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木乃伊肺部DNA發現肺結核基因揭示古代疾病史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宏基因組學技術,從一個215年歷史的木乃伊中發現了肺結核(TB)基因組。這項成果于2013年7月18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1994年,匈牙利發現了一個包含242具尸體的地下墓室。許多尸體被自然木乃伊化,包括Terézia Hausmann的遺體,她死于1797年12月25日,享年28歲。之前對其胸部樣本的分子分析證實了肺結核的診斷,并暗示TB DNA在其體內保存得非常完好。 于是,Mark Pallen教授領導的研究小組從肺部組織中提取出DNA,并在Illumina MiSeq上對DNA進行測序,獲得了550萬個末端配對讀取。他們發現,不到1%的讀取定位到人類基因組,而8%定位到結核分枝桿菌(M.tuberculosis)參考菌株H37Rv。 由于Pallen教授所在的實驗室未培養結核分枝桿菌,也沒有開展相關的PCR分析,同時他們獲得了深度且均一的基因組覆蓋,故他們......閱讀全文

    PacBio助力感染菌株基因組重測序

      Andrew Kasarskis博士是Icahn基因中心遺傳與基因組中心的副主任。他目前領導著一些專攻治療和診斷的合作項目,而他自己的研究也主要在病原體檢測,藥物基因組學,睡眠與遺傳的關系幾個方面展開。在加入西奈山之前,他曾經就職于PacBio,Sage Bionetworks和Merck。他有

    我國學者揭示結核病“北京家族”菌株起源

      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教育部、國家衛生計生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高謙課題組與國內外研究人員合作,利用全基因組測序的方法,首次揭示了結核病“北京家族”菌株的起源和與漢族人群共同擴散的歷程。該成果對于認識我國結核病流行株的致病特征、提示疾控部門監控流行菌株、防止其大規模傳播具有重要意義。相關成果今天

    成都生物所完成脫落酸高產菌株全基因組測序

      3月8日,從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科技處獲悉,在上海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的協作下,該所完成了脫落酸高產菌株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TBC-A的全基因組測序及分析工作。   B. cinereaTBC-A是成都生物所經過多年改良篩選及系統研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

    宏基因組學技術測序木乃伊的肺結核基因組

      來自華威大學的研究者使用宏基因組學技術發現215年之久的木乃伊的肺結核基因組。   由Mark Pallen帶領的研究團隊試圖用技術來發現組織學標本中的肺結核的DNA。   宏基因組學是一種從樣本中檢測DNA序列的技術,并且樣本不需要培養或擴增。這種方法避免了與細菌培養或DNA擴增

    印度繪制出結核桿菌基因組圖譜

      印度科學與工業研究理事會會長布拉姆哈查里近日宣布,印度研究人員成功繪制出了結核桿菌的基因組圖譜,這將有助于研發有效治療結核病的新型藥物。   綜合當地媒體報道,來自印度全國的數百名研究人員參與繪制出了包含4000個基因的結核桿菌基因組圖譜。   據悉,印度將在互聯

    新研究直擊結核病基因組與耐藥性

      數個獨立研究團隊為來自世界不同地區的結核分枝桿菌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成果于9月2日發表在《自然—遺傳學》期刊上。相關研究有望為耐藥性結核病疫情的出現提供新見解,并為耐藥性測試和藥物開發提供新標靶。   美國馬薩諸塞州總醫院教授Maha Farhat領銜的研究小組,為全球123種具有代表性的

    菌株的分類

      菌株又稱 品系,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即單個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后代。因此,一 種 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根據菌株的定義,菌株實際上是某一微生物達到“遺傳性純”的標志,一旦菌株發生 變異,均應標上新的菌株名稱。當進行 菌種保藏、篩選或科學

    什么是菌株

      菌株又稱品系,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或單個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后代。因此,一種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根據菌株的定義,菌株實際上是某一微生物達到“遺傳性純”的標志,一旦菌株發生變異,均應標上新的菌株名稱。當進行菌種保藏、篩選或科學研究時,在

    結核病如何影響人類基因組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3/454759.shtm 今年3月,一項利用古人類DNA的最新研究揭示了過去2000年里結核病如何影響歐洲居民免疫系統,特別是結核病對人類基因組的影響。 該研究的重點是TYK2基因的一個變種——P11

    科學家揭示基因型保守的結核分枝桿菌表型差異遺傳基礎

      結核病已連續兩年超過HIV成為全球第一大傳染病。據WHO結核年報報道,2015年全球新增結核病例1040萬,死亡180萬。另外,目前全球約有三分之一人口(約20億)為結核菌攜帶者,感染者中約1/10的人最終會發展為活動性結核。結核分枝桿菌復合群(MTBC)是引發結核病的元兇,其成員在基因組序列上

