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義院士:醫者赤誠心坦蕩無所求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有這樣一位醫者,他確立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卻放棄申請專利,只為讓更多患者受益。他為國家培養大批醫學人才,桃李滿天下,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再過兩個多月,王振義院士將迎來100歲的生日,這位年近百歲的醫學泰斗卻認為自己一生只完成了一件事。1948年,從震旦大學醫學院拿到醫學博士學位的王振義被分派到廣慈醫院,也就是現在的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工作。愛鉆研的他自此與血液疾病打上了交道。1986年的一天,一名身患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王振義仔細研判,建議她服用他們團隊歷經8年探索確定的藥物——全反式維甲酸進行治療。7天后,奇跡發生了,女孩的癥狀明顯好轉,一個月后完全緩解。此后,王振義和學生們又一起創造性地提出將藥物全反式維甲酸和三氧化二砷進行聯合治療的方案,又被稱為“上海方案......閱讀全文
王振義院士被授予“共和國勛章”
9月1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振義,被授予“共和國勛章”。對此,王振義卻說:“我只不過看了一個病而已,怎么好意思做功勛呢?”“那我們幫您算個帳,從您攻克的這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人群發病率來算,三十多年下來,全世界至少有數十萬的病人因為
著名科學家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入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
8月12日,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關于“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的公示。公示說,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黨中央決定,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根據評選頒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復比選
王振義院士獲2018最美醫師稱號
3月18日,央視1套黃金時間播出尋找中國最美醫師節目,95歲高齡的王振義榮獲2018最美醫師稱號。王振義是中國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他經過八年刻苦研究,找到了一種藥,攻克了一種最危重的白血病——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
王振義院士:醫者赤誠心-坦蕩無所求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有這樣一位醫者,他確立了攻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上海方案”,卻放棄申請專利,只為讓更多患者受益。他為國家培養大批醫學人才,桃李滿天下,他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振義。再過兩個多月,王振義院
陳竺部長王振義院士獲“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3月31日,剛剛在美國領取了由全美癌癥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七屆圣捷爾吉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的中國科學院院士、衛生部部長陳竺和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又獲得了由鳳凰衛視聯合海內外10余家知名華文媒體和機構推選的“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據了解,兩位科學家是因為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
王振義陳竺獲國際癌癥研究大獎
日前,因在治療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APL)上取得的原創性研究成果以及顯著的治療效果,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獲第七屆圣·喬奇癌癥研究進展大獎。頒獎典禮將于3月6日在美國紐約舉行。 王振義、陳竺把傳統的中藥砷劑與西藥結合起來用于對病人的治療,使APL病人的存活率急劇提高。
最閃亮的星:他們是“共和國勛章”獲得者
8月12日,“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公示,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永志、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中國科學院院士李振聲、戰斗英雄黃宗德入選。王永志是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主持我國多型號導彈研制、火箭研發和參與制定中國載人航天發展藍圖,為國防現代化建設和載人航天事業作出杰出貢獻。榮獲“載人航天功勛科學家”榮
王振義:癌癥誘導分化第一人
? 王振義: 1924年11月生于上海,祖籍江蘇興化。1948年畢業于震旦大學獲醫學博士學位。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上海第二醫科大學校長(現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瑞金醫院上海血液學研究所所長,現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上海血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
王振義院士: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對病人負責
他被譽為“中國藥神”,攻克了最兇險的一種白血病,并為了讓更多病人“吃得起藥”而放棄申請專利;他堅持20年每周“開卷考試”,診治疑難病例,言傳身教,為血液學培養出一片“人才森林”,造就“一門四院士”傳奇……他就是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終身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王振義。9
張亭棟、王振義獲“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
?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東北大學王義教授入選歐洲科學院院士
日前,東北大學千人計劃特聘教授王義入選歐洲科學院院士,是本次該科學院信息學部遴選的12名院士中唯一的華人。王義教授因其在模型檢驗、嵌入式系統等領域的巨大貢獻獲此殊榮。 歐洲科學院又稱歐洲人文和自然科學院,總部設在英國倫敦,英語全稱為Academia Europaea (The Academy
王振義和陳竺領取圣捷爾吉獎-分享2.5萬美元
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創性成果及開發全新療法,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振義和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3月6日在美國領取了由全美癌癥研究基金會頒發的第七屆圣捷爾吉癌癥研究創新成就獎。 兩位科學家將三氧化二砷(俗稱砒霜)與西藥結合起來用于治療白血病,使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患者的“五年無
“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公示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黨中央決定,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根據評選頒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復比選、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組織考察、統籌考慮,產生4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10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為充分發揚
王振義:450萬用于學科建設,50萬歸課題參與者共有
87歲的王振義院士上周五剛剛赴京捧回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1月19日便來到校園與大學生面對面。作為科學家,王振義將一種惡性白血病細胞奇跡般地誘導分化為良性細胞,使之“改邪歸正”;作為老校長,王振義告訴上海交大醫學院的醫科生們,他這一生就是跟自己對著干的一生,從本為名利到無謂名利,始終擇善
