國常駐維也納聯合國和其他國際組織代表團與聯合國外層空間事務辦公室盛情邀請世界各國積極參與,利用未來的中國空間站開展艙內外搭載實驗等合作。 中國空間站是中國載人航天工程戰略的重要一步。1992年,中國決定實施載人航
神舟十六號返回-空間站應用與發展階段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圓滿完成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1/515819.shtm 神舟十六號航天員乘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供圖)北京時間10月31日8時11分,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返回艙在東風著陸場成功著陸,現場醫監醫保人員確認航天員景海鵬、朱楊柱、桂海
載人登月正開展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
對于中國航天員要不要上月球的問題,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總體技術局局長、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總設計師助理董能力17日在北京表示,中國現階段正在開展載人登月關鍵技術攻關和方案深化論證工作,相信到時候一定會有所作為。 中共中央宣傳部當天就“飛天逐夢寫忠誠”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針對中國為何要建造自己的空
我國將在2020年前后完成載人空間站建造
??????? 6月26日上午,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順利著陸于內蒙古中部草原主著陸場,3名航天員健康出艙。 神舟十號載人飛船返回艙6月26日在內蒙古中部主著陸場安全著陸,飛行乘組3名航天員順利出艙,身體狀況良好。至此,備受矚目的天宮一號與神舟十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中國
美宇航局計劃未來實現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據俄羅斯衛星網報道,美國航空航天局將于當地時間27日進行國際空間站多功能艙重新對接,此舉旨在未來實現美國載人飛船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根據美國航空航天局消息稱,接下來的工作是為準備美國載人航天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首飛不早于2017年進行。美國專家計劃打造國際空間站對接主接口和備用接口用來運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