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近年來臨床研究突破和技術進步的推動,目前已有30種作用于24個靶點的抗體藥物共軛物進入臨床試驗,主要治療血液癌癥與實體腫瘤。 抗體藥物共軛物研發風云再起 年初,隨著基因泰克公司的曲妥珠單抗-DM1最終獲得美國FDA的批準,抗體藥物共軛物再次成為制藥行業關注的焦點。曲妥珠單抗-DM1的成功為正在開發抗體藥物共軛物的制藥公司堅定了信心。 據悉,2011~2012年至少有17種抗體藥物共軛物進入臨床試驗,而2009~2010年同期僅有8種。目前處于臨床試驗階段的30種抗體藥物共軛物,占處于臨床試驗抗癌抗體總數的15%(見表1)。 小分子藥物的研發,競爭對手往往追求同樣的藥物作用靶點,而抗體藥物共軛物卻并非如此。除了少數幾家公司把目光集中在CD19、CD22、CD70和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以外,其他公司研究的藥物作用靶點具有多樣化的特點。盡管抗體藥物共軛物目前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毒性問題等),但該領域......閱讀全文
免疫治療是一種利用機體免疫系統來間接治療人類疾病的新型生物療法,近年來,科學家將這種方法廣泛用于治療多種人類疾病之中,比如癌癥、阿爾茲海默病、HIV、病原菌感染等。但目前研究人員研究較多的還是癌癥免疫療法,癌癥免疫療法是一種針對人體免疫系統而非直接針對腫瘤的療法,其已有30多年歷史,它治療的是人
7月31日,韓國生物制品制造商Celltrion股價在首爾交易所創紀錄的上漲15%漲停至65400韓元,是該公司自2005年開始股票交易以來的最高股價,同時使得該公司市值達到了6600億韓元(合59億美元),這是源于有消息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可能會收購該公司。目前,Celltr
7月31日,韓國生物制品制造商Celltrion股價在首爾交易所創紀錄的上漲15%漲停至65400韓元,是該公司自2005年開始股票交易以來的最高股價,同時使得該公司市值達到了6600億韓元(合59億美元),這是源于有消息稱,阿斯利康(AstraZeneca)可能會收購該公司。目前,Celltr
據耶路撒冷郵報消息,以損害人類健康而聞名的煙草有了新的用途。一個抗艾滋病生物制藥實驗正在歐洲進行,先進的分子農業技術將生產抗艾藥物的地點從工廠轉向了田間,從種植的煙草中獲得抗艾藥物將成為可能且成本低廉。 現在是實驗的第一步,科學家將轉基因煙草中生產的抗艾生物藥物用于臨床實驗,在監管機構批準
初創公司是行業的新鮮血液。讀懂了新銳,也就讀懂了未來。綜合融資、合作伙伴、藥物研發管道、產品以及其它因素,我們結合BioSpace的資料,為諸位讀者整理出了2017年值得關注的20家新興生命科學公司。這些上榜的生命科學公司雖然都在2014年后才成立,但是對醫療健康領域已經產生了影響。可以預見未來
化療,放療或手術摘除。過去幾十年,人們只能用這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來對付癌癥。但是如今病人,他們的親人和醫師都會想要一種更好的療法。 除了化療、放療和手術摘除之外,免疫療法是作為所謂的癌癥療法的第四支柱出現的。不同于這些較早的方法,免疫療法的工作機制是增強人體的免疫系統檢測和消除癌癥的天然能
新基是癌癥領域的領軍者,旗下的Revlimid(來那度胺)是全球最暢銷的腫瘤藥物,2017年年銷售額達到81億美元。但是,投資者們擔心Revlimid的專利期限,新基一直試圖“拓寬版圖”。去年,新基與百濟神州達成協議,共同開發和商業化百濟神州的PD-1抗體BGB-A317,用于治療實體腫瘤。
羅氏 研發投入方面,羅氏位列各大藥企前排,去年其研發上花費了115.32億美元,比2015年增長20.4%,研發占收入比為22.8%。 高投入下,羅氏2016年收獲頗豐。2016年FDA批準了羅氏的腫瘤免疫療法藥物Tecentriq (atezolizumab)用于治療膀胱癌,Tecentr
