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擬立法保障糧食安全
為保障糧食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糧食安全風險能力,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6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該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草案共11章69條,包括總則、耕地保護、糧食生產、糧食儲備、糧食流通、糧食加工、糧食應急、糧食節約、監督管理、法律責任和附則。 當前我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較好,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市場供應充裕。與此同時,我國糧食需求剛性增長,糧食安全仍面臨耕地總量少、質量總體不高,糧食穩產增產難度加大、儲備體制機制有待健全、流通體系有待完善、加工能力有待提升、應急保障有待加強、節約減損有待規范等諸多問題挑戰。制定糧食安全保障法,對推動解決上述問題具有重大意義。 草案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入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立足我國國情、糧情,著力構建系統完善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堅持問題導向,聚焦耕地保......閱讀全文
全球攜手保障世界糧食安全
日前,第六十三屆聯合國大會專門就糧食危機與食物權舉行了為期一天的非正式對話會議,即將舉行的八國集團首次農業問題部長級會議報告草案則就有可能出現的“永久性糧食危機”發出警告。全球糧食安全問題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眼球。 糧食安全不僅關乎各國民生大計,也事關全球發展與穩定。聯合國近年來一直關注世界糧
我國擬立法保障糧食安全
為保障糧食有效供給,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防范和抵御糧食安全風險能力,維護經濟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糧食安全保障法草案26日提請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審議。這是該草案首次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 草案共11章69條,包括總則、耕地保護、糧食生產、糧食儲備、糧食流通、糧食加工、糧食
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保障糧食安全難度加大
日前,國家軟科學研究計劃項目《全球化背景下我國糧食安全對策研究》發布階段性研究成果。研究報告指出,我國糧食安全面臨諸多挑戰,保障糧食安全的難度在加大。 報告指出,2012年我國糧食產量實現“九連增”,總產量達到了5.9億噸,比2011年增加1836萬噸,增長3.2%;比2003年增加了
中國耕好“無形良田”保障糧食安全
10臺收割機在麥田中整齊地排成一行,隨著“比賽開始”的口令響起,收割機伴著轟鳴聲在麥浪中飛馳,將一顆顆金黃的麥粒“收入囊中”。 這是日前在安徽省舉行的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阜陽市阜南賽區的比賽場景。現階段,安徽省近4300萬畝小麥的夏收工作已全面啟動。今年“三夏”期間,安徽省計劃投入聯合收
中國耕好“無形良田”保障糧食安全
10臺收割機在麥田中整齊地排成一行,隨著“比賽開始”的口令響起,收割機伴著轟鳴聲在麥浪中飛馳,將一顆顆金黃的麥粒“收入囊中”。 這是日前在安徽省舉行的小麥機收減損技能“大比武”阜陽市阜南賽區的比賽場景。現階段,安徽省近4300萬畝小麥的夏收工作已全面啟動。今年“三夏”期間,安徽省計劃投入聯合收
抗赤霉病良種小麥,保障糧食安全
小麥是夏糧生產的主體,奪取小麥夏糧豐收是奠定全年增產的基礎。其中,黃淮麥區既是優質強勁小麥的優勢產區又是赤霉病常發區,近年來赤霉病頻發、重發嚴重威脅了我國小麥產業發展和口糧安全。自國家小麥良種聯合攻關開展以來,攻關組聚焦我國小麥主產區的重大前沿問題,引導、推進我國小麥品種選育方向的調整,以品種特
發展超級雜交水稻-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我國現有13億多人口,很快就會達到14億,同時,我國的耕地在逐年減少,面對這種人增地減的嚴峻形勢,惟有通過科技進步大幅度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才能解決全國人民吃飽飯的難題。為此,我們正在實施三項糧食增產工程。 第一,選育每公頃產16噸稻谷的超高產雜交稻品種。追求作物高產、更高產是永恒的
觀點:法治如何引領保障綠色發展體系建設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進行第三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學習時發表了講話,他強調,要建設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實現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體學習時,
袁隆平:發展海水稻保障中國與世界糧食安全
“要通過海洋科技保證糧食安全,要‘開發利用鹽堿地、發展海水稻’來保障中國和世界的糧食安全。”9月7日在青島舉行的2017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黃島論壇上,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袁隆平作如上表示。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眾所周知的最主要糧食作物,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預計到2030年全
吳德代表:加快推進《糧食安全保障法》的立法工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86.shtm2022年,中國糧食產量連續8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穩、更好、更牢。但國內糧食需求仍在剛性增長,加之全球農產品貿易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增強,端牢飯碗的壓力也越來越大
趙治海代表:全力做好保障糧食安全的工作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264.shtm我國年生產糧食1.3萬億斤以上,勉強達到聯合國公布的糧食安全線,但是我國土地質量屬于中等水平,人均淡水量不到世界平均量的1/5,農業生產成本高于國外,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還有部分不適于
張正斌徐萍:科學深翻土地-保障糧食安全
我們不能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放棄深翻土地,完全實現保護性耕作如旋耕等,不能長期和極端化使用單一的耕作方法和制度。 近年來,我國農作物病蟲害有加重發展的趨勢,除了氣候因素影響和品種抗性不強外,減少深翻土地是重要原因之一。病蟲害的防治應該成為我國農業生產當前和未來的重要任務之一。筆者建議
昝林森委員:建立健全糧食安全保障利益補償機制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500.shtm民為國本,食為民天,糧食問題是關乎民生吃飯的大問題,更是維系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基礎。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穩定并完善種糧農民補貼,探索建立糧食產銷區省際橫向利益補償機制,深化多渠道
李克強:為“餐桌上的安全”提供法治保障
“這次修改通過的《條例》有一個很大進步,就是把原來三個部門的職能合并到了一起。這對破解‘幾龍治水’的困局提供了法治基礎。”李克強在2月8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說。 總理所說的《條例》,是當天會議通過的《農藥管理條例(修訂草案)》。該《條例》明確要求嚴格全過程管理,將原由多部門負責的農藥生產管理
農業部副部長對話代表專家:用改革保障糧食安全
“要處理好龍頭企業和農民的利益關系,應該是企業帶領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 “全國農村的集體資產,不包括資源性資產還有22000多億元,要盡快推動股份化改革,把產權量化到農戶,通過市場化運作使其保值增值。” ——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 “標準化生產散戶做起來很難,但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兩會聲音|科技保障糧食安全到“舌尖上的安全”
