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脾動脈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脾動脈瘤是脾動脈擴張形成的動脈瘤。根據瘤體部位可分為3型:瘤體位于脾動脈主干、距離脾臟>5cm為遠離脾門型;瘤體位于脾門處為近脾門型;介于兩者之間者為中間型。絕大多數為單發,且起病隱匿,不易診斷。 一般認為與動脈壁結構異常和內分泌水平改變有關。主要病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脾動脈纖維肌性發育不良、多次妊娠、門靜脈高壓、急慢性胰腺炎等,其他少見病因包括醫源性損傷、外傷、感染等。......閱讀全文
關于脾動脈瘤的檢查介紹
1、脾動脈瘤的腹部平片檢查: 絕大多數病人是在非針對性的腹部攝片檢查中發現,典型征象是左上腹曲線樣或環形的鈣化影。 2、脾動脈瘤的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可發現典型的動脈瘤表現,在囊性的暗區內存有血流。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能進一步明確血管內血流速度和是否存在動脈栓塞。 3、CTA和M
一例脾動脈瘤病例分析
?患者男,49歲。因上腹痛2周,加重3 h入院,否認高血壓、糖尿病、肝炎、胰腺炎、外傷、手術史。查體:神志清楚,血壓92/60 mmHg(1 mmHg=0.133 kPa),脈搏112次/min,全身皮膚鞏膜無黃染,腹平,未見腹壁靜脈曲張,全腹軟,上腹部正中可觸及搏動性包塊,局部壓痛明顯,可聞及明顯
妊娠晚期脾動脈瘤破裂病例報告
脾動脈瘤(splenicarteryaneurysm,SAA)是常見的內臟動脈瘤,其發生率約0.01%~2.00%[1],有研究表明,男∶女的發生率約1∶4[2]。據統計,脾動脈瘤自發性破裂在妊娠晚期明顯增加[3-4],亦有數例報道發生在妊娠早期。其導致孕產婦及新生兒死亡率極高,分別為75%和95%
簡述脾動脈瘤的臨床表現
脾動脈瘤破裂前多無明顯癥狀,偶有左上腹不適感。一旦出現明顯左上腹或左季肋區疼痛、惡心、嘔吐等癥狀,往往預示動脈瘤先兆破裂。破裂后有上腹部劇痛及左肩部放射痛(Kehr征)、左側肋緣下壓痛、低血壓、休克等表現。部分脾動脈瘤以破裂出血為首發癥狀,很快出現休克、甚至死亡;若破入小網膜囊,可因血塊填塞壓迫
關于脾動脈瘤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1、脾動脈瘤的診斷: 一般臨床檢查不易發現脾動脈瘤,該病的早期診斷主要依靠影像學檢查確定。 腹部X線片提示左上腹鈣化灶、突發左上腹部疼痛、左肩部放射痛、惡心、嘔吐等要考慮到脾動脈瘤的可能;少數病例可觸及腫塊,有搏動感和貓喘音。多數病例不具有明顯癥狀,直到動脈瘤破裂到胃、腸或腹腔以后才得以診斷
關于脾動脈瘤的基本信息介紹
脾動脈瘤是脾動脈擴張形成的動脈瘤。根據瘤體部位可分為3型:瘤體位于脾動脈主干、距離脾臟>5cm為遠離脾門型;瘤體位于脾門處為近脾門型;介于兩者之間者為中間型。絕大多數為單發,且起病隱匿,不易診斷。 一般認為與動脈壁結構異常和內分泌水平改變有關。主要病因包括動脈粥樣硬化、脾動脈纖維肌性發育不良、
關于脾動脈瘤的治療和預防介紹
一、脾動脈瘤的治療: 1、手術治療 脾動脈瘤最理想的治療方法是在動脈瘤未破裂前行手術切除,其手術指征為 (1)出現明顯癥狀,懷疑先兆破裂或者已經破裂出血者; (2)瘤體直徑≥2cm者; (3)瘤體直徑
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脾動脈假性動脈瘤病例報告
患者女,68歲,因胸悶、氣短1周余,加重1天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20年,血壓最高達180/120mmHg,平時服用硝苯地平控制血壓。2006年診斷為冠心病,并行“冠狀動脈搭橋”術,術后規律服用阿司匹林。查體:腹軟,無壓痛、無反跳痛,未觸及異常腫塊。?1)彩超所見:左上腹胰體尾部左上方、胃后方探及一
