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促進中醫藥與多學科交叉融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方案》是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意見的重要具體舉措,針對性強,力度大,進一步加大了“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改善中醫藥發展條件,對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具有長遠的意義。 “《方案》充分發揮了中醫藥特色和優勢,尤其以強化提升中醫藥服務能力為主,搭平臺,提高重大疾病診治能力,這是助推中醫藥發展治本之策,是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發展的亮點。”張伯禮說。 張伯禮,中國工程院院士,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名譽院長,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 主要從事心腦血管疾病臨床和中醫藥現代化研究。建立了濕濁痰飲類病證治體系;開展心肌梗塞中醫藥二級預防研究,率先建立中醫藥循證評價關鍵技術體系;創建了組分配伍研制現代中藥的模式,建立關鍵技術體系,研制多個組分中藥;開拓了中成藥二次開發模式......閱讀全文
張伯禮院士:促進中醫藥與多學科交叉融合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發布《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簡稱“《方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方案》是落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有關意見的重要具體舉措,針對性強,力度大,進一步加大了“十四五”期間對中醫藥發展的支持力度,著力改善中醫藥發展條件,對推進中醫藥振興發展具有長遠的
張伯禮院士專訪:中醫藥能否再度證明自己?
鐘南山團隊開出新冠肺炎預防涼茶處方;肺炎一號方3天內獲廣東藥監局臨床應用研究應急審批;4個試點省份運用清肺排毒湯救治確診病例,總有效率達90%以上…… 2月以來,各級衛生部門紛紛要求,確保患者第一時間用上中藥。新冠肺炎“戰疫”,是否會成為中醫藥再度證明自己的機會? 剛剛率醫療團隊進駐武漢江
張伯禮院士指出要制定中醫藥的國際標準
中醫藥的發展、傳承,要做好新藥的研發和關鍵技術的研究,要制定中醫藥的國際標準。中國工程院院士、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9日在安徽亳州舉行的第五屆中國中醫藥發展大會上作此表示。 中醫藥也叫漢族醫藥,隨著傳統醫學的治療理念正逐漸為世界所接受,傳統醫藥受到國際社會越來越多的關注。 張伯禮在會上說,當前
張伯禮院士:將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結合
中醫藥走向國際的前提是世界需要中醫藥,而科技是中醫藥走出去的翅膀,翅膀越硬飛得越高、飛得越遠。張伯禮 ■中國工程院院士 張伯禮 上個世紀末世界衛生組織做了一個調研,結論是現代的醫學針對疾病的模式不可為繼。提出維護健康是醫學的主要目的,從疾病治療轉向預防為主,發現和發展人類自我健康能力是醫學的
訪張伯禮院士:讓中醫藥服務世界人民健康
近年來,隨著健康觀念和醫學模式的轉變,中醫藥在防治常見病、多發病、慢性病及重大疾病中的療效和作用,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表示,中醫學、西醫學兩種醫學體系不同,但目的是共同的,就是維護健康、解除病痛。中醫藥能為世界人民健康提供一種有效的選擇。 世
張伯禮院士:中醫藥學在轉化醫學中大有可為
“中醫藥學雖然古老,但它的理念、方法并不落后,現代生命科學所遇到的很多困難和挑戰,將從中醫藥學中得到啟發。”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近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反復強調。 在采訪中,張伯禮對傳統醫學與轉化醫學的一些關鍵問題闡述了自己的觀點。 他認為,中醫藥學有其
張伯禮院士等30人獲中醫藥界最高榮譽“國醫大師”
7月20日,第四屆國醫大師和第二屆全國名中醫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會上30人獲授“國醫大師”稱號,101人獲授“全國名中醫”稱號。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名譽校長張伯禮榮獲國醫大師榮譽稱號;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毛靜遠教授、賈英杰教授榮獲全國名中醫榮譽稱號。 據悉,國醫大師與
張伯禮:“武”膽英雄,率中醫藥逆行堅守
? 新冠肺炎疫情襲來之時,年逾七旬的他逆行出征,寫下“請戰書”提出中醫國家隊進方艙醫院;在抗“疫”前線,他力推中醫藥盡早介入、全程參與病人救治,并交出靚麗的答卷;在武漢因勞累膽囊炎急性發作,他摘膽不下火線、堅守江城。 他是“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
張伯禮院士:應加強科學精神教育
