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概述
患者多為體型瘦長的中青年女性,也見于體重快速下降、長期臥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病人起病緩慢,反復發作,典型者表現為餐后上腹部脹痛或絞痛,有時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臍上甚至后背部,常于進食后2~3h發作,俯臥位或胸膝位可以減輕、緩解癥狀。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上腹痛及嘔吐,嚴重者需手術治療,預后良好。......閱讀全文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概述
患者多為體型瘦長的中青年女性,也見于體重快速下降、長期臥床或有脊柱前突的病人。病人起病緩慢,反復發作,典型者表現為餐后上腹部脹痛或絞痛,有時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臍上甚至后背部,常于進食后2~3h發作,俯臥位或胸膝位可以減輕、緩解癥狀。臨床表現為反復發作性上腹痛及嘔吐,嚴重者需手術治療,預后良好。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superior mesentery artery syndrome)亦稱良性十二指腸淤滯癥,是腸系膜上動脈或其分支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或升部引起十二指腸間歇性發作慢性腸梗阻。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預后介紹
1、預后 內科治療無效患者,采用外科手術治療。常采用十二指腸空腸吻合術,Treiz韌帶切斷術,十二指腸分流術或固定術均得到良好效果,愈合率達90%以上。 2、預防 本病無特殊預防方式。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病因分析
由于先天性解剖變異和(或)后天性因素引起局部解剖的改變,使腸系膜上動脈壓迫十二指腸水平部,導致十二指腸淤滯和擴張。 先天解剖變異 (1)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之間的角度過小:十二指腸水平部位于腹膜后,從右至左橫跨第三腰椎和腹主動脈,其上前方有腸系膜上動脈血管神經鞘騎跨。腸系膜上動脈一般在第一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輔助檢查介紹
1、X線鋇餐檢查 X線鋇餐檢查可見十二指腸水平部受壓,鋇劑通過延遲,甚至呈直線狀中斷;近端十二指腸腸管明顯擴張,在部分病人還可見到壓迫近端腸管逆蠕動增強構成的鐘擺運動;取俯臥位時即可見壓迫解除,鋇劑順利通過,近端擴張消失。 2、血管造影檢查 腸系膜上動脈造影可顯示腸系膜上動脈與主動脈解剖角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鑒別診斷介紹
1、消化性潰瘍 腹部脹痛、嘔吐及消化不良癥狀需與消化性潰瘍鑒別,特別是伴有幽門梗阻時。表現為胃潴留,主要臨床癥狀為嘔吐,嘔吐物常為12h以上未消化的食物殘渣,呈酸臭味,但不含膽汁為其特點。 2、十二指腸外的腫瘤 胰頭癌或巨大胰腺囊腫壓迫可引起十二指腸淤積,腹部超聲波、CT檢查、內鏡檢查及逆
治療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簡介
1、內科保守治療 一般采用非手術療法,調節飲食,增加營養和體重。平時宜進食易消化食物,避免含纖維素過多食物,注意選擇合適體位,餐后可作膝胸位半小時,加強腹肌鍛煉和體位鍛煉等措施可以避免癥狀出現,防止反復發作。急性發作期應休息、禁食、胃腸減壓或洗胃、給予靜脈營養支持治療、糾正水電解質酸堿平衡紊亂
簡述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發病機制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是由于十二指腸水平段或升段在腸系膜上動脈和腹膜后固定組織(如腹主動脈和脊柱)的前后夾持下遭致壓迫所致。 1.其機制 (1)腹主動脈與腸系膜上動脈之間成為銳角。 (2)十二指腸與腸系膜上動脈分支的距離短縮。 (3)內臟下垂。 (4)胎兒期腸管分流異常等。 2.鑒于以上
治療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概述
急性腸系膜缺血病人的早期診斷較為困難,當明確診斷時,缺血時間已長,腸已有壞死,同時病人多有較嚴重的心臟病.給治療帶來更多的風險。雖然,當代多主張采用積極的放射介入或手術治療,但總的效果仍不佳。 在對病人一般情況及心臟情況予以診斷及處理后,即進行選擇性動脈造影,如發現有栓塞及血管痙攣時,可經動脈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是由于栓子進入腸系膜上動脈造成阻塞所引起的疾病。腸系膜上動脈主干口徑較大,與腹主動脈呈傾斜夾角,栓子易于進入,故臨床上本病較多見,占急性腸系膜血管缺血的40%~50%。栓子一般來自心臟的附壁血栓故多見于風心病,冠心病,感染性心內膜炎及近期心梗患者。此外,栓子來自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及
