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酸酶的現狀及其研究進展
植酸(肌醇六磷酸) 具有強大的絡合力,通常與鈣、鎂、鋅、鉀等礦物質元素結合,形成不溶性鹽類。植酸(鹽) 廣泛存在于農作物及農副產品中,很多谷物、油料作物中的植酸含量高達 1 %~3 %,其中鈣、鎂、鋅、鉀等元素以植酸鹽的形式存在。因此植酸是一種抗營養因子,大大降低了微量礦物質的營養有效性。植酸的這種性質會導致人和動物鈣、鎂、鋅、鉀等元素的不平衡性。因此必須在動物的飼料中添加鈣鉀等以補充礦物質,這大大提高了飼料成本。同時飼料中天然磷的含量約為 40 %~70 %,且以植酸磷的形式存在,而豬、禽的飼料中大量的植酸磷因不能被利用而從糞便中排出,造成環境污染(磷富集化污染)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鹽類水解為肌醇和磷酸的一類酶的總稱。將植酸酶添加到動物性飼料中釋放植酸中的磷分,不但能提高食物及飼料對磷的吸收利用率,還可降解植酸蛋白質絡合物,減少植酸鹽對微量元素的螯合,提高動物對植物蛋白的利用率及其植物飼料的營養價值。同時也減少動物排泄物......閱讀全文
植酸酶植酸酶的酶學性質
和其他酶類一樣,植酸酶活力受溫度、環境pH、激活劑、抑制劑、作用時間、底物及產物濃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最適pH值的不同,Oh等(2004)將植酸酶(磷酸酯酶)分為兩個亞類:酸性植酸酶和堿性植酸酶。飼料工業中常用的是酸性植酸酶(也稱作組氨酸酸性植酸酶)。這種植酸酶催化活性較強,有最適的酸性pH值(
植酸的來源
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種子、根干和莖中,其中以豆科植物的種子、谷物的麩皮和胚芽中含量最高。
什么是植酸?
植酸(Phytic acid),又名肌醇六磷酸、環己六醇六磷酸,分子式C6H18O24P6,是從植物種籽中提取的一種有機磷類化合物。
植酸的結構信息
化學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4CAS號:83-86-3EINECS號:201-506-6
植酸酶的應用
植物性飼料中的磷大部分于植酸及植酸鹽中難為單胃動物利用而隨糞便排出,污染環境,而且植酸鹽中的磷通過螯合作用,降低動物Zn、Mn、Ca、Cu、Fe、Mg等微量元素的利用,以及通過與蛋白質結合,形成復合體而降低對蛋白質的消化吸收。(Simonsetal,1990;Schoneretal,1991;Jon
植酸的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0.32、氫鍵供體數量:123、氫鍵受體數量:24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25、互變異構體數量:0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4017、重原子數量:368、表面電荷:09、復雜度:81810、同位素原子數量:0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
植酸的計算化學數據
1、疏水參數計算參考值(XlogP):-10.32、氫鍵供體數量:123、氫鍵受體數量:244、可旋轉化學鍵數量:125、互變異構體數量:06、拓撲分子極性表面積:4017、重原子數量:368、表面電荷:09、復雜度:81810、同位素原子數量:011、確定原子立構中心數量:012、不確定原子立構中
植酸的應用領域
植酸作為螯合劑、抗氧化劑、保鮮劑、水的軟化劑、發酵促進劑、金屬防腐蝕劑等,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屬加工、紡織工業、塑料工業及高分子工業等行業領域。食品工業用于果蔬及水產的保鮮、護色,也用作金屬防銹、防蝕劑。
