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轉變發展方式破解資源環境危機 人類工業文明走到今天,已面臨著資源、生態環境、全球氣候變暖為表現的危機。各種危機的集中爆發預示著工業文明的化石經濟發展模式已經走到盡頭。美國未來預測大師杰里米?里夫金在《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中這樣寫道:“我們正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和石油世紀的最后階段,這是一個令人難以接受的嚴峻現實,因為這一現實將迫使人類迅速過渡到一個全新的能源體制和工業模式。否則,人類文明就有消失的危險。”人類社會正在迎接一場以“新能源、新材料和生命科學”相結合的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到來,低碳經濟模式下的生態文明社會建設已經開始。 我國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時果斷地提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推進可持續發展。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生態經濟的發展模式,堅持創新發展、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突破我國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矛盾日趨尖銳的困境。 二、生物質能源發展的成績與......閱讀全文
當前,能源短缺成為人類面臨的重大危機,除了開發利用核能、太陽能等能源外,必須尋找可再生的替代能源,大力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是一個重要途徑。我省作為南方重點林區,森林資源豐富,應當大力發展林業生物質能源,這對于保障我省能源安全、改善生態環境、推動農村經濟和林業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是實現我省經
——為編制國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 石元春 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11月初在北京宣布啟動全國人民為編制“十二五”規劃建言獻策活動,作者謹以此文相獻。我國需要新的國家能源戰略 近年全球氣候變暖和化石能源資源漸趨枯竭的壞消息頻傳,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能源轉型
今后10年,我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產業有望進入高速發展期。即將出臺的《全國林業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2011~2020年)》明確了未來10年林業生物質能源的發展目標——到2015年,林業生物質能源占全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1.52%;到2020年,林業生物質能源占全國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達2
霧霾圍城之下,作為清潔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成為關注熱點。業內期望生物質能源在消除城市霧霾,改進城鄉能源結構,甚至維護國家能源安全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調查發現,因為缺乏缺少技術標準與產業標準體系,生物質能源產業化程度和產業規模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而且市場亂象頻出,一些發電
在許多學者眼里,大量生產生物質能源是造成玉米短缺進而導致我國今年糧食價格大漲的罪魁禍首。對此,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石元春認為,發展生物質能源與保障糧食安全之間并不矛盾,我們應當走出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的認識誤區。 生物質能產業:國家政策意在推動而非限制 國家林業局
當前,生物質發電產業業發展舉步維艱。 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發電分會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近70%的投運生物質電廠“燃料費用即時支付及燃料收儲運困難,基本抵消了生物質發電產業的天 然優勢”,甚至有些電力集團以少虧損作為對生物質發
隨著能源需求的日益增多和環境污染的不斷加劇,“看上去很美”的“碳零排放”生物質能源,為何一直長不大?從7月4日召開的第五屆中國國際生物質能大會上獲悉,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和農業部正多方推進生物質能利用。 據介紹,國家發改委將繼續以秸稈綜合利用為核心,實施秸稈氣化、秸稈清潔能源運營、秸稈固
習主席最近提出能源革命和5點要求,深受鼓舞與啟示。5點要求中提到,在主要立足國內的前提條件下,全方位加強國際合作,有效利用國際資源,以及務實推進“一帶一路”能源合作。本文謹就建設本土“生物質煤田、油田和氣田”,也就是“一片”談一些體會。 中國能源革命能提“自主”嗎? 崛起中的中國,能源安全乃
業內人士認為,21世紀是化石能源逐漸向可再生清潔能源轉型的世紀。除傳統的水能外,新興的可再生能源中一馬當先的是生物質能。中國是生物質資源的大國富國,且生物質能源技術成熟,可與農業現代化、綠色城市化、生態環保建設和發展循環經濟、減少油氣對外依存度等協同推進 生物質能專業論壇于日前在京召開,業內眾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副主
隨著人類對能源需求的不斷增長,化石能源供應緊張問題日益突出。在這種情況下,人類開始將目光投向生物質能源的研究和開發,這也是人類急需的替代石油資源的最可能途徑。那么,我國的生物質能源產業將遵循什么樣的發展道路?帶著這個問題,記者近日采訪了中科院昆明植物所中國西南野生生
對于北京這個冬季供熱能源消耗重鎮來說,在剛剛過去的這個供暖季,首次出現了以生物質為供熱能源的項目。 3月中旬的北京已接近供暖季的尾聲,但北京郊區的小湯山大東流苗圃的供暖鍋爐離熄火還有一個多月。在這個國家級樹木種苗示范基地里,有近6萬平米的溫室大棚需要供暖,由于花卉苗木生長的特殊性,它每年的
受利比亞等國動蕩局勢影響,今年3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一直在每桶100美元高位上動蕩徘徊,5月27日,倫敦布倫特原油價格又越過每桶115美元,發展生物能源等可再生能源顯得更為緊迫。近日,記者就此采訪了廣西科學院院長黃日波。 記者:作為國家非糧生物質能源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非糧生物質酶解國家重點
