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樹的簡介
皂莢樹(拉丁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莢屬植物,別稱為山皂角,懸刀樹等。[1] 皂莢樹原產于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莢為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葉為一回羽狀復葉;花期3-5月;果期5-12月。皂莢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的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本種莢果含皂素,可代肥皂用以洗滌,并可作染料,種子入藥,嫩葉可食;木材堅實,心材帶粉紅色,色澤美麗,紋理粗,可作建筑、器具、支柱等用材......閱讀全文
皂莢樹的簡介
皂莢樹(拉丁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莢屬植物,別稱為山皂角,懸刀樹等。[1] 皂莢樹原產于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莢為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
皂莢樹的介紹
皂莢樹(拉丁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莢屬植物,別稱為山皂角,懸刀樹等。[1] 皂莢樹原產于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莢為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
皂莢樹的概述
皂莢樹(拉丁學名:Gleditsia sinensis Lam.),是豆科皂莢屬植物,別稱為山皂角,懸刀樹等。[1] 皂莢樹原產于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皂莢為豆科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
皂莢樹的分布范圍
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自中國北部至南部及西南均有分布[6]。[4] 多生于平原、山谷及丘陵地區。但在溫暖地區可分布在海拔1600米處
皂莢樹的繁殖栽培
種子繁殖 10月采下果實,取出種子,隨即播種;若春播,需將種子在水里泡脹后,再行播種。育苗時,開1.3m寬的高畦,撒施一層腐熟堆肥作為基肥,然后按行距33cm,開深約6~10cm的橫溝,把種子每隔4~6cm播粒,播后施人畜糞水,并蓋草木灰,最后蓋土與畦面齊平。如遇天旱,要經常澆水。苗出齊后,要
皂莢樹的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長10-18(26)厘米;小葉(2)3-9對,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8.5 (12.5)厘米,寬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頂端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或楔形,有時
皂莢樹的生長習性
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的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 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六七百年,屬于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
皂莢樹的藥用價值介紹
皂莢樹的莢果、種子、枝刺等均可入藥,莢果入藥可祛痰、利尿;種子入藥可治癬和通便秘;皂刺入藥可活血并治瘡癬,皂莢樹以果實、種子入藥。 皂莢含三萜皂甙(皂莢甙、皂莢皂甙)、鞣質、蠟醇、廿九烷、豆甾醇、谷甾醇等。有祛痰、開竅的功能。皂莢中所含有的皂苷素是三萜烯類和低聚糖,有消炎、抗潰瘍、抗病變效果,
皂莢樹的化學成分
1、莢果含三萜皂式:皂莢甙(gledinin),甙甙元為皂莢甙元(gledigenin),皂莢皂甙(gleditschia saponin)。尚含蠟酸(ced alcohol),二十九烷(nonacosane),正二十七烷(hepta-cosane),豆甾醇(stigmasterol),谷甾醇(
皂莢樹的生長習性及分布范圍
生長習性 性喜光而稍耐蔭,喜溫暖濕潤的氣候及深厚肥沃適當的濕潤土壤,但對土壤要求不嚴,在石灰質及鹽堿甚至粘土或砂土均能正常生長。 皂莢的生長速度慢但壽命很長,可達六七百年,屬于深根性樹種。需要6~8年的營養生長才能開花結果。但是其結實期可長達數百年。 分布范圍 原產中國長江流域,分布極廣
皂莢樹的形態特征及生長習性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或小喬木,高可達30米;枝灰色至深褐色;刺粗壯,圓柱形,常分枝,多呈圓錐狀,長達16厘米,葉為一回羽狀復葉,長10-18(26)厘米;小葉(2)3-9對,紙質,卵狀披針形至長圓形,長2-8.5 (12.5)厘米,寬1-4(6)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頂端圓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
山皂莢的介紹
山皂莢也稱為山皂角、皂莢樹、皂角樹、懸刀樹、莢果樹、烏犀樹、雞棲子等。屬于落葉喬木或小喬木;小枝有棱;刺略扁。羽狀復葉。花成穗狀花序,腋生或頂生。種子多數。
野生絨毛皂莢進入盛花期-全球現存數量增至10株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1099.shtm近日,在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被稱為植物界“熊貓樹”的野生絨毛皂莢進入盛花期。 ???絨毛皂莢的花朵。周翔宇 攝在野生絨毛皂莢發現地之一的中山溝,只見在高大挺拔的絨毛皂莢樹
皂莢刺的功能主治
搜風,拔毒,消腫,排膿。 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 ①《本草圖經》: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 ②楊士瀛:能引諸藥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義補遺》:治癰疽已潰,能引至潰處。 ④《綱目》: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殺蟲。 ⑤《本草崇原》:去風化痰,敗毒攻毒。
