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陵蘭冰蓋驚現巨型病毒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小為20到200納米,而細菌則為2到3微米。換句話說,普通病毒大小約為細菌的千分之一。但巨型病毒可以長到2.5微米大小,比大多數細菌都大。巨型病毒不僅體型大,其基因組也比普通病毒大得多。噬菌體(感染細菌的病毒)的基因組中包含10萬到20萬個堿基。巨型病毒大約有250萬個堿基。巨型病毒于1981年在海洋中首次被發現。這些病毒專門感染海洋中的綠藻。后來,研究人員又在陸地土壤甚至人類體內發現了巨型病毒。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解釋說,此次是人們第一次發現巨型病毒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表面冰雪上。每年春天,北極經過數月的黑暗后,太陽升起,萬物復蘇。但動物并不是唯一被春日陽光喚醒的生命。冰面上休眠的藻類也在春天開始繁殖,使大片冰面變黑。冰變黑......閱讀全文
格陵蘭冰蓋驚現巨型病毒
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小為20到200納米,而細菌則為2到3微米。換句話說,普通病毒大小約為細菌的千分之一。但巨
格陵蘭冰蓋驚現巨型病毒,或可減緩冰的融化
科技日報訊?(記者張佳欣)據最新一期《微生物組》雜志報道,丹麥奧胡斯大學研究人員在格陵蘭冰蓋上發現一種巨型病毒。它生活在以微藻為主的冰雪表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巨型病毒以雪藻為食,可以間接減緩冰的融化。格陵蘭冰蓋的一部分,其冰面因藻類而變黑。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病毒通常比細菌小得多。普通病毒的大
Nature:巨型病毒也有類似細菌CRISPR的免疫系統
就像細菌,體型較大的病毒也需要保護自己,免受其他微小生物入侵。根據法國科學們的一項新研究,這些巨型病毒有類似于細菌中的CRISPR系統的免疫系統,來保護自己。相關工作發表在近期的《Nature》上。 2003年,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的 Didier Raoult和Bernard La Scol
巨型病毒點燃進化樹之爭
進化生物學家從來都不知道是什么制造了病毒,對它們的起源爭論了十幾年。但一組叫作Klosneuviruses的巨型病毒的新發現可能是“缺失的環節”,有助于解決爭論——或者引發更多的爭論。 2003年,研究人員報道發現了巨型病毒,并將其命名為Mimiviruses。其攜帶的基因表明,它們的原型可以
美森林驚現“外星”巨型病毒
據生物預印本網站bioRxiv刊載的一項最新研究,科學家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哈佛森林的土壤中發現了一組巨型病毒。這些巨型病毒具有“仿佛來自外星的”附屬物和前所未見的內部結構。 盡管新發現的這些病毒樣顆粒尚未經過基因組分析,但研究人員認為,由于其獨特的衣殼結構,它們屬于巨型病毒。 早在2018年,
巨型潘多拉病毒擅長創造新基因
科研人員新發現了三種潘多拉病毒,并發現這類病毒龐大的基因組中有許多“孤兒基因”。這意味著潘多拉病毒可能擅長創造全新的基因。圖片來源于網絡 潘多拉病毒是2013年才被發現的一類巨型病毒,寄居在變形蟲體內,形似細菌。其體積在病毒界位居第二,基因組規模則位居第一。 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日前發布的新
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揭示病毒世界變異性
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科學家最新發現一種具有未知基因組的神秘巨型病毒。 該病毒被稱為“Yaravirus”,是在巴西貝洛哈里桑塔城帕普哈人工湖中發現的,它是以巴西神話傳說中“水仙(Yara)”的名字命名的。盡管該病毒可能不是什么超自然警報,但它可能像神話中的“水仙(Yara)”一樣神秘。 因
法國科學家發現新種巨型病毒
據國外媒體報道,法國科學家在變形蟲體內發現一種巨型病毒新類型,它的基因庫里包括來自其他物種的遺傳物質。法國艾克斯-馬賽第二大學(Aix-Marseille 2 University)的迪德爾·拉奧爾特(Didier Raoult)說,這種病毒“是一種全新類型”。 巨型病毒的結構分析