生物質能源是世界公認的繼煤、石油、天然氣后第四大能源庫,發展可再生能源取代化石能源成為全球共識,生物質能正成為國際上替代化石能源的主要選項。總體來看,截至2014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終端市場占比18.6%,其中總的生物質能占比為73%,扣除傳統生物質能比例也達到30%。圖片來源于網絡
在保護環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之下,發展新能源已成社會各界共識。業內專家表示,生物質能源是具有優秀發展前景的新能源,但目前在研發和投入方面均存在不足。在全球加強新能源布局的大背景下,中國必須加大政策扶持和經濟支持力度,讓生物質能源不再坐“冷板凳”。 在近日在京召開的中國生物質(
我國應對大氣污染形勢嚴峻,替代化石能源的任務繁重,隨著新型城鎮化進展加快,構建以可再生能源為主的清潔能源體系勢在必行 《生物質能“十二五”規劃》明確提出,到2015年,生物質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要達到1300萬千瓦,年發電量約780億千瓦時,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
近年來,國家鼓勵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政策頻出,雖然對生物質能源的產業發展有所推進,但產業的發展規模和水平遠遠低于風能、太陽能的利用,并沒有形成真正的產業化氣候。近期,《經濟學人》雜志還稱,現在的生物質能源正陷入一種悖論:經濟的不環保,環保的不經濟。如何有效推進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發揮生物質能源
以“生物能源與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中國科協第十九期新觀點新學說學術沙龍日前在北京舉行,本期學術沙龍由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高福主持。 生物質能源發展的兩個瓶頸 中國科學院院士、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匡廷云在向會議提交的書面報告中說,面臨能源短缺的嚴峻形勢,能源可持續發展是我國能源戰略安全的重要組
生物質能產業已初具規模,據《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指出,到2015年,我國生物質能年利用量超過5000萬噸標準煤。其中,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1300萬千瓦,生物質年供氣220億立方米,生物質成型燃料1000萬噸,生物液體燃料500萬噸,生物質能產業將新增投資1400億元,年銷售收入可達到10
《生物質能發展“十二五”規劃》顯示,中國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生物質資源總量每年約4.6億噸標準煤,目前已利用量約2200萬噸標準煤,還有約4.4億噸可作為能源利用 河北省曲周縣王莊村應該是當地第一個“告別煤炭”的村莊。“我們家從前年開始,冬天取暖就再也不用蜂窩煤了,都改燒這種生物質燃料秸稈塊,
5月9日,生物質能源產業化推進會在青島召開。科技部農村司劉暉副司長、中科院科發局馮仁國副局長、青島市科技局蓋健巡視員等有關領導,以及來自生物質能源研發領域的30余名專家和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青島能源所彭輝副所長主持會議。 會上,劉暉副司長在講話中指出生物質能源生產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發展過程
北京7月3日電,2018年6月11日,《關于公布可再生能源電價附加資金補助目錄(第七批)的通知》,將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排除在補貼范圍外,使行業對6月17日印發的《關于燃煤耦合生物質發電技改試點項目建設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的期待熱情有所減少。 有業內人士綜合分析,“
發展新能源是實現低碳經濟的行之有效的途徑,對保護環境具有重要的意義。然而,目前新能源面臨著財政補貼不及時、缺乏新能源發電配額標準以及融資困難等因素,制約了它的發展。尤其是面對美國、歐盟等國家采取雙反政策,我國新能源財政補貼環節以及手段應有所改善。根據發達國家新能源財政補貼政策現狀,結合我國新能源
在近日舉行的以“能源植物培育與生物質高效利用”為主題的第108期上海東方科技論壇上,來自美國、德國和我國有關領域的專家和學者指出,發展生物質能源的基礎是高效可持續的生物質原料的供應。應通過培育速生、高生物量的能源植物,最大效率利用邊緣性土地資源來發展生物質能。他們呼吁有關方面制定政策、采取措施,加大
能源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必需品。化石資源的過度消耗引發石油短缺和氣候變暖,已成為影響人類社會持續發展的重大問題,尋找石油替代產品成為全球共識。來源于生物質的能源具有環境友好和可再生性,在滿足未來社會能源需求,特別是交通燃料需求中扮演重要角色,同時在推動化學工業可持續發展中將發揮重要作用,必將引領世
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清潔和可再生的生物質能源,雖有替代化石能源、保護環境、促進現代農業和農民增收等社會需求和有助于《可再生能源法案》、《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等法規條例的推動,但發展一直不盡如人意。近年霧霾加劇和國家采取的緊急行動,對我國生物質能源的發展將會起到更大的推動作用。生物質能源行業要抓住機
中國生物質能資源豐富,可利用的生物質包括農業秸稈剩余物、林業生產和加工剩余物、能源植物和作物、有機垃圾和人畜糞便等,據統計可作為能源利用的總量約為4億至5億噸標準煤。 在筆者看來,在中國開展農林業生物質發電產業,可以提高農村能源應用水平、帶動農業機械化裝備發展、拓展農業產業領域、穩定并增加
進入21世紀,隨著化石資源消耗迅速,生態環境不斷惡化,保障能源安全、應對氣候變化等已成為全球的焦點問題,世界各國都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特別是生物質能源。毫無疑問,生物質的資源量十分巨大,是排在化石能源煤、油、氣之后的第四位能源。而且,生物質是生物體經光合作用合成的有
截至2016年底,全國投產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273個,分布在除青海、西藏、新疆以外的28個省(區、市)的23個省會城市、113個地級城市、74個縣城,并網裝機容量543萬千瓦,年發電量約298億千瓦時,年垃圾處理量超過8000萬噸,占全國城鎮(縣城及以上,不含農村)生活垃圾清運量的比重超過30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生物質能源產業化程度和產業規模弱于其他可再生能源行業,市場亂象頻出,一些發電項目借生物質能源的名頭,一邊拿著國家的電價補貼,一邊偷偷燒著煤炭,影響行業健康發展。 網民表示,生物質能源亂象叢生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相關行業標準的缺失,建議相關部門制定嚴格的行業標準,為規范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