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揭牌
10月10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北京市政府在京舉行揭牌儀式,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升級為“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作為國內引領具身智能技術突破與產業協同的關鍵平臺,創新中心升級后將致力于解決各類創新主體共性問題,推動產業標準制定,進一步降低企業研發、中試成本,推動具身智能產品在全球范圍內率先落地應用。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人形機器人創新發展指導意見》,將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具身智能產業定位于科技競爭新高地、未來產業新賽道、經濟發展新引擎。同年底,由優必選、京城機電、小米機器人、亦莊機器人等10家行業領軍企事業單位出資聯合組建,北京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正式成立。 2024年4月,創新中心發布通用機器人母平臺“天工”,實現了全球首個全尺寸純電驅人形機器人的擬人奔跑,全身協同控制泛化移動能力全球領先,可在斜坡、樓梯、草地、碎石、沙地等多種復雜泛化地形中實現平穩移動。2024年8月,“天工”在世......閱讀全文
智能機器人創新論壇在山東舉辦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602.shtm
智能機器人創新論壇在山東舉辦
4月14日,智能機器人創新論壇在山東產業技術研究院(以下簡稱山東產研院)舉行,論壇主要面向智能機器人產業發展需求,聚焦原創性技術及產業化應用難題,梳理產業突破發展創新思路,進一步加強智能機器人產業創新布局。中國工程院院士、山東大學校長李術才在論壇上表示,機器人的研發、制造、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科技創新
深化融合創新,推動智能機器人發展“提檔加速”
“機器人產業正在迎來一個創新發展、升級換代的重要機遇期。人機共融的智能時代已經開啟,機器人具有不可限量的發展潛力……” 在近日世界機器人大會領航峰會上,與會專家們暢談深化融合創新,推動智能機器人發展“提檔加速”。談發展·融合是個“催化劑” “機器人是‘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制造’深度融合的成果
智能超聲機器人來了!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700.shtm“我要做個機器人,替代你工作!”多年前,從事空間機器人研究的劉振每當看到做超聲醫生的愛人辛苦工作時,腦中總會不由自主冒出這樣一個想法。如今,劉振的身份已經從德宇航-哈工大聯合機器人實
手術機器人瞄準“智能精準”
近日,記者從2024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北京清華長庚醫院展位上獲悉,由該院牽頭研制的智能精準外科手術機器人在全球首發亮相。據悉,該系統提供診、療、評估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可用于成人胸、腹部等部位實質臟器微創手術,通過與醫學影像設備高度集成,實現了手術過程穿刺定位、實時引導、即刻評估,并且支持開展穿
智匯行動概念驗證創新大賽智能機器人專場在京舉辦
近日,由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主辦,中國科學院科技創新發展中心概念驗證中心和中科智匯工場共同承辦的“智匯行動·概念驗證創新大賽”?智能機器人專場路演活動在京舉辦。路演現場?主辦方供圖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人形智能機器人研究及產業化、架空輸電線路巡檢作業機器人、異質集成DTOF
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在深圳啟動
4月16日,廣東省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在深圳啟動。據悉,該創新中心將匯聚廣東省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學術、研究及產業資源,構建產業服務平臺,推動形成自主可控的具身智能機器人產業集群,促進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醫療健康、人才教育、城市管理、特種工業等領域持續創新。具身智能是指將人工智
智能機器人離人還有多遠
一年一度的世界機器人大會又臨近了。2015年,被譽為機器人發展的元年。三年多來,世界各國的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尤其是與人工智能聯系密切的機器智能的發展,讓機器人產業離“人”越來越近。這讓人不禁遐想:當機器人遇上人工智能,將會迸發出什么樣的創新火花?機器智能,是指機器所具有的一種能力,它使機器能夠執行
智能安保機器人在橘子洲“上崗”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4/3/519241.shtm近日,由湖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研究員張百達團隊自主研發的智能安保機器人在長沙橘子洲景區正式亮相。該機器人集成低速無人駕駛、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前沿技術,具備自主導航、人臉
陳小平:發展智能機器人急需協同創新與系統集成
不久前在荷蘭落幕的第17屆RoboCup機器人世界杯上,中國代表隊共獲得四項冠軍、一項亞軍。對此,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機器人實驗室主任、中國 RoboCup委員會主席陳小平近日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是很了不起的成績,表明中國在世界機器人版圖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在機器人進入智
2022國際自主智能機器人大賽舉辦
賽場上的智能六足機器人。? 北京市科協供圖8月26-28日,2022國際自主智能機器人大賽在北京科學中心舉辦。本屆大賽主題為“自立自強,賦能未來”,旨在依托競賽這一載體,在信息與人工智能技術領域更加主動地參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養高精尖專業人才、開展高水平國際學術交流、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更好地助力北
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來了!
