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妊娠合并急性闌尾炎的簡介
急性闌尾炎是妊娠期較常見的外科并發癥。孕婦急性闌尾炎于妊娠期發病率,國外資料為0.1%~2.9%,國內資料為0.1%~2.95%,為非妊娠期的1.5~3.5倍。妊娠各期均可發生急性闌尾炎,但以妊娠前6個月內居多。因妊娠期病程發展快,易形成穿孔和腹膜炎,因而是一種嚴重的合并癥,因此早期診斷和處理極為重要。妊娠期間,隨著子宮的增大,盲腸和闌尾向上向外移位,臨床表現不典型,給診斷造成困難。常因延誤診療發生壞疽和穿孔,其穿孔率比非孕期升高2~3倍。又因增大的子宮把大網膜向上推,不能包圍感染病源,炎癥不易局限而擴散、造成廣泛性腹膜炎。當炎癥波及子宮漿膜層時,可刺激子宮收縮,發生流產或早產,或刺激子宮強直性收縮,致胎兒缺氧而死亡。......閱讀全文
治療妊娠合并急性膽囊炎的相關介紹
妊娠合并急性膽囊炎的治療原則是保守治療為主,適當控制飲食,緩解癥狀,給予抗生素預防感染,消除并發癥,必要時手術治療。 1.保守治療 (1)控制飲食 重癥患者應禁食,輕癥患者癥狀發作期,應禁脂肪飲食,如在緩解期可給予高糖、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飲食。適當補充液體,補充維生素,糾正水、電解質失
妊娠合并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的簡介
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簡稱甲旁減)是由于甲狀旁腺素(PTH)分泌過少而引起的一組臨床癥狀群,表現為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低鈣血癥,高磷血癥與血清PTH減少或測不到。由于靶細胞對PTH反應缺陷所致者,稱為假性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癥,極為少見。
簡述妊娠性急性闌尾炎的流行病學
妊娠期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和非妊娠的同齡婦女無差別,發病率約為1/2000不因妊娠而增加。妊娠前6個月比后3個月發病者多后3個月的穿孔率、病死率比前6個月高許多倍。據資料孕婦發生急性闌尾炎約占住院產婦的0.3%~1.0%,病死率約為2%胎兒死亡率后3個月比前6個月高。
新生兒急性闌尾炎的簡介
新生兒是指出生后不滿28天的嬰兒,新生兒急性闌尾炎是指新生兒發生的急性闌尾炎。新生兒出生后闌尾呈漏斗狀,不容易發生闌尾管腔阻塞,所以新生兒急性闌尾炎很少見,僅占全部小兒闌尾炎的0.04%。因其臨床癥狀不典型,故新生兒急性闌尾炎早期診斷十分困難,很容易誤診。
關于妊娠闌尾炎的基本信息介紹
妊娠合并闌尾炎是較常見的妊娠期外科疾病,孕婦急性闌尾炎的發病率國外資料為0.1-2.9%,中國資料為0.1-2.95%。妊娠各期均可發生急性闌尾炎,但以妊娠前6個月內居多。妊娠并不誘發闌尾炎,增大的妊娠子宮能合闌尾位置發生改變,增大診斷難度,加之妊娠期闌尾炎容易發生穿孔及腹膜炎,其發病率為非妊娠
簡述妊娠合并急性膽囊炎的并發癥
1.膽囊穿孔 穿孔引起膽汁性腹膜炎。膽囊穿孔被網膜和周圍組織包裹,形成膽囊周圍膿腫。膽囊可與其鄰近器官(胃腸道)形成內瘺。約10%病人可發生膽石性腸梗阻。 2.急性化膿性膽管炎 膽道梗阻與感染。 3.誘發急性胰腺炎。
簡述妊娠合并急性膽囊炎的臨床表現
與非孕期基本相同。一般為飽餐或過度疲勞后發生,夜間多見,疼痛為突發性右上腹多見,也可見于上腹部正中或劍突下,陣發性加劇。疼痛可放射至右肩部右肩胛下角或右腰部,少數病人可放射至左肩部。大部分病人可有惡心和嘔吐,可有寒戰、發熱,25%左右的病人合并黃疸。嚴重感染時可出現休克。右上腹壓痛明顯,右季肋下
關于妊娠合并肺結核的病因分析
感染結核桿菌引起。 1.生物學原理 孕產期由于自主神經失調,體內內分泌及代謝功能紊亂,機體免疫力降低;加之卵巢激素增加,肺呈充血狀態;甲狀腺功能亢進,代謝率增加;血液中膽固醇增高;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顯著增多等,從而易引起結核桿菌感染,播散,導致妊娠期和產褥期合并肺結核同時伴有肺外結核。 2
