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性、難降解性和揮發性,在環境中可長期存在,并能通過大氣、水體發生長距離傳輸,影響遠離人類活動的偏遠地區,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系統。在《斯德哥爾摩國際公約》的規范下,全球范圍內POPs的一次污染已經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二次排放與長距離遷移所帶來的污染問題尤為突出。在這樣的背景下,海洋作為POPs的第一大匯,其POPs觀測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中國科學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張干課題組依托2011年4-5月“實驗一號”科考船的開放航次在印度洋進行大氣和水體POPs觀測,以14種有機氯農藥(OCPs)為目標化合物,通過水汽交換逸度系數和手性化合物的對映體特征評估了該區域的POPs來源。研究發現禁用后,OCPs的整體含量有所下降,但陸地附近的含量仍然相對較高。對于相對清潔的印度洋海域而言,大氣OCPs僅有少部分是來自海水揮發,表明雖然一次污染已經得到控制,而周圍陸源二次污染的長距離遷移對海洋的影響仍占......閱讀全文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是在全球被封殺的有毒污染物總稱,它具備四種特性:高毒、持久、生物積累性、親脂憎水性,而位于生物鏈頂端的人類,則把這些毒性放大到了7萬倍。 如果沒有三鹿奶粉事件,有多少人會知道三聚氰胺這種化學物質?但它確實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 再看看這些:α-六氯環己烷;β-六
東莞市橫瀝垃圾焚燒發電廠。 近年來各地垃圾焚燒廠選址爭議不時出現,二惡英排放源的信息公開日益受公眾關注。2010年10月,環保部等九部門發布《關于加強二惡英污染防治的指導意見》,當中規定:“每年年底前,各省級環保部門依法公布應當開展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二惡英重點排放源企業名單”
污染土壤修復是指利用物理、化學和生物等方法轉移、吸收、降解和轉化土壤中的污染物,使其濃度降低到可接受水平,或將有毒有害污染物質轉化為無害物質的過程。從根本上說,污染土壤修復的技術原理可概括為改變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態或同土壤的結合方式,降低其在環境中的可遷移性與生物可利用性,以及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質
中國,北京(2007年10月17日)服務科學世界領先的賽默飛世爾科技(原熱電公司)積極支持中科院生態中心在西藏林芝地區的巴松錯 (海拔3900m)和高原圣湖納木錯(海拔 4600m)進行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高原科學考察活動。 林芝地區地處藏東南雅魯藏布江下游,原始森林
近日,質標所飼料質量安全檢測與評價創新團隊在國際環境領域權威刊物《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SCI TOP 5%)連發兩文,系統闡述了新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全氟化合物(PFASs)在高蛋白飼料原料中的賦存特征和在“飼料—養殖動物—人”全鏈條中遷移
全國衛生與健康大會8月19日~20日在北京舉行,習近平總書記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時指出,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與健康的基礎。要按照綠色發展理念,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建立健全環境與健康監測、調查、風險評估制度,重點抓好空氣、土壤、水污染的防治,加快推進國土綠化,切實解決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
中國履行斯德哥爾摩公約能力建設四川省履約示范子項目近日取得階段性成果。 這一項目2012年4月在成都啟動,通過數據統計分析及專家咨詢調研,篩選確定了四川省POPs污染重點行業為電爐煉鋼和鐵礦石燒結,并重點對這兩個行業的基本情況展開了調查分析,對國內外POPs污染控制措施及相關政策進行了詳細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環境保護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環境保護局,遼河保護區管理局,各直屬單位: 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的任務部署,提升環境科技創新能力,為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構建
日前,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朱校斌研究員等成功研究開發出用于養殖水環境的安全綠色生物功能新材料。 科研人員以海洋天然生物物質(如貝殼、昆布、海螵蛸等)為主要材料,經過酸洗、烘干、活化和研磨后得到活化貝殼粉,在由NaCl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鈉(SDBS)組成的熱力學穩定的
2015年8月6日-7日,2015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學術年會在深圳金茂園大酒店隆重召開,本次大會由中國環境科學學會主辦,會議緊緊圍繞國家環保中心工作和環境科技前沿,組織國內外的環保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進行交流研討,旨在推動我國環境科學研究、技術創新、學科建設和環保事業的發展。會議設主會
江蘇省位于我國大陸東部沿海,是電器電子產品消費大省。消費水平的提升帶來電子廢物的快速增長,據測算,“十二五”期間江蘇省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四機一腦”(電視機、電冰箱、洗衣機、房間空調器、微型計算機)以每年50萬~60萬臺的速度快速增長,預計在“十三五”期間數量還將持續增長,江蘇省面臨的電子廢物污染
地球上有多少種人工合成的化學品?這個問題無法精準回答,據美國《化學文摘》統計,已注冊登記的化學物質超過1.6億種,其中被大量生產和使用的約有10萬種。 美國化學會的徽標上寫著一句名言:化學為了生活。化學品的廣泛使用極大促進了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但它也是一把雙刃劍。“理論上說,化學品只要生產出來
由清華大學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研究中心、環境保護部斯德哥爾摩公約履約辦公室、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專業委員會和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聯合主辦, 哈爾濱工業大學 城市水資源與水環境國家重點實驗室承辦的“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2011 暨第六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全國學術