近年來,科技界的學風浮躁及學術不端事件頻發,引起社會的高度關注。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張伯禮院士看來,這與對中青年科技人才思想教育不夠有關。他呼吁,應大力加強對科技人才的思想教育工作,尤其是科學精神的教育。 張伯禮說,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大力實施科
張伯禮:八年“人大”行 給中醫藥立法
“虛假醫藥廣告害死人啊!”每當看到報紙、電視上鋪天蓋地的虛假醫藥廣告,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就很感慨,“很多人傾家蕩產不說,可能還傷了身體。” 事實上,張伯禮本身也是虛假醫藥廣告的受害者。張伯禮是搞中醫藥研究的,也是業界極為有名和權威的科學家。而這恰好被一些人給盯上了——打著他的
張伯禮院士:讓中醫退出醫療體制是無知表現
2008年3月14日21時,全國人大代表、著名中醫內科專家、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在做客騰訊網時稱,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質疑中醫、讓中醫退出現代醫療體制的人是無知的。中醫幾千年來在不斷的傳承,世界只此一家,中醫理論博大精深。? 中國工程院張伯禮院士做客 張伯禮院士說,近一兩年來,社會上有一種思
張伯禮代表:應從源頭攥住中醫藥原創優勢
如何“說清楚、講明白”中醫藥,進一步激發和釋放中醫藥的功能和價值,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取得新進展、新成效?這是新時代下黨和國家交予中醫藥等多學科領域科技工作者的新問卷。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醫藥深度參與抗疫全過程,貢獻了中西醫結合的“中國方案”,為全世界的抗疫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中醫藥的獨特優勢進一步
張伯禮:中醫藥引領國際主要靠標準
4月26日—28日在天津舉行的中國工程院第201場中國工程科技論壇——“先進制藥技術發展論壇”上,院士和與會代表進行了熱烈互動。有人問張伯禮院士:中藥國際化在“十三五”期間發展的關鍵是什么?張伯禮回答:“如果你有好的東西就不要怕別人不用你的。西方國家接納中醫藥,首先臨床療效要確切,其次還要大致講
張伯禮院士:環渤海污染治理不能“各自為戰”
張伯禮 “現在已經沒有一種魚類、貝類或螃蟹能夠形成規模裙帶,產卵場污染面積達100%,20年間渤海物種減少了30種以上。”對于環渤海地區的污染問題,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很關注,過去盛產的對蝦、黃花魚、鯧魚等幾乎斷檔或瀕臨絕跡。 作為我國唯一的內海,渤海是全球11個典型的封閉
鐘南山張伯禮等院士專家呼吁打通醫療數據孤島
?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人工智能+大數據+5G+互聯網”作為“抗疫戰線守護者”,讓抗疫充滿了“智能范兒”。 近日,國家衛健委國際交流與合作中心主辦了2020北京健康大會·醫生云論壇,成為新冠疫情發生以來醫療健康領域出席院士最多的一次學術盛宴。 與會專家表示:未來我國醫療水平的發展需要AI
張伯禮院士:奧密克戎仍在變異 應警惕再感染
“感染新冠病毒之后,少數人仍有可能再次被奧密克戎的變異亞型感染。”12月16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對科技日報記者表示,通過對國內外奧密克戎疫情的觀察可以得出結論,新冠病毒仍在不斷發生變異,且有較強免疫逃逸能力。過去幾天,北方感染高峰正在到來,也有不少人已經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復。由于奧密克戎表現出了超
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院士回應被醫學院校名錄除名
近日,世界醫學院校名錄(World Directory of Medical Schools,WDMS)將我國北京中醫藥大學、天津中醫藥大學、貴陽中醫藥大學、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遼寧中醫藥大學、上海中醫藥大學、山西中醫藥大學、云南中醫藥大學等8所中醫藥大學除名,引發輿論持續關注(相關鏈接:北京中醫
張伯禮、劉清泉等合作發表中醫藥防治新冠肺炎最新研究
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帶領團隊和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院長劉清泉團隊合作完成的《中醫藥防治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各地診療方案綜合分析》(以下簡稱《診療方案綜合分析》),近日在線發表于《中醫雜志》。圖片來源于網絡 作為科技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
中藥通不過FDA審查 張伯禮院士:不是通不過而是在路上
“在中國上市的數以萬計的中藥,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申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而且無一獲批……”日前,一篇題為“為什么中藥通不過FDA的審查”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再次將中醫藥拋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為什么中藥通不過FDA的審查? 在2018中醫藥工作會議間
