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亞發現數百個新物種
東南亞的大湄公河地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新物種繼續在該地區以驚人的速度被發現。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新發現了380種此前不為科學界所知的動植物,其中許多都瀕臨滅絕。“該地區生物多樣性如此之高存在各種原因。”世界自然基金會的Mark Wright說,“熱帶地區的物種多樣性往往要高于其他地區,但除此之外,湄公河地區具有非常多樣化的棲息地,如熱帶雨林和5000米高的山脈。每一個棲息地都有各種各樣的物種,使之成為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之一。”該地區最迷人的新發現之一是柬埔寨藍冠阿加馬(Calotes goetzi)蜥蜴。該物種的背部有深棕色的斑點,其中雄性有明亮的藍色頭部。這種蜥蜴主要以昆蟲為食,能夠爬到10米高的樹上。年長的蜥蜴為了保護埋在松軟土壤中的卵子,甚至可以改變自身顏色作為防御機制。科學家在越南東北部進行例行野外考察時,還發現了另一個迷......閱讀全文
湄公河流域2020年發現200多個新物種
世界自然基金會近日發布報告稱,盡管氣候變化、砍伐樹木等人類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構成了威脅,但2020年科學家們在湄公河流域發現了224個新物種,包括靈長類動物、魚類和爬行動物,以及其他野生動植物的新物種。
大湄公河流域發現百余新物種 生存環境令人擔憂
世界自然基金會18日發布報告,就2011年發現的新物種情況進行說明。報告中說,科學家已經在大湄公河區域確認了126個新物種,其中包括植物、爬行類動物、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等等。 報告中被強調的10種新物種里包括一種相貌十分丑陋的在當地被命名為魔王的管鼻蝙蝠,目前僅存在于越南,一種叫聲類似鳥鳴的
接連發現新物種,發現新物種之后應該如何做?
近一個月來,我國多地接連發現了新物種。三峽白前、雅江舌喙蘭……這些新物種是什么?發現新物種之后應該如何做? 接連發現的新物種,以植物學家命名 近日,浙江和海南兩地發現了一種名為“白蓋雞油菌”的新物種,并引發熱議。不少網友圍繞“能吃嗎”“好吃嗎”展開討論。 白蓋雞油菌是真菌界的新物種。近一個月來
PNAS破解新物種進化的難題
經過將近5000億次的嘗試,美國德克薩斯大學(UT)奧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員,見證了一個罕見的事件,也許解決了一個進化的難題:內含子——位于基因中的非編碼DNA序列,在基因組中是如何增加的。研究結果發表在《PNAS》雜志上,解決了關于新物種進化的基本問題,并可以增進我們對于“基因表達以及癌
衡山發現新物種“南岳老鴉瓣”
? ? 記者4月13日從湖南南岳衡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該局工作人員4月11日在山上巡護時發現,此前在南岳衡山發現的新物種南岳老鴉瓣已開始結果。? ? 結果的南岳老鴉瓣。? ? 早前,該保護區的工作人員在前往南岳衡山祥光峰一帶例行巡護時,發現了五百多株南岳老鴉瓣新小樣群。經權威機
發現新物種?參考這幅地圖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931.shtm 2020年,貢扎加葉蛙在巴西東北部被發現,那里可能有更多未被描述的脊椎動物。圖片來源:DIEGO J. SANTANA 參與繪制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地圖的生態學家現在已經邁
廣東河源發現植物新物種
從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獲悉,保護區科研人員發現一堇菜科植物新物種,命名為河源堇菜。該學術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北歐植物學雜志》發表。 廣東紫金白溪省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高級工程師葉欽良是河源堇菜發現人之一。據他介紹,2021年2月,保護區科研團隊和中山大學科研團隊在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
《物種起源》又有新中文譯本
近日,譯林出版社“譯林人文精選”叢書推出《物種起源》新的中文譯本。該譯本與時下通行的《物種起源》中譯本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版本的選擇。 在1859年至1872年間,《物種起源》一書總共出了六版。其中第一版與第二版相隔只有一個半月。在其后的12年間陸續出版的四個版本中,達爾文作了大量的修改,
科學家發現數百新物種 管鼻蝙蝠酷似星戰人物
相貌酷似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的管鼻蝙蝠 據每日郵報報道,最近科學家發現幾百個新物種,其中包括相貌酷似星球大戰中的尤達大師的管鼻蝙蝠。在一個偏遠的雨林,人們發現了一種管鼻果蝠,其相貌很容易讓人想起電影《星球大戰》中的絕地大師尤達。2009年,在崎嶇多石、人跡罕至的那卡耐和馬勒山脈,人
環境成本高昂 湄公河下游大壩項目暫緩
老撾、泰國、柬埔寨、越南4國政府就是否在湄公河干流下游河段修建第一座大壩,即沙耶武里(Xayaburi)水壩的事宜日前未能達成協議。這意味著,湄公河主流下游河段盆地修建大壩的討論將推延到湄公河流域國家的部長級會議上,目前時間尚未確定。 利益相關方各有態度 這對老撾來
WWF發布湄公河魚類報告:大壩威脅巨型珍稀魚類
中國環境報記者?曹俊?北京報道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最新報告指出,如果湄公河水力發電大壩計劃進一步實施,湄公河標志性物種――巨型野生鯰魚的種群數量將瀕臨滅絕。 這份名為《野生生物之河:湄公河里的巨型野生魚類》的報告指出,在湄公河里生活的野生魚類中,有4種屬于
全球新物種!在浙江麗水首次發現!
