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醫生Matthew Siegel和戴著防護安全帽的患兒在一起。圖片來源:MICHELLE ZICHELLA Greg Kapothanasis今年20歲,但其認知能力僅僅相當于學齡前兒童,并且他不會說話。兩年前,Greg就讀學校校車的接送范圍在原有基礎上擴大了1 小時的車程,此后,這位6英尺高的年輕人變得更加具有攻擊性,時而對路人大吼大叫,時而不停地拍打自己的腦袋,而且走路時毫無規律,令人難以琢磨。他的母親Irene回憶道:“校車的噪音讓他感到不安,并開始嘗試著從墻上跳出去。” Greg患有嚴重的自閉癥。他的雙親帶他去美國緬因州韋斯特布魯克市的春港醫院看病,他在那里被確診為自閉癥患者。春港醫院專門醫治患有急性行為障礙的兒童。兒科精神病醫生Matthew Siegel確認Greg還患有焦慮癥,這引發了他的攻擊性行為。那些不與嚴重自閉癥患者打交道的臨床醫生可能不知道如何評判一位不具有語言能力的成年患者(......閱讀全文
維生素B(Vitamin B)舊稱維他命B,是B族維生素的總稱,它們常常來自于相同的食物來源,如酵母等。屬于水溶性維生素。 維生素B主要有維生素B1(硫胺素、抗腳氣病維生素)、維生素B2(核黃素)、維生素PP(尼克酸或煙酸、抗癩皮病維生素)、維生素B6(吡哆醇、抗皮炎維生素),泛酸(遍多酸)、
英國制藥公司GW Pharma是大麻素處方藥科學、開發、商業化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近日,該公司及其美國子公司Greenwich Biosciences宣布,已向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提交了大麻素藥物Epidiolex(cannabidiol,大麻二醇,CBD)口服液體制劑的一份補充新藥申請
英國制藥公司GW Pharma是植物源性大麻素治療產品研發領域的全球領導者,致力于從大麻中發現、開發、商業化新型治療藥物。近日,該公司公布了大麻素藥物Epidiolex(cannabidiol,大麻二醇,CBD)口服液體制劑治療結節性硬化癥(TSC)III期臨床研究的數據。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相比
有這樣一群特殊的兒童,在西方被稱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樣,孤獨地閃爍在另一個世界。他們目光澄亮,卻對人視而不見;聽覺靈敏,卻對父母的呼喚充耳不聞;發聲正常,卻不與他人交流;常被認為是智障,卻又常在部分領域能力超常……他們就是孤獨癥兒童。 孤獨癥也叫自閉癥,是一種由于神經系統失調導致的發育
美非營利機構計劃對全球50篇重要癌癥生物學研究成果進行可再現性研究,這一舉動引發廣泛爭議。 2013年10月,Richard Young收到一封措辭有禮但語氣堅定的郵件。發件人是“調查癌癥生物學研究可再現性”研究小組的成員。Young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名生物學家,他之所以收到這封郵件,是因為
美非營利機構計劃對全球50篇重要癌癥生物學研究成果進行可再現性研究,這一舉動引發廣泛爭議。 2013年10月,Richard Young收到一封措辭有禮但語氣堅定的郵件。發件人是“調查癌癥生物學研究可再現性”研究小組的成員。Young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名生物學家,他之所以收到這封郵件,是因為
在正在召開中的第37屆JP摩根醫療保健大會上,盡管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及代表也會飛往舊金山,但更多是在主會場外面徘徊。熱鬧的主會場依然是全球制藥巨頭的一群“戲精”們在表演,這些首席執行官們雄心勃勃的講話很快便通過媒體傳遍全世界。 例如,默沙東首席執行官Ken Frazier預測Keytruda將
看到本文的標題,人們一定會大吃一驚。翻開今天的中外媒體,充斥的全是中國科技飛速進步,感覺是馬上要領導世界的架式。2016年中國科技論文數量超越美國,更是讓中國人信心爆棚。 這些成就僅從論文統計數據本身角度來看,客觀上確實是不錯的。坦率地說,我本人是長期對中國的發展持最樂觀態度者。即使在很多年前
