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酶超分子催化研究獲重要進展
近日,華南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副研究員李康和蔡躍鵬教授團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等項目的支持下,通過超分子自組裝構筑的一維納米管限域空腔來模擬生物酶的催化活性口袋,從而顯著提升了催化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相關成果發表于《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論文共同通訊作者蔡躍鵬教授表示,超分子限域催化的理念是通過人工精心設計并構筑的微環境來模擬生物酶的活性口袋,來提高催化反應的效率和選擇性。因此,構筑具有精巧限域空間的人工仿酶超分子催化劑體系是該領域的關鍵問題之一。手性1,1'-聯-2-萘酚(BINOL)磷酸酯衍生的Br?nsted酸是一類經典的優勢有機小分子催化劑,被廣泛應用于各類不對稱催化。論文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李康表示,該研究利用這類有機催化劑作為分子基元,通過分子間的識別和重排等非共價相互作用,在水相介質中構建了手性超分子中空納米管。通過X-射線單晶衍射、核磁共振、電噴霧質......閱讀全文
催化燃燒裝置的催化燃燒相關介紹
可燃物在催化劑作用下燃燒。與直接燃燒相比,催化燃燒溫度較低,燃燒比較完全。催化燃燒所用的催化劑為含有貴金屬和金屬氧化物組成的物質。例如家用負載Pd或稀土化合物的催化燃氣灶,可減少尾氣中CO含量,提高熱效率。負載0.2%pt的氧化鋁催化劑,在500℃下,可將大多數有機化合物燃燒,脫臭凈化到化學位移
酸催化水解與堿催化水解區別
題主這個問題缺少必要條件。表示我需要知道是什么的酸催化水解與堿催化水解。連是有機物還是無機物都不知道。即使知道,有機物和無機物也都有很多類別,不說明底物是什么根本無從判斷。如果是酯類物質,如乙酸乙酯的水解,那么首先要知道是機理存在差別。酸催化下就是一般酯化反應的逆反應,機理請自行查找有機化學教材。堿
均相催化劑的催化基元反應
在以過渡金屬絡合物為活性中心的均相催化反應中,催化活性的中間絡合物能夠分離出晶體,用x射線分析,可對活性中心周圍的環境與反應底楊的作用狀況進行詳細了解,并用以對反應機理做出比較確切的描繪。通過對部分反應機理的徹底研究,可么認定均相絡合催化的基元反應步驟都是在以金屬為中心的配休球上進行的,反應過程
VOCs催化技術
催化燃燒技術作為最新的VOCs處理工藝之一,因為其凈化率高,燃燒溫度低(一般低于350℃),燃燒沒有明火,不會有NOx等二次污染物的生成,安全節能環保等特點,近些年市場應用有了長足的發展。作為催化燃燒系統的關鍵技術環節,催化劑的合成技術及應用規則就顯得尤為重要,醇醚酯化工清潔生產國家工程實驗室自
催化的定義
催化即通過催化劑改變反應所需的活化自由能,改變反應物的化學反應速率,反應前后催化劑的量和質均不發生改變的反應。化學反應物要想發生化學反應,必須使其化學鍵發生改變,改變或者斷裂化學鍵需要一定的能量支持,能使化學鍵發生改變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閾值稱之為活化自由能,而催化劑通過改變化學反應物的活化自由能進而影
關于催化反應的催化劑的作用
催化劑是一種能夠改變一個化學反應的反應速度,卻不改變化學反應熱力學平衡位置,本身在化學反應中不被明顯地消耗的化學物質。 ①加快化學反應速率,提高生產能力; ②對于復雜反應,可有選擇地加快主反應的速率,抑制副反應,提高目的產物的收率; ③改善操作條件,降低對設備的要求,改進生產條件; ④開
甲烷高效光催化NOCM催化劑新思路
甲烷作為一種重要的碳基小分子,在自然界分布廣泛,是天然氣、頁巖氣、可燃冰、沼氣等的主要成分。迄今為止,甲烷的使用仍以燃燒為主,導致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甲烷作為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合成氨、甲醇及其衍生物,但其用量僅占天然氣消耗量的5%-7%。雖然甲烷儲量遠遠超過石油儲量,但作為化工原料其開發程度遠無法與
酸性OER催化劑的催化性能研究
氫能具有清潔可再生等優勢,是最有潛力替代傳統化石燃料的新型能源。電解水制氫是在新能源快速發展背景下,完善清潔能源消納長效機制以及實現電網和氣網互通的重要手段。質子交換膜(PEM)電解槽是高效的電解水裝置,具有服役電流大以及制取氣體純凈等優點,但是酸性OER催化劑的設計是制約其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因素
上科大發表Science: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協同催化體系