高中常見的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都有哪些
根據病毒的宿主(寄生的生物體)的不同,病毒分為植物病毒、動物病毒和細菌病毒。寄生在動物和人體細胞內的病毒叫做動物病毒,如肝炎病毒、流感病毒、HIV、狂犬病毒、肺炎病毒等;專門寄生在植物細胞內的病毒叫做植物病毒,如煙草花葉病毒、郁金香碎色花病毒、大蒜E病毒等;專門寄生在細菌內的病毒叫細菌病毒(也叫噬菌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同屬于微生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細菌和病毒均屬于微生物。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體中增殖,并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同屬于微生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東西。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細菌和病毒均屬于微生物。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體中增殖,并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鏡就可看到,
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細菌和病毒同屬于微生物,只有在顯微鏡下才能看到。但兩者是截然不同的東西。 病毒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 細菌和病毒均屬于微生物。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細菌和病毒都可以在人體中增殖,并可能導致疾病發生。細菌較大,用普通光學顯微
病毒檢測與細菌檢測
1.病毒檢測與細菌檢測的區別: 病毒是非細胞型微生物,必須在易感活細胞內才能增殖,其最大區別在分離培養和形態觀察。 (1)病毒的分離培養需要用動物接種、雞胚培養和組織細胞培養,而細菌大多可用人工培養基培養。培養物的鑒定:病毒多觀察動物發債額細胞病變效應等方法;細菌則主要觀察在培養基內的生長情
人造病毒可用于殺滅細菌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發布的一項新研究說,一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病毒可高效殺滅細菌,并且不容易引起細菌的耐藥性,有望幫助醫學界解決日益嚴重的一些致病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問題。 隨著許多地方對抗生素的濫用,不少細菌已開始呈現耐藥性,一些所謂“超級細菌”甚至對現有大部分抗生素都具耐藥性,一旦感染人類就很難
病毒也能對抗細菌入侵?
細菌既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是敵人:一方面,細菌可以引起感染,導致疾病;另一方面,細菌也有助于我們減肥,甚至可以對抗痤瘡。目前,一項新研究顯示,病毒也擁有兩面性:研究人員首次證明,病毒有助于我們的身體對抗細菌的入侵。 對于入侵的細菌來說,我們最重要的防線就是粘液。這種粘滑的物質覆蓋在口腔、鼻腔
人造病毒可用于殺滅細菌
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發布的一項新研究說,一種完全由人工合成的病毒可高效殺滅細菌,并且不容易引起細菌的耐藥性,有望幫助醫學界解決日益嚴重的一些致病細菌對抗生素耐藥的問題。 隨著許多地方對抗生素的濫用,不少細菌已開始呈現耐藥性,一些所謂“超級細菌”甚至對現有大部分抗生素都具耐藥性,一旦感染人類就很難
病毒和細菌什么區別
首先在大小上,病毒比細菌小得多得多,病毒是納米級的,需要借助電子顯微鏡觀察;而細菌是微米級的,在普通顯微鏡下就能觀察到。其次,從生命的形態上,病毒有核酸,或者說是遺傳物質和蛋白質裹在一起的一個生物大分子。這兩類病原體在治療上面也是不一樣的。治療病毒需要特異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細菌要用抗生素,也就是大
比較細菌與病毒的區別