今天(11月30日)上午,浙江麗水市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新聞發布會在市行政中心舉行。會上宣布麗水市發現一個淡水魚類新物種——甌江小鰾鮈[biào jū] (Microphysogobio oujiangensis),并正式發布《麗水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這也是全國首個地市級層面的生物多樣性保護
美國發現2種恐龍新物種
科斯莫角龍頭的藝術模擬圖 一些科學家9月22日說,他們在美國猶他州沙漠地區發現兩種全新恐龍的化石。它們可能與三角龍是近親。 這兩種新恐龍都是食草恐龍。其中一種命名為科斯莫角龍,是人類至今發現的頭部“裝飾”最多的恐龍;另一種命名為猶他角龍,頭部有5個角,體型相對較大。 美聯社報道
中外學者《Science》發現新的物種
來自陜西省考古研究院的消息,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和英國動物學會等機構的研究人員發表了題為“New genus of extinct Holocene gibbon associated with humans in Imperial China”的文章,在陜西西安神禾塬大墓的陪葬坑中發現已滅絕的新屬
江西萬安發現蘑菇新物種
近日,江西省萬安縣第二中學的生物教師曹正華和郭文青在居住小區雨棚的墻體上面發現生長了一小片“蘑菇”并伴隨了周邊苔蘚的枯黃現象。兩位老師聯想到了英國細菌學家弗萊明發現青霉素的故事,從而提出“蘑菇是否產生了某種化學物質,這種化學物質導致了苔蘚枯黃現象發生”的疑問。出于專業敏感性,曹正華沒多想便聯系到了中
植物新物種命名試用網絡版
最近,來自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研究人員Sandra Knapp突破傳統,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PLoS One)上公布了其新發現的四種茄屬植物。在生物分類學界內,這一將植物新物種命名的論文發表在純電子版期刊的嘗試尚屬首次。此舉為將來植物新物種的分類命名進入網絡時代做了有益的嘗試。 根據
云南發現新物種張氏貂鼬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163.shtm 中新網昆明7月5日電 (盛家瑔)記者5日從云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脊椎動物演化研究中心獲悉,此前發現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元謀縣苴那村的鼬類化石經鑒定屬于貂鼬(Eirictis)的一
世界自然基金會稱老撾水電站計劃危及湄公河江豚
世界自然基金會駐柬機構20日在金邊指出,老撾的一項在湄公河修建水壩計劃可能危及柬埔寨境內的瀕危動物伊洛瓦底江豚。 駐柬世界自然基金會當日在柬埔寨首都金邊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老撾計劃中的敦薩洪(Don Sahong)水電站項目嚴重影響到柬埔寨的自然資源和湄公河流域居民,世界自然基金會呼吁柬
云南發現兩個白塊菌新物種
記者22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獲悉,該所于富強專題組近日在云南發現兩個白塊菌新物種,命名為松露塊菌和曲靖塊菌,均具有一定食用和經濟價值。 塊菌隸屬盤菌目塊菌科,是一類著名的野生食用菌,其中以意大利白塊菌和法國的黑孢塊菌最為名貴,前者國際零售價換算成人民幣動輒數萬元,被譽為廚房里的鉆石、地
植物新物種被發現 靠“吃”真菌維生
目前,科學家在日本屋久島低地月桂森林發現一種奇特的寄生植物,它們并不采用光合作用,而是像寄生蟲一樣從真菌獲得營養物質。 據騰訊的報道稱,這一新物種植物通常情況下真菌從周圍環境中獲取營養物質,該植物采取寄生方式,再從真菌獲得營養。這項令人驚奇的發現將使研究人員能夠再次評估屋久島低地月桂森林的生態
浙江發現全球新物種“普陀條孢牛肝菌”
19日,記者從浙江省生態環境廳獲悉,近日,該省舟山市普陀區完成2021年至2022年生物多樣性調查與評估,確認發現全球新記錄種“普陀條孢牛肝菌”。 據悉,該新物種被生物多樣性調查技術人員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區發現,其外形為暗棕色的“傘面”、布滿鱗片的“傘柄”,是一朵樣貌特殊的“蘑菇”。經形態觀察和
