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更多的動物存在意識科學家呼吁重新思考動物與人類的關系
烏鴉、黑猩猩、大象以及許多其他鳥類和哺乳動物的行為方式表明它們可能有“意識”。然而,這份名單并沒有以脊椎動物結束,研究人員正在將對意識的研究擴展至包括章魚,甚至蜜蜂和蒼蠅在內的更廣泛的動物中。據《自然》報道,基于上述持續擴展的研究,一個科學家聯盟呼吁重新思考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上個月,不同領域的幾十名科學家聯合簽署了《紐約動物意識宣言》,旨在推動更多對動物意識的研究和資金支持。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哲學家、該宣言作者之一Jonathan Birch表示,隨著證據的積累,科學家們開始認真對待這個話題,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將其視為一個瘋狂的想法并斷然駁回。該宣言指出,對于可能有意識體驗的動物,人類在作影響它們的決策時忽視這種可能性,是不負責任的表現。不過,對于哪些物種一定有意識體驗,宣言并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而是指出有足夠的證據表明,在與人類截然不同的物種中,存在某種意識體驗的現實可能性,比如爬行動物、魚類、昆蟲以及其他一些不被認為有精神生......閱讀全文
動物所研究發現人類越來越依賴于自然
人類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依賴于生態系統服務和生物多樣性。根據中科院動物研究所郭中偉博士等人的一項發表在PLoS ONE上的研究表明:在152個國家中人類從三個主要生態系統服務中獲得的利益已經在增加,特別是在被認為是生物多樣性熱點國家中,這種增加更加明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類對生態系統服務
動物所舉行“北方大動物研究基地”啟動儀式
12月1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在昌平區燕嶺農業生態園舉行“北方大動物研究基地”啟動儀式。北方大動物研究基地是動物研究所著眼于中國畜牧業和人類醫學未來發展需要而最新籌建的戰略研究基地。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旭日干、科技部科研條件與財務司副巡視員吳學梯、中科院生物局
人類將病毒傳給動物多于動物傳給人類
人們害怕老鼠等動物將病毒傳給自己。但結果顯示,在傳播病毒方面,其他動物更有理由害怕人類。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科學家對病毒基因組開展的一項最新分析表明,當病毒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時,病毒更多地是從人類跳到其他動物身上,而非相反。相關論文發表于3月25日出版的最新一期《自然·生態&進化》雜志。一些動物園
實驗動物自然衰老模型
實驗材料昆明種小鼠Wister大鼠試劑、試劑盒水混合飼料墊料儀器、耗材飲水器鼠籠光照管哺乳動物的生命過程與人類十分相似。隨著增齡,動物機體的組織器官出現退行性變化而表現出老化現象。如免疫系統是體內保衛自身的第一道屏障,隨增齡胸腺退化萎縮、T細胞功能低下、自身抗體增加、對外來抗原的刺激應答能力減弱。老
實驗動物自然衰老模型
哺乳動物的生命過程與人類十分相似。隨著增齡,動物機體的組織器官出現退行性變化而表現出老化現象。如免疫系統是體內保衛自身的第一道屏障,隨增齡胸腺退化萎縮、T細胞功能低下、自身抗體增加、對外來抗原的刺激應答能力減弱。老年期的免疫變化增加了某些老年病的發生。在神經系統腦內神經遞質、受體以及某些代謝酶發生增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1
一、復制方法和應用動物疾病模型的復制,是用人為的方法,使動物在一定的致病因素(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作用下,造成動物組織、器官或全身一定損害,出現某些類似人類疾病的功能、代謝、形態結構方面的變化或各種疾病,通過這種手段來研究人類疾病的發生、發展規律,為研究人類疾病的預防、治療(包括新藥物試用)提供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3
五、消化系統疾病動物模型(一)病毒性肝炎模型常用方法是注射乙型肝炎病人血清復制乙型肝炎模型。膽大部分實驗動物對甲型肝炎病毒不易感。我國已有報導紅面獼猴、恒河猴、人及野生樹鼩種毒后出現人甲型肝炎現象。近年來發現某些鴨肝炎病毒的特征與人肝炎病毒十分相似,故用鴨作為人肝炎模型也開始增多。(二)免疫性肝炎模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
