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表在Stem Cell Reports上的一項研究報告稱,乳腺癌干細胞存在兩種狀態,這兩種狀態的轉換在癌細胞轉移中起重要作用。該研究為治療惡性乳腺癌開辟了新的道路。 該文章的通訊作者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癥研究中心的Max S. Wicha博士稱,乳腺癌的致死原因之一就是其具有轉移性,了解乳腺癌細胞轉移過程對治療乳腺癌至關重要。我們最近的研究發現乳腺癌干細胞與癌癥轉移有關。 首先癌癥干細胞在腫瘤區域之外會形成上皮細胞間質化的狀態(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該狀態的癌細胞具有侵染性,能夠進入血液,傳播到其他器官。 一旦到了其他器官之后,干細胞會進入第二個截然不同的狀態,即間質細胞上皮化(mesenchymal-epithelial transition,MET)狀態。該狀態的細胞能夠生長,復制,最終產生新的腫瘤。 Wicha博士稱,癌癥......閱讀全文
2013年,研究人員在癌癥分布、癌癥譜、癌癥發病機理、癌癥特點以及癌癥治療上都有一些獨特和新的發現,為癌癥防治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線索。 發病率和癌癥譜 ——肺癌發病率和致死率均最高 從屬于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國際癌癥研究機構2013年出版的《世界癌癥報告》顯示,全球癌癥發病
Robert Weinberg是當今世界最有名的癌癥生物學家之一,他在區分標志癌癥發展的基因方面曾做出先驅工作。他見證過來來往往各種癌癥療法帶來的希望。“無論好壞,我在這個領域已經工作了40年。但我們過去做過的許多工作已經在臨床上被證明是沒有用的。”如今邁入古稀之年,已是72歲高齡的他重新恢復
腫瘤干細胞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潛能、具有啟動和重建腫瘤組織表型能力的腫瘤細胞。前期研究均表明,腫瘤干細胞參與腫瘤的轉移、復發和對化療和放療耐受。因此,靶向腫瘤干細胞的治療策略將有望為癌癥的治療帶來希望。科學家們也在腫瘤干細胞的研究中投入了不少精力,試圖通過腫瘤干細胞的研究解決腫瘤起源及治
免疫系統以及免疫細胞一直以來被認為是大自然賜予人類的最好的天然防御系統,可是這個我們信賴有加的好朋友卻在某種程度上成為了腫瘤細胞擴散的幫兇。來自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癥中心的一組研究人員發現,通常來說免疫系統是用于保護機體免受疾病侵害的,但是一組免疫細胞卻會促進癌細胞生成。這些細胞就是稱之為髓樣抑制細
近年來,干細胞治療應用研發成熱點■李勤 近日,日本中外制藥株式會社(Chugai)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建立具有結腸癌干細胞性質的穩定細胞系。 該研究由新加坡Pharma Logicals Research公司、日本Forerunner Pharma Research公司與中外制藥株式
關于癌癥,遺傳學分析告訴了我們許多分子機制,但是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在癌癥干細胞促進腫瘤生長的同時,癌細胞也表現出正常組織的特征。近期來自加 拿大多倫多大學的兩位學者發表了題為“Evolution of the Cancer Stem Cell Model”的綜述,試圖通過分析癌癥干細胞模型的更
中國的神藥很多,在最近打擊神藥的浪潮中,很多神藥都被打下了“神壇。”“神藥”成了一個諷刺的代名詞,然而在我們的日常醫療中,確實存在著四大神藥,也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的聽過這四大神藥的名字——阿司匹林、二甲雙胍、反應停和維生素C(排名不分先后)。阿司匹林最近在癌癥領域風生水起,同被掛上神藥稱號的維生
通過利用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來開發的特定抗癌療法如今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諸如此類免疫療法能夠讓惡性階段血液癌癥或實體瘤患者產生持久的抗癌反應,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產生反應,對于很多種癌癥而言,腫瘤中細胞毒性T細胞(殺滅癌細胞的免疫細胞)的存在往往與個體的抗癌反應和生存直接相關,但卻并不能預測患者