根據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WCRF)的統計,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世界上最常見的血液癌癥,患者人數占所有癌癥患者的3%。根據美國癌癥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估計,在2019年,將有超過7.4萬人確診患上NHL,其中包括成人和兒童,而且有大約2萬人會因此去世。男性
重磅!重磅! 澳洲醫院又一次取得突破性進展! 創新化療技術可以殺死癌細胞病毒! 然而, 對于健康的細胞則不會有任何傷害! 簡單來說, 就是化療在挽救癌癥患者性命的同時, 不會再有副作用, 免去了治療過程中的各種痛苦! 以后在澳洲治愈癌癥, 就像喝水吃飯一樣簡單了! 癌癥已被
2014年3月13日的國際頂尖醫學期刊《新英格蘭醫學雜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發表了兩項研究,報道了一種實驗性藥物(稱為idelalisib),可以延長難以治愈的白血病和淋巴瘤患者的壽命,而無需傳統的化療。這種藥物能夠靶定白血細胞(被稱為B細胞)
【新聞事件】:抗腫瘤免疫大腕,斯坦福大學的Irving Weissman教授課題組在正在舉行的CRI-CIMT-EATI-AACR國際腫瘤免疫大會上報道了一種靶向PD-L1免疫哨卡的工程蛋白。這種工程蛋白分子量雖然較小,只有普通抗體的十分之一,但和PD-L1的親和力卻是PD-1的5萬倍
盡管收購并購的趨勢已經持續了十余年,如巨頭輝瑞從2000年開始并購華納蘭伯特和法瑪西亞,之后又并購惠氏,成為全球范圍內數一數二的制藥企業。爭搶中小型制藥公司的趨勢卻在最近一兩年集中爆發,壓力主要來自專利到期的威脅,和新領域的藥物競爭。 腫瘤藥物公司麥迪韋遜(Medivation)是最為搶手的一
現在,全球的大型制藥企業都在餓狼撲食般盯著新生的藥物公司,這些藥企大都在最新的生物制藥、免疫療法等領域有一兩項成熟的藥品,和正在第二、三試驗階段的產品管線,也被資本市場青睞。 盡管收購并購的趨勢已經持續了十余年,如巨頭輝瑞從2000年開始并購華納蘭伯特和法瑪西亞,之后又并購惠氏,成為全球范圍內
隨著兩種革命性的治療方法免疫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的出現,癌癥研究人員看到了新的希望——同時也看到了一個在醫療研究中可能前所未見的問題。 臨床試驗太多了,實驗性的癌癥藥物也太多了,但可供試驗的病患卻不夠多。這種僵局的出現,部分因為企業希望趕快將有利可圖的新癌癥藥物推出市場,部分因為這些治療方法的本性
今天諾華宣布將解散其細胞與基因療法研究部。這個400人的機構將有280人分散到諾華其它研發領域,但有120人可能被裁,所以總的來說是減少了這方面的投入。主要項目如CTL019以及其人源化二代產品CTL119的研發仍會繼續進行,與賓大的合作也不受影響。但是業界普遍認為諾華今天這個動作是對整個CAR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為CD28超家族成員。PD-1主要在激活的T細胞和B細胞中表達,功能是抑制細胞的激活,這是免疫系統的一種正常的自穩機制,因為過度的T/B細胞激活會引起自身免疫病,所以PD-1是我們人體的一道護身符。 腫瘤細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是通過在其
PD-1程序性死亡受體是一種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為CD28超家族成員。PD-1主要在激活的T細胞和B細胞中表達,功能是抑制細胞的激活,這是免疫系統的一種正常的自穩機制,因為過度的T/B細胞激活會引起自身免疫病,所以PD-1是我們人體的一道護身符。 腫瘤細胞所具有的逃避免疫系統的能力,是通過在其
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發現細胞表面的一種蛋白(5T4)是導致幾種最常見兒童期白血病產生化療抵抗的罪魁禍首。早期檢測表明,使用抗體藥物聯合療法(ADC)靶向作用于蛋白有望改善療效。 這項由血癌慈善基金資助的研究發表在《血液病學》雜志上。 兒童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ALL)的存活率在過去幾年內
