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頭孢克洛顆粒劑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藥代動力學 【吸收、分布】本品空腹口吸收良好,吸收總量不受食物影響。口服0.25g的新達羅顆粒劑,體內處置為-室開放模型,Tmax為2.30±0.54h,Cmax為2.69±0.52ug/ml,T1/2為0.91±0.20h,AUC為11.7±2.62ug/ml·h,8小時內尿排泄量約為給藥量的60-85%,開始2小時排泄量較大。 2、用法用量 兒童每日每公斤體重20mg,分三次服用,每8小時一次,嚴重感染患者可加倍,每日最高劑量不超過1.0g 。兒童參考用量(均為每日三次)年齡 每次用量 年齡 每次用量 1歲以內 半袋或酌減 3-6歲 半袋-1袋 1-3歲 半 袋 6-14歲 1袋-1.5袋。......閱讀全文
關于頭孢克洛顆粒劑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藥代動力學 【吸收、分布】本品空腹口吸收良好,吸收總量不受食物影響。口服0.25g的新達羅顆粒劑,體內處置為-室開放模型,Tmax為2.30±0.54h,Cmax為2.69±0.52ug/ml,T1/2為0.91±0.20h,AUC為11.7±2.62ug/ml·h,8小時內尿排泄量約為給
關于頭孢克洛顆粒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頭孢克洛空腹吸收良好,不管是否與食物同時服用,總吸收量相同。然而,當與食物同服時,達到的峰濃度為空腹者服用后觀察到的峰濃度的50—70%,而且通常要延緩45-60分鐘才出現。空腹者服用頭孢克洛250mg、500mg和1000mg后30-60分鐘,血藥峰濃度分別為7mg/l、13mg/l和25mg
關于頭孢克洛顆粒劑的簡介
本品為頭孢菌素類廣譜抗菌藥。對革蘭氏性菌和陰性菌均有較強的抗菌作用。作用機理是通過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形成來殺菌。對其敏感的細菌和臨床分離菌株有金葡菌、流感嗜血桿菌。 對其敏感的細菌和臨床分離菌株有金葡菌、流感嗜血桿菌、化膿性鏈球、肺炎雙球菌、淋病雙球菌、大腸桿菌、奇異變形桿菌、克雷白氏桿菌屬、痤
簡述復方頭孢克洛干混懸劑的藥代動力學
本品口服后迅速從腸道吸收,分布于全身組織中。口服本品2粒頭孢克洛的血藥峰濃度(Cmax)約為13.44 mg/L,達峰時間(tmax)約0.56小時,血漿消除半衰期(t1/2β)為0.57小時。本品在中耳膿液中可達到足夠的濃度;在唾液和淚液中濃度高。血清蛋白結合率約為25%。給藥量的約15%在體
使用頭孢克洛顆粒劑的不良反應介紹
治療劑量下偶有胃部不適、腹瀉、惡心、嘔吐等腸胃癥狀;皮疹、蕁麻疹、嗜紅細胞增多,外陰部瘙癢等過敏反應;極少見肝酶、BUN及Cr輕度升高、蛋白尿、管型等不良反應一般較輕微;大多在停藥后消失。 【禁忌】對頭孢類藥物過敏者。 【注意事項】腎功能嚴重損傷者,對青霉素過敏者,孕婦及哺乳期婦女慎用。
關于優克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主要成分 本品主要成分是鹽酸氟西汀,其化學名稱為N-甲基-3-(對-三氟甲基苯氧基)-3-苯基丙胺鹽酸鹽。 2、藥理學特征 鹽酸氟西汀是一種選擇性的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SSRI),能有效地抑制神經元從突觸間隙中攝取5-羥色胺,增加間隙中可供實際利用的這種神經遞質,從而改善情感狀態,
關于頭孢噻啶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頭孢噻啶應注射給藥,應用同量藥物,血清峰濃度比頭孢噻吩明顯為高。達峰時間為30min,消除半衰期為1.2~1.5h。頭孢噻啶在體內分布良好,但不易透過正常的血-腦脊液屏障,腦膜炎時,腦脊液中藥物濃度可為血清濃度的25%~50%,故對中樞性感染有效。膽汁濃度僅為血漿濃度的34%~50%。主要以藥物
關于頭孢噻吩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頭孢噻頭孢噻吩頭孢噻吩鈉口服后吸收很差。肌內注射0.5g和1g,30min后血藥濃度達峰值,分別為10μg/ml和20μg/ml,4h后血藥濃度迅速下降。靜脈注射1g,15min后血藥濃度為30~60μg/ml;如每6小時靜脈注射3g,血藥峰濃度為150~200μg/ml。頭孢噻吩分布容積為0.