皂莢刺的功能主治
搜風,拔毒,消腫,排膿。 治癰腫,瘡毒,癘風,癬瘡,胎衣不下。 ①《本草圖經》:米醋熬嫩刺針作濃煎,以敷瘡癬。 ②楊士瀛:能引諸藥上行,治上焦病。 ③《本草衍義補遺》:治癰疽已潰,能引至潰處。 ④《綱目》:治癰腫,妒乳,風癘惡瘡,胞衣不下,殺蟲。 ⑤《本草崇原》:去風化痰,敗毒攻毒。
湖南新發現兩株極危野生絨毛皂莢
夏天掛果時的絨毛皂莢新發現的絨毛皂莢樹 近日,在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原始次生林內,考察人員新發現了兩株野生絨毛皂莢。這一發現使全世界已知現存的該野生物種數量增至四株。 據介紹,絨毛皂莢是豆科植物中較原始的種類,對植物分類系統研究有重要意義。但該物種自然更新能力很弱,人工
全球僅存的9株野生絨毛皂莢進入盛花期
絨毛皂莢是豆科皂莢屬,落葉喬木,羽狀復葉,莢果扭曲,外被黃綠色絨毛。絨毛皂莢是南岳特有物種、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旗艦物種、中國十大珍稀瀕危樹種,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中極危(CR)物種。目前,南岳共發現和保存全球唯一自然分布的絨毛皂莢9株。 “絨毛皂莢以前只
水分儀在肥皂水分檢測中的應用案例
肥皂是脂肪酸金屬鹽的總稱。廣義上,油脂、蠟、松香或脂肪酸等和堿類起皂化或中和反應所得的脂肪酸鹽,皆可稱為肥皂。肥皂能溶于水,有洗滌去污作用。肥皂的種類有香皂、金屬皂和復合皂。肥皂的用途很廣,能溶于水,有洗滌去污作用。肥皂的起源在我國,古人在黃河流域使用皂莢來洗衣服,后來到長江流域就沒有皂莢樹了,于是
基因樹的概念
基因樹是指基于單個同源基因差異構建的系統發生樹。這種樹代表的僅僅是單個基因的進化歷史,而不是它所在物種的進化歷史。
能源未來:發光樹
舊金山的一位企業家安東尼·埃文斯,為了節約能源最近冒出了一個奇特的想法:“如果我們用樹來充當路燈會是怎樣的呢?” 埃文斯和他的同事——生物學家歐姆里·阿米拉夫中力和凱爾·泰勒——想創造出一種真正能發光的植物。埃文斯的靈感來自于轉基因生物,即擁有其他物種 DNA的動植物,這種轉基因生物已
沒藥樹的概述
沒藥樹為橄欖科的一種植物。長圓形或線狀長圓形,直立;雄蕊8株,自短杯狀花盤邊緣伸出,直立,不等長,花粉囊卵形;子房3室,每室各具胚珠2枚,花柱短粗,柱頭頭狀。核果卵形,尖頭,光滑,棕色,外果皮革質或肉質。喬木或灌木,有樹脂道分泌樹脂或油質。奇數羽狀復葉,稀為單葉(我國很少),互生,通常集中于小枝
湖南南岳首次發現野生絨毛皂莢種子自然繁殖幼苗
岳龍鳳村一株自然生絨毛皂莢大樹旁,發現一株野外新生絨毛皂莢,該植株也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株野外自然狀態下由種子萌發的絨毛皂莢幼苗。?2024年5月14日拍攝到的野生絨毛皂莢種子自然繁殖的幼苗。 曠柏根 攝“今年5月14日,研究人員在龍鳳村清云庵對絨毛皂莢進行花序調查時,發現一株絨毛皂莢的自然更新苗,離
鄭樹森李蘭娟院士夫婦發起成立樹蘭基金
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夫婦5月25日在杭州宣布,發起和設立“樹蘭基金”,以獎勵和提掖在醫學科研和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的中國杰出科技人才。 “樹蘭基金”以發展教育、扶植新秀、獎掖群賢為宗旨,將每年一次,評選和獎勵在醫學科研與臨床領域取得突破性創新成果、對人類健康和社會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
肥皂糖苷的前世緣今生情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種物品,都是從國外引進的,比如摩托車(Motorcycle)、巴士(bus);又比如:迷你裙(miniskirt)、比基尼(bikini)、T恤(T-shirt)。這些物品的名稱很多都是直接音譯過來的,大家習以為常。但是,有一種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用的東西,卻不是音譯過來的,而是采
橡皮樹組培
一、材料處理1. 外植體選擇在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盆栽橡皮樹植株上切取當年生嫩枝作為外植體。2. 材料的處理與滅菌將外植體去掉葉片及葉柄,剪成帶頂芽和腋芽的莖段,長約3 -5cm 左右。先用中性洗潔精溶液浸泡10 -20min ,自來水沖洗20 -30min 。在超凈臺上將預處理后的外植體用75
玫瑰樹屬的介紹
玫瑰樹屬Ochrosia Juss. ,夾竹桃科,約39種,分布于馬達加斯加到大洋洲的波利尼西亞,中國南部引入栽培的有玫瑰樹O. borbonica Gmel.和古城玫瑰樹O. eliptica Labill 2種。喬木;葉對生或輪生;花排成聚傘花序,生于頂枝的葉腋;花萼5深裂,內有腺體或無;花
烏口樹的介紹
烏口樹,中藥名。為茜草科烏口樹屬植物密毛烏口樹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葉及根。植物密毛烏口樹,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貴州、云南。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急性扁桃體炎,頭痛,風濕性關
烏口樹的簡介
烏口樹,中藥名。為茜草科烏口樹屬植物密毛烏口樹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葉及根。植物密毛烏口樹,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貴州、云南。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急性扁桃體炎,頭痛,風濕性關
烏口樹的概述
烏口樹,中藥名。為茜草科烏口樹屬植物密毛烏口樹Tarenna mollissima(Hook. et Arn.) Rob.的葉及根。植物密毛烏口樹,分布于我國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香港、廣西、海南、貴州、云南。具有清熱解毒,祛風利濕之功效。主治感冒發熱,咳嗽,急性扁桃體炎,頭痛,風濕性關
沒藥樹的形態特征
低矮灌木或喬木,高3米。樹干粗,具多數不規則尖刺狀的粗枝。樹皮薄,光滑,小片狀剝落,淡橙棕色,后來灰色。葉散生或叢生,單葉或3出復葉,柄短,小葉倒長卵形或倒披針形,中央一片長7-18毫米,寬4-8毫米,遠較兩側一對大,鈍頭,全緣或于末端稍具鋸齒。 小葉全緣或具齒,托葉有或無。圓錐花序或極稀為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