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曉:為“雪龍”帶路
白皚皚的冰川中,“雪龍”號困在那里。 上萬公里外的北京,程曉心急如焚。不時比對衛星遙感圖,觀察著冰川的變化,為“雪龍”號尋找著出路。 因營救俄羅斯航船,“雪龍”號已被困十來天。 1月7日,西風,“雪龍”號終于等到了脫困的機會。但到底向哪個方向走?專家仍有爭論。 “向東南,一定能出來。”程曉興奮地喊道,他指著當天的幾張衛星遙感圖,上面顯示,“雪龍”號東南方三四公里處的清水區在明顯擴大。 他的建議被采納,指令發出時,160多米長的“雪龍”號已在浮冰包圍中艱難地完成轉身,倒車、加速、前進、破冰,幾個小時后,“雪龍”號終于突破堅冰,重入大海。 程曉如釋重負。 37歲的程曉,是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學校里最年輕的教授之一,主要研究方向是極地遙感。 這其實并非他最初的志愿。高考時,他本想報考上海交通大學,由于成績一般,最終考入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學習測量。 ......閱讀全文
程曉:為“雪龍”帶路
白皚皚的冰川中,“雪龍”號困在那里。 上萬公里外的北京,程曉心急如焚。不時比對衛星遙感圖,觀察著冰川的變化,為“雪龍”號尋找著出路。 因營救俄羅斯航船,“雪龍”號已被困十來天。 1月7日,西風,“雪龍”號終于等到了脫困的機會。但到底向哪個方向走?專家仍有爭論。 “向東南,
程曉東教授Nature解答表觀遺傳謎題
來自埃默里大學醫學院和新英格蘭生物實驗室(New England Biolabs)的科學家們,成功地獲得了一個Tet酶家族成員的首個詳細分子結構。由于Tet酶能夠對DNA進行化學修飾,改變告知細胞機器的表觀遺傳標記,使得“本應關閉的基因”轉為“準備發生改變”,因此這一研究發現對于表
程曉東教授等人PNAS發表cAMP新成果
立克次氏體(Rickettsiae)為革蘭氏陰性菌,是一類介于最小的細菌——巴爾通氏體屬(Brtonell)與病毒之間的原核細胞型微生物。一些立克次體可引起高度傳染性的嚴重疾病,使其成為生物恐怖主義威脅。本疾病存在于世界各地,在熱帶和亞熱帶一些國家,尤其是第三世界國家發病率仍較高,是造成死亡的主
程曉東《自然》文章揭示表觀遺傳學研究的新線索
來自美國Emory大學華裔教授程曉東(Xiaodong Cheng)領導的研究組發現了小鼠基因組中DNA序列的一種特殊模式,該模式在DNA分子調節基因表達的方式中起到基礎性作用。該研究組與來自德國Jacobs大學的同事在8月22日的的《自然》雜志網絡版上公布了這些發現。 自從科學家破解了構成人類
劉曉程等三位醫學領軍人物受聘南開大學教授
9月26日,泰達國際心血管病醫院院長劉曉程、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心臟外科教授何國偉、中國協和醫科大學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韓忠朝受聘為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 據南開大學醫學院院長向榮介紹,劉曉程、何國偉、韓忠朝作為南開大學醫學院教授,將全面參與學院的教學、改革等多方面工作,包括為本科生開課,指導碩、博
中國科學家通過星地聯合探測南極冰雪凍融
利用衛星遙感數據,科學家已獲得全南極的多源遙感影像圖,測得了冰蓋運動和表層冰雪的融化等數據。但由于缺乏地面驗證,衛星遙感所獲得的冰雪參數的可靠性不高。記者2月15日從我國第27次南極科學考察隊了解到,“極端環境無線傳感器網絡觀測平臺”將給衛星遙感數據“挑刺”,通過星地聯合探測南極冰雪凍融。
極地科學考察-“雪龍號”20日出發
從中國極地研究中心1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第九次北極科學考察隊將于20日乘坐“雪龍”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前往北極執行科學考察任務。 據中國極地考察辦公室副主任夏立民介紹,“雪龍”號計劃航程12300多海里,預計九月下旬返回上海港。 本次考察將以“雪龍”號為平臺,推進國家北極
中國有望繪出首張南極陸地“景觀圖”
中國南極科學考察人員26日對記者說,中國科研人員將在第26次南極考察期間首次大范圍測量南極地表冰雪、巖石和土壤的光譜,為繪制全球首張南極陸地“景觀圖”提供數據支持,這張“景觀圖”有望在今年年底問世。 科考人員說,盡管目前世界上有多種版本的南極地圖,但還沒有一個國家或組織繪制出呈現整個南極洲
反復佐證南極最低溫-美科學家將“冷板凳”坐“熱”
