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近日向媒體通報,環境保護部將在認真研究和試點工作的基礎上,在全國開展生態紅線劃定工作。 這位負責人說,環境保護部高度重視生態紅線劃定工作,在總結各地相關生態保護規劃與區劃工作基礎上,召開了由環境保護部和中科院相關科研單位、北大等相關高校及部分省市環保廳參加的全國生態紅線劃定工作研討會。會議深入探討了生態紅線的概念與內涵、劃定技術與方法以及組織實施方式,并對生態紅線劃定工作進行了總體安排。會議確定,生態紅線劃定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結合的方式共同推進,由國家層面出臺生態紅線劃定技術要求,在試點省份先行劃定的基礎上全面推開,紅線要明確具體,具有系統性、科學性和歷史延續性。 這位負責人表示,環境保護部確定了由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中國環科院、中科院相關科研院所和北京大學等組成的全國生態紅線劃定技術組,依托《我國國土生態安全格局構建關鍵技術與保護戰略研究》公益項目和相關管理專項,研究制定了《生態紅線劃......閱讀全文
2月24日上午10:00,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做題為《對我國能源、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的科普講座。以下為講座實錄: 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為公眾講解中國能源、環境等相關問題 杜祥琬院士做客首都科學講堂 精彩語錄: ?各國的經濟發展都是倒U型,
隨著社會和公眾對環境問題的重視,能源行業上市公司環境風險問題也日益得到關注。今年以來,新環保法的實施及我國證券監管制度的改革,也需要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制度走向規范化。 能源企業環境風險加大 環保核查由原來的環保部門轉移至企業和中介機構,企業及中介機構責任加重 能源行業的環境風險可以分為“
“中國和美國在能源和環境領域有著廣泛的合作空間。中國是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經濟處在高速發展階段;美國是世界最大的發達國家,具有促進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開發清潔能源、勘探和發掘石油和天然氣的先進技術和豐富經驗。兩國在能源和環境領域加強合作將使中國能夠更好地應對能源和環境問題,同時也將為美國投資者帶來
整個人類的歷史也是一部能源開發利用史,但依法規范能源的系統認識卻是近代社會的產物。能源法雖久以有之,甚至可追溯到15世紀英國普通法中的財產法則。但蔚然成形便是20世紀70年代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禁運與油價猛漲的時候。石油危機發生以來,世界各發達國家加快了能源立法的進程。日本于19
2007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將于9月11日至14日舉辦 記者從8月21日召開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新聞發布會上了解到,“2007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將于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辦,屆時9位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獎獲得者,6位能源與環境領域的世
9月30日,是日本政府頒布能源計劃的截止期,但民主黨野田政府喪失了發布新的基本能源計劃的機會。由于“零核電目標”遭到日本一些商業游說團體和地方政府的強烈反對,野田政府于9月19日宣布將對剛剛于9月14日頒布的“能源和環境創新戰略”進行修補。由于政治上的不確定性,日本新的基本能源計
2014年APEC會議期間,京津冀魯地區采取停產、限行、放假等一系列強力舉措,空氣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讓全社會看到了改善環境的希望,更激發了民眾對藍天常駐的渴求。 “但是這種治理模式是以部分犧牲經濟發展和生活便利為代價的,治標不治本,不能作為污染防治的長效機制。”全國政協委員、新奧集團股份
諾獎論壇嘉賓聚首中國科技館 能源與環境主題展隆重開幕圖片說明:能源與環境主題展開幕 9月14日,能源與環境主題展在中國科學技術館拉開了帷幕。15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和世界著名科學家出席了開幕式。 作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的一部分,“能源與環境主題展”從科學的角度揭
由中國能源環境科技協會、商務部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學會能源環境委員會聯合主辦的“中國能源環境科技企業家年會”于2011年12月15日在北京興海大廈隆重召開。本次年會以“創新驅動發展”為主題,針對能源環境領域最新政策導向、市場前景展望、投融資渠道、“十二五”能源環境產業發展規劃、以及全球經濟背景下中國
2007年是歐盟解決制憲危機,一體化建設走出低谷,經濟社會改革步伐加快,經濟保持平穩,主要大國(德國、法國、英國)領導人更替。羅馬尼亞和保加利亞入盟,對外積極進取,謀求發揮全球性作用的重要一年;是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歐盟大力開展能源、氣變外交,力圖借此打
新華網北京10月24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4日發表《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政策(2012) (2012年10月)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 目 錄 前 言 &nb
更多的人口進入城鎮,更多的新建住房、公用設施,無不需要更多的能源來支撐。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數據,城鎮化率每提高1%,能源消費至少會增長6000萬噸標準煤。以此估算,未來6年間,新增的能源消費將超過3.6億噸標準煤。 我國本就吃緊的能源供應,如何應對城鎮化加速帶來的考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
2007諾貝爾獎獲得者北京論壇”于9月11日至14日在北京舉辦,9位諾貝爾物理學、化學、經濟學獎獲得者,6位能源與環境領域的世界知名科學家和著名機構負責人,以及20余位中方科學家出席此次大會。 本屆論壇的年度主題是“能源與環境”,與會專家將就能源與環境發展和節能減排等問題開展討論。論壇的宗
