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水環境,又一次成為蘇南的一塊“心病”。 “5?29”太湖藍藻水危機6周年之際,國家頒布“蘇南現代化建設示范區規劃”,要求80%地表水質達到三類以上。記者赴蘇南太湖流域調查走訪發現,雖然6年治太成效巨大,但憂患之感在干部群眾中相當強烈。 江蘇省長李學勇說:“少數地方和部門出現對太湖治理盲目樂觀和消極厭戰情緒。我們切不可對成績估計過高,更不能麻痹松懈!” 巨大成績與嚴重問題并存 “好得多了!夏天游泳的多得不得了!”在緊鄰太湖的常州雪堰鎮雪東村,雖然記者看到湖水有點渾濁,但72歲的農民奚阿星還是對太湖治理效果表示滿意。“打魚人前幾年船上要帶個水缸,現在又從湖里取水燒開吃了!” 這是一份令人敬佩的“治太”清單:2007年以來,江蘇全社會總投資達800多億元;建成污水處理管網1.56萬公里,相當于繞太湖38.6 圈;望虞河引長江水入湖57億立方米;關閉化工企業4200余家;打撈藍藻420萬噸。太湖......閱讀全文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及《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全文如下。 黨的十八大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進一步發揮福建省生態優勢,深入開展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綜合試驗,建設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重大意義 (一)探索生態文明建設新模式。福建省是我國南方地區重要的生態屏障,生態文明建設基礎較好,多年來持之以恒實施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主要內容如下。 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增強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制定本方案。 一、生態文明體制
生態文明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重要內容,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事關“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重大進展和積極成效。但總體上看我國生態文明建設水平仍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資源
今天上午10點,生態環境部召開2020年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發布會由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劉友賓主持,生態環境部總工程師兼水生態環境司司長張波介紹碧水保衛戰的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2019年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關鍵進展,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 劉友賓:新聞界的朋友們,上午好!歡迎參加生態環境
11月29日傍晚,站在臨沂市區沂河涑河交匯處的一棟星級酒店的四樓上,望見窗外的沂河兩岸華燈初上,波光流彩。在臨沂規劃展覽館工作的李女士告訴記者,沂河兩岸的普通住宅目前均價5000元上下,對于工薪階層來講肯定不算便宜,但尚可接受,能“接受”的關鍵是生態環境。 根據臨沂市發展規劃,2020年建
城市的發展史,是一部城市與水相伴而生的歷史,改變了水環境,重塑了水生態。在自然界中,水的性質不發生變化,但是在社會中,水的性質卻一直在發生著變化。改革開放40周年,中國城鎮化率從1978年的17.9%提高到了2017年的58.5%,城鎮常住人口由1978年1.72億提高到了8.13億,走完了發達
從上世紀解放初期,全國僅有不到十座污水處理廠,到如今成為污水處理大國,污水處理事業的變化不可謂不大。尤其是近年來,我國污水處理事業發展開啟加速度,治污成效顯著。但同時,水污染防治工作依舊任重道遠,所以在生態文明理念和國家利好政策雙重驅動下,污水治理也將邁步新征程。 看污水治理百年變遷 凈水生態
在人類經濟的社會發展中,水是戰略性的自然資源,具有重要的基礎性、公益性和不可替代性。如今,我國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持續提升,污染物的排放量不斷增加,生態水被社會用水擠占的現象越來越多,因此,水生態系統開始逐漸面臨著嚴峻挑戰。與此同時,伴隨著大眾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保護以及宜居環境的需求開始逐漸引發社
三大定位 西部特大型中心城市轉型發展引領區定位 成都將在西部率先解決好平穩增長和加快轉型的關系,引領西部地區城市轉型發展。 全國城鄉統籌生態文明制度創新區定位 成都將力爭在政策法規制定、政府目標考核、干部政績考核以及生態補償機制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率先探索、先行先試。 長江
又是一年春來到。生機盎然的春天一步步走來,中華大地的綠色一天天增多。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由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中國環境報社、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主辦的“2018聚焦攻堅·全國環保廳局長論壇”12月15日舉辦。論壇圍繞“推進生態環境領域改革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一主題,就生態環保體制機制改革、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打造生態環保鐵軍等議題,交流了經驗,并就相關問題提出了意見
第八章 加快制度創新,積極推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統籌推進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建設,以環保督察巡視、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領導干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等落實地方環境保護責任,以環境司法、排污許可、損害賠償等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強信息公開,推進
黨的十九大將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這是一項非同尋常的部署,說明污染防治在當前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同時又面臨較大的難度,必須賦予其特殊地位,做出特殊安排。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要在特定的時間內,集中強大的力量,努力攻克一批生態環
環保人辛勞而有收獲的2017年,在馬不停蹄的忙碌中畫上句號。這一年,“生態文明”“綠色發展”成為環保領域關鍵詞,生態文明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首被列入8項重點工作,生態文明體制的“四梁八柱”初步建成。 回首2017,藍天多了,水更清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入人心。堅持 “人與自然和諧
