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英國癌癥研究院的科學家們在發表于12月1日《自然》(Nature)雜志上的一篇新研究論文中,描述了一個似乎在癌癥中發揮重要作用的新型蛋白質家族——谷氨酸膜內蛋白酶(glutamate intramembrane proteases),并著手解析了這一新家族的結構,該家族的基礎成員在將健康細胞轉變為癌細胞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員詳細闡明了一種叫做Rce1的蛋白的結構,確立了它是全新蛋白質家族的第一個已知成員。 在這項新研究中,他們針對人類Rce1的同源物:海藻產甲烷球菌( Methanococcus maripaludis)的Rce1進行了研究。Rce1與人類癌癥有關聯,是因為其幫助了另一類與細胞分裂和癌癥轉化相關的蛋白:CAAX蛋白。 這些CAAX蛋白質中包括了最重要的一個癌癥觸發因子:Ras蛋白,Ras蛋白在細胞癌變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采用傳統藥物卻很難靶向它。 了解Ras觸......閱讀全文
一直以來基因畸形被認為是引發癌癥的主要原因,但一項新研究發現,細胞內蛋白質失衡可引發癌癥。科學家稱這是個重大的突破,揭示了癌癥的非遺傳機制。 該研究結果發表在《Oncogene》上,闡述了蛋白質失調是一個強大的癌癥預測工具,可判斷患者是否對化療有回應或者腫瘤是否擴散到其他部位。該研究結果打開了
人為什么會變老?對于人類來說,如何才能長生不老真的是一個令人著迷的問題。但是至今為止都沒有一個讓人滿意的答案。衰老一直是生命過程中的核心環節,也是影響整個人類社會健康發展的重要問題。目前世界各國均面臨著嚴重的人口老齡化,數據顯示到2050年約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年齡將超過60歲。因此,深入了解衰老
科學家們發現降低特定蛋白質水平或阻斷蛋白質后能抑制兩種不同類型的癌細胞擴散到小鼠的肺部,該蛋白在人類和許多其他動物中是常見的。研究表明,當該蛋白質變得失調,有助于癌癥轉移。 研究人員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有Chitinase 3-like-1 (CHI3L1)蛋白,因為它在我們機體抵抗感染中發揮重大
雖然人類已經不懈努力的研究了幾十年,但是到目前為止還無法攻克癌癥。然而研究人員已經發現了癌癥不少的致命弱點,正在積極進行研究,基于這些致命弱點開發新的藥物和療法。因此本文中小編盤點了近期發現的癌癥治療新靶標,分享給大家。 【1】Nature:蛋白過度表達可能是癌細胞的致命弱點 DOI: 10
大多數癌癥藥物都被設計來阻止細胞生長,這是癌癥的一個標志,控制細胞生成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信號通路是一個受歡迎的靶標。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這一信號通路中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其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它似乎控制了機體一小部分蛋白質的生成,而這些蛋白對于調控生長和細
大多數癌癥藥物都被設計來阻止細胞生長,這是癌癥的一個標志,控制細胞生成成千上萬種蛋白質的信號通路是一個受歡迎的靶標。 來自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了這一信號通路中一個有前景的新藥物靶標,其之所以具有吸引力,部分原因在于它似乎控制了機體一小部分蛋白質的生成,而這些蛋白對于調控生長和細
就在25年前,人們還只是將非編碼RNAs視作是整個基因組景觀中的“背景噪音”。而現在越來越多的證據已經表明,它們廣泛地參與了生命現象的各個環節,如生長、分化、發育、免疫,甚至在腫瘤的形成中也具有重要的調控作用。兩項最新的研究發現揭示了,其中一種微小的非編碼分子——miR-22在兩種類型的癌癥中發
來自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癌癥研究人員在新研究中,確定了一種小分子能夠啟動小鼠自身的腫瘤破壞系統,觸發癌性組織中的細胞死亡,且不影響健康組織。相關論文發表在2月6日的《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雜志上。 這一命名為“TIC10”的小分子激活