2016年吳階平醫學獎揭曉:張伯禮院士等5人獲獎
11月24日,2016年吳階平醫學獎暨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揭曉。 經吳階平醫學獎評審委員會終審會議決定,將2016年吳階平醫學獎授予張伯禮院士,以表彰他對中國中藥現代化研究和中醫藥發展作出的杰出貢獻;將2016年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授予王喜軍教授、劉祖國教授、黃曉軍教授、蔡秀軍教授,以表彰四位獲獎人在
張伯禮:上海采用“中藥漫灌”應對疫情
5月9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CGTN記者獨家采訪時稱,我們向密接、次密接和醫務人員等有需要的人群大面積投放中藥,即“中藥漫灌”。通過中藥的積極干預,許多新冠感染者尤其是有基礎病的老年人平穩過渡,轉陰后出院。 張伯禮院士表示,應該說這次疫情的特點就是奧密克戎變異毒株,它的毒力減少但傳染性
張伯禮:國有疫情時,醫生即戰士
? 17年前,抗擊非典,他挺身而出;庚子新春,迎戰新冠,他逆向而行。“國有危難時,醫生即戰士。寧負自己,不負人民!”他的誓言依然未改。 他就是年過古稀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9月8日,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張伯禮被授予“人民英雄”國家榮譽稱號。 面對榮譽,張伯
張伯禮:中醫藥在新冠抗疫參與度與廣度前所未有
中央指導組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3月18日晚在武漢與美國同行連線交流時說,中國抗擊疫情取得了顯著進步,關鍵在于三個經驗:一是,早發現、早隔離、早診斷、早治療,隔離點人群普遍服用中藥湯劑,有效地控制了疫情的蔓延;二是,通過方艙醫院,實現應收盡收、應治盡治,切斷病毒的傳播途徑,有效地調節了醫療資
為什么中藥通不過FDA審查 張伯禮院士:不,只是在路上
“在中國上市的數以萬計的中藥,只有屈指可數的幾個申報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準,而且無一獲批……”日前,一篇題為“為什么中藥通不過FDA的審查”的文章刷爆朋友圈,再次將中醫藥拋向輿論的風口浪尖,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 為什么中藥通不過FDA的審查? 在2018中醫藥工作會議間隙,科技
張伯禮:堅持精準防控、動態清零
4月4日0時至24時,上海市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68例、無癥狀感染者13086例,感染總數達13354例,首次單日新增破萬例。上海市政府副秘書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顧洪輝在4月5日上海市疫情發布會上介紹,上海疫情還在高位運行,形勢極其嚴峻。 3月20日至4月4日上海疫情每日新增情況
專訪張伯禮: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99.shtm 中新社北京3月2日電 題:專訪張伯禮:還會出現疫情高峰嗎?新冠后遺癥如何治療? 中新社記者 薄雯雯 當前,新冠疫情走勢、二次感染、新冠后遺癥等仍是人們關心的話題。中新社“
張伯禮院士:二次開發賦予中成藥新生命力
“臨床需要‘好藥’,產業需要‘大藥’。”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藥有幾千年的使用歷史,但只有少部分品種具有較扎實的現代科研基礎,中成藥臨床應用缺乏強有力的科技支撐。 中醫藥是中華民族的瑰寶,千百年來積累了豐富的防病治病經驗,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不過,
張伯禮院士:中西醫結合很有效 不鼓勵人人吃藥來預防
新冠肺炎患者治療中,中醫療效到底怎么樣?首個中醫方艙醫院,如何幫助患者康復?當下疫情防控中,這些涉及中醫藥話題備受關注。 武漢市首個以中醫為主的方艙醫院近日在武漢江夏開艙,收治確診患者。作為江夏方艙醫院的總顧問,中央指導組專家組成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校長張伯禮就中醫在疫情防控中
張伯禮院士:加快中藥材及飲片第三方檢驗平臺建設
??根據國家及各省市藥監局官網發布的質量公告,2020年全國藥品質量抽檢不合格的中藥材及飲片共計1047批次,在抽檢不合格藥品中占比達79%,中藥材及中藥飲片質量問題依舊突出。 “究其原因,我國中藥材和飲片質量檢驗主要依賴于各級各地藥檢所。”全國人大代表、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向《中國科學報》介紹
喜訊!全國中醫藥系統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落戶津門
8月9日,省部共建組分中藥國家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會議在天津中醫藥大學舉行。劉昌孝院士擔任第一屆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王廣基院士、黃璐琦院士、劉良院士擔任副主任委員,以及13名來自全國中醫藥科研一線的知名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實驗室主任張伯禮院士為委員代表頒發聘書。科技部基礎司、國家中醫藥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