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濃度反演研究獲新進展
記者5月29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李曉峰課題組在基于深度學習算法反演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濃度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遙感領域頂級期刊《環境遙感》(IF=13.85)。 浮游植物不僅是海洋的初級生產者,更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載體,其群落結構關系到海洋生態環境的變化,是了解海洋動力過程驅動生態演變的重要指示因子。浮游植物的色素濃度,是其分類及分析其群落結構的重要依據。利用海洋光學遙感可以獲取浮游植物色素濃度相關的光學吸收信息,但受海水光學特性多變和浮游植物光學吸收過程中“打包效應”的影響,難以在全球范圍內同時反演多種浮游植物色素濃度。 浮游植物色素濃度與總葉綠素濃度比值的全球分布圖 課題組供圖據了解,該研究基于長期搜集的現場HPLC數據和MODIS衛星遙感數據,構建了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濃度匹配數據集,首次實現全球海洋范圍17種浮游植物色素濃度的反演,并......閱讀全文
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濃度反演研究獲新進展
記者5月29日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員李曉峰課題組在基于深度學習算法反演全球浮游植物色素濃度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研究成果發表于遙感領域頂級期刊《環境遙感》(IF=13.85)。?浮游植物不僅是海洋的初級生產者,更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學循環過程中至關重要的載體,其群落結構關系到海洋生態環境的變
浮游植物培養器用于在實驗室內培育藻類等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培養器連接燈光組合是一個簡單的系統,培植食物鏈中的生產者——浮游植物,在有光、肥料和二氧化碳的作用下,微藻在孵化器中繁殖生長。這些藻類可直接用來飼喂很多種掠食性的無脊椎動物,尤其是浮游動物。在孵化器中,微藻生長速率是非常快的,如果持續提供陽光、二氧化碳及營養,微藻的生物總量在24小時內可提高
葉綠素與浮游植物的關系及作用
葉綠素與浮游植物的關系光合作用:葉綠素是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通過吸收光能并將其轉化為化學能,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生物量估算:葉綠素a的含量是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標。通過測定水體中葉綠素a的含量,可以間接了解浮游植物的種類、數量以及水體的營養狀況。 葉綠素在水質監測中的應用評估
葉綠素與浮游植物的關系
光合作用:葉綠素是浮游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重要色素,通過吸收光能并將其轉化為化學能,促進浮游植物的生長和繁殖。生物量估算:葉綠素a的含量是估算浮游植物生物量的重要指標。通過測定水體中葉綠素a的含量,可以間接了解浮游植物的種類、數量以及水體的營養狀況。
浮游植物定量及葉綠素a-測定
2.4.2.1 浮游植物定量個體計數仍是目前常用的浮游生物定量方法。計數浮游生物時,需使用計數框來限定待計數樣品的體積或面積,計數框的長、寬、高 (深) 用測微尺或卡尺準確測量。常用計數框有0.1 mL 和1 mL 兩種。計數前要將樣品充分搖勻,然后用滴管在水樣中部吸液移入計數框內。移入之前要將蓋玻
脫鎂葉綠素的光譜特性
脫鎂葉綠素藍光和紅光吸收峰分別位于412和670nm波段,412nm波段脫鎂葉綠素的比吸收系數遠大于葉綠素a;440nm波段,葉綠素a的比吸收系數略大于脫鎂葉綠素;670、675nm波段,葉綠素a的比吸收系數約為脫鎂葉綠素的3倍。隨脫鎂葉綠素占色素總濃度比例的增大,浮游植物吸收曲線上藍光吸收峰偏離4
脫鎂葉綠素光譜特性的相關介紹
脫鎂葉綠素藍光和紅光吸收峰分別位于412和670nm波段, 412nm波段脫鎂葉綠素的比吸收系數遠大于葉綠素a;440nm波段,葉綠素a的比吸收系數略大于脫鎂葉綠素;670、675nm波段,葉綠素a的比吸收系數約為脫鎂葉綠素的3倍。隨脫鎂葉綠素占色素總濃度比例的增大,浮游植物吸收曲線上藍光吸收
葉綠素的作用
葉綠素是植物和藻類進行光合作用的關鍵色素,能夠吸收光能并將其轉化為化學能,為生物體提供必要的能量和氧氣。葉綠素的結構由色團部分(如酞環和苯環的共軛環系)和輔基部分(如鎂離子和長鏈醇胺的共價聯結)組成。其中,色團部分主要負責吸收光線,而輔基部分則滿足光合作用的功能性需求。浮游植物中常見的葉綠素主要有葉