1月11日,2021中關村國際前沿科技創新大賽總決賽在京舉行,可用于腫瘤治療的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亮相大賽成果展,吸引了眾多與會人員的關注。據介紹,智能型DNA納米機器人項目成果來源于中國科學院國家納米科學中心研究員聶廣軍團隊,是國家自然基金委與北京市自然基金委促成的第一個優秀成果落地轉化項目。智
以智能機器人推進機床行業轉型
美國福布斯網站7月23日刊登了一篇報道,題為:中國制造業的終結和美國工業的重生。 此文認為,中國人們目前極為擔憂中國房地產和基礎設施泡沫,但這是中國能通過花錢解決的短期挑戰,而中國經濟真正的威脅更加巨大和持久:制造業泡沫。 該文作者維韋克·瓦德瓦認為,通過提供補貼、廉價勞動
河南加緊布局機器人等智能裝備產業
河南省人民政府近日發布《河南省智能裝備產業發展行動方案提出,經過3—5年努力力爭智能裝備重點領域產業規模超過1000億元,引進培育10家左右國內領先的智能裝備龍頭企業,研發100項標志性智能裝備產品,打造8個國內先進的百億元級智能裝備特色園區,形成鄭州、洛陽、新鄉、許昌市4個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兩岸
邁赫機器人:搶占智能制造“制高點”
一個小個頭機器人端著焊槍,對面一個大塊頭機器人“手”拿大型工件不斷變換位置,槍槍“精準命中”。不到一分鐘時間,人們還沒有從眼花繚亂中回過神來,兩臺機器人的焊接工作已圓滿完成。 1月6日,記者在位于山東省諸城市的邁赫機器人自動化股份有限公司見識了工業機器人的威力。這是該公司新發明的ZL產品——
智能消毒機器人:守好冬奧“防疫墻”
做好新冠疫情防控,是辦好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重要前提,有一批特殊的戰士——智能消毒機器人,已經就位。在北京冬奧會運動員更衣室外,擺放著若干桌子,由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復雜系統管理與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先進機器人團隊研發的機械臂智能消毒機器人,正在對桌面上的物品進行深紫外線消殺。機械臂智能消毒機器人
智能消毒機器人-站好冬奧防疫崗
編者按:奮進的中國再度點燃激情與夢想的圣火,世界翹首以待的北京冬奧會于2月4日開幕。“水立方”變身“冰立方”、“百米級、分鐘級”精準氣象預報、國家速滑館世界跨度最大的單層雙向正交馬鞍形索網屋面、5G信號覆蓋所有場館、8K比賽畫面實時傳輸……科技冬奧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的主要特色,是體現我
我國智能機器人迎大發展-家用機器人需求巨大
國家物聯網協會會長王志良在8月10日召開的2013國際智能物聯和機器人產業高峰論壇上表示,物聯網技術將會引起現有產業的大洗牌,而智能機器人正是在新一輪發展中極具前景的產業,未來一定是機器人的時代。 與會專家稱,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機器人必將成為每戶家庭中的智能核心終端。中國機器
智能家庭機器人帶空氣凈化器
功能描述:1超高像素廣角攝像頭:室內監控和人臉識別;2聲源定位:根據聲音來源判斷方位,更加擬人化;3高清觸摸屏:與機器人互動,點選相應互動信息,設置提醒、觀看視頻;4高平衡性底盤:自適應各種地面環境,行走更平穩;5空氣凈化器:實時檢測判斷空氣質量,凈化室內空氣;6導航定位系統:深度視覺和高精度雷達傳
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在深圳成立
座談現場 為更好地促進衛浴行業的轉型升級,帶動和發展智能機器人創意產業,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和廈門市意杰文化傳媒有限公司聯合發起并組建“智能機器人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并于3月6日下午在深圳先進院舉行聯合實驗室成立簽約儀式。 廈門市意杰文化傳媒有限公
智能微型機器人可隨周圍環境“變身”
據美國每日科學網站近日報道,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攜手開發出一種微型柔性機器人,可根據周圍環境而改變形狀。未來,這款機器人或可被我們吞服,將藥物直接遞送到病灶組織。 自然界有許多隨環境變化而變形的微生物,由EPFL的塞爾曼·薩卡爾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布