雅虎新聞稱,根據美國民意調查機構哈里斯(Harris Poll)日前對2562名受訪者進行的在線調查顯示,美國民眾在總統選舉時更加看重候選人提出的能源政策。 總體而言,在被問及哪些政策將決定其投票結果時,77%的受訪者選擇了能源政策。同時,67%的受訪者認為環境政策也非常重要。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環境大會有哪些?這是每個環境人都關心的問題,下面小編為您總結如下: 1、2018第十九屆中國環博會 展會時間:2018年5月3日-5日 展會地址: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W1-W5,E1-E6) 主辦單位:中國環境科學學會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 中國再生資源回
王毅 1962年10月生,1985年畢業于清華大學。曾分別在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中科院國情研究中心從事國情分析、資源環境政策和發展戰略研究。現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科院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組組長、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所以對應的能源規劃成為世界各國和社會日益關注和重視的問題。所謂的能源規劃自身是指根據對應的時期的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的發展整體計劃,通過內在的規律進行針對性的結合并進行下一步的能源需求預測,從整體結構以及生產轉換等各個環節進行安排。一個國家或者對應的地區能源規劃的核心是要在實地調研的基礎上,開展貼合實際
能源互聯網作為互聯網與能源生產、傳輸、存儲、消費以及能源市場深度融合的能源系統發展新形態,是互聯網理念、先進信息技術與能源產業深度融合的產物。 能源互聯網要實現最大程度的可再生能源利用和最大限度的提高能源開發利用效率的目標,涵蓋整個一次、二次能源的整個能源系統,實現各種能源的橫向多能互補,實現
2015年1月10日,北京理工大學能源與環境政策研究中心在北京舉行2015年度“能源經濟預測與展望研究報告發布會”,對外發布《經濟“新常態”下的中國能源展望》、《2015年國際原油價格分析與趨勢預測》、《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展望》、《我國區域碳排放權交易的潛在收益展望》四份研究報告。該系列報
中國工程院院士倪維斗日前在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舉辦的“院士講壇”上表示:未來中國的能源結構仍會以煤為主。所有的科學技術發展,一定要環繞著如何清潔高效使用煤來進行,這是中國的一個特色。 倪維斗院士是我國著名的動力機械專家,在學術上發展了復雜熱力系統及其關鍵部件的先進建模
新華網北京12月4日電(記者譚晶晶 侯麗軍)國務院副總理王岐山4日上午在第五次中美戰略經濟對話開幕辭中表示,中美在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領域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 王岐山說,兩國互設食品藥品監管機構已于近期啟動,這是順應時代潮流的一個新舉措,有利于雙方加強溝通,增進互信,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產品質量和食品
在6月19日舉行的“綠色能源與我們的生活”論壇上,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級顧問周鳳起說,能源發展必須向綠色低碳轉型,必須強化節能優先戰略。 2012年我國的能源需求增速明顯回落,能源供應能力進一步增強,供需呈寬松平衡態勢,能源結構有所優化,能源強度和能源效率也有所改進。但是,能源與環境面臨
2014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能源部長會議2日在北京召開。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國家能源局局長吳新雄在講話中就深化APEC地區能源合作提出三點愿景,吁各成員經濟體共同致力于建設亞太地區能源安全新體系。 21個APEC成員經濟體的能源部長和有關國際組織官員出席了當天的會議。吳新雄在講話中指出
新華網北京12月4日電 (記者譚晶晶 吳瓊)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曉強4日表示,中美兩國在此間舉行的第五次戰略經濟對話上就能源與環境合作達成5項具體成果。 張曉強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的媒體吹風會上介紹說,加強中美能源與環境合作是此次對話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當天下午舉行的專題會議上,兩國領導人和相關部
“目前我國一些產品的能耗較高,從本質上看不是技術問題,主要是政策不到位,各個環節的利益鏈沒有組織好。 經濟危機以來,中央政府投入4萬億元的巨量資金,但發展模式卻沒有多大變化,在某種意義上更強化了高能耗的發展模式。從長遠來看,這對我國經濟的科學發展埋下更深的隱患。從節能的角度看,
4月24日至26日,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固體物理研究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成立儀式暨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研討會在合肥市舉行。合肥研究院黨委書記王英儉、固體所所長孟國文出席會議并致辭。國家“千人計劃”特聘研究員、固體所“環境與能源納米材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 主任趙惠軍擔任大會執
“留美環境學者論壇2015”于5月30日至31日在美國耶魯大學舉辦。來自美國各地和中國的近百名青年華人環境學者參加了本屆論壇學術活動。 論壇舉行了能源與環境、水與環境、數據改變環境和大氣環境四場專題研討會,并分別就北美和中國的環境研究與職業發展進行了專門研討。 能源與環境研討會重點探討了在氣
7月13日,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與新疆產權交易所合作設立的新疆首家環境能源交易機構――上海環境能源交易所新疆分所掛牌成立。它將為新疆提供一個環境能源領域各類權
中國電力建設企業協會對外發布《2013年電力建設施工行業年度報告》:截至2013年底,全國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2.47億千瓦,躍居世界第一位。其中,火電8.62億千瓦,占全部裝機容量的69.13%,35年來首次降至70%以下。同時,清潔能源占比也首次突破30%。 日前召開的2014中國能源產業
光是生命起源和人類生存發展的物質基礎之一。對光的研究派生了人類科學史上量子力學等許多重大科學領域。這其中,光化學是研究光與物質相互作用所引起的化學效應的化學分支學科,始于20 世紀初。 光化學早期主要是研究處于激發態的分子的結構及其理化性質的科學。經過上百年的發展,現代光化學的研究對象已經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