第一節? 概念及意義???? 一、概念???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 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 動物疾病模型主要用于實驗生理學、實驗病理學和實驗治療學(包括新藥篩選)研究。人類疾病的發展十分復雜,以人本身
人類疾病動物模型2
三、心血系系疾病的動物模型(一)動脈粥樣硬代模型常選用兔、豬、大鼠、雞、鴿、猴和犬等動物。常用的復制方法有下面幾種(包括高血脂模型):1.高膽固醇、高脂肪飼料喂養法:是目前比較常用的方法,特點是死亡率低,可長期觀察,但費時久。一般在家兔、鴿、雞等,經數周喂養就可產生明顯的高脂血癥,經數月就能形成早期
《自然》揭秘哺乳動物是如何“變”溫血動物
英國《自然》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研究指出,哺乳動物的溫血性可能起源于約2.33億年前的晚三疊世。這項基于哺乳動物祖先內耳化石的研究結果增進了人們對哺乳動物演化史的理解。溫血性(或稱內溫性)是哺乳動物和鳥類的一個關鍵特征,能讓它們保持幾乎恒定的核心體溫,從而生活在各種不同的環境中。內溫動物在行為上比冷血
人類噪音威脅野生動物
來自汽車的噪音可以限制野生動物溝通和聽到捕食者的能力 戶外活動如今正變得越來越不安靜。根據一項新的研究,從當地的自然保護區到國家公園,由人類活動產生的噪音污染已經使美國超過半數的保護區的噪聲值翻了一番,而在某些地方更是達到了10倍之多。這些刺耳的聲音并不僅僅對那些利用自然聲音搜尋與捕獵的動
人類向動物傳播病毒更為常見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762.shtm老鼠等動物通常被視為疾病攜帶者,但事實證明,當涉及到疾病傳播時,動物更有理由害怕人類。一項針對病毒基因組的分析表明,當病毒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時,64%的情況是人類感染了其他動物,
人類向動物傳播病毒更為常見
老鼠等動物通常被視為疾病攜帶者,但事實證明,當涉及到疾病傳播時,動物更有理由害怕人類。一項針對病毒基因組的分析表明,當病毒在人類和其他動物之間傳播時,64%的情況是人類感染了其他動物,而不是相反。該研究近日發表于《自然生態與進化》。 一些動物園的動物已經從人類身上感染了SARS-CoV-2。
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2
三、呼吸系統疾病動物模型的復制??? 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RDS)??? 關于該模型復制方法,除國內外多數采用的油酸法外,尚有靜脈注射致死量大腸桿菌內毒素、出血性休克、高濃度氧吸入等等。但目前認為用油酸法制備RDS 模型比較理想,因為這種模型的病理形態及病理生理的改變和臨床所見者甚為相似,具有某些臨
《自然》雜志宣布調整動物試驗政策
在于2011年開展的一項研究因論文作者允許腫瘤在小鼠體內長得過大而受到批評后,《自然》雜志正在修改其關于發表動物試驗的政策。當時的論文報告稱,一種從胡椒中分離出來的化合物能在不傷害健康細胞的情況下殺死癌細胞。 近日,《自然》發表了對此項研究的修正(該論文的第二次修正),認為“一些動物體內的腫
自然界常見發光動物介紹
具有生物發光能力的動物。在動物界的分布是分散而無系統,涉及的門類有:原生動物(夜光蟲、Pyrocystis、發光放射蟲);腔腸動物(線形美螅、仙游水母、燐海鰓Pennaluta phosphorea、海仙人掌Cavernularia obesa Moroff、燐瓜水母);紐形動物(燐紐蟲);環節動物
《自然》:人類癌癥的致癌全景圖
用于新型癌癥治療方法的臨床試驗設計,一般來說都是集中在腫瘤起源所在的組織,然而近期由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完成的一項研究則發現了一種新的方法:基于基因組標記進行研究,而不是針對機體器官組織進行研究。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9月26日的Nature Genetics雜志上,同時還
Nature頭條-|-日本批準人類動物胚胎實驗
在東京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州斯坦福大學領導團隊的Hiromitsu Nakauchi計劃在小鼠和大鼠胚胎中培養人類細胞,然后將這些胚胎移植到替代動物體內。 Nakauchi的最終目標是生產具有人體細胞的器官,最終可以移植到人體中。 直到今年3月,日本明確禁止超過14天的含有人體細胞的動物胚胎的生長
