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延髓外側綜合征的臨床分型介紹
由于小腦后下動脈的解剖變異較多,如僅單一小腦后下動脈由基底動脈分出;與小腦前下動脈共同由一個干從椎動脈或基底動脈分出;延髓背外側部直接由椎動脈供血;小腦后下動脈延髓分支發出小分支到面神經和聽神經等,使臨床癥狀復雜化。本綜合征可出現不典型的臨床表現。據國內外觀察,僅感覺障礙的表現不同,就分為8型,其表現如下: 1.Ⅰ型 交叉性感覺障礙,即典型表現。是病灶側三叉神經脊束或核和脊髓丘腦束損害的表現。 2.Ⅱ型 病灶對側面部、半身痛溫覺障礙。是病灶側三叉神經二級纖維(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腦束受損所致。 3.Ⅲ型 雙側面及病灶對側半身感覺障礙。是病灶側三叉神經脊束及其二級纖維和脊髓丘腦束受累的表現。 4.Ⅳ型 病灶對側半身(面部除外)感覺障礙。是病灶側脊髓丘腦束受損所致。 5.Ⅴ型 僅病灶側面部感覺障礙,有時僅三叉神經第1支、2支或第l、2支分布區感覺障礙。是病灶側三叉神經脊束受累。 6.Ⅵ型 雙側面部感覺障礙。是病灶側三叉......閱讀全文
關于延髓外側綜合征的臨床分型介紹
由于小腦后下動脈的解剖變異較多,如僅單一小腦后下動脈由基底動脈分出;與小腦前下動脈共同由一個干從椎動脈或基底動脈分出;延髓背外側部直接由椎動脈供血;小腦后下動脈延髓分支發出小分支到面神經和聽神經等,使臨床癥狀復雜化。本綜合征可出現不典型的臨床表現。據國內外觀察,僅感覺障礙的表現不同,就分為8型,
關于延髓外側綜合征的基本介紹
延髓外側綜合征是一個病癥名稱。 小腦后下動脈閉塞引起的延髓背側梗死,稱延髓背外側綜合征,又稱小腦后下動脈綜合征或Wallenberg綜合征,是腦干梗死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老年人多由血栓形成引起,而青中年人多為心原性或動脈原性栓塞引起。實際上本綜合征大部分并非小腦后下動脈本身閉塞,而是小腦后下動脈
概述延髓外側綜合征的臨床表現
小腦后下動脈從椎動脈上部分出,是椎動脈最大且變異最多的分支。主要供應延髓中上部外側區、小腦半球底部和蚓部下面的后部。小腦后下動脈自椎動脈外側分出后,向后上走行到小腦底面時分內、側兩支。內支與對側小腦后下動脈內支及同側小腦上動脈吻合,側支與同側小腦前下動脈吻合。并由小腦后下動脈主干分出供應延髓外側
關于延髓背外側綜合癥的簡介
延髓背外側綜合癥是一個病癥名稱。 小腦后下動脈閉塞引起的延髓背側梗死,稱延髓背外側綜合征,又稱小腦后下動脈綜合征或Wallenberg綜合征,是腦干梗死最常見的一種類型。老年人多由血栓形成引起,而青中年人多為心原性或動脈原性栓塞引起。實際上該綜合征大部分并非小腦后下動脈本身閉塞,而是小腦后
關于林島綜合征的臨床分型介紹
VHL分3型: Ⅰ型包括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腎囊腫、腎癌和胰腺囊腫。 Ⅱ型除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外,還包括胰腺嗜鉻細胞瘤和胰島細胞瘤。 Ⅲ型不常見,包括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腎和胰腺疾病。
關于延髓背外側綜合癥的主要癥狀介紹
①神經脊髓束、三叉神經脊束核和脊髓丘腦束:受損后表現為病側面部和對側軀干和肢體(不包括面部)痛、溫覺障礙,即交叉性感覺障礙。 ②疑核:受損后出現病側軟腭麻痹、構音及吞咽障礙,咽反射減弱或喪失。 ③前庭神經下核:受累后表現眩暈、惡心、嘔吐及眼球震顫; ④網狀結構交感下行纖維:受損
概述延髓背外側綜合癥的臨床表現
該綜合征可出現不典型的臨床表現。據國內外觀察,僅感覺障礙的表現不同,就分為8型,其表現如下: 1.Ⅰ型交叉性感覺障礙,即典型表現。是病灶側三叉神經脊束或核和脊髓丘腦束損害的表現。 2.Ⅱ型病灶對側面部、半身痛溫覺障礙。是病灶側三叉神經二級纖維(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腦束受損所致。 3.Ⅲ型雙側
關于吉蘭巴雷綜合征的臨床分型介紹
根據臨床表現、病理及電生理表現,將GBS分為以下類型: (1)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病(AIDP):是GBS中最常見的類型,也稱經典型GBS,主要病變為多發神經病和周圍神經節段性脫髓鞘。 (2)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acute motor axonal neuropathy,AMA
關于古蘭巴雷綜合征的臨床分型介紹