近年來,科學家們在白血病領域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同時也取得了很多可喜的研究成果,本文中,小編對近期科學家們在該領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進行整理,分享給大家! 【1】Cancer Cell:科學家在急性髓性白血病療法開發上獲重大突破! doi:10.1016/j.ccell.2019.06.003
最近,科學家研制出了一種高度特異且具有良好特征的化學探針,它可以切斷2個與癌癥有關的重要蛋白,從而進一步闡述了這些蛋白對推動癌細胞增殖所發揮的作用。 這項新的研究,發表在十月二十六日的Nature子刊《Nature Chemical Biology》,發現了兩個蛋白質的第一個高度選擇性的調節器
個體化醫療正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學界的重視,而生物標志物是實施個體化醫療的基礎。生物標志物(Biomarker)是近年來隨著免疫學、分子生物學和基因組學技術的發展而提出的一類與細胞生長、增殖、疾病發生等有關的標志物;能反映正常生理過程或病理過程或對治療干預的藥物反應,在早期診斷、疾病預防、藥物靶點確
結腸癌是美國癌癥相關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一疾病的風險因子多種多樣,包括老年和飲食等因素。科學家們希望找到大多數病例共有的一些至關重要的特征,利用它們來開辟新的治療。在幾乎所有病例中,結腸腫瘤的DNA均發生了與某一關鍵性的細胞內信號途徑相關的突變,從而導致了某些蛋白質累積,驅動細胞失控性生長。
任何同衰老相關的疾病可能都始于細胞失去對相位分離的控制。當David Courson和Lindsay Moore抵達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市參加夏季交流項目時,他們期望嘗試一些新技術并且見識下高端顯微鏡。作為研究生,兩人從未想到會幫助解決一個困擾研究人員超過25年的生物學問題。他們在海洋生物學實驗室
液滴的藝術 圖片來源:Steve Pavlovsky/Liquid Light Lab 任何同衰老相關的疾病可能都始于細胞失去對相位分離的控制。 當David Courson和Lindsay Moore抵達美國馬薩諸塞州伍茲霍爾市參加夏季交流項目時,
該發現或有助于科學家改善對肺癌的治療 肺癌是世界上最常見的癌癥,每年診斷出的患者高達130萬。很多研究顯示,抽煙與肺癌之間有著緊密的聯系,但是具體機制一直沒有弄清。美國科學家近日發現,某種特殊蛋白含量的降低會導致DNA損傷,從而觸發肺癌。 這一發現可能有助于科學家在將來改善對肺癌的治療。相關論文
許多癌癥患者都遭受消耗性綜合征(wasting syndrome),稱為惡病質,患者體內的肌肉和脂肪組織被破壞。根據兩項果蠅腫瘤模型的研究表明,一種抑制胰島素信號的腫瘤分泌蛋白,可能是觸發這種消耗的一個因素。 這些研究結果四月六日發表在Cell旗下子刊《Developmental Cell》,表
結腸癌是一種嚴重的疾病,是全球癌癥相關死亡的一個首要原因,其死亡人數正在上升,從1990年的5萬到2010年70萬。盡管科學家們對推動并促成這種疾病的遺傳突變有了越來越多的認識,但是這個數字仍然呈增長勢頭。最近,中國農業大學和賓夕法尼亞大學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了該疾病的一個新元兇——一種稱為MS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澳大利亞墨爾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抗癌藥物,它能夠誘導癌細胞進入永久睡眠狀態,而不像傳統癌癥療法那樣產生有害副作用。 5ce4785b6c534fc.png 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揭示第一類抗癌藥物的療效,它們通過使
北京時間8月7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目前,澳大利亞墨爾本科學家發現一種新型抗癌藥物,它能夠誘導癌細胞進入永久睡眠狀態,而不像傳統癌癥療法那樣產生有害副作用。 這項研究發表在近期出版的《自然》雜志上,研究人員揭示第一類抗癌藥物的療效,它們通過使癌細胞進入睡眠狀態來阻止腫瘤生長和擴散,而不破
