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研人員找到超1億億電子伏特宇宙線起源天體
高能宇宙線從哪里來?這是一個世紀之謎。近日,我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拉索”(LHAASO)的新發現,讓我們離解開這一謎題更近了一步。 2月26日,《科學通報》以封面文章的形式正式發表了一項關于高能宇宙線起源的重要成果。利用“拉索”的觀測數據,我國科研人員在天鵝座恒星形成區發現了一個巨型超高能伽馬射線泡狀結構,在國際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億億電子伏特的宇宙線的起源天體。 宇宙線是來自宇宙空間的高能帶電粒子,主要由質子和多種元素的原子核組成。由于它攜帶著宇宙起源、天體演化、太陽活動及地球空間環境等重要科學信息,因此,研究宇宙線及其起源是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 然而,自1912年發現宇宙射線以來,人類卻始終沒有找到高能宇宙線的起源。“這是一個世紀謎題。2004年,美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將其列為21世紀11個最前沿的科學問題之一。”論文共同通訊作者、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曹臻院士說。 那么,高能宇宙線來自哪里,為何這么難以判斷......閱讀全文
探訪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依托“拉索”解宇宙線之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090.shtm
發現銀心宇宙線新成分以及宇宙線的磁屏蔽效應
宇宙線是在極端天體環境中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是研究眾多物理和天文問題如粒子加速、星際介質湍動屬性、星際磁場等的重要信使,是人們觀察宇宙的重要窗口。宇宙線在源區被加速至相對論性能量,之后將在銀河系磁場中擴散傳播,并且經歷碰撞碎裂和能量損失等過程。這樣的傳播過程將使得銀河系中存在一個大尺度上處于近似
“拉索”探尋高能宇宙線起源
在小說《三體》中,三體人通過“智子”干擾人類粒子物理實驗,阻礙物理學的發展進程,導致了人類的科學危機。這一情節也從側面反映了粒子物理的重要性。 除了小說中提到的人為加速和對撞的方式,研究粒子物理,還有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觀測宇宙射線。在青藏高原上,有一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占地面積1.36平方
低能宇宙線在恒星誕生地“穿越失敗”
記者3月27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物理學院天文學系和深空實驗室的楊睿智教授、劉冰副研究員與國內外專家合作,對距離地球較近的巨分子云的伽馬射線輻射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致密分子云團塊對低能宇宙線有較強的“屏蔽”作用,分子云致密團塊處的宇宙線密度顯著低于星際介質中的平均值。該項研究成果作為一
第32屆國際宇宙線大會在京召開
8月11日至18日,第32屆國際宇宙線大會(ICRC2011)在北京石景山區鉑爾曼酒店召開。會議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主辦,得到了國際純物理和應用物理學會(IUPAP)以及基金委、科學院、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的贊助。來自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約750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其中中國代
國之重器: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
仰望星空,你是否會好奇:我們身處的宇宙從何而來?宇宙中究竟有什么?未來又向何處去? 青藏高原上,有一群科學家正努力尋求答案—— 在海拔4410米的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鋪開一張占地面積約1.36平方公里的“大網”,捕捉被稱為“宇宙飛彈”的宇宙射線。這就是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立項支持的高海拔宇宙線
銀河外的低能宇宙線為何被“拒之門外”
宇宙線是在極端天體環境中產生的高能帶電粒子,是研究眾多物理和天文問題如粒子加速、星際介質湍動屬性、星際磁場等的重要信使, 是人類觀察宇宙的重要窗口。 近期,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以下簡稱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黃曉淵、袁強和范一中利用費米衛星的伽馬射線數據,研究了銀河系的中心(以下簡稱銀心)附近區
西藏ASγ實驗發現超高能宇宙線加速候選天體
近期,中日合作團隊利用我國西藏羊八井ASγ實驗陣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距地球2600光年的超新星遺跡SNR G106.3+2.7發射出超過100 TeV(100萬億電子伏特)的伽馬射線。這些伽馬射線可能是被SNR G106.3+2.7中的激波加速到PeV的宇宙射線(主要成分為質子)與附近的分子云碰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通過國家驗收
