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百年校慶合作發展大會在山東青島舉行
今年是中山大學建校100周年。6月16日,中山大學百年校慶合作發展大會在山東省青島市舉行。本次大會由中山大學校友會、中山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主辦,中大校友會山東聯絡處(山東校友會)承辦。 記者獲悉,繼日前在香港舉辦的春茗后,本次大會再次頒發“逸仙友誼獎”“逸仙教育貢獻獎”等“校級榮銜”,并首次頒發“校友工作貢獻獎”“校友會組織獎”,致敬對學校教育事業做出杰出貢獻的校友、社會賢達和團體機構。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山大學校長高松在大會致辭時回顧了孫中山先生親手創立中山大學的歷史,從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多個維度盤點建校百年來的不俗成就,并對關心、支持學校發展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謝。他表示,站在第二個百年的歷史起點上,中山大學將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扎根中國大地,聚焦人才培養,奮勇開拓,守正創新,擔當作為,不斷推進新時期學校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早日建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 山東省是我國的工業大省、經濟大省、海洋大省,是全國工業門類最齊......閱讀全文
中山大學獲校友捐贈1億元
4月17日“林斌 劉向東校友伉儷向中山大學捐贈簽約儀式”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懷士堂隆重舉行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中山大學1986級校友林斌先生林斌劉向東基金會理事長中山大學1986級校友劉向東女士以個人名義向母校捐贈1億元人民幣支持學校的發展建設作為慶祝母校百年校慶的生日賀禮中山大學校長、
中山大學獲校友捐贈1億元
4月17日“林斌 劉向東校友伉儷向中山大學捐贈簽約儀式”在中山大學廣州校區南校園懷士堂隆重舉行小米集團聯合創始人、副董事長中山大學1986級校友林斌先生林斌劉向東基金會理事長中山大學1986級校友劉向東女士以個人名義向母校捐贈1億元人民幣支持學校的發展建設作為慶祝母校百年校慶的生日賀禮中山大學校長、
中山大學Cell子刊發布免疫新成果
來自中山大學、休斯頓衛理公會醫院研究所等機構的研究人員證實,TRIM11通過p62依賴性的選擇性自噬降解AIM2抑制了AIM2炎癥小體。這一研究發現發布在8月4日的《Cell Reports》雜志上。 中山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崔雋(Jun Cui),與美國康奈爾大學威爾醫學院“微生物學和免疫學
中山大學權威期刊文章解析抑癌miRNA
來自中山大學癌癥中心的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證實,MicroRNA-212下調可導致MnSOD調控失常,從而促進大腸癌的轉移。這一研究發現即將發表在8月紙質版的在國際胃腸病學雜志(Gastroenterology,IF 11.675)上。 領導這一研究的是中山大學的黃文林(Wenlin
中山大學何芳良再發Science新文章
中山大學生命科學院的何芳良教授早年畢業于南京林業大學,入選中組部“千人計劃”,主要研究方向為生態學方法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和手段研究生物多樣性。近期何芳良教授研究組與新加坡國立大學等處合作,發表了題為“Near-Complete Extinction of Native Small Mammal
重磅!國家杰青加盟中山大學,任院長!