六溴環十二烷(HBCD)是目前應用最廣的添加型環烷烴類溴代阻燃劑,主要應用于聚苯乙烯泡沫、紡織品、電纜線和電子產品的阻燃。隨著HBCD的大量生產和廣泛應用,人們已經在各種環境介質中(包括大氣、水體、土壤、沉積物、生物體以及母乳等)頻繁地檢測出高濃度的HBCD。HBCD具有持久性、生物蓄積性和生物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9年5月17日,第十四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論壇暨化學品環境安全大會在美麗的羊城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由清華大學、中國環境科學學會持久性有機物專業委員會、中國化學會環境化學專業委員會、清華蘇州環境創新研究院主辦,暨南大學承辦,論壇共有600余人出席。在大會開始前,隆重舉辦了《斯德
一、中國化學會第27屆學術年會 時間: 6月20-23日; 地點:福建省廈門市; 預計參加人數: 2000人 主題:創新型社會與化學的責任 內容及范圍:1.綠色化學;2.環境化學;3.化學生物學;4.納米化學;5.應用化學;6.有機化學;7.聚合物科學中的理論、模擬和計算研究;
近期,中國科學院深海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彭曉彤團隊與天津大學孫若愚、劉羿團隊,以及法國科學院圖盧茲地球環境研究所、南開大學、南京大學合作,利用深海所自主研發的深淵著陸器采集的馬里亞納海溝和雅浦海溝生物樣品,通過汞同位素揭示深淵甲基汞的來源與遷移途徑。研究發現,相比于淡水及海岸帶區域里類似的片腳類動物
人類與環境污染宣戰,始自卡森《寂靜的春天》環保吶喊。卡森揭露了資本主導的大型污染企業和制藥公司向環境釋放污染物,造成生物多樣性下降以后,國際組織、各國政要紛紛采取了相應的行動,試圖拯救日益危機的地球生態系統。這個計劃從1971年人類環境宣言就開始了,直到后來各種公約出現。然而,遺憾的是,這些國際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在水環境中廣泛且持久存在,對水生態及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危害。浮游生物處于水生態系統的最底端,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傳遞是掌握其生態風險的關鍵。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副研究員陶玉強等人在亞熱帶典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多環芳烴在浮游生物網中的富集與傳遞機制取得進展,
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在水環境中廣泛且持久存在,對水生態及人體健康構成很大危害。浮游生物處于水生態系統的最底端,了解POPs在浮游生物中的富集及傳遞是掌握其生態風險的關鍵。日前,中科院南京地湖所副研究員陶玉強等人在亞熱帶典型富營養化淺水湖泊多環芳烴在浮游生物網中的富集與傳遞機制取得進展,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隨著創新、協調、開放、綠色、共享的五大發展理念的確立,國務院出臺了“大氣十條”和“土十條”等環境保護的相關文件,標志著環境保護進入新時代。十九大的決議--加快建設美麗中國和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環境問題成為已經成為我國未來三年的三大攻堅領域之一。污
亞特蘭大(2011年3月14日)– 世界領先的科學服務商賽默飛世爾科技公司,今天宣布開放其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ersistent organic pollutants,POPs)卓越支持中心。該中心具有多名POPs分析專家,可為研究、測量和監測食品和環境中的二惡英和其他POPs的實驗室提供支
每年的5月17日,對一群環境科學工作者來說含義特殊,而對中國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更具有特殊意義。 “八年前的這一天,是《斯德哥爾摩公約》(以下簡稱《公約》)正式生效的日子,我國的POPs減排工作也被正式提上日程。”在第七屆持久性有機污染物學術研討會的會間,清華大學環境與工程系主任余剛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8年5月4日,由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易修復生態平臺|生態修復網、中貿慕尼黑展覽(上海)有限公司主辦,國家環境保護城市土壤污染控制與修復工程技術中心、上海污染場地修復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聯合主辦的IE expo中國環博會高峰論壇——第六屆國際場地修復論壇在上海市博雅酒店開
為降低和消除環境與健康風險,削減、治理、清除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以下簡稱POPs)污染,建設全國生態文明示范區,海南省日前采取六項措施,全面推進POPs污染防治工作。 海南省印發實施了《海南省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十二五”污染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明確
中科院廣州地化所的研究人員最近發現了北印度洋水面大氣中有機氯農藥(OCPs)的主要污染來源。相關成果日前發表在《環境科學與技術》雜志上。 據介紹,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具有高毒性、難降解性和揮發性,在環境中可長期存在,并能通過大氣、水體發生長距離傳輸,影響遠離人類活動的偏遠地區,危害
西藏自治區政府第十三次常務會議日前審議通過了《西藏自治區“十二五”持久性有機污染物防治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在分析西藏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污染現狀、存在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趨勢的基礎上,提出了西藏POPs污染防治的指導思想、基本原則、規劃目標、主要任務、項目投資
2009年11月7日上午8時許,由中國質譜學會有機質譜專業委員會與中國分析測試協會主辦的,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于北京外研社國際會議中心隆重召開,來自全國質譜界專家、質譜廠商技術專家、青年研究者和學生300余人。 2009年中國有機質譜年會開幕式現場 大會開幕式由中國農業
近日,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副研究員韓冬梅與合作者系統收集全國范圍內的海量調查數據,對我國地下水硝酸鹽污染、水體有機污染進行了全面分析評價。研究顯示,濱海地區的地下水污染程度要遠高于內陸地區,并可能造成近岸海水質量惡化,影響海洋生態。 地下水不僅是水文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還是人類的重要
全球地表面積約有27%為山地(廣義,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內),而且全球有將近22%的人口生活在山地地區。我國是一個典型的多山國家,廣義的山地(包括高原和丘陵在內)共占全國陸地總面積的三分之二。我國的山地面積不僅廣大,而且地勢高峻,其中海拔高于1000米的山地和高原超過全國土地總面積的50%。因此,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