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飛行機器人的飛行原理基于水母,外部的瓣狀“翅膀”運動狀態類似水母“噴”流前進 據國外媒體報道,幾個世紀以來,人類一直在尋找能飛翔的技術,比如模仿鳥類和昆蟲飛行等,科學家在仿生學的基礎上研制出多種不可思議的飛行器,但近日科學家根據海洋中的水母研制出一種特殊的飛行器,那就是微型飛行機器人。來自紐約大學的研究小組對水母進行了大量觀察和研究,發現它們像一把傘一樣劃水前進,如果將該技術用于飛行器的研制,可以開發出類似的空氣動力組件,通過類似的運動實現飛行。 紐約大學的研究人員Leif Ristroph是這款微型飛行機器人課題的主要負責人,他根據水母在水中前進的特點研制出具有四個“翅膀”的飛行器,其運動機制如同水母游動,只不過水母劃動的是水,微型飛行機器人劃動的是空氣,飛行器將自身下方的空氣壓縮然后“噴”出,這樣就可以讓飛行器在空中運動了。從外觀上看,微型飛行機器人像一把傘,符合空氣動力學的原理,在上周日于華盛頓舉行的流體力......閱讀全文
圖為霍金微博上微型飛行器概念圖 困于患病身體的第五十四年,世界聞名的理論物理學家霍金計劃發起“極速飛行”。 4月13日,大都會歌劇院,這位歪在輪椅里、靠機器發聲的天才在臺下靜候。他剛剛完成了一件“正經事兒”:與尤里·米爾納以及馬克·扎克伯格一起,“啟動了一個全新設計的長距離太空旅行項目”。
中國探月工程在線訪談實錄2007年8月16日,月球探測工程中心副主任郝希凡,以及衛星系統、運載火箭系統、測控系統、地面應用系統等分系統專家做客國防科工委政府門戶網站(www.costind.gov.cn)和中國探月網 (www.clep.org.cn),圍繞中國探月的路線圖、目標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2015年度十大新興技術,飛行機器人、仿人腦芯片等十大突破性的科技進展入選。 此榜單每年發布一次,由世界經濟論壇新興技術跨界理事會選出該年最有潛力解決全球長期挑戰的技術成果,旨在促使人們關注新興技術的潛力及蘊藏的風險。 今年的十大新興技術體現了創新在改善人們生活、推動行業變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近日報道,在20世紀初那些飛行器先鋒們的啟發下,美國紐約大學科學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水母飛行器”。 這是一種超輕微型實驗機,重量僅2.1克,也是第一架能像水母在水中運動一樣在空中盤旋、移動的人造飛行器。相關論文發表在英國皇家協會《交界》雜志上。 “我們最初的興趣是想造
6月20日,在南開中學航天體驗館,學生們通過弧形屏幕觀看中國首次太空授課。 當日,神舟十號航天員在天宮一號開展基礎物理實驗,為青少年進行太空授課,全國8萬余所中學6000余萬名師生同步收看。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都是學生。”神舟十號飛船出征之前女航天員王亞平意味深長的話語,一直縈繞
唐九華(1929年—2001年) 唐九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上海。中國光學工程總體設計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世紀5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地形一號經緯儀、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并推廣工業生產。6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多種大型光學跟蹤測量設備和坐標基準傳遞設備,均達到世界
唐九華(1929年—2001年) 唐九華,浙江紹興人,出生于上海。中國光學工程總體設計專家。1991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20世紀5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地形一號經緯儀、自動記錄紅外分光光度計并推廣工業生產。60年代,負責研制成功多種大型光學跟蹤測量設備和坐標基準傳遞設備,均達到世界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2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
“神七”飛船轉運 王艷梅/攝 飛船對接 袁明月/攝 9月6日上午,神舟七號載人飛行任務總指揮部向中央專委正式請示,請求中央專委授權神舟七號載人飛船在9月25日至30日擇機發射。當天晚上,神舟七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三巨頭”——載人航天工程航天集團總經理馬興瑞,載人航天工程副總指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8月31日報道,多年來,科學家在仿照昆蟲制造微型飛行器(MAVs)的研究中,一直面臨著攜帶能持久供電的電源這一挑戰。最近,密歇根大學科學家就另辟蹊徑,直接利用真正的昆蟲,解決了飛行器電源方面的一個難題。 密歇根大學電力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學院的艾瑟姆·阿坎·阿
葉培建 第一步 從“神一”到“神七”,實現中國人進入太空的夢想。 第二步 多人多天飛行、航天員出艙在太空行走、完成飛船與空間艙的交會對接。 第三步 建立中國自己的空間站。預計2020年,中國就將建立60噸級的空間站。 “天宮一號”已在太空遨游近一個月。下個月,神舟八號將
科學家希望破解家蠅超強的飛翔能力,研制出新型無人機目前無人機被用于偵察與空襲 北京時間8月2日消息,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目前,英國牛津大學的科學家正在研制革命性的昆蟲型微型飛行器。這種飛行器在設計上立基于昆蟲,采用富有革新性的撲翼和微型攝像頭。它們擁有廣泛的用途,可用于危
