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嬰兒支氣管肺炎的檢查介紹
1.外周血檢查 (1)白細胞檢查 :細菌性肺炎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多增高,甚至可見核左移。病毒性肺炎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有時可見異型淋巴細胞。 (2)C反應蛋白(CRP) :細菌感染時,血清CRP濃度上升,一般情況下隨感染的加重而升高。 2.病原學檢查 (1)細菌培養 :采集血、痰、氣管吸出物、支氣管肺泡灌洗液進行細菌培養,可明確病原菌。 (2)病毒分離和鑒定 :于發病7日內取鼻咽或氣管分泌物標本作病毒分離,陽性率高。 (3)其他病原體的分離培養 :肺炎支原體、沙眼衣原體、真菌等均可通過特殊分離培養方法進行檢查。 (4)病原特異性抗原、抗體檢測。 (5)聚合酶鏈反應(PCR)或特異性基因探針檢測病原體DNA。 3.X線檢查 早期肺紋理增粗,以后出現小斑片狀陰影,以雙肺下野、中內帶及心隔區居多,并可伴肺不張或肺氣腫。斑片狀陰影亦可融合成大片,甚至波及整個節段。......閱讀全文
關于腸球菌肺炎的檢查介紹
1.實驗室檢查 外周血象檢查示白細胞數多升高。合并菌血癥或敗血癥時血細菌培養可陽性。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胸片可見斑片狀密度增高影或大葉性密度增高影。
關于小兒支氣管擴張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血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多在正常范圍繼發感染時則可增高。紅細胞及血紅蛋白無明顯改變,個別可略呈貧血。血沉降率輕度增速,痰液檢查尚無恒定的致病菌發現,臨床上常見幾種細菌混合存在。這些致病菌包括溶血性鏈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球菌、肺炎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嗜血性流感桿菌、產氣桿菌等
關于小兒支氣管異物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胸透+胸片; 2.CT; 3.支氣管鏡檢查:是氣管、支氣管異物確定診斷的最可靠方法。 二、診斷 明確的異物吸入史,典型的臨床經過、癥狀和體征,結合放射學檢查,多數病例診斷不難。 1.異物吸入病史:有進食嗆咳、憋氣史。 2.上述典型的臨床經過、癥狀和體征。肺部聽診可聞及
對癥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的介紹
(1)氣道管理 及時清除鼻痂、鼻腔分泌物和吸痰,以保持呼吸道通暢,改善通氣功能。氣道的濕化非常重要,有利于痰液的排出,霧化吸入有助于解除支氣管痙攣和水腫。分泌物堆積于下呼吸道,經濕化和霧化仍不能排除,使呼吸衰竭加重時,應行氣管插管以利于清除痰液。嚴重病例宜短期使用機械通氣(人工呼吸機)。接受機械
關于細菌性支氣管肺炎的簡介
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包括終末氣道、肺泡腔及肺間質在內的肺實質炎癥,約占肺炎的80%。冬、春發病較多,新生兒、嬰幼兒、老人多見,臨床表現為高熱、皮疹、肝脾大、肺外病灶、氣促,肺部可聞及濕啰音。
關于嬰兒壞疽性皮炎的檢查診斷介紹
一、檢查 1.血液檢查 末梢血白細胞總數可增高,核左移。 2.細菌培養 分泌物細菌培養可有致病菌生長,比如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或綠膿桿菌。 二、診斷 1.典型癥狀 本病的典型癥狀為嬰兒常于其他發疹性傳染病后發病,皮損開始為膿皰、糜爛,以后擴大破潰成為潰瘍和大片壞死,全身情況差。
關于嬰兒痙攣癥的其他輔助檢查介紹
神經影像學檢查如CT、MRI、PET、SPECT可協助發現腦內結構性或功能性病變。SPECT研究顯示,腦血流低灌注區與嬰兒痙攣癥的皮質損害(常在枕區)有關,高灌注區(常在額區)與癲癇的持續存在有關,類似痙攣的發作終止則高灌注區減少。MRI可發現CT難以發現的腦結構異常。皮膚紫外線檢查可發現結節性
關于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改變明顯,多為單側病變,也可見雙側病變,以下葉為多見,有時病灶呈游走性,少數呈大葉性陰影;病程2~3周不等,X線陰影完全消失比癥狀消退更延長2~3周之久,偶有延長至6周者。 2.白細胞計數大多正常或下降,伴血沉增快。 3.血清冷凝集反應陽性,滴度>1﹕128有診斷意義,50%~60%