據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顯示,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操曉春教授已加盟中山大學,擔任該校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 個人簡介 操曉春,1980年3月生,安徽人,現任中山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優秀青年基金獲得者,入選國家“
西安交大和中山大學發明新型線粒體探針
近日,西安交大生命學院教授劉健康的線粒體研究團隊與中山大學化學與化學工程學院教授巢暉合作,在國家“973”項目支持下,合成新型雙光子線粒體靶向探針—銥配合物,成功實現對細胞和線蟲的線粒體實時動態觀察。與商用探針相比,新型銥配合物探針細胞毒性低,具有雙光子激發特性,可用于實時標記和追蹤線粒體動態。
中山大學開放社會公眾預約參觀渠道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9464.shtm中新網廣州9月27日電(許青青 李建平)中山大學27日對外公布,自2023年9月27日開始,社會公眾可預約在周末、國家法定節假日參觀校園。校園參觀實行網上實名預約,個人可提前7日通過“
中山大學新華學院開建“創客實驗室”
近日,中山大學新華學院與英國樸茨茅斯大學簽訂合作備忘錄。雙方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在創客實驗室師資培養、物流管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專業開展合作。 英國樸茨茅斯大學位于英國南部樸茨茅斯市,是一所綜合性的公立大學。該校特色專業為物流管理、時裝與紡織設計、電子與計算機工程等。 今年2
中山大學PNAS發表青光眼重要研究發現
來自中山大學、加州大學圣地亞哥醫學院的研究人員在小鼠中證實,急性青光眼很大程度上是一種炎癥性疾病,通過觸動與細菌感染引發的相似的一種炎癥反應眼高壓引起了視力喪失。這項發表在本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的研究,對于治療全球數以千萬計的急性閉角型青光眼患者具有直接的臨床意義。 中山大學
中山大學打造世界最大現代化眼科中心
近日,為了進一步拓展醫療和科研業務,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眼科臨床基礎研究平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特在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建設新院區。 據介紹,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區總用地面積12326平方米,設計床位數300張,停車位700個。 其科研綜合樓將主要作為眼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大樓,并將成
中山大學七大學部全部上線
2023年3月28日 中山大學在廣州校區南校園舉行 人文學部、社會科學學部 理學部、工學部、信息學部 五個學部的成立暨學部負責人聘任儀式 至此 中山大學推動學部制改革 取得階段性進展 加上去年成立的 經濟與管理學部、醫學部在內 七大學部,全部上線! 這標志著中山大學正式進入
滿足患者購藥需求--中山大學在線戰“疫”
記者從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悉,為了滿足患者亟待購藥的迫切需求,該中心互聯網醫院于2月17日新增了一項服務——復診患者(指在該中心有過就診記錄的患者)在線續方、藥品快遞到家。 當前正值疫情防控關鍵期,減少外出、避免交叉感染,仍是防控的重要方式。然而,對于很多眼病患者來說,根據自身狀況找醫生復
中山大學發現治療鼻咽癌新方法
本報訊(記者朱漢斌 通訊員王麗霞、黃金娟)記者日前從中山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獲悉,該院馬駿團隊牽頭全國10個臨床研究中心共同參與一項三藥聯合化療方案(簡稱TPF)治療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臨床試驗,并首次證實該方法有效。相關成果日前在線發表于《柳葉刀—腫瘤》雜志。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
中山大學吳長有教授訪問廣州生物院
1月22日下午,中山大學中山醫學院免疫學教研室主任吳長有教授應邀到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進行學術交流,并作了題為Multi-functional memory T lymphocyte responses against SARS corona virus in SARS-recov
極地破冰船“中山大學極地”號試航成功
從中山大學獲悉,12月22日12時20分,伴隨著一聲洪亮的汽笛聲,我國高校唯一的極地破冰多用途船“中山大學極地”號(以下簡稱極地號)安全停靠在廣州文沖碼頭,圓滿完成桂山水域試航任務。 12月19日,極地號出發到桂山水域進行試航。航行過程中,隨航人員全面檢查了航行狀態下極地號各設備及系統的協調性、
中山大學劉奕志教授Science:關注罕見病
來自中山大學中山眼科醫院的劉奕志(Yizhi Liu)及同事們在9月4日的《科學》(Science)雜志上發表了一篇題為“Documenting rare disease data in China”的Lettes文章,呼吁重視記錄中國的罕見病數據。 劉奕志教授從事眼科醫療、教學、科研及防盲工