一例覆膜支架隔絕脾動脈瘤病例分析
患者,女性,63歲。因“突發嘔血2周”于2014年8月25日入本院血管外科。入院1周前曾在外院行胃鏡檢查示賁門部黏膜撕裂,胃外壓性改變。腹部增強CT及動脈造影示:脾動脈全程擴張,脾動脈瘤(見圖1)。患者既往曾患雙側顱內動脈瘤,1年前行顱內動脈瘤切除術;甲狀腺全切術后5年;高血壓病史5年。入院查體:腹
罕見完全內臟轉位合并脾動脈瘤、胰頭占位病例分析
病例女,56歲。近1年來反復腹痛,體質量下降約12.5kg,來我院檢查。自述腹痛發作時大致位于左上腹,無放射痛,無腹脹、腹瀉及黃疸。門診查體:身高161 cm,體質量49kg,血壓138/86mmHg(1mmHg=0.133kPa),腹部未觸及明顯包塊,未見明顯壓痛區,心尖搏動位于右鎖骨中線第5肋間
脾損傷行脾保留手術的可行性分析
? 脾臟損傷外科治療的現代觀是要求在“保命第一,保脾第二”的原則下,盡量保留脾臟或脾組織。我院對1998年1月一2008年2月59例脾損傷患者行脾保留手術治療‘現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本組共59例,男性38例,女性21例;年齡7~69歲,平均歲。損傷原因:外傷性損傷53例,其中
一例腹部持續性脹痛6h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46歲,因“腹部持續性脹痛6h”急診入院。入院前6 h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持續性全腹脹痛。否認外傷史。?既往史:10年前患急性胰腺炎,10年來胰腺炎反復發作。?查體:神志清楚,心率90次/min,血壓122/65mmHg(1 mmHg=0.133 kPa),全腹壓痛,以臍周及左上腹明顯
一例腹部持續性脹痛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男,46歲,因“腹部持續性脹痛6h”急診入院。入院前6h患者無明顯誘因出現持續性全腹脹痛。否認外傷史。既往史:10年前患急性胰腺炎,10年來胰腺炎反復發作。查體:神志清楚,心率90次/min,血壓122/65mmHg(1mmHg=0.133kPa),全腹壓痛,以臍周及左上腹明顯,伴肌緊張
怎樣檢查游走脾?
B超、CT檢查或核素掃描等影像學檢查有助于診斷。 1.B型超聲波檢查 左膈下正常脾臟消失,而在腹塊處呈現脾臟反射。 2. CT檢查 3. 核素掃描 如51Cr標記檢查,可發現腹塊有同位素積聚,并見明顯的腹塊輪廓。 4. 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 可見到腫塊的血管供應來自脾動脈。
脾破裂的治療
脾破裂的處理原則以手術為主,但應根據損傷的程度和當時的條件,盡可能采用不同的手術方式,全部或部分地保留脾臟;如果脾臟損傷累及脾蒂,保脾手術成功的機會極小。下列手術方式可根據損傷的具體情況選用: 1.脾修補術 適用于脾包膜裂傷或線形脾實質裂傷。輕微的損傷可用粘合劑止血,效果不滿意者采用修補術。
脾破裂的檢查
1.B型超聲檢查 這是一種常用的無創檢查,能顯示破碎的脾臟,較大的脾包膜下血腫及腹腔內積血。 2.CT檢查 能清楚地顯示脾臟的形態,對診斷脾臟實質裂傷或包膜下血腫的準確性很高。同時可發現腹腔內多臟器傷。 3.核素掃描 可采用99m锝膠態硫掃描或γ照相等技術診斷脾損傷,方法安全,因掃描所
脾破裂的診斷
創傷性脾破裂的診斷依據:①外傷病史;②臨床有內出血的表現;③腹腔診斷性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等。 脾包膜下裂傷伴包膜下血腫的病例,臨床表現不典型,腹腔穿刺陰性,診斷一時難以確定。對診斷確有困難,傷情允許的患者,采用超聲檢查、CT、核素掃描、或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等幫助明確診斷。 脾破裂常合并有其他
如何診斷脾破裂?