智能機器人提升“中國天眼”運維質效
近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機器人”重點專項“重大科學基礎設施FAST運行維護作業機器人系統”項目,在“中國天眼”通過現場驗收,智能機器人為“中國天眼”提供運行維護保障。“中國天眼”是目前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全名是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其運行維護工作是保障其正常
浙大發展“智能+”“機器人+”-促成果轉化
中新網湖州5月12日電 (張斌)“在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工作這幾年,感覺國家對科技創新的投入越來越重視,高校和市場的合作也很緊密,我們希望能夠發揮優勢,為發展新質生產力貢獻力量。”日前,浙江大學湖州研究院清潔能源與高級渦輪系統研究中心項目帶頭人阮波對中新網說。幾年前,他從海外返回家鄉上海,并受邀加入浙
我國首臺激光智能除草機器人“上崗”作業
AI準確識別雜草,再通過激光照射來精準清除。日前,由華工科技與哈工大機器人實驗室合作研發、中國第一臺“全天候智能激光除草機器人”在黑龍江省黑河市愛輝區開啟田間試驗,實現了該領域的國內首創。“激光除草技術正在被廣泛應用,完全摒棄了化學除草劑的使用,為有機農業種植開辟了新道路。”華工科技旗下華工激光有限
智能機器人助力探查地下管道堵塞
街道的下面是復雜的管道,對其進行定期檢查或修復,通常需要將其挖出來,但這種方法成本高昂,還可能擾亂交通、滋擾居民、破壞環境。英國研究人員在《機器人與人工智能前沿》雜志上發表的一項新研究表明,英國微型機器人可在最窄的管道網絡中穿行,并將損壞部分或有障礙物存在的圖像傳給人類操作員。 利茲大學教授內塔
智能微型機器人用電子“大腦”自主行走
據發表在21日的《科學·機器人》雜志的論文,美國康奈爾大學的研究人員在100到250微米大小的太陽能機器人上安裝了比螞蟻頭還小的電子“大腦”,這樣它們就可以在不受外部控制的情況下自主行走。 這項創新為新一代微型設備奠定了基礎,這些設備可以跟蹤細菌、嗅出化學物質、摧毀污染物、進行顯微手術并清除動脈
人工智能機器人居然能開發新材料?
柯蒂斯·柏林蓋特是一名材料學家,在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大學工作時,他曾要求研究生改進太陽能電池中的關鍵材料,以提高其導電性。 他在這一過程中發現,潛在的調整變量數量繁多,不同變量可產生千萬種可能。比如加入微量金屬和其他添加劑可以改變加熱和干燥時間。艾達是一臺由人工算法驅動的機器人,可以幫助英屬哥
智能升級,打造實踐創新的“寶藏之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8046.shtm“輸入程序,點擊運行……”在華東理工大學工程創新實踐中心(以下簡稱工創中心)數控云實驗室里,學生們正在體驗一場“沉浸式”數控虛擬仿真實踐體驗之旅。作為面向全校開放的學生工程實踐能力培養
智能工業軟件與開源創新,走向何方
?部分與會者合影 清華大學供圖日前,清華軟件論壇暨小米高校學術論壇在該校舉辦。論壇以“智能工業軟件與開源創新”為主題,邀請了智能工業軟件和開源技術領域專家進行專題講座。該論壇由清華大學軟件學院院長王建民主持。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家廣在致辭中指出,軟件定義世界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軟件成為解決“卡脖子”難題
智能水下機器人專家徐玉如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著名潛器與水下智能機器人技術專家,哈爾濱工程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徐玉如因病醫治無效,于2012年2月17日上午11時53分不幸逝世,享年70歲。 徐玉如院士生于1942年7月,江蘇省泰興市人,漢族。1961年考入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