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明研究員獲頒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大會,隆重表彰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袁志明研究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袁志明現任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長期從事蟲媒病毒和烈性病毒檢測、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和生物安全研究,主持我國首個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的設計和建設,在Science、Nature等國際重要期刊發表論文200余篇。2003年,時任武漢病毒研究所副所長的袁志明臨危受命,承擔建設我國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的重任。他帶領團隊歷經十五年的不懈努力,克服了建設技術、施工工藝、關鍵設備、建筑標準、認證認可等方面的多重困難,建成中國首個四級生物安全實驗室,使之成為中國科技界的“大國重器”。“中國首個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被兩院院士評選為2018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袁志明帶領團隊突破關鍵技術難題,設計和制造出多個具有自主知......閱讀全文
袁志明委員:加快烈性傳染病救治體系建設
前幾年暴發的埃博拉疫情成為全球重大公共衛生事件,也給我國公共衛生安全帶來警示。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指出,我國缺少此類烈性傳染病防控的技術和藥物儲備,缺少專業性的臨床救治設施,亟須加快烈性傳染病救治體系建設。 他認為,在重大烈性傳染病防控方面,高級別傳染病救治單元(負壓病房、輔
袁志明:完善生物安全體系-培養專門人才
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在生物安全研究和公共衛生應急響應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日,住鄂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受訪時建議,以建設生物安全創新和培訓中心為契機,完善國家生物安全體系,培養生物安全專門人才。 近二十年來,袁志明主要從事蟲媒病毒和烈性病毒檢測、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和生物安全
袁志明研究員獲頒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大會,隆重表彰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袁志明研究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袁志明現任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長期從事蟲媒病毒和烈性病毒檢測、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和生物安全研究,主持我國首個
袁志明研究員獲頒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月2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召開大會,隆重表彰2024年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獲得者,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袁志明研究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袁志明現任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二級研究員。長期從事蟲媒病毒和烈性病毒檢測、病毒分子流行病學和生物安全研究,主持我國首個
袁志彬:我們需要怎樣的人才自信
最近,英國倫敦市市長薩迪克·汗宣布推出一項投資700萬英鎊的數字人才計劃,旨在引導年輕人進入數字、技術和產業創新領域。該計劃特別重視女性、少數民族及弱勢群體,為他們提供了量身定制的工作及學習機會,因而引起較為熱烈的反響。 從人才發展的內在規律來看,人才計劃支持的對象越年輕,效果往往越好。這對于
袁志彬:“低碳”不一定“環保”
當前,氣候變化帶來的全球效應早已超越了經濟全球化。人類歷史上還從來沒有一件事像氣候變化那樣,把全世界各個國家緊緊聯系在一起。盡管還有人對是否存在全球變暖的事實存有懷疑,但是這并不影響氣候變化成為影響當前和今后國際局勢,以及未來人類發展需要共同面對的話題。在這樣的大潮下,中國的環境保護事
袁志彬:中國科學家為什么不善科普?