植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植酸外文名Phytic acid別????名肌醇六磷酸、環己六醇六磷酸化學式C6H18O24P6分子量660.04CAS登錄號83-86-3EINECS登錄號201-506-6沸????點105 ℃水溶性易溶密????度2.42 g/cm3外????觀無色至淡黃色液體閃????點673.9 ℃
植酸的來源及應用
來源主要存在于植物的種子、根干和莖中,其中以豆科植物的種子、谷物的麩皮和胚芽中含量最高。應用領域植酸作為螯合劑、抗氧化劑、保鮮劑、水的軟化劑、發酵促進劑、金屬防腐蝕劑等,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屬加工、紡織工業、塑料工業及高分子工業等行業領域。食品工業用于果蔬及水產的保鮮、護色,
植酸酶的應用前景
植酸酶由于具有獨特而重要的生理功能,同時作為一種飼料添加劑在動物生產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也日益成為飼料界同行關注和研究的焦點。雖然植酸酶在動物生產中的應用有大量研究和報道,但不深入、全面,且在水產動物上應用的報道還較少,尚有許多問題沒有被認知。對其營養作用機理的研究也鮮見報道。今后應加大其在水產動
植酸的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密度:2.42g/cm3沸點:105°C閃點:673.9°ClogP:-8.47折射率:1.629外觀:無色至淡黃色液體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難溶于無水乙醇、乙醚、苯、己烷和氯仿化學性質植酸具有強酸性,具有很強的螯合能力,既可與鈣、鐵、鎂、鋅等金屬離子產生不溶性化合物,也可與蛋白質類
植酸酶的作用特點
植酸酶 是降解飼料植酸及其鹽的酶。在豆科及谷物種子中植酸鹽磷占總磷50%~75%,其化學形式主要是肌醇六磷酸鈣鎂鹽。由于單胃動物不能或很少分泌植酸酶,而豆科和谷物飼料中或多或少存在的該酶活性(主要存在于種子外皮)因加工、儲藏等被破壞,造成這些飼料磷利用率很低(0%~4%),并嚴重影響飼料中二價陽離子
植酸的理化性質
物理性質密度:2.42g/cm3沸點:105°C閃點:673.9°ClogP:-8.47折射率:1.629外觀:無色至淡黃色液體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難溶于無水乙醇、乙醚、苯、己烷和氯仿化學性質植酸具有強酸性,具有很強的螯合能力,既可與鈣、鐵、鎂、鋅等金屬離子產生不溶性化合物,也可與蛋白質類
植酸的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96.962、摩爾體積(cm3/mol):272.73、等張比容(90.2K):982.74、表面張力(dyne/cm):168.65、極化率(10-24cm3):38.43A
植酸的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小鼠經口LC50:500mg/kg兔子經口LDLo:45mg/kg小白鼠經口LC50:4192mg/kg(50%植酸水溶液)
簡述植酸的應用領域
植酸作為螯合劑、抗氧化劑、保鮮劑、水的軟化劑、發酵促進劑、金屬防腐蝕劑等,廣泛應用于食品、醫藥、油漆涂料、日用化工、金屬加工、紡織工業、塑料工業及高分子工業等行業領域。 食品工業用于果蔬及水產的保鮮、護色,也用作金屬防銹、防蝕劑。
植酸的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小鼠經口LC50:500mg/kg兔子經口LDLo:45mg/kg小白鼠經口LC50:4192mg/kg(50%植酸水溶液)
?植酸酶的酶活力值
植酸酶是飼料中植酸降解為無機磷酸和肌醇的飼料添加劑,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將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 963植酸酶基因重組到畢赤酵母中得到高效表達,酶活力達8×105 IU/mL,比原黑曲霉產量提高了 3 000倍以上,大大高于國外報道的工程菌,國內已建立了多家生產企業。?