杭州余杭發現魚類新物種苕溪鱲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144.shtm 中新網杭州2月19日電(張煜歡)近日,杭州原鄉野地生態保護與研究中心在杭州余杭的野外調查中發現了一個魚類新物種——苕溪鱲(Zacco tiaoxiensis),系一種鯉形目鯉科鱲
我國科學家發現黃連屬新物種
中藥資源是中醫藥事業發展的物質基礎,中藥資源普查對于查清中藥資源本底、豐富資源數據庫、構建共享服務平臺、做好中藥資源總體規劃、建立動態監測體系和預警機制等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資源中心、部局共建道地藥材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團隊在國際植物分類學期刊PhytoKeys發表了題為“C
《科學》:快速進化基因可促進新物種形成
據《每日科學》網站報道,可促使一個物種演變為兩個物種的基因比基因組中的其他基因顯現出更強的適應能力,這引發了科學家對促進此類基因快速進化原因的思考。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出版的《科學》雜志上。 該論文表明此類基因與之前確認的“物種形成基因”有關,兩種基因都可編碼關鍵蛋白質,控制分子進出細胞核。
全球首次!湖北發現3個魚類新物種
5月21日,記者從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歷時8個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發現3個新物種。 日前,湖北省國際生物多樣性宣傳日活動在恩施州建始縣舉辦。會議透露,在宜昌市點軍區、恩施州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發現薄鰍屬、盤鮈屬和荷馬條鰍屬魚類3個未被描述的新物種。 湖北省生
全球首次!湖北發現3個魚類新物種
5月21日,記者從湖北省生態環境廳獲悉,歷時8個月完成的湖北生物多樣性調查報告已公布,在全球首次發現3個新物種。 日前,湖北省國際生物多樣性宣傳日活動在恩施州建始縣舉辦。會議透露,在宜昌市點軍區、恩施州巴東縣和神農架林區發現薄鰍屬、盤鮈屬和荷馬條鰍屬魚類3個未被描述的新物種。 湖北省生
新的研究為瀕危物種帶來了希望
這項研究研究了一種名為八哥的稀有鳥類(Leucopsar rothschildi),其中有不到50只生活在野外.安格利亞魯斯金大學(ARU)的瑞秋·米勒博士和來自劍橋大學和新加坡國立大學的同事們共同領導了這項研究,研究了22只被捕獲的八哥鳥對新物體和食物類型的反應,以及它們處理簡單問題的能力。研究人
東南亞發現數百個新物種
東南亞的大湄公河地區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新物種繼續在該地區以驚人的速度被發現。根據世界自然基金會的一份報告,在2021年至2022年期間,柬埔寨、老撾、緬甸、泰國和越南新發現了380種此前不為科學界所知的動植物,其中許多都瀕臨滅絕。“該地區生物多樣性如此之高存在各種原因。”世界自然基
澳科研人員命名多種動植物新物種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15日發布公報說,該機構科研人員過去一年為約150種動植物新物種進行了科學命名,其中大部分為昆蟲。 公報稱,科研人員將一種新發現的“士兵蠅”命名為“Opaluma rupaul”,它呈彩虹色,腹部下側有刺。“Opaluma”在拉丁語中有蛋白石和刺的意思。另外三種罕
海南島神秘雨林科考發現大量新物種
科研工作者日前在海南鸚哥嶺山脈腹地發現了痣長革扁蝽、輪葉三棱櫟、附生植物球蘭等六、七種新物種。專家認為,新物種的發現對研究島嶼森林與生態系統的形成和發展、動植物物種在島嶼封閉環境中的形成、進化、演變及其獨特性等具有重要的生物學意義。 1月中旬,華南農業大學、香港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和海南省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