由于在科普和科學傳播方面的貢獻,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鄭永春博士前段時間獲得了美國天文學會行星科學分會頒發的卡爾·薩根獎(Carl Sagan Medal for Excellence in Public Communication in Planetary Science),令人高興。但面對這
袁志彬:智庫影響科技政策議程設置模式研究
政府的資源總是有限的。因此,在制定政策時,政府不得不對優先事項進行取舍和排序。議程設置是政策過程的關鍵問題。本文根據科技政策議程設置模式的分類,提出目前我國科技政策議程設置的實際狀況是以內參模式為主,借力模式為輔。本文重點分析了智庫影響科技政策議程設置的兩種模式,并對未來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袁志彬:將懷柔科學城打造成首席創新區
近日,懷柔科學城首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綜合極端條件實驗裝置啟動建設,標志著懷柔科學城開始裝“核”。懷柔科學城的目標是建設世界級的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集群,打造世界知名的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創新區(Innovation District)是2014 年6 月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在其發布的研究報告中首
袁志彬:黨領導科技的歷史回顧與基本經驗研究
2021年2月19日舉行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八次會議強調,要圍繞實現高水平自立自強深化改革,完善黨對科技工作領導的體制機制,推動科技創新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隊伍體系化、協同化,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決破除影響和制約科技核心競爭力提升的體制機制障礙,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技術,有
蔡志明團隊研究利用改造細菌攻擊癌細胞
深圳第二人民醫院(深圳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院長、泌尿科專家蔡志明教授2日表示,未來醫務人員將能“遙控指揮”經過改造的細菌或T淋巴細胞去直接攻擊癌細胞,從而達到治愈癌癥的目的。 據介紹,蔡志明教授團隊的“合成生物器件干預膀胱癌的研究”項目,剛剛獲中國科技部2014年度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
支志明:我最中意“中科院院士”這個稱號
他于香港出生、成長,業精于勤,獲獎無數;1995年,38歲的他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是香港獲此殊榮的第一人;2007年,他成為香港第一位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的科學家;2013年,他獲得英國皇家化學會百年大獎并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他就是香港大學化學系教授支志明。 日前支志明接受了新
袁志彬:如何正確處理地方科技工作八大關系
地方科技工作作為國家科技工作和基層科技工作的中間步驟和環節,在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承上啟下、舉足輕重的作用。根據筆者在地方科技部門掛職的實踐,做好地方科技工作,需要正確處理好以下八大關系: 一是中央和地方的關系。正確處理中央和地方的關系,就是要分清職責分工,切忌混淆角色定位。中央政府科技
袁志彬:西藏科技人才隊伍建設中的問題與建議
目前,西藏專業技術人員56264人,平均每萬人專業技術人員數為163人,在全國五個自治區中排在倒數第一位;在專業技術人員中,醫療衛生和教學人員占83.55%,從事科研活動的人員只有894人,平均每萬人從事科研活動人員不到3人,遠遠低于全國43人的平均水平。另外,科研活動人員大部分集中在農牧業和工
香港大學支志明院士來理化所進行學術交流
支志明院士作報告 2月18日,香港大學支志明院士來中科院理化技術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Unique Square Planar Platinum(II) Complexes for Materials Science and Biological Application
科學家回信|邱志明:抓住智能制造機遇-大有可為
編者按:2023年5月起,“學習強國”學習平臺與中國科學報社聯合發起“科學家回信”活動,邀請廣大讀者向自己心中向往尊敬的科學家、科技工作者提問、留言。活動啟動后,“學習強國”“科學網App”收到了讀者的踴躍留言。我們精選了讀者崔榮祥的提問,請中國工程院院士邱志明發出第六十期手書回信。以求索之問激發科
“抽刀斷水”-王志明團隊等以光為“刀”切割雕刻液體
電子科技大學官網23日發布消息稱,該校基礎與前沿研究院王志明教授攜手合作團隊,通過系統性研究液面的光致變形現象,實現了光熱毛細作用下液體發生宏觀形變,并被切割、雕刻出任意圖形。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頂級科研期刊《今日材料》上。 光在物體上反射時會產生壓力,使物體變形。但若要使水面發生形變,往往需要
P4實驗室啟用,我國生物安全實驗室體系初步形成
“能進行烈性病原研究的P4實驗室即將實質性地開展研究。”9月23日,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這樣說。他提到的“烈性病原”是生物危害最高等級的病原,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埃博拉病毒,還有拉薩熱病毒和馬爾堡病毒等。 “烈性病原具有很高的毒力,能致人畜死亡,但目前人類卻沒有有效對