癌癥免疫療法可以說是近年來生物科學領域的重頭大戲,基于T細胞的CTLA4抗體、PD-1抗體、PD-L1抗體等的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和CAR-T、TCR-T等細胞療法皆是近年來大熱的免疫療法。但是最近,一個名為CD47的靶點卻異軍突起,大放異彩,成為各大投資者的追逐對象。 最近,斯坦福大學醫學院
9月14日,美國FDA宣布,批準阿斯利康公司(AstraZeneca)的Lumoxiti(moxetumomab pasudotox-tdfk)靜脈注射劑用于治療復發性或難治性毛細胞白血病(hairy cell leukemia, HCL)成人患者。這些患者已經至少接受過兩種全身性治療,其中包括
癌癥病患佳音!臺北醫學大學耗時多年研發出抗癌小分子新藥「MPT0E028」,經動物實驗證實可增強抑制癌細胞生長效果,從5成提高至7成,且較無掉?、嘔吐等副作用,預計明年進入臨床二期試驗,可運用于大腸、乳、肺、胰潘等8種癌癥,最快5年后上市,為癌癥病患開啟一線生機。 教育部今舉行邁向頂尖大學計
制藥行業兩大巨頭諾華(Novartis)和葛蘭素史克(GSK)價值220億美元的一系列資產置換交易于今年3月初圓滿完成。其中,諾華以160億美元收購了葛蘭素史克的腫瘤業務,使其在全球腫瘤治療領域上升到了第二的位置,地位僅次于腫瘤學巨頭羅氏(Roche)。近日,諾華獲得了該筆交易中一種白血病藥物A
近日,臺北醫學大學耗時多年研發出抗癌小分子新藥“MPT0E028”,為臺灣第一個由大學自行研發且進入人體臨床試驗的抗癌新藥,經動物實驗證實可增強抑制癌細胞生長效果,從5成提高至7成,且較無掉發、嘔吐等副作用,目前已進入臨床Ⅰ期試驗,預計明年進入臨床Ⅱ期試驗,可運用于8種癌癥,最快5年后上市。
英國制藥公司葛蘭素史克(GSK)在美國血液學會上(ASH)公布了其在研抗體藥物偶聯物GSK2857916在治療多發性骨髓瘤方面的最新進展,并稱結果喜人。葛蘭素史克CEOEmma Walmsley 在一項名為DREAMM -1的臨床試驗中,35例血癌多發性骨髓瘤患者中的早期臨床試驗結果顯示,GS
CDC公布:兒童死亡誘因排行榜 在過去的數十年里,統計數據顯示:“血癌”——白血病是兒童癌癥的主要類型。然近年來,隨著化療、放療、骨髓移植的進步,多數白血病可以治愈。白血病也不再是兒童癌癥的“江湖霸主”,腦瘤是第一多發兒童實體瘤,現在成為兒童第一殺手。 這一數據由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CDC
隨著2017年2款CAR-T療法正式獲批,該領域再次迎來研發和交易熱潮。 1月22日,又一樁大宗交易“落槌”!制藥巨頭新基宣布,以約90億美元的高價收購Juno Therapeutics! 小編注意到,事實上,早在2015年,這兩家公司就曾就CAR-T和TCR療法達成一項價值10億美元的合作
日前,紀念斯隆-凱特琳癌癥中心(Memorial Sloan Kettering Cancer Center, MSKCC)的科學家們宣布,他們利用基因工程構建了一種新型CAR-T細胞,這種裝備了新“武器”的CAR-T細胞有望治療實體瘤。 這種新型細胞將CAR-T細胞療法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
1. 靶向CCR4,FDA批準淋巴瘤新藥 FDA宣布批準Poteligeo(mogamulizumab-kpkc)上市,治療已經接受過至少一次全身性療法的復發或難治性蕈樣真菌病(mycosis fugoides, MF)或塞扎里綜合癥(Sezary syndrome, SS)成年患者。這是FD
套細胞淋巴瘤(MCL)被認為是最具侵襲性的血癌,中位生存時間僅為七年,目前可用的治療方法很少。每年有三千美國人被診斷為MCL,盡管用于身體其他部位轉移瘤的個性化療法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系統性的將治療藥物傳遞到癌細胞,對世界癌癥研究來說仍然是個挑戰。 最近,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TAU)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