關于頭孢替坦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差。單劑量1g或2g肌注,血漿藥物濃度達峰值時間為1h,血漿藥物峰濃度為42μg/ml或90μg/ml,高血濃度可持續較長時間。單劑量1g靜注,平均血藥濃度為140~250μg/ml。單劑量2g靜脈滴注,血藥濃度為270μg/ml。在體內分布廣泛,在生殖器、子宮、卵巢、臍帶血、羊水、膽囊
關于頭孢泊肟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血清中濃度:健康成人飯后單次口服本品100mg及200mg時,頭孢泊肟酯的最高血清濃度出現于給藥后3~4小時,其值分別為1.5-1.8μg/ml和3.0-3.6μg/ml,顯示與劑量的相關性。血清中藥物半衰期約為2小時。飯后給藥比空腹時吸收良好。 2、分布:分布于痰、扁桃體組織、皮膚組織等
關于頭孢拉定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頭孢拉定口服后吸收迅速,空腹口服0.5g后1小時到達血藥峰濃度(cmax)11~18mg/L,血消除半衰期(t1/2β)為1小時。靜脈注射0.5g,5min后血藥濃度為46μg/mL;肌內注射0.5g,1~2h后血藥濃度達峰值,為6μg/mL。 頭孢拉定在組織體液中分布良好,肝組織中的濃度與血
關于頭孢氨芐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該品吸收良好,空腹口服該品0.5g后1小時達血藥峰濃度(cmax),平均為18mg/L。餐后服藥延長吸收并降低血藥峰濃度,但吸收量不減。該品的吸收在幼兒乳糜瀉和小腸憩室患者可增加,在克隆病和肺囊性纖維化患者可延緩和減少。老年人胃腸道吸收雖無減少,但血藥濃度維持較年輕人為久。該品血消除半衰期(t1
關于阿洛西林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阿洛西林對胃酸不穩定,不能口服給藥。快速靜脈注射(5~10min)2g和5g后,在5min內觀察到平均血清藥物濃度分別為239μg/ml和527μg/ml。靜脈滴注2g和3g(30min)后即刻所測得的平均血藥濃度分別為165μg/ml和214μg/ml。蛋白結合率為20%~40%。與其他青霉素
關于頭孢吡肟的藥代動力學的介紹
頭孢吡頭孢吡肟靜脈或肌內給藥后吸收迅速,絕對生物利用度為100%。靜脈注射2.0g藥物,血藥濃度峰值約為193μg/ml。藥物吸收后分布廣泛,在尿液、膽汁、腹膜液、氣管黏膜、痰液、前列腺液、闌尾、膽囊中均能達有效抗菌濃度。頭孢吡肟穩態分布容積約為20L/kg,且與劑量不相關。頭孢吡肟血血漿蛋白結
關于頭孢噻肟的藥代動力學的介紹
頭孢噻肟在腸道中不吸收。肌內注射0.5g和1.0g,0.5h后達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12μg/mL和25μg/mL。靜脈注射1g和2g,血藥濃度峰值分別為102μg/mL和215μg/mL。30min內靜脈滴注1g,滴注完畢時血藥濃度為41μg/mL,4h后血藥濃度為1.5μg/mL。藥物吸收后
關于頭孢氨芐膠囊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品吸收良好,空腹口服本品500mg 后1小時達血藥峰濃度(Cmax),平均為18mg/L。餐后服藥延長吸收并降低血藥峰濃度,但吸收量不減。本品的吸收在幼兒乳糜瀉和小腸憩室患者可增加,在克隆病和肺囊性纖維化患者可延緩和減少。老年人胃腸道吸收雖無減少,但血藥濃度維持較年輕人為久。本品血消除半衰期(
關于萬乃洛韋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VACV水溶性好,口服后在腸道吸收快,并在體內迅速轉化為ACV[1]。 ① 健康志愿者服用該品250~2000mg,入血藥量及血藥濃度峰值(Cmax)與劑量呈線性關系。而ACV的吸收,在口服200~400mg時,呈線性關系,>600mg呈飽和曲線,口服>800mg,吸收入血藥量不再隨之增大。口
關于吲哚洛爾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本藥口服易吸收,生物利用度為87%~90%,食物對吸收無顯著影響。口服本藥,0.5~3小時后血藥濃度達峰值,其抗高血壓和心律失常作用分別于服藥后幾小時內和1~3小時起效,口服后1~2周達最大抗高血壓效應,單劑口服的抗高血壓作用可達24小時。藥物的血漿蛋白結合率為40%~60%,分布容積為1.2~
關于萬乃洛韋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該品進入人體后迅速分解為L-纈氨酸和阿昔洛韋。前者在體內參與正常生理生化代謝,后者在被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中,病毒的胸苷激酶使其磷酸化,成為單磷酸化合物,再由細胞激酶磷酸化變成二磷酸和三磷酸化合物。三磷酸化合物是抗病毒的活性物質,可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終止其DNA合成,顯示抗病毒效力。由于該品