基金委地球學部公布會評專家名單
關于公布地球科學部2023年度評審會評審組名單的通告 根據相關規定,現將地球科學部2023年度杰青、優青、創新研究群體、基礎科學中心、重點、重點國際合作、NSFC-UNEP、學科評審組等評審會專家名單公布如下: 艾印雙,安太成,白娥,白建軍,鮑李峰,蔡崇法,蔡樹群,蔡祖聰,操應長,曹建華,曹劍,
基金委地球學部公布會評專家名單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638.shtm ???關于公布地球科學部2023年度評審會評審組名單的通告根據相關規定,現將地球科學部2023年度杰青、優青、創新研究群體、基礎科學中心、重點、重點國際合作、NSFC-UNE
葉志明:大學需要教的創造性和學的主動權
由于師生之間價值觀的差異,38%的學生對學校的核心課程不滿意。教師以傳授知識為目的,而學生希望可以現學現用、立竿見影。我們在課程中傳授的知識應該是動態的、非完整的、不系統的,甚至是多樣化的、相對的、開放的。搭建一個開放的體系、讓學生了解知識產生的過程,比直接告訴學生知識
地球科學部重點、重點國際合作、NSFCUNEP合作項目評審名單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相關規定,現將地球科學部重點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NSFC-UNEP合作研究項目評審組名單公布如下:安太成、畢新慧、蔡崇法、曹杰、曹龍、沈超、陳法錦、陳漢林、陳利頂、陳顯堯、陳小斌、崔鵬、戴志軍、黨志、鄧敏、鄧曉華、丁志峰、董發勤、董志軍、杜蘭、段晚鎖、范宣梅
改造生物的科研活動將分級評審
3月11日,科技部發布《生物技術研究開發安全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將生物技術研究開發活動進行分級管理。 “現代分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發展之后,人為對生物進行基因改造成為可能。”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說,曾經有國外科學家合成了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時
2014年美國科學院新當選院士-楊煥明陳志堅入選
院士是某些國家所設立的科學技術方面的最高學術稱號,是對科學家在本領域研究的重要肯定,在美國國家科學院中就有不少華人科學家,近期美國科學院公布了2014年新增院士的名單,其中新當選院士中有多位華人科學家,如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教授、分子生物學家陳志堅(Chen, Zhijian)等,還有著名科
俞志明團隊獲青島市勞模和工匠工作室榮譽稱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2/12/491092.shtm 近日,青島市總工會公布2022年度“青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入選名單。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團隊榮獲該稱號。 作為一種全球性海洋生態災害,赤潮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產生了
俞志明團隊獲青島市勞模和工匠工作室榮譽稱號
近日,青島市總工會公布2022年度“青島市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入選名單。中科院海洋所俞志明團隊榮獲該稱號。 作為一種全球性海洋生態災害,赤潮對人類健康、生態環境產生了巨大危害,迫切需要一種像“滅火器”一樣的處置方法。針對國內外這一重大需求,俞志明團隊創新性地發明了“改性粘土治理赤潮的技術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復評專家名單出爐
2022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復評已結束,現公布參加復評的專家名單(按姓氏拼音排序)。 艾連中、白景峰、畢燕龍、蔡傳兵、曹家麟、曹俊誠、曹先常、柴洪峰、陳芬兒、陳剛、陳光輝、陳紅潔、陳紅專、陳建民、陳杰、陳俊平、陳凱、陳凱先、陳立東、陳立僑、陳平、陳啟軍、CHENQUN、陳韶紅、陳壽面、陳恕行、
基金委:地球科學部2020年學科評審組會議專家名單公布
根據相關規定,現將地球科學部2020年度學科評審組會議專家名單公布如下: 白娥、邊少鋒、曹杰、曹晉濱、曹俊興、曹小曙、曹心德、曾令森、陳保冬、陳斌、陳海山、陳漢林、陳建民、陳踐發、陳克龍、陳寧生、陳天宇、程昊、程旭華、仇方道、春喜、代世峰、鄧曉華、丁愛軍、董文杰、董志軍、杜清運、杜云艷、樊杰、
武漢分院與東湖高新區召開入駐未來科技城座談會
座談會現場 7月17日下午,中科院武漢分院黨組書記、副院長陳平平,副院長袁志明一行9人,就武漢分院創新科技園建設有關事宜專程造訪東湖高新區。高新區主任張光清以及未來辦、生物辦、國土局的有關負責同志參加了座談會。 會上,陳平平感謝高新區對武漢分院的支持,并希望進一步加快武漢
中科院在武漢科技轉化簽約今年超10億元
今年以來,中科院在武漢簽約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金額已超過10億元。這是記者近日從中科院武漢分院獲悉的。 據中科院武漢分院院長袁志明介紹,截至目前,中科院院屬各單位共有35家研究所、81個團隊、280余人在武漢進行創新創業,僅2017年就促使武漢市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8.28億元,新增利稅3.06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