通過利用機體自身的免疫細胞來開發的特定抗癌療法如今已經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諸如此類免疫療法能夠讓惡性階段血液癌癥或實體瘤患者產生持久的抗癌反應,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會產生反應,對于很多種癌癥而言,腫瘤中細胞毒性T細胞(殺滅癌細胞的免疫細胞)的存在往往與個體的抗癌反應和生存直接相關,但卻并不能預測患者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埃默里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免疫系統在一些患有腎癌和其他泌尿系統癌癥的患者的腫瘤內部建立了“前線作戰基地”或者說淋巴結樣結構。腫瘤中免疫細胞得到良好支持的患者更有可能在更長的時間內控制他們體內的癌癥生長,這一發現可能指導腎癌患者手術后的治療決策。此外,正在進行的研
Robert A.Weinberg身上籠罩著一道道絢麗的光環:美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創始人之一,他曾發現了第一個人類癌基因Ras和第一個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經成為腫瘤研究領域乃至整個醫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里程碑。 從事腫瘤學研究的學者可能都讀過他的兩
Cancer Cell:腫瘤干細胞為根治癌癥帶來了新的曙光。 癌癥是以細胞異常增殖及轉移為特點的一大類疾病。2000年全球新發癌癥病例約1000萬人,死亡620萬人;預計2020年癌癥新發病例將達到1500萬人,死亡1000萬人。《中國癌癥預防與控制規劃綱要2004-2010》指出:癌癥正在成為2
美國科學家在4月3日出版的《細胞·干細胞》雜志上發表論文指出,已長成球體的老鼠皮膚細胞,即便沒有干細胞基因的基因操縱,仍可導致具有癌癥干細胞特性的細胞產生。此一意想不到的發現,提供了一種從已分化細胞產生癌癥干細胞的潛在途徑,最終甚至可研究出一種更安全的策略,以制造用于再生治療的iPS細胞(誘導多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12月22日(北京時間)報道,斯坦福大學研究人員通過對白血病干細胞的基因表達方式研究發現,癌癥干細胞基因表達水平更高的病人比表達水平低的病人預后效果要差很多,該發現首次通過臨床數據證明了癌癥干細胞概念。醫療人員可據此預測群體病人的治療結果,并幫助開發新的臨床療法。研
Robert A.Weinberg身上籠罩著一道道絢麗的光環:美國科學院院士,世界著名的Whitehead研究所創始人之一,他曾發現了第一個人類癌基因Ras和第一個抑癌基因Rb,他的一系列杰出研究工作已經成為腫瘤研究領域乃至整個醫學生物學領域的重要里程碑。Weinberg是世界上論文被引用最多的
近日,來自懷特黑德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國際雜志Nature上刊登了他們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者表示,在乳腺癌中,癌癥干細胞和正常干細胞往往來自不同的細胞類型,但二者卻利用不同但非常相關的干細胞程序,兩種干細胞程序間的差異或許可以幫助研究者后期開發新型的癌癥治療手段。 致命性腫瘤起始細胞的“種子”會
干細胞有可能是癌癥風 險的主要決定因素,這一觀點在科學界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一些研究人員堅持認為,環境致癌物質對決定癌癥風險起更重要的作用。現在,來自圣猶他兒童研究醫院 和劍橋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完成了一項大型系統的全生物體研究,在小鼠的不同器官中證實了干細胞對癌癥起源的重要貢獻。研究結果在線發布在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作為免疫系統中最復雜角色之一的巨噬細胞具有撫育細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巨噬細胞在維持乳腺干細胞微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一項最新研究發現,作為免疫系統中最復雜角色之一的巨噬細胞具有撫育細胞的功能,研究表明巨噬細胞在維持乳腺干細胞微環境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這一研究成果公布