按病情輕重來分型以便于治療 1.輕型:四肢肌力III級以上,可獨立行走。 2.中型:四肢肌力III級以下,不能行走。 3.重型:IX、X和其他顱神經麻痹,不能吞咽,同時四肢無力到癱瘓,活動時有輕度呼吸困難,但不需要氣管切開,人工呼吸。 4.極重型:在數小時至2天,發展到四肢癱,吞咽不能,
關于布卡綜合征的分型介紹
Ⅰ型,肝靜脈阻塞型,約占10%~20%,肝靜脈壓達3.0~5.5kPa,肝靜脈回流障礙,肝淤血增大。Ⅰa型,主肝靜脈梗阻,遠心端擴張,占80%以上。Ⅰb型,肝靜脈廣泛性狹窄或閉塞,占10%左右。 Ⅱ型,下腔靜脈阻塞,約占50%~70%,本型主要為肝段下腔靜脈阻塞,而主肝靜脈1支以上通暢或副肝靜
關于MPTP性帕金森綜合征的分型介紹
帕金森病,主要因黑質~紋狀體多巴胺能神經元通路的變性而引起的震顫、肌強直及動作緩慢等癥狀。根據其病因可分為: 1. 原發性 原發性帕金森病 少年型帕金森病 2. 繼發性帕金森綜合征 感染:腦炎、慢病毒感染等 血管性:腦動脈硬化、多發性腦梗塞、低血壓性休克 藥物:酚噻嗪類、丁酰苯類、
林島綜合征的臨床分型
VHL分3型: Ⅰ型包括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腎囊腫、腎癌和胰腺囊腫。 Ⅱ型除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外,還包括胰腺嗜鉻細胞瘤和胰島細胞瘤。 Ⅲ型不常見,包括視網膜和中樞神經系統成血管細胞瘤、嗜鉻細胞瘤、腎和胰腺疾病。
疑似脊髓病變的延髓外側梗死病例分析1
當軀干出現感覺障礙平面,尤其是感覺障礙平面向上發展時,首先考慮脊髓病變,但出現感覺障礙平面并不一定是脊髓病變,筆者現報道1例疑似脊髓病變的病例,病變部位位于延髓下端的外側,該臨床表現較為罕見,若診療不及時,可能延誤病情。?患者男,45歲,主因“右下肢麻木3d”于2016年9月3日就診于河北醫科大學第
疑似脊髓病變的延髓外側梗死病例分析2
在延髓下部,脊髓丘腦束中由內向外依次排列的神經纖維分別來自頸、胸、腰、骶。如病灶較小,僅累及部分脊髓丘腦束,患者可表現為單肢、某一感覺平面以上或某一感覺平面以下的傳導束性感覺障礙;如果病灶繼續擴大,累及相鄰肢體的感覺神經纖維束,可表現為節段性發展的感覺異常病變。?結合本病例進行分析,患者發病初期,延
簡述延髓背外側綜合癥的病理特征
小腦后下動脈從椎動脈上部分出,是椎動脈最大且變異最多的分支。主要供應延髓中上部外側區、小腦半球底部和蚓部下面的后部。小腦后下動脈自椎動脈外側分出后,向后上走行到小腦底面時分內、側兩支。內支與對側小腦后下動脈內支及同側小腦上動脈吻合,側支與同側小腦前下動脈吻合。并由小腦后下動脈主干分出供應延髓外側
關于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型和病理分型介紹
(一)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臨床分型 1、急性腎小球腎炎。 2、急進性腎小球腎炎。 3、慢性腎小球腎炎。 4、隱匿性腎小球腎炎。 5、腎病綜合征。 (二)原發性腎小球疾病的病理分型 依據世界衛生組(WHO)1982年制定的腎小球疾病病理學分類標準: 1、輕微病變性腎小球腎炎 2、局
關于膿皰型牛皮癬的臨床分型介紹
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 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發病急劇,起病迅速,可在數周內泛發全身,伴有高熱、關節痛和腫脹、全身不適和白細胞升高等全身癥狀。表面有多數密集針頭至粟粒大小黃白色無菌淺在性小膿皰。表面覆蓋著不典型的牛皮癬鱗屑,亦有先自掌跖發疹,后再延及全身者。 有的泛發性膿皰型牛皮癬患者在短期內,全身
關于HLA分型的DNA分型方法介紹
DNA分型主要分為兩種方法:基于核酸序列識別的方法和基于序列分子構型的方法,常用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大類: ①限制性片段長度多態性分析(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P)。其原理是不同的DNA膜板山于序列的差異在限制性內切酶作用下將被切成大小
關于肺血栓栓塞癥的臨床分型介紹
(一)急性肺血栓栓塞癥 1.大面積PTE(massive PTE)臨床上以休克和低血壓為主要表現,即體循環動脈收縮壓3OmmHg;超聲心動圖檢查示右心室壁增厚(右心室游離壁厚度>5mm),符合慢性肺源性心臟病的診斷標準。
關于Usher綜合癥的臨床分型介紹