簡述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并發癥
臨床可出現急性胃擴張,嘔吐嚴重時可出現脫水,電解質紊亂,氮質血癥和血細胞比容增高。慢性型常為間歇發作,無明顯誘因出現食后腹部飽脹感,伴噯氣,嘔吐,嘔吐物量大且含有膽汁,久之出現營養不良、消瘦等,甚至出現恐食癥。
簡述腸系膜上動脈綜合癥的臨床表現
1、癥狀 病人起病緩慢,反復發作,典型者表現為餐后上腹部脹痛或絞痛,有時疼痛可位于右上腹、臍上甚至后背部,常于進食后2~3h發作,俯臥位或胸膝位可以減輕、緩解癥狀。部分病人可表現與十二指腸潰瘍類似的疼痛。由于十二指腸淤滯和胃潴留,病人反復出現嘔吐,嘔吐多發生于進餐后,伴有或不伴有腹痛,嘔吐物多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內容介紹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病死率極高,而盡早正確診斷、及時治療是降低病死率的關鍵。因此,當臨床醫生對患者家屬交代患者有本病的可能時,患者家屬應首先做好最壞結果的心理準備,同時盡最大可能配合醫生的各種要求如手術知情同意書簽字等,切莫把搶救時間耽誤在這些方面。要知道當已有腸梗阻乃至腹膜炎征象時,搶救時間
關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簡介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是腸缺血最常見的原因,可以由于栓子的栓塞或動脈有血栓形成引起、兩者的發生率相近,分別為55%與45%。腸系膜動脈發生急性完全性閉塞而導致腸管急性缺血壞死,多發生于老年人。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檢查介紹
1.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 (1)實驗室檢查 白細胞數明顯增高,達20×109/L以上,血液濃縮,代謝性酸中毒。 (2)輔助檢查 ①X線腹平片見小腸及結腸中等或輕度充氣和腹腔積液影像。 ②選擇性動脈造影可明確診斷。 ③超聲多普勒檢查與CT有輔助診斷意義。 2.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 (1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介入治療
①經腸系膜上動脈灌注罌粟堿:造影確診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栓塞者,腸系膜上動脈留置導管,以30~60mg/h的速度輸入罌粟堿,持續灌注24~48h后,再行造影,證實腸系膜血管擴張充盈、血栓解除后,才可拔管。經插管灌注罌粟堿無效或已有腹膜炎者,應即行手術治療。 ②經腸系膜上動脈尿激酶溶栓:經腸系膜血
概述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臨床表現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或血栓形成都造成缺血,故兩者的大多數臨床表現相同。病人以往有冠心病史或有心房纖顫.多數有動脈硬化表現。在栓塞病人,有1/3曾有肢體或腦栓塞史,由于血栓形成的癥狀不似栓塞急驟.僅1/3病人在發病后24小時內入院,而栓塞病人90%在一天以內就醫。 劇烈的腹部絞痛是最開始的癥狀,難以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全身治療介紹
所有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病人的最初治療原則是循環的復蘇及穩定,懷疑有進一步缺血表現的應給予廣譜抗生素。對于腸管尚未壞死,動脈造影證實腸系膜上動脈分支栓塞,遠端血流仍能充盈的病人可肌注罌粟堿擴張腸系膜血管及解除腸管痙攣,肝素全身抗凝、祛聚保守治療;同時去除誘發疾病,如治療心律失常,防止其他部位的栓子脫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鑒別診斷介紹
1.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應注意與各種機械性腸梗阻進展所致絞窄性小腸梗阻鑒別。另外,其臨床表現與非閉塞性急性腸缺血類似,應注意鑒別。選擇性動脈造影對于正確診斷有決定性意義。 2.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 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其癥狀主要表現為間歇性腹痛,難以與其他的腹痛鑒別。尤其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又稱威爾基病(Wilkie disease)、十二指腸動脈壓迫綜合征、良性十二指腸淤滯癥,是指十二指腸水平部受腸系膜上動脈(SMA)或其分支壓迫導致的急、慢性腸梗阻。多發于20~30歲,女性約占60%,以瘦長體型多見。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血栓形成的介紹