我們都知道,癌癥的發生很復雜,而且往往是由于多種因素互相作用而引起的,然而有時候癌癥的發生或擴散往往需要幫手來幫忙,那么到底有那些因素會成為癌癥的“幫兇”來幫助癌癥發展呢?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告,分享給各位!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癌癥都有哪些“幫兇”! 【1】兩項研究揭示骨髓源性免
不用創建一個胚胎,而將成體細胞還原為胚胎狀態是一件棘手的事情。科學家們現已能重置一個成熟體細胞中的DNA,使該細胞能成長為人體內的任何細胞類型,如心臟肌肉細胞、神經細胞和膀胱細胞等。 一個病人到醫院診斷病情,醫生告知其診斷結果不太好,必須進行手術治療。 于是,醫生從病人的頭上拔出一根
簡單地說,癌癥是由細胞內的基因突變(可導致細胞異常生長)引起的。幾十年來,弄清導致基因突變的原因,一直是醫學科學的圣杯。最近,來自美國德克薩斯A&M大學健康科學中心、溫州醫科大學、廈門中山醫院以及貝勒醫學院的研究人員,發現了“為什么這些基因會突變”的一個原因,這一切都與“干細胞
欄目主持:潘鋒 本期話題:美國科學家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 日前出版的《腫瘤細胞》雜志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顯示,美國科學家已經從正常組織中成功培養出乳腺癌干細胞,而此前任何一個出版物都沒有此類報道。這一研究有望進一步加深科學界對腫瘤發生機制的研究和認識,并找到徹底根治癌癥的新方法。
最早研究人員是在1997年發現了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血液樣品中的癌癥干細胞,但是由于采用表面標記物證明實體腫瘤中癌癥干細胞的存在,常常會出現不一致的結果,因此這一理論也引發了激烈的討論。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們在所有癌癥類型(膠質母細胞瘤、結腸癌、胰腺癌、乳腺癌和肺癌)中發現了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啟
白血病是一類造血干細胞惡性克隆性疾病。克隆性白血病細胞因為增殖失控、分化障礙、凋亡受阻等機制在骨髓和其他造血組織中大量增殖累積,并浸潤其他組織和器官,同時正常造血受抑制。臨床可見不同程度的貧血、出血、感染發熱以及肝、脾、淋巴結腫大和骨骼疼痛。據報道,我國各地區白血病的發病率在各種腫瘤中占第六位。
在許多的癌癥類型中,肥胖患者比身材苗條的患者結局要差。現在科羅拉多大學癌癥中心發表在《細胞干細胞》(Cell Stem Cell)的一項研究提出了一種引人注目的假說來解釋其原因:研究人員發現白血病干細胞“躲藏”在脂肪組織中,當遭遇化療挑戰時甚至以支持它們生存的一些方式轉變了這一組織。似乎白血病不
日本岡山大學9月26日宣布,其研究人員發現癌癥干細胞不僅是癌細胞產生的根源,還能分化為血管內皮細胞等細胞,進而形成腫瘤血管。這一發現有助人們了解腫瘤血管的形成機制,并研發新的抗癌藥。 岡山大學教授妹尾昌治等人2012年就首次成功利用iPS細胞培育出癌癥干細胞,以便研究癌癥干細胞的分化、癌癥干細
近年來,研究者們在腫瘤的預防與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臨床上手術、放化療以及免疫療法的結合使用也大幅提高了患者的壽命以及生活質。然而,在很多情況下,腫瘤組織還是會出現較強的抗藥性,使得治療結果往往不佳。因此,進一步探究癌細胞的耐藥性的產生以及尋找針對性的治療方法是目前的研究熱點。本期為大家帶
在治療原發性腫瘤后,癌癥干細胞仍然可能潛伏在體內,作好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準備并以更具侵襲性和抵抗治療的形式導致癌癥復發。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分子探針來找出這些難以捉摸的癌癥干細胞并照亮它們,這樣不僅能夠在體外的細胞培養物中而且也能夠在天然環境---
本文中,小編整理了近期干細胞領域的突破性研究進展,分享給各位,同各位一起深入學習! 【1】Nature:重磅!利用血管內皮細胞制造出功能性的造血干細胞 doi:10.1038/nature22326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威爾康奈爾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創新性方法:利用容易獲得的血
有些癌癥很難戰勝,即使是現代藥物。一項新的研究揭示了一種化療如何為腫瘤細胞提供安全的避風港,從而促進腫瘤的復發和長期的生長。圖片來源于網絡 找到治療癌癥的正確藥物就像大海撈針一樣;癌細胞尤其擅長避開現代醫學對它們的攻擊。 好的化療的標志是腫瘤停止或減緩生長。 許多藥物通過激活被稱為程序性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