5月10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順利通過國家驗收。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法人單位中國科學院成都分院和共建單位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按期、全面、優質完成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的建設任務,各項指標達到或優于批復的驗收指標。LHAASO的1/4規模探測裝置于2019年4月投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通過國家驗收
在小說《三體》中,三體人通過“智子”干擾人類粒子物理實驗,阻礙物理學的發展進程,導致了人類的科學危機。這一情節也從側面反映了粒子物理的重要性。 除了小說中提到的人為加速和對撞的方式,研究粒子物理,還有一個重要途徑就是觀測宇宙射線。在青藏高原上,有一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占地面積1.36平方公
“悟空”號發現宇宙線硼/碳比能譜新結構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國際合作組利用衛星前六年觀測數據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線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確測量結果,并發現能譜新結構。相關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 宇宙線是來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包括各種原子核
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入駐成都科學城
2月13日,天府宇宙線研究中心(以下簡稱研究中心)揭牌儀式在四川天府新區舉行,標志著該中心正式入駐成都科學城。研究中心由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設立,為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arge High Altitude Air Shower Observatory,以下簡稱LHAASO)提供技術支撐。據悉,
“拉索”七年:向著宇宙線研究的最前沿
從“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到新一代人工智能,從“奮斗者”號全海深載人潛水器到解密衰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十三五”期間,中國科學院用實實在在的成果擔起了新時代科技創新的使命。 本報今起開設“‘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巡禮”欄目,通過講述一系列重大成
2022年校園宇宙線觀測暑期學校在高能所舉辦
為充分發揮校園宇宙線觀測裝置開展科學研究、促進科學教育能力提升和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宇宙線觀測和研究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校園宇宙線觀測聯盟(以下簡稱“聯盟”)于7月23-24日在高能所舉辦了主題為“感受國之重器,從宇宙線觀測開始“的2022年校園宇宙線觀測暑期學校,支持單位有中國科學院高能
中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預計四年建成
這五年,中國科技發展駛上快車道,一連串科技進步令人驚嘆,一大批重大成果驚艷全球——“神威·太湖之光”超算系統居世界之冠,暗物質衛星“悟空”成功發射,世界最大單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主體工程完工,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天舟一號貨運飛船與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順利完成自
全球閃電活動對短時宇宙線變化的響應研究獲進展
近年來,宇宙線對全球天氣/氣候的影響逐漸受到學者們越來越多的關注和認可。作為地球大氣電離的主要電離源,宇宙線不斷與大氣粒子相互作用產生次級粒子,通過一系列的級聯反應改變大氣電離率、電導率以及電場強度,并通過傳導作用改變全球大氣電流環路以及整個地球大氣的電學環境。 閃電活動不僅是大氣電學的核心過
丁肇中:AMS太空實驗結果顛覆人類對宇宙線認識
當地時間12月8日,北京時間12月9日凌晨兩點,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美籍華人科學家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爾法磁譜儀(AMS)項目在歐洲核子中心(CERN)發布了五年太空實驗的結果,部分結果顯示:AMS通過準確測量鈹-硼流強比例,得到關于宇宙線在星系間傳播時間的信息,測得銀河系宇宙線的年齡大約是120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開始集中安裝工藝設施
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日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集中開工暨開工儀式在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舉行,標志著工程工藝設施開始進入集中安裝階段。 LHAASO的核心科學目標是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以及相關的宇宙演化、高能天體演化和暗物質的研究。計劃的實施,將使LHA