創傷性脾破裂的診斷依據:①外傷病史;②臨床有內出血的表現;③腹腔診斷性穿刺抽出不凝固血液等。 脾包膜下裂傷伴包膜下血腫的病例,臨床表現不典型,腹腔穿刺陰性,診斷一時難以確定。對診斷確有困難,傷情允許的患者,采用超聲檢查、CT、核素掃描、或選擇性腹腔動脈造影等幫助明確診斷。 脾破裂常合并有其他
脾破裂的病因
(1)物理性損傷特別發生在車禍,身體碰撞性體育活動[1]; (2)較少見,在暴發型E-B病毒疾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癥或移植后E-B病毒中介的假性淋巴瘤)脾快速腫大的自發性并發癥。 在后者,一個脆弱,急性腫大的脾臟可能被過于仔細的醫生或醫學生在用力追蹤性捫診時導致破裂。在物理性損傷后,臨床上
脾的組織結構
脾的組織結構脾是體內形體最大的淋巴器官,結構類似淋巴結。脾的表面有結締組織被膜,實質比較柔脆,分為白髓和紅髓。白髓是淋巴細胞聚集之處,沿中央小動脈呈鞘狀分布,富含T細胞,相當于淋巴結的副質區。白髓中還有淋巴小結,是B細胞居留之處,受抗原刺激后可出現生發中心。脾中T細胞約占總淋巴細胞數35%~50%,
脾破裂的分級
脾損傷分級:Ⅰ級 脾被膜下破裂或被膜及實質輕度損傷,術中見脾裂傷長度≤5.0,深度≤1.0厘米;Ⅱ級 脾裂傷長度>5.0,深度>1.0厘米,但脾門未累及,或脾段血管受累;Ⅲ級 脾破裂傷及脾門部或脾部分離斷,或脾葉血管受累;Ⅳ級 脾廣泛破裂,或脾蒂、脾動靜脈主干受累。
脾破裂臨床路徑
? 一、脾破裂臨床路徑標準住院流程???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脾破裂(ICD-10:D73.5/S36.0)??? 行脾破裂修補、部分脾切除及脾切除術(ICD-9-CM-3:41.43/41.5/41.95)。???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普通外科分冊》(中華醫學
一例脾副脾血管肉瘤的CT表現病例分析
原發性脾血管肉瘤(primary splenic angiosarcoma,PSA)極為罕見,但為最常見的脾原發性非淋巴源性的惡性腫瘤。其起源于脾竇血管內皮細胞,為高度惡性的血管源性腫瘤,多見于老年男性。本院收治1例,具備完整的影像、臨床、病理資料,現報告如下并文獻復習。?患者女,63歲,主因上腹脹
大建脾丸的主治
中焦積寒,胸膈氣痞,嘔逆惡心,腹脅疼痛,臟腑虛滑,飲食多傷,困倦少力,肢體怠惰。
脾破裂的癥狀體征
臨床所見脾損傷尚85%有脾包膜及脾實質破裂。破裂部位較多見于脾上極及膈面,有時在裂口對應部位有下位肋骨骨折存在。破裂如發生在臟面,尤其是鄰近脾者,有撕裂脾蒂的可能。這種類型的脾破裂,出血量大,病人可迅速發生休克.甚至未及搶救已致死亡。
脾囊腫的病因分析
1.寄生蟲性囊腫 感染棘球絳蟲屬的包蟲囊構成,由幼蟲經血進入脾內發育生長成寄生蟲性囊腫,囊內壁無襯覆上皮,囊內含寄生蟲蟲體或蟲卵及壞死組織,可有脾包蟲囊腫,常與肝、肺棘球蚴病并存,在我國北方畜牧地區可見。 2.非寄生蟲性囊腫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腫 (1)真性囊腫 有表皮樣囊腫、皮樣囊腫、血管和
大建脾丸的組成
肉桂(去粗皮)1兩,厚樸(去粗皮,細銼,用生姜1兩研爛,同淹1宿,炒令香熟)1兩,干姜(炮)1兩,甘草(炙)1兩,肉豆蔻(面裹煨熟)半兩,附子(炮,去皮臍)半兩,丁香半兩,胡椒半兩,木香半兩,萆茇半兩,神曲(炒)半兩,白茯苓(去皮)半兩,白術半兩,麥糵(炒)半兩,人參(去蘆頭)半兩,白豆蔻半兩,
脾破裂的鑒別診斷
肝破裂:在各種腹部損傷中占15%~20%,右肝破裂較左肝多見,肝破裂的致傷因素,病理類型,臨床表現都與脾破裂極為相似。肝、脾破裂的主要表現為腹腔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脾破裂時血性腹膜炎所致的腹膜刺激征多不明顯。但肝破裂后可能有膽汁進入腹腔,因此,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較脾破裂者更為明顯。肝破裂后,血液
脾破裂的鑒別診斷
肝破裂:在各種腹部損傷中占15%~20%,右肝破裂較左肝多見,肝破裂的致傷因素,病理類型,臨床表現都與脾破裂極為相似。肝、脾破裂的主要表現為腹腔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脾破裂時血性腹膜炎所致的腹膜刺激征多不明顯。但肝破裂后可能有膽汁進入腹腔,因此,腹痛和腹膜刺激征常較脾破裂者更為明顯。肝破裂后,血液
巨大脾囊腫病例分析
病例資料患者女性,19歲。主因隱匿性上腹部疼痛持續數日就診。患者自述疼痛在進食后增加,服用抗酸藥物和止痛藥物后疼痛無緩解,無腹瀉、便秘或發熱。既往無腹部外傷史,曾于幾年前行闌尾切除術。患者入院時生命體征平穩,所有實驗室檢查結果均無異常。腹部檢查左上腹部可觸及一柔軟、光滑的無痛性腫塊。腹部超聲檢查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