關于妊娠合并梅毒的診斷檢查介紹
1.病原體檢查在一期梅毒的硬下疳部位取少許血清滲出液,放于玻片上,置暗視野顯微鏡下觀察,依據螺旋體強折光性和運動方式進行判斷,可以確診。 2.梅毒血清學檢查非梅毒螺旋體抗原血清試驗是梅毒常規篩查方法,包括有性病研究實驗室玻片試驗(VDRL)、血清不加熱反應素玻片試驗(USR)、快速血漿反應素環
關于小兒急性闌尾炎的病因分析
引起小兒急性闌尾炎的原因仍不明確,是多方面的,主要為闌尾腔梗阻、細菌感染、血流障礙及神經反射等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結果。具體原因可能有以下幾點: 1.小兒受涼、腹瀉、胃腸道功能紊亂等原因引起腸道內細菌侵入闌尾,引起闌尾發炎; 2.小兒上呼吸道感染、扁桃腺炎等使闌尾壁反應性肥厚,血流受阻,
關于小兒急性闌尾炎的檢查介紹
1.血常規 化膿性闌尾炎的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總數可升高到(10~12)×109/L;化膿性闌尾炎可高達(12~14)×109/L;有膿腫形成或彌漫性腹膜炎時則白細胞可達20×109/L以,上中性粒細胞為0.85~0.95,并且有核左移。如中性粒細胞增多至0.85以上多反應病情較
治療新生兒急性闌尾炎的簡介
1.早診斷,早治療。手術指征明確應立即剖腹探查,以防闌尾穿孔等并發癥。手術以闌尾切除術為主,必要時行腹腔清潔及引流。 2.糾正水、電解質和和酸堿平衡失調。 3.應用廣譜抗生素,積極抗感染治療。 4.全身支持治療,增強機體免疫功能。 5.防止術后并發癥。
簡述妊娠闌尾炎的特點
妊娠期盆腔器官充血,闌尾也充血,炎癥發展很快,容易發生闌尾壞死,穿孔。由于大網膜被增大的子宮推移,難以包裹炎癥,一旦穿孔不易使炎癥局限,造成彌漫性腹膜炎。若炎癥波及子宮漿膜,可誘發子宮收縮,引起流產,早產或子宮強直性收縮,其毒素可能導致胎兒缺氧,甚至死亡,威脅母兒安全。
妊娠合并急性膽囊炎的并發癥有哪些
1、膽囊穿孔穿孔多發生在膽囊底部或結石嵌頓處的壞死膽囊壁,引起膽汁性腹膜炎。50%病人的膽囊穿孔被網膜和周圍組織包裹,形成膽囊周圍膿腫;20%病人在膽囊與其鄰近器官(胃腸道)形成內瘺;約10%病人可發生膽石性腸梗阻。 2、急性化膿性膽管炎膽道梗阻與感染是其發病的基本因素原發性或繼發性膽總管結石
妊娠晚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行剖宮產麻醉管理
患者女,32歲,因“突發胸痛、胸悶14 h”于2013年12月30日收入院。體重105 kg,宮內孕33+5,孕2產1。2005年妊娠期高血壓">妊娠期高血壓,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宮產術,無其他病史。?入院查體:患者神志清楚,血壓150/80 mmHg,心率87次/min,胎心正常。急診心電圖不:Qv1
妊娠合并皮質醇增多癥的簡介
皮質醇增多癥又稱庫欣綜合征(Cushing's syndrome)是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癥中最常見的一種。這是由于腎上腺皮質分泌過多的皮質醇所致,但常同時分泌其他皮質激素。妊娠合并皮質醇增多癥極為少見,大多數患者妊娠終止于流產、早產或死產。
妊娠合并巨細胞病毒感染的簡介
巨細胞病毒感染是先天性感染疾病的最常見病因,能引起胎兒、嬰兒嚴重損害,甚至死亡。尤其重要的是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后遺癥。妊娠期由于免疫機制和內分泌環境的改變,可使宿主細胞與病毒之間的關系發生變化,使潛伏的病毒再活動。我國孕婦巨細胞病毒感染率為8.82%,新生兒臍血清巨細胞病毒IgM陽性率為2.32
關于妊娠合并缺鐵性貧血的檢查介紹
1.外周血 是小細胞低血色素貧血,Hb降低較紅細胞減少更明顯。紅細胞平均容積(MCV)
關于急性闌尾炎的臨床表現介紹
1、腹痛 典型的急性闌尾炎初期有中上腹或臍周疼痛,數小時后腹痛轉移并固定于右下腹。早期階段為一種內臟神經反射性疼痛,故中上腹和臍周疼痛范圍較彌散,常不能確切定位。當炎癥波及漿膜層和壁腹膜時,疼痛即固定于右下腹,原中上腹或臍周痛即減輕或消失。但無典型的轉移性右下腹疼痛并不能除外急性闌尾炎。 單