浮游植物的調查和鑒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浮游植物主要由藻類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組成,其類群主要有藍藻門、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和甲藻門七類。浮游植物一般為小型,肉眼難以看到,需借助顯微鏡方能觀察其細微結構。它們之中有單細胞體、群體,有的則是絲狀體(大多不分枝)。水體中的大部分動態特征,如清晰度、營養狀況、浮游動物和
浮游植物的調查和鑒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浮游植物主要由藻類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組成,其類群主要有藍藻門、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和甲藻門七類。浮游植物一般為小型,肉眼難以看到,需借助顯微鏡方能觀察其細微結構。它們之中有單細胞體、群體,有的則是絲狀體(大多不分枝)。水體中的大部分動態特征,如清晰度、營養狀況、浮游動物
浮游植物的調查和鑒定實驗
實驗方法原理:浮游植物主要由藻類植物中的一些種類組成,其類群主要有藍藻門、綠藻門,裸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和甲藻門七類。浮游植物一般為小型,肉眼難以看到,需借助顯微鏡方能觀察其細微結構。它們之中有單細胞體、群體,有的則是絲狀體(大多不分枝)。水體中的大部分動態特征,如清晰度、營養狀況、浮游動物
高通量組織研磨儀制樣分析藻類葉綠素
藻類的特異性色素是葉綠素、葉黃素和胡蘿卜素.浮游藻類里常見的三種葉綠素是葉綠素 a,b和c.葉綠素a在一切浮游藻類里大約占有機物干重的1~2%,是估計藻類生物量的好指標.細胞的葉綠素含量隨種類或類群而有所不同,同時還受年齡、生長率、光和營養條件的影響.脫鎂葉綠素a(一種葉綠素a的普通降解產物)能夠干
氣候變化使海洋浮游植物大幅減少
加拿大研究人員在新一期英國《自然》雜志上報告說,由于氣候不斷變暖,全球海洋上層的浮游植物數量在過去一個世紀里大幅減少,這個趨勢如得不到遏制,將對海洋食物鏈和全球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加拿大達爾豪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收集了1899年以來的海洋植物考察記錄,統計了來自全球各地的幾
色素試驗
色素試驗在鑒定B群鏈球菌的幾個方法中,特異性最好。這是Noble改良的Islam法。 培養基: 淀粉 10g 胨 23.0g NaH2PO4 1.48g Na2HP04 5.75g 瓊脂? l0g 水? 1000ml 調pH7.4,121℃15min滅菌后,加入?10ml滅活馬血清,傾制平板或高層瓊
色素概述
顏色:人對眼睛視網膜接受到的光信號作出反應,在大腦中產生的某種感覺。 色素:食品中呈現各種顏色的物質。 色素分類: ①來源:天然色素和人工合成色素;動物色素(紅血素、蝦青素等)、植物色素(葉綠素、胡籮卜素、花青素等)、微生物色素(紅曲色素); ②溶解性:脂溶性和水溶性;
全球浮游植物水華20年間加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076.shtm南方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馮煉和合作者研究發現,近海浮游植物水華的規模和頻率在2003~2020年間均有所增加。這一全球尺度的水華模式地圖提供了評估此類事件的寶貴資源,可為制
色素類染色實驗_黑色素染色
實驗方法原理黑色素不正常情況下,可在全身各處形成含有黑色素的沉著物。黑色素組織易保存,常規固定劑與石蠟組織切片均不會丟失,其形態特點為大小不等的顆粒狀物質,經過 Masson Fontana 的氨銀液作用一定時間后,能夠較好地顯示黑色素。實驗材料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二甲苯無水乙醇中性樹膠蒸餾水硝
色素類染色實驗_膽色素染色
實驗方法原理在不正常的情況下,如血紅蛋白分解產物和代謝發生的障礙等情況,使膽紅素的含量增多,在組織中形成大小不等的顆粒或團塊狀物質,通過 Hall 膽紅素反應,能夠清楚地顯示膽色素。實驗材料石蠟組織切片試劑、試劑盒二甲苯乙醇蒸餾水三氯乙酸三氯化鐵麗春紅 S 水溶液苦味酸飽和液中性樹膠儀器、耗材滴管玻
細胞色素C的細胞色素的基本介紹
細胞色素種類較多,可以用光譜學、血紅素基團的精確結構、抑制劑的敏感度以及還原電勢的大小來分辨。 根據輔基的不同,可以將細胞色素大致分為三類: 分類輔基 細胞色素a 血紅素a(原血紅素) 細胞色素b血紅素b(甲酰血紅素) 細胞色素d 二氫卟酚(Chlorin)的衍生物 細胞色素c不是根
水里浮游植物監測智能型葉綠素傳感器