本病是指動脈本身有一定病變基礎,在一定誘因下形成血栓。主要病變基礎為動脈硬化,其他還有主動脈瘤、血栓閉塞性動脈炎、結節性動脈周圍炎和風濕性血管炎等。低血容量或心排血量突然降低、脫水、心律不齊、血管收縮劑或過量利尿藥為常見誘因。 本病好發于動脈開口部,并常涉及整個腸系膜上動脈,因此病變可涉及全部
關于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預后介紹
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的預后較差,死亡率在85%左右,栓塞病人為75%~80%,而血栓形成病人為96%~100%。積極的放射介入與外科治療可改善預后,再次剖腹觀察對減少這類病人的術后死亡率與并發癥發生率有著積極意義。短腸綜合征、再栓塞、腸外瘺、胃腸道出血、局限性腸纖維化狹窄等是術后可發生的并發癥。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簡介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embolism, SMAE)是指栓子進入腸系膜上動脈,發生急性完全性血管閉塞。腸系膜上動脈栓塞可使腸系膜上動脈血供突然減少或消失,導致腸壁肌肉功能障礙,腸急性缺血、壞死,是小腸血運障礙性腸梗阻中最常見的一種,約占急性腸系
腸系膜上動脈的相關介紹
腸系膜上動脈(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發自腹腔干的稍下方,經胰頭與十二指腸水平部之間,進入腸系膜根內,斜向右下行至右髂窩,其主要分支有: 空腸動脈與回腸動脈 空腸動脈與回腸動脈行于腸系膜內,有13~18支,反復分支并吻合形成2~5級動脈弓,從最后一級動脈弓發出直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病因分析
1.先天性因素 腸系膜上動脈的解剖變異或改變。十二指腸橫段和上升段從右至左橫行跨過第三腰椎、腹主動脈和椎旁肌。腸系膜上動脈約在第一腰椎水平起源于腹主動脈,與腹主動脈形成一銳角,并在進入小腸系膜前跨過十二指腸橫段或上升段。為此,這兩部分的十二指腸位于腸系膜上動脈和腹主動脈所形成的銳角間隙內,正常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預后介紹
該病經正確治療預后良好。術后半數以上患者恢復順利。但仍有一部分患者術后1周內有惡心、嘔吐,往往加重患者的緊張、焦慮情緒,對此類患者應采取綜合治療,最終多也能痊愈。
關于腸系膜上動脈綜合征的檢查介紹
1.X線鋇餐檢查 可見十二指腸梗阻特有的“雙液面征”。典型表現為:十二指腸水平部與升部交界處有縱行壓迫現象(“筆桿征”);鋇劑通過受阻,改變體位或加壓按摩后可通過;受阻近端十二指腸可有不同程度擴張和逆蠕動波。 2.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可提高確診率,清楚顯示腸系膜上動脈與腹主動脈間形成的夾角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病因分析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栓子主要來源于心臟,如心肌梗死后的壁栓,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瓣膜贅生物、風濕性心臟瓣膜病變處的贅生物和左右心耳附壁血栓的脫落等;亦可來源于大動脈粥樣硬化的附壁血栓或粥樣斑塊的脫落和膿腫或膿毒血癥的細菌的栓子等。 腸系膜動脈栓塞的發生亦與腸系膜上動脈的解剖結構有關,腸系膜上動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的分類介紹
腸系膜上動脈栓塞一般分為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和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急性腸系膜上動脈閉塞是腸缺血最常見的原因,通常是由于血栓形成和栓塞所致。慢性腸系膜血管閉塞大部分的病例都是有動脈硬化狹窄或內臟血管的阻塞。
腸系膜動脈栓塞的基本概述
疾病名稱:腸系膜動脈栓塞 其他名稱: 疾病編碼:ICD-9:557.008 ICD-10:K55.003 腸系膜動脈栓塞是腸系膜上動脈突然被栓子完全阻塞所致的疾病,本病男性較女性多見。年齡在40~60歲之間,大多數病人有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心房顫動或動脈硬化史。此種疾病臨床少見,臨床表現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