植酸的分子結構數據
1、摩爾折射率:96.962、摩爾體積(cm3/mol):272.73、等張比容(90.2K):982.74、表面張力(dyne/cm):168.65、極化率(10-24cm3):38.43A
簡述植酸的理化性質
一、物理性質 密度:2.42g/cm3 沸點:105°C 閃點:673.9°C logP:-8.47 折射率:1.629 外觀:無色至淡黃色液體 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和丙酮,難溶于無水乙醇、乙醚、苯、己烷和氯仿 二、化學性質 植酸具有強酸性,具有很強的螯合能力,既可與鈣、鐵、
?-植酸酶的特點和應用
植酸酶由于其替代無機磷源,減少畜禽糞便中的含磷量和對環境的污染,在飼料中的應用愈來愈受到廣泛重視。所有植物性飼料資源都含有1%-5% 的植酸鹽。這些植酸鹽又含有占飼料總含磷量6o% 80%的磷。植酸鹽非常穩定,基本上不能被單胃動物利用。添加植酸酶,使其中的磷以磷酸根的形式游離出來,從而被單胃動物所吸
植酸酶的酶學性質
和其他酶類一樣,植酸酶活力受溫度、環境pH、激活劑、抑制劑、作用時間、底物及產物濃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最適pH值的不同,Oh等(2004)將植酸酶(磷酸酯酶)分為兩個亞類:酸性植酸酶和堿性植酸酶。飼料工業中常用的是酸性植酸酶(也稱作組氨酸酸性植酸酶)。這種植酸酶催化活性較強,有最適的酸性pH值(
植烷酸的結構和功能
中文名稱植烷酸英文名稱phytanic acid定 義學名: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 分子式:C19H39COOH。一種支鏈脂肪酸,是動物體代謝的正常中間產物,只能通過α氧化而代謝。雷夫敘姆(Refsum)病患者因遺傳性的α氧化酶系缺陷,不能氧化降解植烷酸,而導致在血和腦中植烷酸堆積
植烷酸的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植烷酸英文名稱phytanic acid定 義學名:3,7,11,15-四甲基-十六烷酸, 分子式:C19H39COOH。一種支鏈脂肪酸,是動物體代謝的正常中間產物,只能通過α氧化而代謝。雷夫敘姆(Refsum)病患者因遺傳性的α氧化酶系缺陷,不能氧化降解植烷酸,而導致在血和腦中植烷酸堆積
植酸酶的特性和作用
植酸是植物性飼料普遍存在的一種抗營養因子。植酸分子中的植酸磷難被豬和禽利用,植酸能和飼料中的礦物元素、蛋白質等結合形成穩定的復合物,從而降低這些物質的消化利用率。據研究顯示,植酸酶一般可以提高植酸磷20%~45%的利用率。 據報道,豬日糧中添加植酸酶可使鎂、鋅、銅和鐵的表觀消化率分別提高13%,1
植酸酶的生物學功能
2.1、促進植酸在機體內的分解,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植酸酶具有水解植酸的功能,在機體內首先通過把植酸分解成肌醇磷酸酯,然后經酸性磷酸酶再將肌醇磷酸酯徹底地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具體的作用過程為將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團逐個切下,形成中間產物IP5、IP4、IP3、IP2、IP,最終產物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在
植酸酶的生物學功能
促進植酸在機體內的分解,提高營養物質的利用率植酸酶具有水解植酸的功能,在機體內首先通過把植酸分解成肌醇磷酸酯,然后經酸性磷酸酶再將肌醇磷酸酯徹底地分解成肌醇和磷酸。具體的作用過程為將植酸分子上的磷酸基團逐個切下,形成中間產物IP5、IP4、IP3、IP2、IP,最終產物為肌醇和磷酸。植酸酶在水解植酸
植酸酶的酶學性質介紹
和其他酶類一樣,植酸酶活力受溫度、環境pH、激活劑、抑制劑、作用時間、底物及產物濃度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根據最適pH值的不同,Oh等(2004)將植酸酶(磷酸酯酶)分為兩個亞類:酸性植酸酶和堿性植酸酶。飼料工業中常用的是酸性植酸酶(也稱作組氨酸酸性植酸酶)。這種植酸酶催化活性較強,有最適的酸性pH值(
植酸酶的酶學性質研究
植酸酶是催化植酸及其鹽類水解成肌醇和磷酸的一類酶的總稱[1]。添加植酸酶能夠顯著提高植物性飼料中磷的利用率,減少飼料中無機磷的添加量以及動物糞便中無機磷的排出,降低植酸磷的抗營養作用,促進動物生長發育,減輕環境的磷污染,提高畜牧生產和生態效益[2]。隨著飼料工業的發展,植酸酶作為一種新型的飼料添加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