上海科技大學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左智偉科研團隊在光促進甲烷轉化這一重要能源化工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他們成功發展了一種廉價、高效的鈰基催化劑和醇催化劑的協同催化體系。這一基礎研究領域的突破,解決了利用光能在室溫下把甲烷一步轉化為液態產品的科學難題,為甲烷轉化成高附加值的化工產品(例如火箭推進劑燃料
亞納米催化材料精準合成及催化取得系列進展
亞納米尺度(單原子和團簇)催化材料具有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和極高的原子利用率,有望突破傳統催化劑的限制,獲得更高的催化效率和選擇性。近年來,山西煤化所陳朝秋副研究員和覃勇研究員團隊通過對原子層沉積過程動力學進行優化和調控,精確控制原子層沉積金屬成核及生長行為,在亞納米催化材料的精準設計合成和原子尺度揭
電催化還原CO2的新型催化劑
近年來,電催化還原CO2生成有經濟價值的小分子產物研究受到廣泛關注,但是如何實現在較負的催化電壓下保持較高的催化效率,從而達到高催化產率的目標,一直是領域內的研究難點。日前,中科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環境友好催化過程研究組設計了一種新型的二維/零維的氧化鉍納米片/氮摻雜石墨烯量子點(Bi2O
光催化的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基于光催化劑在光照的條件下具有的氧化還原能力,從而可以達到凈化污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等目的。通常情況下,光催化氧化反應以半導體為催化劑,以光為能量,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的環境友好型環境凈化技術,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已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催化燃燒處理VOCs
催化燃燒是有機氣體在較低的溫度下,于催化劑表面發生無火焰燃燒而分解為二氧化碳和水蒸汽,并釋放熱量。催化燃燒技術的核心是催化劑,要求催化劑具有較低的起燃溫度、較寬的溫度窗口以及良好的熱穩定性和機械強度。催化燃燒VOCs催化劑按照使用活性組分的不同可以將分為兩大類:一類是貴金屬催化劑,包括Pt、Pd
酶催化的概念
酶催化可以看作是介于均相與非均相催化反應之間的一種催化反應。 既可以看成是反應物與酶形成了中間化合物,也可以看成是在酶的表面上首先吸附了反應物,然后再進行反應。
什么是協同催化?
由幾種催化劑共同作用或多功能催化劑作用,以及由組分間相互協同作用而形成利于反應進行的復合活性中心的多組分催化劑的作用,稱為協同催化。
催化常數的定義
催化常數(catalytic number)(Kcat)也稱之轉換數(turnover number)。催化常數等于最大反應速度除以總的酶濃度(Vmax/[E]total),或者是每摩爾酶活性部位每秒鐘轉化為產物的底物的摩爾數。
什么是協同催化?
由幾種催化劑共同作用或多功能催化劑作用,以及由組分間相互協同作用而形成利于反應進行的復合活性中心的多組分催化劑的作用,稱為協同催化。
淺談光催化技術
TOPTION公司針對于現在社會的能源危機,我公司多年來專注于光化學反應儀,光催化反應器,紫外光化學反應儀,可見光光化學反應儀,高壓汞燈光化學反應儀,長弧氙燈光化學反應儀,強制循環光催化反應器,微量模擬型光化學反應儀。 以至后來又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結合中科院老師的指導,特開發出來一種制造新
酶的催化原理
催化作用酶是一類生物催化劑,它們支配著生物的新陳代謝、營養和能量轉換等許多催化過程,與生命過程關系密切的反應大多是酶催化反應。酶的這些性質使細胞內錯綜復雜的物質代謝過程能有條不紊地進行,使物質代謝與正常的生理機能互相適應。若因遺傳缺陷造成某個酶缺損,或其它原因造成酶的活性減弱,均可導致該酶催化的反應
什么是電催化
電催化設備又叫電催化氧化設備,是基于電化學技術原理的一種處理高濃度、難降解、有毒有機污染物的專用設備。電催化設備主要用于高濃度有機廢水有機物降解處理和有機毒物的分解處理。該設備技術方法是當今廢水處理的熱點,是處理高濃度有機廢水處理的新工藝。
光催化的原理
光催化原理是基于光催化劑在光照的條件下具有的氧化還原能力,從而可以達到凈化污染物、物質合成和轉化等目的。通常情況下,光催化氧化反應以半導體為催化劑,以光為能量,將有機物降解為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光催化技術作為一種高效、安全的環境友好型環境凈化技術,對室內空氣質量的改善已得到國際學術界的認可。
什么是催化常數?