中山大學舉行《橫琴規劃》《前海規劃》解讀座談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2/515165.shtm近日,《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橫琴規劃》)和《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總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前海規劃》)正式對外發布。12月28日,中山大學自貿區綜合研究院
中山大學80后博導發表癌癥研究新成果
科學家們一直對癌癥中的IL-21+免疫細胞知之甚少。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研究團隊在人類肝細胞癌中發現了一類促進腫瘤發生的IL-21+ TFH-like細胞,這些細胞將先天炎癥與腫瘤的免疫豁免關聯起來。這項研究于8月16日發表在Cancer Discovery雜志上,文章通訊作者是中山大學生命科
中山大學Cell-Stem-cell發布表觀遺傳重要成果
來自中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Baylor醫學院的研究人員證實,在DNA低甲基化時Daxx/Atrx復合物通過促進H3K9三甲基化(H3K9me3)保護了串聯重復元件(Tandem Repetitive Elements)。這一重要的研究發現發布在9月3日的《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
中山大學院士破譯“廣東癌”易感基因
廣東科學家聯手國內外專家,發現了散發性鼻咽癌3個新的易感基因位點,同時充分確認了人類白細胞抗原(HLA)基因與鼻咽癌發病風險的相關性。并有望在5年內研制出預測鼻咽癌發病風險的基因芯片,從而大大提高早診率、減低死亡率。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主任、中國科學
中山大學長江學者Hepatology解析癌癥逃逸機制
肝癌因其易轉移、難治療而成為世界性的難題。肝癌患者的自身免疫系統為何會喪失消滅癌細胞的能力,使癌細胞逃脫攻擊?近日來自中山大學的研究人員揭示了肝癌中誘導自然殺傷(NK)細胞功能障礙的機制。這一成果發表在在國際著名肝臟疾病雜志Hepatology上(最新影響因子11.665)上。 領導這一研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啟動“百城光明行”
4月13日,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攜手深圳市眼科醫院在深圳正式啟動“百城光明行”活動。5G智能眼科巡診車將前往全國100個城市,開展高質量的眼健康公益行。陳春聲致辭。“‘百城光明行’將發揮中山眼科中心的學科優勢和技術力量,凝聚當地校友的智慧和力量,為全國人民群眾帶去高質量的眼健康服務。”中山大學黨委書
中山大學徐安龍教授PNAS發表免疫新成果
動物的免疫系統通過有著各種結構域的不同蛋白來檢測致病菌的標志性分子。這些分子被稱為病原相關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與PAMP相互作用的宿主蛋白稱為模式識別蛋白(PRP)。微生物特異性的PAMP是宿主生物檢測微生物存在并
中山大學Nature子刊發布癌癥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山大學、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等處的研究人員報告稱,他們開發出了一種基于CpG甲基化的檢測方法來預測腎透明細胞癌(ccRCC)的生存。這一重要的研究結果發布在10月30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的羅俊航(Jun-Hang
中山大學Nature子刊發表癌癥研究新成果
來自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研究人員證實,G蛋白偶聯受體(GPCRs)重要調節蛋白β-Arrestin1通過炎癥介導的Akt信號推動了肝細胞癌變。這些研究成果發布在6月16日的《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雜志上。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吳斌(Bin Wu)教授和陳規
中山大學與國家氣候中心簽署合作協議
近日,中山大學與國家氣候中心在北京簽訂合作協議,共同探討在大氣科學領域開展科技創新、隊伍建設和資源共享等方面合作事宜。國家氣候中心主任、黨委書記巢清塵在致辭時表示,今年是國家氣候中心成立30周年,值此30周年之際,與中山大學簽署合作協議是共贏之舉。國家氣候中心肩負著監測預測氣候、科學評估氣候影響等重
為何中山大學的海洋學科能迅速崛起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78.shtm 最近,我國最大的海洋綜合科考實習船“中山大學”號在上海下水。“為什么中山大學要大力發展海洋學科?為什么中山大學的海洋學科能在中國海洋科教版圖上迅速崛起?”面對記者的提問,中國科學
中山大學萊恩功能材料研究所成立
近日,中山大學聘請了1987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法國化學家讓-馬里?萊恩(Jean-Marie Lehn),同時聯手法國、德國科研結構,成立了一個高端國際研究機構――中大萊恩功能材料研究所。 為了這一天,中大已經與法、德研究機構磋商了兩年。終于在近日這場全英文的成立儀式上,中-法-德
中山大學宣布將在香港建立高等研究院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8883.shtm近幾年,粵港澳大灣區掀起了一股香港高校北上到灣區內地城市開設分校的熱潮。如今,這股熱潮又出現了新變化:內地高校開始進駐香港,高等教育資源實現雙向流動,兩地繼續擴大開放合作。“中山大學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