倉廩實,天下安。國家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糧食總產量達到13731億斤、增產74億斤,再創歷史新高。我國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4%的淡水資源養活了占世界近20%的人口,創造了“中國糧”的奇跡。但從長遠來看,我國糧食安全仍舊面臨嚴峻挑戰。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未來,如何
用法治力量保障和推動濕地保護高質量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濕地具有涵養水源、調節氣候、改善環境、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多種重要生態功能,被稱為“地球之腎”和“物種基因庫”。保護濕地是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重要內容。濕地保護法是新時代濕地保護工作的
華中師范校長:保障學術發展是依法治校的重頭
依法治校是一項體系龐雜的長久工程。雖然各高校推進依法治校面臨的問題各不相同,但培育自由理性、民主法治的大學氛圍,探索科學高效、和諧有序的大學權力運行機制,建立健全適應中國體制改革和社會轉型、適應大學發展規律的中國特色現代大學制度則應始終是依法治校不懈追求的工作目標。華中師范大學作為一
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通過科技手段保障我國糧食安全
今天,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唐仁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了近日發布的第11個指導“三農”工作的中央一號的有關情況,并回答記者提問。 提出8個方面、33條政策措施 今年一號文件以全面深化農村改革為動力,以加快推進農
自然資源部:建立黑土耕地檔案,保障國家糧食安全
為貫徹落實8月1日施行的《黑土地保護法》,自然資源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黑土耕地保護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要求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四省(區)自然資源廳開展黑土耕地調查、強化國土空間規劃對黑土耕地的特殊管控等,強調從嚴控制建設項目占用黑土耕地,確需占用黑土耕地的,實行“占黑土
國家糧食局關于糧食行政管理部門-加快建設法治糧食的意見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糧食局: 為深入推進糧食行政管理部門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糧食,根據《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和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印發的通知》精神和要求,結合糧食行業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 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
? 中共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書記 李紀恒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深刻闡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意義,全面分析我國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任務,明確提出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的原則,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重要部署,是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行動綱領和科
二十大記者報告會——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提升
10月17日,二十大新聞中心在梅地亞新聞中心二層新聞發布廳舉辦第一場記者招待會。請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趙辰昕,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糧食和儲備局黨組書記、局長叢亮,能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任京東介紹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有關情況,并回
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強化法治保障-鼓勵地方先于國家立法
“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7月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四次會議在北京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在會上擲地有聲地說,“環境問題解決得好不好,已經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能否得到人民認可的關鍵。”圖片來源于網絡 按照慣例,全國人大常委會會議應
自然資源部公布《自然資源部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中國地質調查局及部其他直屬單位,各派出機構,部機關各司局: 《自然資源部2023年立法工作計劃》已經第31次部黨組會議審議通過,現印發你們,請認真貫徹落實。 做好部2023年立法工作,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
食品安全需要的不只是檢測,還有科技倫理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中央多次用“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四個最嚴”“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等強調糧食安全、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糧食與食品安全中,種子安全問題、合成生物技術對生態的影響問題、非食品原料的添加問題、糧食與食品變質后的無害化低成本處置問題等,無不涉及科技實力包括檢測實力,亦涉
脫模劑的法律法規
盡管脫模劑行業一直注重環保,但從90年代開始,全球范圍內高度重視在工作環境中降低對人體有害蒸汽,取消使用對大氣中臭氧層有破壞作用的氟氯烴(CFCS)化合物。到1989年底,脫模劑生產商和供應商普遍地從噴霧劑和溶劑載體中取締了使用氯氟烴類化合物。取而代之的是按照1987年的(蒙特利爾公約)準則可被
國家建立糧食安全責任制-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七次會議29日表決通過糧食安全保障法。該法明確國家建立糧食安全責任制,實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地方政府承擔具體責任,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協同配合做好糧食安全保障工作。 當前,中國糧食安全形勢總體較好,糧食連年豐收,庫存充足,市場供應充裕。同時,也面臨著耕地總量有限、糧食穩產增產
完善生態省建設法律法規
海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康耀紅一行近日到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調研座談,探討完善法律法規、加強立法監督。 對國土環境資源領域業務量大,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征地難、歷史遺留問題多,環保需求導致壓力較大等問題,海南省國土環境資源廳黨組書記、廳長陳健春希望海南省人大常委會給予支持和理解,加強立法監督,
刁慶華:凝聚改革創新力量-加快法治質檢建設
加強檢驗檢疫法治建設是確保質量安全、提升檢驗檢疫公信力的有效途徑;是推動檢驗檢疫執法人員依法行政,維護國家經濟安全及市場經濟秩序的重要保障;是擴大檢驗檢疫認知度,提升自身影響力的必要手段。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檢驗檢疫部門要用法治精神凝聚改革力量,把依法行政理念轉化為檢驗檢疫工作的思維模式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