關于肺炎鏈球菌性肺炎的檢查方法介紹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百分比增加,可見核左移。痰涂片發現典型的鏈狀排列的革蘭陽性球菌可初步診斷。痰培養鑒定出化膿性鏈球菌。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表現為邊緣模糊的小片密度增高陰影,分布于兩下肺中內帶沿支氣管樹分布。有時病灶融合為大片狀,但密度不均勻,病變有時表現為不規則
關于隱源性機化性肺炎的支氣管肺泡介紹
灌洗液淋巴細胞總數和比例增加(淋巴細胞的比值超過總細胞數的40%)。CD4/CD8比值降低,中性粒細胞(特別在早期)和嗜酸粒細胞比例增加。嗜酸粒細胞顯著增加應警惕嗜酸粒細胞肺炎。
小兒支氣管肺炎的其他病原學檢查
(1)肺炎支原體 ①冷凝集試驗≥1:32有很大參考價值,該試驗為非特異性,可作為過篩試驗;但傳統的冷凝集素試驗對肺炎支原體(MP)感染的診斷有一定的價值,但其敏感性與特異性均不足,②特異性診斷:包括MP分離培養或特異性IgM和IgG抗體測定。補體結合抗體檢測是診斷MP的常用方法;基因探針及聚合酶
關于新生兒肺炎的檢查介紹
(1)羊水吸入肺炎 X線檢查可為密度較淡的斑片狀陰影,可伴輕或中度肺氣腫。 (2)胎糞吸入性肺炎 ①X線檢查 X線改變在生后12~24小時更為明顯。典型表現為兩肺散在密度增高的粗顆粒或片狀、云絮狀陰影,或伴節段性肺不張及肺氣腫,可并發氣胸和/或縱隔積氣;合并PPHN(新生兒持續性肺動脈高壓)
關于軍團病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X線檢查 X線顯示片狀肺泡浸潤,繼而肺實變,尤其多數見于下葉,單側或雙側。病變進展迅速,還可伴有胸腔積液。免疫功能低下的嚴重患者可出現空洞或肺膿腫。肺部病變的吸收常較一般肺炎為慢,臨床治療有效時,其X線表現病變仍呈進展狀況。20%患者2周后病變始明顯吸收,1~2個月陰影才完全消散,少數患者
關于不動桿菌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分類計數升高,一般在(10~20)×109/L之間,中性粒細胞80%~90%,有時有肝功能異常。痰培養檢測到不動桿菌。 2.其他輔助檢查 X線胸片肺中下野斑片陰影,少數為大片陰影,片狀濃密影中見透亮區,呈多發性。有胸腔積液者見胸腔積液之X線征象。
關于大葉肺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1.本病好發于青壯年男性和冬春二季。 2.起病前多有誘因存在,約半數病例先有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等前驅表現。 3.突然起病寒戰、高熱。 4.咳嗽、胸痛、呼吸急促,鐵銹色痰。重癥患者可伴休克。 5.肺實變體征。重癥患者血壓常降至10.5/6.5KPa(80/50mmHg)以下。 7.痰涂片可
關于風濕性肺炎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胸部x線改變包括斑片狀游走性或持續性肺浸潤性陰影,或者類似急性肺水腫,陰影以肺門為中心。這些肺病變最多見于左下葉,可能與左心衰竭、左心擴大使左下葉肺門血管結構受壓迫所引起的肺水腫有關。 2.痰菌檢查 多數無菌,其余為非致病菌,或條件致病菌。 3.心電圖 可出現右室肥厚及勞
關于麻疹合并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1.血常規 外周血白細胞計數常減少,淋巴細胞相對增多。 2.C反應蛋白 C反應蛋白增高明顯提示細菌性重疊感染。 3.血清抗體檢測 恢復期抗體滴度較急性期升高或降低有診斷意義,應用免疫熒光或ELISA法檢測麻疹IgM抗體。 4.病毒抗原檢查 取鼻咽部吸取物或鼻咽拭子脫落細胞涂片,采用
關于過敏性肺炎的檢查介紹
1、影像學 胸部X線檢查可能正常,也可能有彌漫性間質纖維化。常出現雙側性斑塊或結節樣浸潤,支氣管肺紋理增粗,或呈小的腺泡樣改變,提示有肺水腫。罕見肺門淋巴結腫大和胸腔積液。CT特別是高分辨CT對判斷病變類型和范圍有較高價值。 (1)急性過敏性肺炎的CT表現 雙肺磨玻璃樣改變;雙肺廣泛的斑片狀
關于麻疹病毒肺炎的檢查介紹
1.鼻咽部分泌物、痰液細菌涂片檢查 于急性期和恢復期作血凝抑制、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G、麻疹補體結合試驗有助于明確診斷。 2.抗體捕獲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檢測麻疹IgM 敏感性、特異性均較高,有早期診斷價值。 3.其他輔助檢查 胸部X線檢查,麻疹病毒肺炎表現為彌漫性細支氣管和肺間