很多發現常常讓我感到吃驚。這個領域是開放的,它有點像“西大荒”。 自從Rebecca Knickmeyer與她最新的大腦研究項目參與者相識以來,時間已過去了1年。Knickmeyer是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醫學院神經學家,通過一連串的行為和性格測試,她希望看到30名新生兒如何學會爬行,
應用WGS正在成為NGS中最廣泛的應用。通過該技術并且結合生物學應用,研究人員可以獲得基因組信息中最值得注意的信息73。舉例來說,2012年,Ellis等報道了基因與乳腺癌患者芳香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治療法之間的關聯。他們指出突變,后果與診斷之間的關聯,同樣還有
環境突變致使人類基因組調整,人腦未來可能發生更大變化 作為地球物種的人類是否還在進化?傳統的觀點是,人類進化已經停止,甚至轉向退化。然而,科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顯示,在過去的5000年至1萬年,人類進化的速度其實加快了100倍。 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進化,并且獲得了新的遺傳特點和能力,
最近的研究表明,一種利尿劑有助于減輕自閉癥的癥狀。 一種幾十年來用于治療高血壓和其他疾病的藥物在一項小規模的自閉癥臨床實驗中表現出了希望。這種名為布美他尼(bumetanide)的藥物在日服3個月后,減少了行為癥狀的總體嚴重程度。 研究人員表示,許多服藥的兒童家長報告說,他們的孩子現在更
懷孕是大部分女性人生中的大事。從剛得知懷孕的欣喜,到經歷幾個月的漫長等待,到最后分娩時的痛苦,都對給媽媽們留下深刻的回憶。對于準備當媽媽的人來說,如何備孕是首先應當考慮的問題;對于孕婦來說,如何保護自己與胎兒的健康是則是另外一項十分重要的問題;分娩的方式以及孩子日后的健康生長則需要更加長久的考慮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發育障礙類疾病。主要表現為社交障礙、溝通困難、重復刻板行為以及言語發育遲緩。患者通常起病于3歲之前,生活基本不能自理, 可能需要持續一生的治療。到目前為止,人們還沒有找到可以治愈自閉癥的藥物。 2010年丹麥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懷孕時受到嚴重感染的女性更容易生出有自閉癥的
除了醫療技術外,還有很多因素會影響癌癥治療的效果,如社會學因素、心理學因素等。而且,心理學干預和社會醫學干預所發揮的力量,有時候甚至比醫學技術干預還要大,而這恰恰是中國醫療行業或者醫療體系里嚴重缺失的。 2016年,某主流媒體介紹了清華大學醫學中心細胞治療研究所所長張明徽的NKT免疫細胞對于腫
一場因“開放獲取”引發的“學術戰爭”已經爆發。 過去兩年,由700家德國學術機構組成的 Project DEAL、瑞典、挪威以及美國著名的加州大學,先后向國際學術出版商存續了上百年的付費訂閱模式發起沖擊。 “開放獲取”(Open Access,以下簡稱OA,又譯作開放存取),意味著研究文獻免
美國 遺傳學研究精彩紛呈;細胞學研究成果豐碩;藥理學研究取得新成果;艾滋病研究與治療獲得突破性進展;腫瘤學研究取得成效。 南加利福尼亞大學開發出一種繪制DNA之間接觸位點的新方法,并利用計算機模型繪制出一個細胞中完整DNA鏈——基因組的精確三維圖像;亞利桑那州立大學制造出一個能折疊成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兒童發育障礙中最為嚴重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目前全世界“孤獨癥”兒童患者約3500萬,中國約有60至180萬患兒,也有學者認為目前中國可能有150萬至780萬患兒。 孤獨癥基因組計劃(Autism Genome Project,AGP)是世界上最大的研究
5月21日,GEN網站發布了“Top 10 Under 40”榜單,評選出了10位40歲以下的生物制藥研究和商業領域的領軍人物。除了大家所熟知的CRISPR先驅張鋒,中國青年科學家——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的外科醫生、研究員劉宇辰也入選了該榜單。以下是10位入選者的相關介紹:Feng Zhang