人類基因突變不僅僅是科幻電影描述的那樣,它們還能記錄進化事件的時間。 數學家一直在計算π的數值,即便他們已經知道了超過12萬億位數字;物理學家也在不停地鞭策自己,因為他們無法確定3個有效數字外的萬有引力常數。相比之下,遺傳學家在人類DNA突變速度方面正面臨兩難抉擇。 這一速率對校
今年癌癥研究成果格外引人注目,各領域英雄大顯神通,早前幾個月我們剛報道過:Benjamin F. Cravatt蛋白質組學研究組與輝瑞公司歷時多年研制而成的肺癌小分子抑制劑;Marcus Peter課題組發現的人體天然存在的廣譜癌癥殺手siRNAs;歐競雄肝癌研究課題組報道的能繞開腫瘤耐藥的自噬
癌細胞很狡猾,善于偽裝且分裂、轉移能力強。科學家們一直試圖針對性地“揪住它們”。近日,科學家們研發出一款新型抗癌藥物——可以讓癌細胞“永久休眠”。這一作用可以阻止癌癥的惡化、復發,且不會像傳統的放化療那樣產生難熬的副作用。Killer T cells surround a cancer cell
有研究表明,皮膚癌發病與日光照射、電離輻射損傷、接觸化學制品、病毒和灼傷等因素相關,其中長期暴露在太陽紫外線下會導致DNA突變,進而發展為皮膚癌。而在最近,由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UC San Francisco)和費城托馬斯·杰斐遜大學(Thomas Jefferson University)的
許多人被迫與一種異常具有攻擊性的血癌——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ML)作斗爭,但他們的存活時間往往不超過五年。唯一的治療方法——骨髓移植通常也不適合這些病患。現在,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在《Nature Cell Biology》雜志上報道了一個長期被忽視的白血病細胞內部機制組成——剪接體(splice
DNA切割酶對基因結構調節起著關鍵作用。研究人員發現,它在導致癌癥的(如白血病和實體瘤)易位(translocations)異常重排中表現活躍。 II型拓撲異構酶(type II topoisomerase, TOP2)通過斷裂DNA雙鏈磷酸二酯鍵,來更正DNA連環數,使細胞DNA正常轉錄、復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癌癥阻斷機制的關鍵觸發因素。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上。 這種被稱之為“癌基因誘導細胞衰老”(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的機制,可以阻斷大
來自斯克里普斯研究所(TSRI)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了細胞中一種重要的癌癥阻斷機制的關鍵觸發因素。該研究發表在近期的《分子細胞》(Molecular Cell)雜志上。 這種被稱之為“癌基因誘導細胞衰老”(oncogene-induced senescence)的機制,可以阻斷大
生物通報道:在對抗癌癥的斗爭中,醫生們拋出了手術、化療和其他藥物的組合拳,以擊退癌癥這個無情的敵人。現在,科學家們向臨床醫生的工具箱中又添加了一記重拳。 一種新靶向療法——使用納米顆粒,讓喬治亞理工學院的研究人員能夠在小鼠體內試驗中清除卵巢腫瘤。本研究首席研究員John McDonald博士說
網易科技訊 3月5日消息,據Futurism報道,越來越多的研究人員正在尋求開發一種能引發對腫瘤細胞免疫反應的癌癥疫苗。來自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希望利用一種類似病毒的粒子來幫助動物對抗癌癥。 美國國家癌癥研究所為密歇根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提供了240萬美元的資助,用于為動物研制一種癌癥疫
想調整研究方向,獲得學術研究突破口?想獲得論文選題思路,提高發文命中率?你需要了解學科發展態勢和未來走向!賽業生物專欄《Gene of the Week》每周會根據熱點研究領域介紹一個基因,詳細為您介紹基因基本信息、研究概況和應用背景等,助您保持學術研究敏銳度,提高科學研究效率,期待您的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