關于烏洛托品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該品經胃腸道迅速吸收,吸收后很快分布到各組織和體液,因該品在pH為6.8以上時不水解,所以不起臨床作用。部分甲醛與尿液和周圍組織中的蛋白質結合,尿液pH為5.6時甲醛達峰時間(tmax)約為2小時。該品迅速從腎臟排出,當pH為5時約90%的該品在24小時內排出,其中排出的甲醛約為20%。腎功能損
關于阿昔洛韋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差,約15%~30%由胃腸道吸收。進食對血藥濃度影響不明顯。能廣泛分布至各組織與體液中,包括腦、腎、肺、肝、小腸、肌肉、脾、乳汁、子宮、陰道粘膜與分泌物、腦脊液及皰疹液。在腎、肝和小腸中濃度高,腦脊液中濃度約為血中濃度的一半。藥物可通過胎盤。每4小時口服200mg和400mg,5天后的血
關于普拉洛芬滴眼液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藥代動力學:對家兔雙眼用0.1%14C-普拉洛芬滴眼液每次0.01ml 滴眼4次,每次間隔3分鐘。過30分鐘、1、2、4、6、8小時后測定放射活性。 滴眼30分鐘后眼組織的放射活性監測結果濃度遞減順序排列為:角膜、結膜、前部鞏膜、外眼肌、房水、虹膜、睫狀體、后部鞏膜。另一方面,視網膜、脈絡膜、
關于氟比洛芬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氟比洛芬口服易自胃腸道吸收。1~2h血藥濃度達最高峰,血漿t1/2 3~4h。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約99%。在體內通過肝臟代謝,主要以羥化物和結合物形式,從尿中排泄。局部點眼眼內通透性良好,無晶狀體眼中,玻璃體、脈絡膜、視網膜內的含藥量將增加。組織分布廣泛,少量透過血-腦脊液屏障和胎盤屏障,并可進入
關于阿替洛爾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吸收率為50%,生物利用度較低,約40%,服藥后2~3h血藥濃度達峰值,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為5%~10%,半衰期6~9h,主要經腎臟排泄。腎功能不全時,半衰期明顯延長。不通過肝臟代謝,口服劑量的50%以原形從糞便排泄,40%~50%從腎臟排泄;可經血液透析清除。
關于普萘洛爾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后胃腸道吸收較完全,吸收率約90%。1~1.5h血藥濃度達峰值,但進入全身循環前即有大量被肝代謝而失活,生物利用度為30%,進食后生物利用度增加。血漿蛋白結合率93%,藥物與血漿蛋白的結合能力受遺傳控制,并具有立體選擇性,其活性異構體左旋普萘洛爾主要有與α1酸性糖蛋白水平較低,因而血漿中未結
關于抵克立得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口服后易吸收,在服用后1~2小時達到血藥峰濃度,其血漿半衰期為6小時左右。服用后較快速地產生顯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第4至6天達最大作用。血藥峰值與其最大效應間有24~48小時延遲。其藥效作用不與血藥濃度相關,其作用時間與血小板存活半衰期(7日)相關,故停藥之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尚持續數日。
關于碘克沙醇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碘克沙醇在體內快速分布,平均分布半衰期約為21分鐘。表觀分布容積與細胞外液量(0.26 l/kg 體重)相同,這表明碘克沙醇僅分布在細胞外液。 沒有檢測到代謝物。蛋白結合率低于2%。 平均排泄半衰期約為2小時。碘克沙醇主要由腎小球濾過經腎臟排泄。健康志愿者經靜脈注射后,約80%的注射量在4小
關于頭孢菌素5號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頭孢菌素5號以靜脈或肌內注射給藥。肌內和靜脈注射1g后,Cmax分別約為65μg/ml和185μg/ml。大約85%的頭孢唑啉與血漿蛋白結合,表觀分布容積為0.12±0.03L/kg。藥物可進入許多組織(如心肌、骨、膀胱)和體液。在膽汁和尿中可獲得較高的藥物濃度。頭孢唑啉能透入胸腔積液獲得有效治
關于頭孢泊肟酯顆粒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1、血清濃度:健康成人單劑量口服頭孢泊肟酯(CPDX-PR)后迅速吸收,表現為血清頭孢泊肟(CPDX)濃度很快增高。給予CPDX-PR50、100及200mg空腹口服和飯后單劑量口服的藥動學參數見表。健康成人口服頭孢泊肟酯的藥動學參數表給藥時間 劑量 例數 T12 Cmax Tmax AUC(
關于頭孢呋辛酯膠囊的藥代動力學介紹
據Physicians,Desk Reference介紹,口服給藥后.頭孢呋辛酯被胃腸道吸收.并迅速被腸粘膜和血液中的非特異性酯酶水解,釋放出頭孢夫辛進入體循環。頭孢呋辛廣泛分布于細胞外液中。頭孢呋辛酯水解后的酯部分則被代謝成乙醛和醋酸,頭孢呋辛則以原形從尿中排泄。 健康成人空腹單次剛艮本品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