    木乃伊肺部DNA發現肺結核基因-揭示古代疾病史

      英國華威大學的研究人員利用宏基因組學技術,從一個215年歷史的木乃伊中發現了肺結核(TB)基因組。這項成果于2013年7月18日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志》上。1994年,匈牙利發現了一個包含242具尸體的地下墓室。許多尸體被自然木乃伊化,包括Terézia Hausmann的遺體,她死于17

    Nat-Genet:-四項研究同時解碼結核病

      至今為止,人們都沒有找到一個好的時機徹底消滅肺結核,不僅如此,肺結核病菌變得更加猖獗。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我國的結核發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有130萬新發結核病患者。其中,多耐藥結核病人有10萬人。耐多藥(MDR)和廣泛耐藥(XDR)結核分

    將菌株反復凍存,到底對菌株有什么影響?

    低溫會使菌株細胞內的水分形成冰晶,從而引起細胞結構尤其是細胞膜的損傷。細胞體積大者一般要比較小者對低溫更為敏感,而無細胞壁者則比有細胞壁者敏感。如果放到低溫(不是一般冰箱)進行冷凍時,會產生冰晶,冰晶呈針狀,極易導致細菌的嚴重損傷。用電鏡觀察,可見細菌的核膜上有大量針尖樣小孔,當從低溫下移出并開始升

    Nature解析病毒如何從動物傳染給人類

      結核病(Tuberculosis)是世界上最持久、最致命的傳染性疾病之一。每年都有一到兩百萬人因此而喪生。  研究結核病的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它的起源。最新一項研究表明結核病很可能是由非洲人類傳染給海豹和海獅,然后這些動物將這種細菌帶到南美洲,并傳染給當地的原住民,此后歐洲登上了這片大陸,也傳染上

    復旦大學PNAS發表全基因組測序新發現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高謙(Qian Gao)教授課題組的研究人員與來自中國、西班牙、瑞士等國的科學家們展開合作,在新研究中采用全基因組測序結合大規模基因分型揭示出了結核分枝桿菌北京家族菌株的起源、進化及其與現代人類遷移的聯系。這項研究發布在6月15日的《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雜志上。  

    菌株的保存使用

      1、新引進的 菌種經形態、染色、培養性狀、生化特性等的鑒別確定后作記錄,并進行保存。  2、長期保存的儲存菌株以 冷凍干燥保藏為主, 特殊要求的菌種可用其它方法進行保存,保存期可長達幾年至幾十年。  3、半儲存菌株以含20%甘油的肉湯或液體 石臘封存的半固體瓊脂為主,在0℃以下保存,保存期為3-

    菌株的保藏方法

    1、傳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當遇到冷凍或干燥等處理時,會很快死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求助于傳代培養保存法。傳代培養就是要定期地進行菌種轉接、培養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產菌種的保存。傳代保存時,培養基的濃度不宜過高,營養成分不宜過于豐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應在可能的

    標準菌株怎樣保存

    可使用凍干保藏、利用多孔小珠(磁珠)在-70℃保藏或使用液氮保藏等方法。菌株不同保藏方法也不盡相同,應根據文獻資料選擇最佳保藏方法。對于從標準菌種冷藏中心或經ISO9000 質量管理體系認證或其它有效的認證的商業機構獲得原包裝的質控菌株,復蘇和使用應按照制造商提供的使用說明進行。

    菌株的保藏方法

    1、傳代保存法:有些微生物當遇到冷凍或干燥等處理時,會很快死亡,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只能求助于傳代培養保存法。傳代培養就是要定期地進行菌種轉接、培養后再保存,它是最基本的微生物保存法,例如酸奶等常用生產菌種的保存。傳代保存時,培養基的濃度不宜過高,營養成分不宜過于豐富,尤其是碳水化合物的濃度應在可能的

    怎樣做好質控菌株

    一.建立信心:首先要自信,淵博的知識和豐富的經驗是必需的,但如果是初次操作,也不要驚慌失措,就把質控當作一份普通的標本對待,鑒定可嚴格按照科-屬-種的思路,藥敏嚴格按照新的CLSI/NCCLS進行.(這就要求大家平常就要重視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經驗的積累.)做錯了沒關系,誰都有第一次,誰都不能保證永遠正

    什么是標準菌株?