研究發現人類活動致動物腦部變大
人類不僅在改變氣候、引發地震,此外,你知道,人類通常還在改變世界以適應自己的奇思妙想。人類的活動可能還在導致動物的腦部變大!喔,進化! 在8月21日發表的一項研究中,明尼蘇達大學生物學家埃米莉·斯內爾-魯德對10種不同的哺乳動物的頭蓋骨進行了研究,以探究動物的大腦可能在以何種方式適應更
秦川:善待實驗動物,就是善待人類
秦川(中國實驗動物學會供圖) “每個人一生的健康以及生活質量都離不開人類替身實驗動物的貢獻,實驗動物與人類健康息息相關。”近日,中國實驗動物學會理事長秦川教授在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表示,實驗動物是為替代人類實驗而生的動物,而實驗動物學屬于交叉學科,往往不為大眾所熟悉,但與大眾健康密切相
緩步動物蛋白或助人類抗衰老
科技日報北京4月1日電?(記者劉霞)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3月30日報道,美國懷俄明州立大學分子生物學系科學家實驗研究發現,從微型緩步動物身上提取的蛋白質減緩了人類細胞新陳代謝的速度,表明這些蛋白或是減緩人類衰老過程的關鍵成分。但研究人員表示,仍需開展更多研究來驗證這些蛋白是否真是“青春之泉”。相關論文
人類活動減少哺乳動物遷徙范圍-許多動物放棄“野生方式”
新的研究表明,像熊這樣的動物,在具有公路、農場、城市和其他人類設施的地形中走的路程要短得多。圖片來源:Adam Wajrak 一項新研究說,由于人類活動占據了太多空間——地球陸地表面的50%至70%,全球哺乳動物活動和遷移范圍大幅縮小,幾乎所有地區所有體型的陸生哺乳動物都受到影響。1月25日發
《自然》子刊:老鼠變身人類肝細胞工廠
美國俄勒岡衛生科學大學(Oregon Health & Scienc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將一只小鼠變成生產人類肝臟細胞的一個工廠,這些肝細胞能夠用來檢測藥物如何被代謝。 這項在近期的《自然·生物技術》雜志上公布的技術在不久的將來不但會成為檢測藥物在肝臟中代謝的黃金標準,而
圖集:大自然對人類的八項懲罰
圖5、懲罰五:空氣污染,沙塵肆虐 一名男子在天安門廣場上放風箏,但空中灰蒙蒙的。為了奧運會的成功舉辦,中國政府已經決定,在奧運會前一個月左右,將關閉數家燃煤發電廠、水泥廠和化工廠。此外,在奧運會舉辦之前和期間,預計中國政府將限制逾100萬輛汽車駛上首都街道。中國政府在節能減排方面為
人類多次將疾病傳播給其他動物
? ? ??covid-19現在正在北美白尾鹿中傳播。圖片來源:Wildlife Photographer via Getty Images 歷史上的許多疾病最初都是通過其他動物傳播給人類的,但疾病也會以另一種方式傳播。近百項研究發現了大
通過基因編輯-人類有望移植動物器官保命
墨西哥的一間養豬場 美國《世界日報》編譯稱,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已創造出基因經過編輯,進一步研究已消除病毒的小豬,為人類獲取動物器官移植跨出一個大膽的科學步驟。《科學》期刊8月10日報道的研究進展,使人類日后可能利用豬的肝臟、心臟和其他器官進行移植。 美國器官分享聯合網說,美國去年進行
人類并非唯一肥胖的靈長類動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8298.shtm
盤點自然界十大透明動物
北京時間2月2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動物王國向來就是一個令人不可思議的世界,其中很多成員都是人類眼中的“千里眼”、“順風耳”、“飛毛腿”和“大力神”。除了這些我們比較熟悉的本領外,一些動物與生俱來的特性也同樣讓我們嘆為觀止,比如說主打“透明牌”。十大透明動物具體如下: ? 1. 透明
自然界常見動物的血液顏色介紹
脊椎動物中魚類、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以至我們人類的血液,則都是這種紅色的,即血紅蛋白。血藍蛋白和血綠蛋白的輸氧能力,相比之下要比血紅蛋白遜色許多。蚯蚓的血是玫瑰紅色的;對蝦、河蟹的血是淡青色的;鱟的血是藍色的;河蚌的血是淡藍色的;烏賊的血是綠色的。
基因證據揭示人類仍存在自然選擇
近日,刊登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的一項研究提供的分子遺傳證據表明,自然選擇仍持續驅動著人類進化。 有觀點認為,人類在大約4萬年前停止了進化,但是近來研究提出,諸如對瘧疾的耐受性和高海拔適應的進化相對較晚。 針對該問題,美國哈佛大學的Jonathan Beauchamp和同事,使用統計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