中法合作高能宇宙線和宇宙中微子探測望遠鏡投入運行
作為目前國內工作在最低頻率(頻率50-200MHz)的大型射電望遠鏡陣列,21CMA利用其獨特的技術優勢和地理位置,在主攻首要科學目標“宇宙第一縷曙光探測”的同時,探索在低頻射電波段觀測宇宙射線繼而捕獲宇宙τ中微子的可能性,近期建成了國內首個低頻射電高能宇宙射線和中微子
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開始集中安裝工藝設施
記者從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獲悉,日前,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集中開工暨開工儀式在四川省稻城縣海子山舉行,標志著工程工藝設施開始進入集中安裝階段。 LHAASO的核心科學目標是探索高能宇宙線起源以及相關的宇宙演化、高能天體演化和暗物質的研究。計劃的實施,將使LHAA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宇宙線的起源。 該論文介紹,銀河宇宙線是起源于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終會抵達地球。它們對于理解極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宇宙線的起源。 該論文介紹,銀河宇宙線是起源于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終會抵達地球。它們對于理解
銀河系中心或有高能粒子加速器及宇宙線潛在屏障
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最新發表一篇天文學研究論文稱,天文學家發現銀河系的中心可能存在高能粒子加速器,以及一種抑制周圍宇宙線海中的射線穿過其中心分子區域的屏障。這些發現或有助于人們理解宇宙線的起源。 該論文介紹,銀河宇宙線是起源于太陽系外的高能粒子,最終會抵達地球。它們對于理解
中國有望建成未來二十年最大宇宙線探測設施集群
?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高能所)所長王貽芳研究員17日透露,中國有望建成未來二十年世界上最大、最精密、最完整的宇宙線探測設施集群,引領國際宇宙線研究。 由中科院高能所承擔建設、負責運行管理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當天在北京宣布其邊建設、邊運
四川稻城:中國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正式開工建設
中新網四川稻城6月19日電 (記者 劉忠俊)19日,中國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在四川甘孜州稻城縣正式開工建設,該項目建成后將躋身世界四大宇宙線研究中心之列,并占據三個世界第一,稻城縣也將成為重要的大天文觀測集群地。
我國學者在認證銀心PeV宇宙線源的低能對應體方面獲進展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批準號:11921003、U1738205、U1738210)資助下,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的黃曉淵研究員、袁強研究員和范一中研究員團隊利用費米衛星的伽馬射線數據仔細研究了銀心附近區域的宇宙線分布,在較低的能段認證了H.E.S.S.等發現的PeV加速源的低能對應體,且發現
外太空新發現——“悟空”號發現宇宙線硼/碳比能譜新結構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國際合作組利用衛星前六年觀測數據分析得到10GeV/n到5.6TeV/n能段宇宙線硼/碳比和硼/氧比的精確測量結果,并發現能譜新結構。相關研究成果于10月14日在線發表在《科學通報》(Science Bulletin)上。宇宙線是來自外太空的高能粒子,包括各種原子核、電子
悟空號獲得TeV100-TeV能區最精確的質子宇宙線能譜并發...
悟空號獲得TeV-100 TeV能區最精確的質子宇宙線能譜并發現新的譜結構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無時無刻不在經受來自外太空中高能粒子的轟擊,這些粒子包括各種原子核、正負電子、高能伽馬射線和中微子等,它們統稱為宇宙線。人類對宇宙線的觀測和研究已經長達一個世紀。宇宙線曾經對基本粒子物理學科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
在海拔4410米高地-張網捕捉太陽系外“信使”
6月4日,在四川省甘孜州稻城縣的海子山上,中科院高能物理所研究員曹臻站在一塊花崗巖漂礫上,指著前方開闊平坦的山地說,大約4年后,這里將建成一座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LHAASO),它將是世界上覆蓋能量范圍最大的宇宙線探測設備。 LHAASO即將全面開工。 高能宇宙線 開啟了解銀河系的窗口 宇
中國西藏ASγ實驗發現迄今最高能量宇宙線存在銀河系證據
西藏ASγ實驗團隊觀測到的超高能彌散伽馬射線事例在銀道坐標系下的分布:這些超高能彌散伽馬射線的能量在400TeV到1PeV之間,表現出向銀盤(圖中水平中線)集中分布的特點;灰色陰影區域是ASγ實驗無法觀測的區域。背景色輪廓顯示了銀河系坐標中氫原子的分布。(來源:https://lambda.gsf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