記者日前從山東省質監局獲悉,《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于8月20日起實施。據介紹,這是全國第一個水生態文明城市省級地方評價標準。 據悉,《山東省水生態文明城市評價標準》由山東省水利廳牽頭,根據山東省經濟社會發展狀況,參考我國文明城市、環保模范城市和園林城市創建的評價指標,并與國家有關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發展的歷史坐標上,2017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非同尋常的一年、令人難忘的一年。資料圖片/人民圖片網供圖 滾石上山,迎難而上;逆水行舟,奮力向前。 這一年,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帶領全國人民,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氣大刀闊斧、攻堅克難;以“圖難于其易,
生態環保攻堅這一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大氣污染防治,公眾感受最明顯的還是大氣污染防治。 經過持續努力,“大氣十條”實施取得明顯成效,全國各地很多城市都像圖中的北京一樣,收獲了越來越多的藍天白云。 在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保發展的歷史坐標上,2017年無疑是極為關鍵的一年、非同尋常的一年、令人難
要問我國“最綠的省”有哪些?江西當屬其一。 擁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淡水湖——鄱陽湖,全省森林覆蓋率高達63.1%,主要河流及湖庫Ⅰ—Ⅲ類水質斷面(點位)比例達80.7%,高出全國30多個百分點;城市空氣質量指數(AQI)達到優良天數占比為70%左右。好山好水好空氣,江西的生態環境頗令人艷羨。
“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這是昔日荒漠塞罕壩無比凄涼的景象;“藍天白云游,綠野無盡頭”,這是如今綠洲塞罕壩萬頃怡人的美景。河北塞罕壩林場幾代建設者們,艱苦奮斗、拼搏奉獻,創造了沙漠變綠洲的人間奇跡,被第三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授予“地球衛士獎”。塞罕壩從荒原到林海的巨大變化,生動詮釋了“綠水青山就是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日前在上海市發布了《崇明生態島國際評估報告》。這是UNEP首次針對“發展中國家大都市圈內生態示范區域的建設進程”開展的國際評估。 報告高度評價了上海崇明生態島建設已取得的顯著成就,并向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18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推進青海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甘肅省國家生態安全屏障綜合試驗區、京津風沙源治理、全國五大湖區湖泊水環境治理等一批重大生態工程。 會議指出,守護綠水青山,留住藍天白云,是全體人民福祉所系,也是對子孫后代義不容辭的責任。必須貫徹落實黨的十八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同志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論述。這些重要論述飽含尊重自然、謀求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價值理念和發展理念,為進一步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指明了方向。我們應認真學習、深刻領會這些重要論述,更加重視生態文明建設,突出抓好藍天、碧水、青山、綠地、資源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努力爭當生態文
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綠色發展理念,提出以提高環境質量為核心,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作為全國首批57家“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之一的上海市閔行區,緊緊圍繞智慧、生態、宜居建設目標,按照全面調結構、深度城市化的發展思路,持續加大環境治理力度,統籌運用結構優化、總量減排、污染治理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福建)實施方案》,福建作為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將成為國家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創新試驗的綜合性平臺。 近年來,福建省前瞻性地設計并不斷完善一系列生態文明建設的體制機制,在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方面探索路徑、積累經驗。并以此為藍圖,大力推進生
2017年8月,國務院正式批復《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規劃(2016-2020年)》(以下簡稱《規劃》),為各地水污染防治工作提供了指南,對于促進《水十條》實施、夯實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水環境基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日,環境保護部水環境管理司有關負責人就《規劃》相關內容回答記者提問。 問:請問此
11月23日上午,環境保護部舉行11月例行新聞發布會。環境保護部規劃財務司巡視員兼副司長尤艷馨、環境保護部環境規劃院院長王金南介紹環境保護規劃財務工作的有關情況,環境保護部宣傳教育司巡視員劉友賓主持發布會,通報近期環境保護重點工作進展情況,并共同回答記者關注的問題。 49名廳級干部在“綠盾20
1月12日至13日,生態環境部在京召開2020年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會議,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要求,總結2019年工作進展,分析當前生態環境保護面臨的形勢
生態環境保護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指出,加大力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解決生態環境問題,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邁上新臺階。河北作為污染防治攻堅戰的主戰場之一,必須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定鋼鐵
“輝煌十二五”系列報告會第二場報告10月9日在京舉行,本報記者采訪了報告人、環境保護部部長陳吉寧。 問:“十二五”時期,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對生態文明建設作出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您對此有何認識? 答:生態文明將極大地超越和揚棄現有的發展方式和發展模式,塑造全新的發展觀和政績觀,成為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