催化常數(catalytic number)(Kcat)也稱之轉換數(turnover number)。催化常數等于最大反應速度除以總的酶濃度(Vmax/[E]total),或者是每摩爾酶活性部位每秒鐘轉化為產物的底物的摩爾數。
催化色譜法
催化色譜法 catalytic (gas) chromatography 是指以反應器作為色譜柱的一種氣相色譜法。用催化劑代替色譜柱中用于分離的固定相,以脈沖方式將反應物引入載氣流或直接以反應物作流動相,利用所得到的色譜圖對反應物和產物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目的是研究催化反應的基元步驟、物質的吸附、催
新型催化劑實現雙功能光催化水氧化/還原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研究員劉健團隊與華東師范大學教授胡鳴團隊合作,提出了一種新穎、簡單的策略,利用普魯士藍類似物PBA和二氧化鈦(TiO2 )合成了具有非對稱性結構的PBA—TiO2? 兩面神(Janus)微/納米結構催化劑,實現雙功能光催化水氧化/還原。相關研究發表在《尖端科學》上。 J
光催化有機催化反應應用研究獲重要進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2/517838.shtm
研究實現光催化助催化劑調控內建電場成像
近日,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朱劍博士、范峰滔研究員和李燦院士等人利用自主研發的空間分辨表面光電壓譜和開爾文探針成像系統研究助催化劑在太陽能燃料轉化過程中的作用,發現納米尺度助催化劑可以有效調控光催化材料內建電場的方向和大小,在界面處形成高達2.5kV/cm的內建電場,局部的光電壓值可達到80倍的增強。
催化裂化催化劑表面分析技術的研究進展
文中闡述了國內外表面分析技術在催化裂化催化劑研究中的應用。結合催化裂化催化劑的研發趨勢,指出了催化劑表面分析技術的研究方向,同時為開發新的超高活性的分子篩提供分析方法,使催化劑設計更為合理,對于指導開發新型重油催化劑具有一定的意義。?
全國催化大會舉行-李燦獲中國催化成就獎
10月25日,由中國化學會催化委員會主辦、浙江大學承辦的第十七屆全國催化學術會議于上周在浙江杭州閉幕。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李燦院士榮獲“中國催化成就獎”。 本次大會主題為“聚焦產業變革的催化科學與技術”,內容涵蓋了太陽能光催化研究、電催化、手性催化進展、納米催化材料和催化劑表征技術及理論、催化與低
VOCs催化劑在催化燃燒系統中的作用與影響
通常VOCs的自燃燒溫度較高,通過催化劑的活化,可降低VOCs燃燒的活化能,從而降低起燃溫度,減少能耗,節約成本。 另外:一般(無催化劑存在)的燃燒溫度都會在600℃以上,這樣的燃燒會產生氮氧化物,就是常說的NOx,這也是要嚴格控制的污染物。催化燃燒是沒有明火的燃燒,一般低于350℃,不會有N
新型催化劑實現溫和條件下氨催化合成
氨催化合成過程 大連化物所供圖 氨是一種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極具前景的能源載體,常規以化石能源驅動的合成氨工業是一個高能耗、高碳排放的過程,實現在溫和條件下氨的高效合成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和實用價值。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萍、郭建平團隊與丹麥技術大學教授Tejs Vegge團隊等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