智能型葉綠素傳感器一、產品介紹智能型葉綠素傳感器是一款采用RS485通訊接口和標準 Modbus協議。基于相干熒光檢測技術,具有選擇性好、抗干擾強、靈敏度高、無需預處理、測量快速等優點。可測量葉綠素、 若丹明等。該傳感器廣泛應用于河流斷面、湖泊水庫、近海岸 等水體環境監測,是監測浮游植物、藻類生長、
低速大容量離心機對浮游植物的分離
DD-6000立式低速大容量離心機被廣泛應用于實驗室樣品的分離中,今天為大家介紹下DD-6000立式低速大容量離心機對浮游植物的離心程序。⑴加樣:將500ml棕色瓶中的水樣移入500ml的離心管中 ?⑵開啟離心:接通電源,按下Power鍵。按機蓋開關Door,推開離心倉倉門蓋。按照離心管大小,安裝合
氣候事件對浮游植物群落影響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熱帶海洋生物資源與生態重點實驗室在浮游植物群落對氣候事件對響應取得新進展。相關成果近日發表于Water Research。 氣候事件強擾動對亞熱帶河口小型浮游植物以及浮游植物群落小型化影響的示意圖。黑色圓圈中的綠點表示浮游植物種類。實線圓圈和虛線圓圈分別代表穩定和不穩定
查干湖浮游植物競爭機制研究獲進展
浮游植物是表征湖泊生態系統健康的重要指標,其過度增殖導致的水華現象成為全球水環境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如何量化營養物質和光照等多環境因子協同作用對浮游植物生長競爭的影響是浮游植物競爭機制研究的關鍵問題。查干湖是吉林省最大的天然湖泊和重要的漁業基地,新建鹽堿地灌區退水大量排入查干湖,導致湖泊水質惡化
光合色素介紹
葉綠體由雙層膜、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組成。類囊體是單層膜同成的扁平小囊,沿葉綠體的長軸平行排列。膜上含有光合色素和電子傳遞鏈組分,光能向化學能的轉化是在類囊體上進行的。類囊體膜上的色素有兩類:葉綠素和橙黃色的類胡蘿卜素,通常葉綠素和類胡蘿卜素的比例約為3 : 1,而葉綠素a(chl a)與葉綠素b(c
AlgaeC藻類計數及輔助鑒定系統來快速測定浮游植物生物量
浮游植物是水中懸浮生活的若干種藻類的總稱。浮游植物作為水生態系統的重要成員,是魚類天然餌料的重要組成。因浮游植物對環境變化十分敏感,在環境監測中也很重要。不同類型的水體或同一水體的不同季節,藻類組成是不相同的,各種藻類的相對量在不斷地變化,此變化有一定的趨勢。水中浮游植物組成和存量是養殖魚類合理投放
海洋所研究表明渤海硒具有明顯“擬營養鹽”作用
硒與營養鹽、葉綠素a濃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具有相關性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宋金明、段麗琴等科研人員在對渤海灣海水中硒的生物地球化學行為系統研究中發現,海水中的硒具有明顯的“擬營養鹽”作用。 渤海灣海水中硒的水平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長,硒與營養鹽、葉綠素a濃度和浮游植物生物量有很好的相
延遲熒光技術及其在活體浮游植物測量中的應用(一)
摘要:本文介紹了一種活體浮游植物在線監測技術——延遲熒光測量技術及基于延遲熒光技術的DF藻類延遲熒光測量系統。活體藻類監測技術通過在線監測藻類的延遲熒光,自動記錄活的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和組成,適用于浮游植物的自動在線持續監測。結合其他系統所測得的生態因子參數,分析浮游植物的季節變化模式,作為動態變化環
海洋中真核浮游植物的固碳能力不可小覷
海洋中浮游植物的固碳能力在全球碳循環中起著關鍵作用,但卻未被科學家充分了解。最近英國科學家研究表明,真核浮游植物的固碳能力可和眾所周知的藍綠藻類原核生物相媲美,其固碳總量接近海洋浮游植物固碳總量的一半。 過去一直認為,在大部分海洋表面透光區都可見的藍綠藻主宰著海洋的固碳領域,其固碳能力在海洋浮
南京地理所富營養化湖泊浮游植物物候過程研究獲進展
物候過程和變化是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的最直接響應,相關研究表明全球變暖和富營養化交互作用能夠顯著改變湖泊浮游植物物候特征。由于長時間序列連續觀測資料的缺失,浮游植物物候參數的提取和成因機制的解釋存在較大的不確定性,該領域的研究比較滯后。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與中國科學院前沿重點項目的資助下,中科院南京
誘導色素沉著能防小鼠黑色素瘤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86.shtm科技日報北京9月11日電 (記者張夢然)英國《自然》雜志近日在線發表的一項癌癥研究顯示,對一種參與色素沉著過程的蛋白進行修飾,可預防小鼠黑色素瘤,該方法有潛力成為未來人類預防黑色素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