Usher綜合征同一家系內患者在發病時間、病變程度和臨床表現等方面比較相近,不同家系之間變異較大,故臨床上將Usher綜合征分為2~4型。1977年Davenport和Omenn將Usher綜合征臨床上分為四型即: Ⅰ型為先天性重深度感音神經性聾,前庭反應消失。10歲左右出現視網膜色素變性;
關于霉菌性鼻炎的臨床分型介紹
(1)非侵襲型:常見于無免疫缺陷的病人,好發于上頜竇及鼻腔。患者有鼻塞、流膿涕、涕中帶血、頭痛等癥狀,對抗菌治療和反復鼻竇沖洗效果差。若繼發細菌或病毒感染,還可以出現急性鼻竇炎癥狀。前鼻鏡檢查時可見鼻粘膜覆蓋灰色或黑色假膜,伴有積膿;上頜竇穿刺有膿性分泌物及塊狀豆渣樣物。鼻竇X線拍片,可見患側竇
簡述延髓背外側綜合癥的并發癥
①眼球斜角性偏斜。即病灶側眼向下內轉而對側眼向上外轉。這是因為人通過前庭器官、前庭系統維持靜息和動態的人體平衡。橢圓囊發出纖維主要投射到同側前庭外側核,球狀囊主要投射到前庭下核,半規管主要投射到前庭上核、內側核和下核。由前庭核發出纖維到內側縱束和前庭脊髓束以調節眼球位置和頸肌活動。如上述通路受損
眼瞼皮膚松弛綜合征的臨床分型
眼瞼松弛癥發病率較低,其臨床分型也長期存在爭議。目前為大多數學者接受的是按臨床表現將其分成2型,肥厚型和萎縮型。肥厚型主要由于眶隔發育不良,反復炎癥刺激下引起脂肪疝出,以上瞼飽滿肥厚為主要特征,多伴發淚腺脫垂,手術治療以加固眶隔為主;萎縮型是由于長期慢性炎癥刺激導致軟組織萎縮、皮膚病變菲薄松弛,
吉蘭巴雷綜合征的臨床分型
根據臨床表現、病理及電生理表現,將GBS分為以下類型:1.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病(AIDP)是GBS中最常見的類型,也稱經典型GBS,主要病變為多發神經病和周圍神經節段性脫髓鞘。2.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AMAN)AMAN以廣泛的運動腦神經纖維和脊神經前根及運動纖維軸索病變為主。3.急性運動感覺
關于HLA分型高分辨分型應用的介紹
1、地中海貧血治療 2、造血干細胞移植異基因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現能根治重型Β地貧的方法。如有HLA相配的造血干細胞供者,應作為治療重型Β地貧的首選方法。 3、急性白血病,骨髓移植。 4、對ANLL療效較好。 ①同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為同卵孿生子。 ②同種異基因骨髓移植,供者為患者的兄弟姐妹
關于唇裂的分型介紹
1.唇裂按裂隙部位可分為 (1)單側唇裂 分為不完全型和完全型。 (2)雙側唇裂 不完全型、完全型和混合型即一側完全一則不完全型。 2.按裂隙程度分為 (1)Ⅰ度 唇裂只限于紅唇裂開。 (2)Ⅱ度 唇裂為上唇部分裂,未裂至鼻底。淺Ⅱ度為裂隙未超過唇高的1/2;深Ⅱ度為裂隙超過唇高的1/
關于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的分型介紹
①患者發病前大多臟器功能良好; ②具有嚴重創傷、感染及休克等原發誘因; ③具有全身炎癥反應綜合征的表現; ④從最初打擊到出現遠隔器官功能障礙常有幾天或數周的間隔,衰竭的器官往往不是原發因素直接損傷的器官; ⑤病程除非發展到終末期,器官功能障礙和病理改變是可以逆轉的,而且一旦治愈,臨床上不
延髓背外側海綿狀血管瘤病例分析
血管瘤">海綿狀血管瘤是顱內常見血管錯構瘤,易反復出血導致病變逐漸增大,完整手術切除可獲得治愈。延髓作為呼吸和心跳中樞,布滿神經核團,該處病變手術難度和風險較大。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神經外科2016年1月收治延髓海綿狀血管瘤1例,手術治療后,病人臨床癥狀消失,好轉出院。?1.病歷摘要?男,42歲,因頭
關于小兒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分型介紹
1.潛伏型(亞臨床型) 一般為先證者的一級親屬,在進行銅代謝篩選檢查時發現。 2.顯性型(臨床表現型) (1)腦型(以神經癥狀為核心癥狀) 1)廣義肝豆狀核變性型:臨床特征為:①一般于15歲以前發病;②肌僵直顯著,震顫輕;③晚期呈全身扭轉痙攣。 2)舞蹈-手足徐動型:兒童多見,以臉面不
關于兒童消化性潰瘍的臨床分型介紹
臨床分型Tudor在分析了378名病例,將兒童消化性潰瘍分為4種類型。 (1)原發性急性潰瘍:潰瘍病以出血或穿孔的形成為主要或惟一臨床表現。多見于2歲以下的嬰兒。 (2)亞急性潰瘍:具有輕或中等程度較為模糊的癥狀,這種潰瘍對內科療法非常有效,一般3個月左右可以愈合。 (3)慢性潰瘍:癥狀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