關于支原體肺炎癥的檢查介紹
急性期血常規檢查顯示白細胞總數正常或輕度升高,以淋巴細胞為主;偶有呈白血病樣反應或白細胞減少癥。約2/3病例紅細胞沉降率增快(>40mm/h);尿化驗檢查正常或有少量蛋白尿;肝功能檢查也可有轉氨酶升高;胸腔積液呈漿液性或漿液血性,蛋白質32~49g/L,在胞液中曾有分離出支原體者。 病原學檢查
關于軍團菌肺炎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X線顯示片狀肺泡浸潤,繼而肺實變,尤其多數見于下葉,單側或雙側。病變進展迅速,還可伴有胸腔積液。免疫功能低下的嚴重患者可出現空洞或肺膿腫。肺部病變的吸收常較一般肺炎為慢,臨床治療有效時,其X線表現病變仍呈進展狀況。20%患者2周后病變始明顯吸收,1~2個月陰影才完全消散,少數患者
關于沙眼衣原體肺炎的檢查介紹
1.衣原體培養 最可靠的方法是進行沙眼衣原體的培養。取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氣管和支氣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標本培養,新生兒沙眼衣原體肺炎可同時取眼結膜刮屑物培養和(或)涂片直接熒光法(DFA)檢測沙眼衣原體。 2.肺部X線檢查 顯示為間質浸潤,亦可見支氣管肺炎或網狀,結節樣陰影
關于恙蟲病性肺炎的檢查介紹
患者外圍血白細胞多表現降低。查到病原體為診斷依據。 1.小白鼠試驗 以患者血接種于小白鼠,自死亡的動物肝脾及腹膜中,然后以姬姆薩染色可在單核細胞中查見立克次體;也可直接從高熱患者的血中(通過馬氏染色)發現病原體。 2.血清學檢查 外斐試驗效價升高,為1∶160~1∶1280。其他特異性實
關于小兒衣原體肺炎的檢查介紹
1.X線胸片表現 (1)沙眼衣原體肺炎:雙肺廣泛間質和肺泡浸潤,過度充氣征比較常見,偶見大葉實變。 (2)鸚鵡熱衣原體肺炎:從肺門向周邊,特別向下肺野可見毛玻璃樣陰影中間有點狀影。 (3)肺炎衣原體肺炎:無特異性,多為單側下葉浸潤,表現為節段性肺炎,嚴重者呈廣泛雙側肺炎。 2.血白細胞總
關于厭氧菌所致肺炎的診斷檢查介紹
血白細胞計數10-20×109/L,中性粒細胞多在80%以上,并有核左移,或細胞內可見中毒顆粒,年老體弱、酗酒、免疫功能地下者的白細胞計數可不增高,但嗜中性粒細胞的百分比仍高。痰直接涂片作革蘭染色及莢膜染色鏡檢,如發現典型的革蘭染色陽性、莢膜的雙球菌,即可初步作出病原診斷。痰培養24-48小時可
關于急性肺炎的檢查方式介紹
一、血常規檢查 包括血白細胞總數及分類。如果白細胞總數超過10×109個/L,中性白細胞百分比超過70%,則提示為細菌引起的肺炎。老年或幼兒可能增高不明顯。 二、痰培養 用低壓吸引器接一次性吸痰管,經鼻深插氣管負壓吸取痰標本,置消毒試管內。 1.細菌培養: 將標本及時接種于巧克力平板和
關于小兒真菌性肺炎的檢查介紹
1.痰或支氣管分泌物的培養及涂片檢得真菌 10%~20%正常人的痰液也可查得此菌,必須區別是寄生菌抑或為致病菌,白色念珠菌在侵入黏膜致病時可形成假菌絲,故痰直接涂片發現念珠菌孢子及假菌絲則有助于診斷。 2.腦脊液中檢得真菌 在有腦膜炎臨床表現的患者中,取腦脊液作涂片墨汁染色及培養可檢出新型
關于慢性支氣管炎的檢查介紹
1.X線檢查 早期可無異常。反復發作引起支氣管壁增厚,細支氣管或肺泡間質炎癥細胞浸潤或纖維化,表現為肺紋理增粗、紊亂,呈網狀或條索狀、斑點狀陰影,以雙下肺野明顯。 2.呼吸功能檢查 早期無異常。如有小氣道阻塞時,最大呼氣流速-容量曲線在75%和50%肺容量時,流量明顯降低。 3.血液檢查
關于老年支氣管哮喘的診斷檢查介紹
診斷:肺通氣功能檢查對老年哮喘的診斷有重要價值。如連續測定呼氣峰流速(PEFR),24h 內PEFR 變化超過15%~20%,或應用支氣管擴張劑后,PEFR 改善15%以上,可考慮哮喘的診斷。根據病史和疾病發展過程,老年哮喘可分為3 種情況:一是嬰幼兒發病,癥狀持續直至老年;二是嬰幼兒時患病,成
關于鼻竇支氣管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鼻竇支氣管綜合征的并發癥 慢性支氣管炎表現為反復發作性咳嗽、咳黏痰或膿痰、喘息,合并支氣管擴張時有咯血,并發毛細支氣管炎時,可出現嚴重呼吸困難和發紺。 2、實驗室檢查 合并上呼吸道感染者,白細胞可升高。 3、輔助檢查 普通透視檢查支氣管造影輔助檢查胸部X線顯示肺紋理增多,支氣管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