病毒(virus)是一類個體微小,無完整細胞結構,含單一核酸(DNA或RNA)型,必須在活細胞內寄生并復制的非細胞型微生物。病毒比細菌還小、沒有細胞結構、只能在活細胞中增殖的微生物。由蛋白質和核酸組成。多數要用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細菌(英文:germs;學名:bacteria)廣義的細菌即為原核生
微囊藻計數
摘要:微囊藻計數是藻類監測實驗工作中一件困難的工作。本文使用迅數Algacount藻類計數儀進行微囊藻細胞計數,大大縮短了計數所需的時間和人力,提高了計數效率。關鍵詞: 有囊藻類 藻細胞 微囊藻計數 藻類計數儀藻類監測是一項長期而重要的工作。實驗人員需要對江河湖海等各種水體系統是否發生水華或赤潮做出
關于巖藻多糖的抗病毒作用介紹
研究證明,硫酸化的多糖(包括巖藻多糖)在活體內和活體外都表現出抗病毒活力。Hayashi等研究了巖藻多糖對單純皰疹病毒(HSV)的防御作用,他們發現巖藻多糖能使小鼠免受HSV病毒感染,并指出巖藻多糖可能通過直接抑制病毒復制,增強先天和后天的免疫防御功能來防御HSV病毒的感染;同時也發現和巖藻多糖
細菌性病毒和普通病毒有什么區別
兩者總的來說本質一樣,細菌性比普通性破壞力更強,傳播性更加快去廣泛
全球變暖,古老病毒和細菌會復活嗎
全球變暖給地球的整個生態系統帶來了巨大變化,兩極凍結多年的凍土正在融化。而隨著土壤的融化,那些原來處于休眠狀態的古老病毒和細菌是否會蘇醒過來、重新威脅人類社會呢? 打開的潘多拉魔盒 事實上,這樣的擔憂已經成為事實。在2016年8月,位于西伯利亞凍原的亞馬爾半島上,一名12歲的男孩因感染炭疽死
區別病毒和細菌導致的發熱
一項研究報告說,血液中的基因表達特征可以幫助區別幼兒的發熱是由病毒還是由細菌造成的。發熱是病毒和細菌感染的一個常見癥狀,但是發熱源常常在臨床檢查中不那么顯而易見。Gregory Storch及其同事研究了發熱兒童的血液是否表現出了病毒和細菌的特定基因表達特征,這些特征可能在區別這兩種發熱源方
細菌和病毒有什么區別?
細菌和病毒是兩種不同的微生物,它們在結構、生命周期和致病方式上有很大的區別。 結構: 細菌:細菌是單細胞生物,具有細胞壁、細胞膜、核糖體、DNA和RNA等基本細胞結構。細菌可以根據形狀分為球菌、桿菌和螺旋菌等。 病毒:病毒不是完整的細胞,而是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質外殼組成的微小顆
細菌和病毒有什么區別
細菌和病毒是不同類型的病原體,可導致疾病的生物體。細菌比病毒大,并且能夠自己復制。病毒比細菌小得多,不能自己繁殖。相反,病毒通過感染宿主并使用宿主的DNA修復和復制系統復制自身來繁殖。細菌或病毒感染的癥狀取決于受影響的身體部位。有時兩者的癥狀可能非常相似。細菌感染是身體內部或身體內細菌的有害菌株的增
PLOS-ONE報道一種新噬菌體——巨型長尾病毒
目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南部非洲納米比亞平原的一具斑馬尸體中,發現了一種新的巨型長尾病毒(或噬菌體),這種病毒能夠感染引起炭疽病的細菌。這種新的噬菌體,最終可能會為檢測、治療或凈化炭疽桿菌(anthrax bacillus)及其引起食物中毒的近緣菌種,開辟新的途徑。這項研究成果發
PNAS:沉睡萬年的第四類巨型病毒
——科學家們從之前發現過巨型病毒的西伯利亞永凍土中發現了第四種類型的巨型病毒 生物通報道:法國科學家從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楚科奇自治區采集到一份凍土樣本,并且從中發現了一種被命名為Mollivirus sibericum的古老巨型病毒,這些史前病毒已經在俄羅斯西伯利亞地區的凍土層中沉睡了3萬多年,
科學新發現丨美國森林土壤發現奇異巨型病毒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995.shtm
微囊藻毒素分類
水體產毒藻種主要為藍藻,如微囊藻、魚腥藻和束絲藻等。微囊藻可產生肝毒素,導致腹瀉、嘔吐、肝腎等器官的損壞,并有促瘤致癌作用。魚腥藻和束絲藻可產生神經毒素,損害神經系統,引起驚厥、口舌麻木、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目前,淡水藻類產生的毒素可分為多肽毒素、生物堿毒素和其他毒素三類。微囊藻毒素是環狀的七氨酸
武漢病毒所在流感病毒的細菌載體疫苗研究方面獲進展
流感病毒感染嚴重威脅人類健康,是全球面臨的重大公共衛生問題。現有季節性流感疫苗僅能提供針對特定毒株的有限保護,迫切需要“通用”流感疫苗來提供針對不同亞型流感病毒的有效保護。此外,目前的疫苗需要多次接種激活宿主免疫應答發揮保護效果,需要一種接種后便可提供即時保護的疫苗。近期,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