師昌緒王振義獲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
胡錦濤向獲得2010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的師昌緒院士(右)、王振義院士(左)頒獎。 新華社發 中共中央、國務院 1月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著名材料科學家師昌緒和內科血液專家王振義兩位院士榮獲國家最高科技獎,成為該獎的第17
全國抗疫表彰大會,鐘南山獲頒“共和國勛章“
? 9月8日上午,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已84歲高齡的中國工程院院士、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獲頒“共和國勛章”。 這枚以“共和國”名義頒發、代表著最高榮譽的獎章,鐘南山受之無愧。 他是“士之德才蓋一國”的國士。新冠肺
痛別!“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逝世
戰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逝世 享年97歲記者從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等渠道獲悉,20日23時15分,戰斗英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張富清,因病醫治無效,在湖北武漢去世,享年97歲。張富清參觀天安門廣場(2019年7月27日攝)。新華社記者 熊琦 攝張富清1924年12月出生于
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王振義為衛生部長陳竺恩師
現在,王振義最重要的工作叫“開卷考試”,由臨床醫生提出難題,他查閱中外文獻,和學生們一起交流,教學相長。 今年已86歲高齡的王振義認真而不失幽默。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黨委書記嚴肅說,“和王老師打交道20多年,他對學生好,對病人好,是一個嚴肅認真的人。”而王振義則跟周
廣東汕尾領導會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
會見現場。汕尾市委書記張曉強。鄭志聰?攝黃旭華院士。鄭志聰 攝1月4日,廣東省汕尾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曉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逯峰會見前來汕尾參觀調研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張曉強高度贊揚了黃旭華院士“誓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跡,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家鄉父
廣東汕尾領導會見“共和國勛章”獲得者黃旭華
會見現場。汕尾市委書記張曉強黃旭華院士1月4日,廣東省汕尾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曉強,市委副書記、市長逯峰會見前來汕尾參觀調研的“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黃旭華。張曉強高度贊揚了黃旭華院士“誓干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的感人事跡,并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家鄉父老鄉親對黃旭華長期以來對
兩位中國科大人入選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黨中央決定,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根據評選頒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復比選、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組織考察、統籌考慮,產生4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10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其中,兩位
致敬英雄!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公布,鐘南山等4人入選
黨和國家功勛榮譽表彰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今天發布關于“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的公示,公示表示,為隆重表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中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黨中央決定開展“共和國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評選頒授,一共1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3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
王義遒:“考研熱”的“源”與“治”
近年來,我國研究生報考人數激增,形成了一股“考研熱”。從數據看,2022年全國碩士生報名人數為457萬,比前一年增長21%。此前的增長率在2021年與2020年分別為10.9%和17.2%,只是2019年為21.8%,略有超過。一項統計結果表明,哈佛大學教師中擁有博士學位的人數比例曾位列所有被統計高
36位共和國勛章-、國家榮譽稱號人選公布,屠呦呦等入選
近日,黨中央決定,首次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新中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根據評選頒授工作部署,在各地區各部門反復比選、集體研究的基礎上,經組織考察、統籌考慮,產生8名“共和國勛章”建議人選,28名國家榮譽稱號建議人選。為充分發揚民主,廣泛聽取意見,
袁隆平院士榮獲法蘭西最高農業成就勛章
“他造福了全世界”:袁隆平院士榮獲法國最高農業成就勛章 據湖南在線-湖南日報3月24日報道 “他造福了全世界!”今晚18時30分,法國駐華大使蘇和在其官邸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如是表示。而就在半個小時前,在法國駐華大使官邸,蘇和代表法蘭西共和國政府,向“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王永志:一生干了三件事
編者按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黨中央決定,開展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集中評選頒授,隆重表彰一批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建設和發展作出杰出貢獻的功勛模范人物。王永志、王振義、李振聲……一個個響亮的名字,是眾多杰出人士的代表,他們身上生動體
王義遒:“工向理靠”現象需要辯證看待
?■王義遒 作為一名脫離教學科研工作第一線20多年的“退休教師”,本不應對諸如工程教育理科化這樣的具體問題置喙,不過既然是“大家談”,筆者就不揣冒昧姑妄談之。 馬克思主義的精髓就是對具體問題作具體分析。本科教育(筆者認為研究生教育已非單純的“教育”,研究生已是初步的科技工作者,故本文只
陳賽娟院士獲法國文藝復興金質勛章
10月12日至13日,人類重要疾病的分子病理機制及其新靶向治療研討會在上海世博會法國館舉行。記者獲悉,13日,成立于1916年的法國文藝復興協會在上海授予中國工程院院士法國文藝復興金質勛章,以感謝和表彰她多年來中法交流方面做出的杰出貢獻。 中國衛生部部長、中法生命科學和基因組研究中心
鐘南山等院士專家為中小學教師授課
7月25日,由華南師范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廣州分院共同承辦的“全國科學教育暑期學校”中小學教師培訓(廣州會場)在華南師范大學正式開班。“共和國勛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鐘南山,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徐義剛結合自身科研經歷,圍繞如何做好中小學生科學教育,為線上線下的中小學教師
共和國一日痛別兩院士
12月21日,激光技術專家趙伊君、稀土冶金專家張國成兩位中國工程院院士駕鶴西去。 據@光明日報報道,激光技術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趙伊君,因病醫治無效,于2022年12月21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2歲。 趙伊君1930年11月出生于北京市,1953年畢業于北京大學,1997年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