關于小兒急性闌尾炎的鑒別診斷介紹
1.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 多與上呼吸道感染同時存在,炎癥累及回盲部的淋巴結時能與急性闌尾炎相混淆。本病可有體溫升高,胃腸道癥狀不明顯,右下腹雖有輕微壓痛,但腹肌緊張不存在且右下腹壓痛不固定。 2.急性胃腸炎 多因不潔飲食引起,開始有發熱、痙攣性腹痛和多次腹瀉,腹痛多無固定部位,有時在臍部周圍
妊娠合并機械瓣膜急性功能障礙保留妊娠再次換瓣術麻醉
孕婦,35歲,160 cm,70kg,孕28+周,因“停經28+周,心慌、胸悶、氣喘2d”入院。14年前因風濕性心臟病行二尖瓣機械瓣置換術,術后口服華法林抗凝治療,未定期監測凝血功能,可進行輕度體力活動。此次懷孕,孕15+周擅自減少華法林用量。急診入院時,經胸超聲心動圖檢查:射血分數65%,二尖瓣人
甲亢合并妊合并妊娠的情況介紹
(1)甲亢患者受孕的機會極低,但病情較輕者即使未經任何治療,偶爾仍可受孕,導致甲亢合并妊合并妊娠。 (2)在懷孕前患者已罹患甲亢,并正在接受抗甲狀腺藥物治療,若臨床癥狀消退、甲狀腺功能已基本恢復正常,受孕的機會較高,懷孕后可導致甲亢復發或加重。 (3)既往有甲亢史,現已痊愈,懷孕后引發甲亢。
關于妊娠合并肺結核的治療方法的介紹
1.加強產前保健。 2.播散性或纖維空洞型肺結核未經治療者 應在孕6~8周內行人工流產術,經治療病情穩定后再妊娠。 3.藥物治療 孕期結核病的第一線藥物為異煙肼(INH)、乙胺丁醇,如再加用維生素B6則可防止INH對胎兒潛在的神經毒性。第二線藥物則以利福平,氨硫脲或卡那霉素為主。利福平在
概述妊娠闌尾炎的診斷依據
妊娠合并闌尾炎是較常見、且嚴重的并發癥。由于子宮增大,使闌尾及大網膜位置改變臨床表現不典型、若醫生無豐富的臨床經驗,易造成誤診、延誤治療,闌尾易穿孔,炎癥不易局限、易發展成為彌漫性腹膜炎,膿毒血癥甚至感染性休克,胎兒死亡、流產或早產。又因臨床表現不典型、容易和卵巢腫瘤蒂扭轉,輸尿管結石,膽道結石
簡述妊娠闌尾炎的治療原則
早期闌尾切除是預防術后并發癥的最好方法,保守治療將繼續承擔闌尾穿孔和復發的危險。妊娠中期胎盤已初步形成,子宮相對不敏感,流產率低,子宮又不太大,手術顯露難度小,盡早切除病灶對孕產婦利大于弊。妊娠晚期合行闌尾炎臨床癥狀不典型,極易誤診,對高度可疑闌尾炎者,更應積極剖腹探查以免病情惡化。當發生闌尾穿
妊娠闌尾炎的臨床表現
闌尾妊娠早期急性闌尾炎,出現發熱、惡心、嘔吐、下腹痛,檢查右下腹部有壓痛、反跳痛和肌緊張等表現,白細胞總數增高,其癥狀和體征與非妊娠時急性闌尾炎相似。妊娠中,晚期急性闌尾炎,因增大的子宮引起闌尾移位,檢查時壓痛點升高,壓痛最劇的部位甚至可達右肋下肝區。由于妊娠子宮撐起腹壁腹膜,闌尾又處于腹腔深處
妊娠闌尾炎位置的改變介紹
闌尾的位置在妊娠初期與非妊娠期相似,在右髂前上棘至臍線連線中外1/3處,隨妊娠子宮的不斷增大,闌尾會逐漸向后上、向外移位。在妊娠3個月末闌尾位于髂嵴下2橫指,妊娠5個月末在髂嵴水平,妊娠8個月末在髂嵴上2橫指,妊娠足月可達膽囊區。產后10-12日回復到非妊娠位置。
兩例妊娠合并急性主動脈夾層病例分析
合并急性主動脈夾層嚴重威脅孕婦及胎兒生命,約24%孕婦因發生心血管事件而死亡。如果沒有及時診斷與治療,孕婦死亡率風險以每小時1%~3%的速度遞增,第1個24 h約25%死亡,第1周內約70%死亡,2周內約80%死亡。按Stanford分型法臨床上將主動脈夾層分為A、B型,近期,第二軍醫大學附
急性闌尾炎的診斷
1、結腸充氣試驗 病人取仰臥位時,用右手壓迫左下腹,再用左手擠壓近側結腸,結腸內氣體可傳至盲腸和闌尾,引起右下腹疼痛為陽性。 2、腰大肌試驗 病人取左側臥位,使右大腿后伸,引起右下腹疼痛者為陽性。說明闌尾位于腰大肌前方、盲腸后位或腹膜后位。 3、閉孔內肌試驗 病人取仰臥位,使右髖和右大
急性闌尾炎的概述
急性闌尾炎是最常見的急腹癥。其臨床表現為持續伴陣發性加劇的右下腹痛,惡心嘔吐,多數病人白細胞和嗜中性白細胞計數增高。而右下腹闌尾區(麥氏點)壓痛,則是本病重要的一個體征。急性闌尾炎一般分四種類型:急性單純性闌尾炎,急性化膿性闌尾炎,壞疽及穿孔性闌尾炎和闌尾周圍膿腫。 針灸治療急性闌尾炎,現代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