數千年來,人類依靠直覺去探索世界運行的原理。雖然這種方式也會讓我們誤入歧途,譬如曾相信地球是平的,但結果仍然是真理大過謬誤。現在,我們認識世界的方式正發生劇變:人工智能刷新著超越人類的成績、引力波將帶來天文學革命、基因編輯讓設計生命近在咫尺、量子計算機虎視眈眈地要推翻50年來的經典運作方式……這
美韓科學家開發人造感覺神經系統,為假肢和機器人提供觸感 美國斯坦福大學和韓國首爾國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人造感覺神經系統,可以激活蟑螂的抽搐反射,還能識別盲文字母。相關文章發表在近日的《科學》雜志上,這項為假肢創造人造皮膚的工作,是恢復截肢者感覺的第一步,也許有一天可以為機器人提供一些反射能力。
截至10月6日,2016年諾貝爾三大科學獎均已揭曉,共7位科學家摘得桂冠。 3日晚,作為第一個被公布的獲獎項目,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將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對細胞自噬機制的發現;4日晚,三位科學家戴維·索利斯、鄧肯·霍爾丹和邁克爾·科斯特利茨獲得物理學獎,其成就是在物質的
人類世世代代生活在地球上,對于自己腳下的這片土地人們再熟悉不過,但是能一窺這顆藍色星球全貌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雖然之前一些公司推出了面向大眾的太空游項目,但是由于其過于高昂的價格,讓普通人只能“望空興嘆”。近日,美國知名旅行社世界觀公司推出了一項氦氣球太空游計劃,目前該計劃已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
新型飛機效果圖(來源:MIT) 自萊特兄弟的“飛行者1號”于1903年升空以來,100多年間,飛機的外形、動力裝置、燃料等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幾乎所有飛機都存在一些共通之處:通過部件的運動產生推力,例如螺旋槳、渦輪風扇,也因此產生巨大的噪音。而現在,麻省理工學院(MIT)副教授史蒂文·巴雷特
也許人們對實驗室的印象還停留在顯微鏡、培養皿、穿著整潔白大褂的怪博士上,而有些地方卻未必如此。一起來看看那些全世界讓你亮瞎眼的超級炫酷的實驗室吧!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
拓展閱讀 中國科技實力正以多快的加速度逼近美國 科技水平是國家實力、人民生活水平的最本質的標志。當今世界科技水平最高的國家顯然是美國。中國的科技水平處于什么位置呢? 文︱袁嵐峰 本文于2015年8月原載于作者博客,原文有刪節,不代表新華社瞭望智庫觀點。 如何理解當
密蘇里科技大學:實驗煤礦在這里,學生可以學習如何爆破建筑物,設計煙花,從石場壁上平滑地炸掉片石,在搖滾音樂會上燃放煙火,并為電影施放火焰特技。該課程的篩選過程嚴格程度可以與美國中央情報局媲美。考生必須提交一份詳盡的背景審查材料,非美國公民可能還要通過煙酒火器局審查。密蘇里科技大學
這一年,我們發現了“上帝粒子”,探索了火星上的古溪流,研究了細菌的愈合能力,學會了開采更多的清潔能源,諸如此類的新發現注定使2012年成為科學發展的非凡一年。 1.希格斯粒子:世界的重力之源 花了數十年時間,砸下數十億美元,今年7月,位于日內瓦附近的大型強子對撞機終于給了回報。物理學
這是研制實驗室對外展示的一段錄像中的截圖,顯示一臺微型飛行機器人正振翅執行垂向飛行測試,系統采用了閉合線路控制。 北京時間9月22日消息,最近美國的工程師們在向昆蟲仿生學微型飛行機器人研制的方向上又邁出了關鍵性步驟,離完全自主飛行的目標又進了一步。日前他們首次對外界展示了一臺采
基因剪刀 使用CRISPR基因調控技術直接操縱細胞基因組,研究人員將老鼠的皮膚細胞變成了誘導多能干細胞。曲面加速光束 美國和以色列科研團隊實現了光束軌跡偏移。此實驗可用于模擬廣義相對論現象。幽靈粒子 來自太空的一個高能中微子橫穿南極洲“冰立方”中微子天文臺,科學家認為其來源可能是耀變體。探訪“
序言:從我聽說和認識饒毅算起,已經有十五年了,但直到2005年才把他當作自己的朋友。而我們真正一起做事、我比較深入地理解饒毅的想法并成為莫逆之交,則發生在2008年我全職回國以后。在別人面前我常常主動提起饒毅,評論他和他做過的事情,因為我總覺得他留給大家的印象過于片面或偏激,他的另外一面很少為人
飛行員要訓練防止眩暈,因為眩暈會導致突然失去垂直方向感而不能辨別上下方位,這可能導致飛機失事。科學家認為,這種情況是腦中一個功能類似于3D羅盤的腦區暫時出了故障。最近,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利用蝙蝠實驗,首次證明了哺乳動物腦中存在這種3D羅盤,這些特定的神經元能感知動物的頭正朝向哪個方向,以此幫
范景蓮,現任中南大學難熔金屬與硬質合金研究所所長、湖南省納米材料工程中心常務副主任,先后榮獲國家杰出青年基金、中組部“萬人計劃”、教育部“長江學者”、全國創新爭先獎、何梁何利基金、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等榮譽,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作為一名女性科學家,這樣的成績和榮譽對她來說殊為不易。1967年7
北京時間12月18日消息,美國宇航局網站最近日前公布了美國宇航局在2008年取得的十大科學成就,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鳳凰號圓滿完成火星探測任務,以及NASA幫助設計的第四代鯊魚皮泳衣均上榜。 以下是美宇航局2008年十大科學成就名單: 1.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國際空間站建設接近尾聲
美國的科學家日前宣稱,通過模擬翼龍的外形對飛機的垂直尾翼進行重新配置,可將飛行時的轉彎半徑減小14%。這可大幅提高飛機的靈活性,有助于小型飛機在城市等環境中更輕松地避開障礙物。相關論文發表在最新一期《生物靈感與仿生學》雜志上。 雖然現在四足動物物種只有鳥類和蝙蝠才能飛行,但第一次實現飛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