    亦稱模式菌株 。在給某細菌定名,分類作記載和發表時,為了使定名準確和作為分類概念的準則,以純粹活菌(可繁殖)狀態所保存的菌種。相當于動植物分類中的模式標本。在進行細菌等的分類和鑒定時,生理學和生物化學特性十分重要,但若就這些性質進行試驗,就必須應用許多純分離的新細胞。因此,作為分類標準的菌種,也有必

    中國科學家Nature子刊基因組測序新成果

      感染結核病永遠都不會有一個最合適的時間,近年來形勢變得更加的糟糕。   盡管已經開展了數十年的抗生素研究,隨著結核耐藥菌株的增長,當前的治療方案仍然非常的有限。在2010年,至少有65萬結核病例對兩種最有效的一線抗生素耐藥。在2012年,在印度發現了完全耐藥和無法有效治療的結核分枝桿菌。  

    生物物理所揭示結核分枝桿菌耐藥性相關的新遺傳變異

      結核病是一種由結核分枝桿菌作為病原菌引起的慢性呼吸道傳染病,嚴重危害人類健康。我國的結核發病率位于世界第二,每年有130萬新發結核病患者。其中,多耐藥結核病人有10萬人。耐多藥(MDR)和廣泛耐藥(XDR)結核分枝桿菌的廣泛出現使結核病越來越難以治愈。結核病耐藥機制的是當前全球結核病研究競爭中最

    非結核分枝桿菌的DNA結構如何?

      非結核分枝桿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的DNA結構與結核分枝桿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相似,都是雙鏈環狀DNA分子。NTM的基因組大小約為4.5-5.5 Mb,包含約4000個基因。  NTM的基因組中包含了許多與代謝、

    小菌株醞釀大產業

      近年來,一家英國公司和一家中國公司頻繁到訪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以下簡稱遺傳發育所),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目標——枯草芽胞桿菌HF1。  日前,枯草芽胞桿菌HF1成果研發及轉化項目負責人、遺傳發育所分子農業中心研究員胡贊民和高級工程師陳宇紅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解釋了被兩家企業

    取用菌株時操作原則

    菌種保存復蘇的原則,要求慢凍快融,之所以要求快速,是因為在菌種復蘇的過程中, 長時間的溶解過程會對所保存的菌種造成損傷,建議遵循菌種的保存復蘇原則,保證所復蘇菌種的復蘇率。

    簡述菌株的保存使用

      1、新引進的菌種經形態、染色、培養性狀、生化特性等的鑒別確定后作記錄,并進行保存。  2、長期保存的儲存菌株以冷凍干燥保藏為主,特殊要求的菌種可用其它方法進行保存,保存期可長達幾年至幾十年。  3、半儲存菌株以含20%甘油的肉湯或液體石臘封存的半固體瓊脂為主,在0℃以下保存,保存期為3-6個月。

    菌株原理及保存方法

    菌株原理:耐藥菌株是指在長期的抗生素選擇之后出現的對相應抗生素產生耐受能力的菌株。細菌的耐藥性,是指細菌多次與藥物接觸后,對藥物的敏感性減小甚至消失,致使藥物對耐藥菌的療效降低甚至無效。耐藥菌株的出現增加了感染性疾病治愈的難度,并迫使人類尋找新的對抗微生物感染的方法。菌株保存使用:1、新引進的菌種經

    標準儲備菌株的制備

      標準儲備菌株是標準菌株經過一次傳代后制備的多份相同的菌株。  將檢查完純度的復活后的培養物制備成菌懸液,液體選用TSB、兔血或脫脂牛奶,加入甘油,使甘油終濃度10%~15%。將菌懸液分裝到多個無菌、帶螺旋蓋的塑料小管中。標準儲備菌株要制備多份,然后先在0℃~4℃冰箱中預冷30min,再在-25℃

    關于菌株的分類介紹

      菌株又稱品系,表示任何由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即單個病毒粒子)繁殖而成的純種群體及其后代。因此,一種微生物的每一個不同來源的純培養物均可稱為該菌種的一個菌株。根據菌株的定義,菌株實際上是某一微生物達到“遺傳性純”的標志,一旦菌株發生變異,均應標上新的菌株名稱。當進行菌種保藏、篩選或科學研究時,在

    <li id="omoqo"></li>
  • <noscript id="omoqo"><kbd id="omoqo"></kbd></noscript>
  • <td id="omoqo"></td>
  • <option id="omoqo"><noscript id="omoqo"></noscript></option>
  • <noscript id="omoqo"><source id="omoqo"></source></noscript>
  • 1v3多肉多车高校生活的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