在疫苗接種被發明之前,“出疹子”(麻疹)和“出痘”(天花)是幾乎每個兒童必過的兩個關口。麻疹雖然不像天花那么可怕,但也能出現嚴重的并發癥,例如并發腦炎導致智力障礙。嚴重的能引起死亡,當兒童營養不良時,病死率可高達10%。 麻疹和天花都是由病毒引起的傳染性極強的傳染病,但是只
Illumina公司從事著比谷歌和微軟更“神秘”的行業:制造基因測序儀。記者就"基因測序,會不會是一把雙刃劍?"等一連串基因測序的話題,提問這家全球“最聰明”的創新企業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成本真的已經降到了約1000美元了嗎?完成一次測序只需要一天時間?這些聽起來很神奇的事情,究竟是如何發生的?基因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gnaling》雜志上。 與其它的網絡相似,大腦內部存在多個具備不同功能
本期為大家帶來的有關腦認知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希望讀者朋友們能夠喜歡。 1. Sci Signal:大腦發育過程中神經網絡形成的關鍵 最近,來自達克薩斯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者們找到了大腦在發育過程中腦細胞連接的定向分化以及長期時間內的功能維持的原因,相關結果發表在最近一期的《Science Si
醫生到底有沒有時間搞科研?醫生把時間花在科研上是否會耽誤臨床看病?醫生搞科研到底可以做到什么程度? 日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2017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評審結果中發現,上海第一婦嬰保健院(以下簡稱一婦嬰)以22項總經費2115萬元的成績,成為全國婦產科醫院中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最
25年來,Steve Cochi一直在推動公共衛生領域一個大膽的想法——在一些人眼中,這個想法有些冒險,甚至是魯莽。他希望全世界可以采取措施清除麻疹。不是馴服這種病毒或在全球控制其暴發,而是掃除該病毒,把它從地球表面徹底清理掉。 和人們頭腦中固有的疾病斗士形象不同,SteveCochi不會被空
近日,科技部新藥項目評審專家、國家微生態高技術示范工程基地負責人、著名微生態新藥創研專家、山東省微生態學會主任委員崔云龍教授指出,慢病高發是人類在為醫學發展史上的認識誤區買單。 崔教授指出,長期以來,人類在醫學發展史上,犯了一個不容小覷的錯誤,那就是過度重視人體自身的器官以及基因,忽視了共生器
一項全國范圍的研究發現,一個密集式的早期干預治療能有效改善很小年齡自閉癥兒童的認知和語言技能,還能讓他們的大腦活動正常化,減少他們的自閉癥癥狀并且改善他們的社會技能。這組科研人員說這是首個證明自閉癥早期干預項目可以讓大腦活動正常化的研究。 “我們知道幼兒的大腦是很可塑的,而且此前已經證明了
北京時間12月5日,綜合過去近12個月在醫學界所取得各種成就,時代雜志評出了2012年的十大醫學突破,其中不僅有對傳統觀點的挑戰,也不乏鼓舞人心的新型藥物和技術。 1. “垃圾DNA”有大作用 以往認為,人體內98%的基因組序列都是無用的垃圾基因,如今看來這一觀點已經過時。事實上,這
生命是“能夠自我營養并獨立生長和衰敗的力量”,這是亞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322)通過動物、植物的研究對生命的哲學概括。動物也成為古代先哲們探索生命奧秘的主要對象之一,蓋倫(Galen,公元130—200)開創了動物解剖學和實驗生理學,他將來源于動物的知識推廣到對人體的認識
Bristol大學、Broad研究所和麻省總醫院(Broad)的研究人員在Nature Genetics雜志上發表文章,揭示了自閉癥譜系障礙(ASD)與普通人ASD相關性狀的遺傳學關聯。這項研究表明,自閉癥的風險基因廣泛存在于普通人中。 自閉癥又稱孤獨癥,是一種發育障礙類疾病,可導致嚴重的社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