-98℃,這是美國和荷蘭科學家小組新通報的南極最低氣溫紀錄。此溫度為通過衛星遙感反演的南極高原冰表面的歷史最低溫度。 “我很肯定,早些年就和學生討論過南極熱成像制圖的想法。”美國科學家Ted Scambos(泰德·斯卡姆波)7月4日在郵件中回復,在很長一段時間里,南極熱成像制圖是一個受歡迎
“高帽子”“紙帽子”“土帽子”:學術圈怪象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稱自己是正宗的“土博士”, 他從事極地研究20年,沒喝過洋墨水,參加過中國4次南極科考,多次進入北極地區考察,在南極冰蓋制圖、極地海冰實時遙感監測方面有深厚研究積累,算得上是我國極地遙感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一直在高校從事管理與科研,程曉對當
什么叫沸程
在規定的條件來下,取100mL甲醇試樣在常壓下進行蒸餾,測定初餾點干點溫度及餾出體積,將測得的溫度校源正到標準狀況下的溫度,通過計算即可得被測品的沸程。沸程太寬zd,說明產品雜質較多,沸程太窄,產品質量過剩。
“雪龍號”完成第8次北極科考-中國加大北極參與
據香港《南華早報》網站10月16日報道,“雪龍”號此行歷時83天,航行2萬多海里,穿過了加拿大北極群島,9日返回上海。 報道稱,這艘極地考察船現在是中國第一艘完成三大北極航道航行的船只。在開始穿越西北航道約一周前,“雪龍”號穿越了北冰洋中央航道,2012年,它沿俄羅斯北極海岸穿越了北方海航線(
導彈院氣象觀測儀器配套“雪龍號”等重大工程
日前,在航空工業導彈院凱邁環測公司,一臺臺白色能見度儀下線,發往全國各高速公路氣象觀測站建設現場。至此,凱邁環測產品成功配套“雪龍號”科考船等重大工程,挺進東海、南海等海域氣象觀測一線,并成為公路交通氣象觀測領域銷售“一哥”。 凱邁環測是專業研制環境監測產品的高新技術企業,其產品包括微型
“高帽子”“紙帽子”“土帽子”:學術圈的怪現象
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院長程曉,稱自己是正宗的“土博士”, 他從事極地研究20年,沒喝過洋墨水,參加過中國4次南極科考,多次進入北極地區考察,在南極冰蓋制圖、極地海冰實時遙感監測方面有深厚研究積累,算得上是我國極地遙感領域的學術帶頭人。 一直在高校從事管理與科研,程曉對當前高
美國衛星發現:巨大冰山崩解,改變南極版圖
追蹤南極半島拉森C冰架上一條冰裂縫長達十幾年的科學家,終于借助經過該冰架上空的兩顆美國衛星,發現一座巨大冰山與該冰架脫離。 7月12日,英國斯旺森大學和英國南極調查局研究人員宣布,該冰山于7月10日至12日之間從拉森C冰架斷裂。 這座可能被命名為A68的冰山之所以令人矚目,不僅因為它的面積
遙感監測介紹
遙感測技術用于環境空氣的監測有以下方法。 (一)車載式的遙感監測 在監測車上裝有激光光譜監測儀,或多光譜監測儀,可對該點位幾公里至數十公里范圍內空氣一顆粒物、SO2、NO2、O3等作水平方向和垂直高度的監測,可獲得污染物三維空間上的分布狀況及隨時間變化的趨勢。也可以將遙感測儀器安裝在一固定的
地球光譜遙感
地物光譜測量是依據地球表面物體對可見光和近紅外的反射率測量。地物光譜測量可以直接地或者輔助其他方法對物體做定性或定量分析。典型的地物光譜測量任務 典型的任務:獲取某一地區的作物的分布圖。最終制成的地圖中標出作物的類別,例如:甜菜、未成熟玉米、成熟玉米、剛收割的苜蓿、成熟的苜蓿、裸露地、草地、房屋等等
中國將發射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
? 由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共建的“全球變化天基觀測系統聯合研究中心”成立儀式暨衛星遙感高峰論壇3日在中山大學舉行。記者了解到,中山大學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將聯合研制并發射一顆極地衛星,這將是中國首顆北極航道監測科學試驗衛星,預計2022年發射升空。目前衛星平臺和載荷的設計已基本完成。 據
航空遙感系統遙感綜合樓工程奠基
近日,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航空遙感系統遙感綜合樓工程在北京新技術園區奠基。航空遙感系統領導小組組長、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陰和俊等有關領導出席奠基儀式并講話。 陰和俊指出,航空遙感系統的建設和運行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希望把航空遙感系統綜合樓建設成為一個優質的建設工程,為航空遙感
遙感地球所發布全球農情遙感評估報告
11月20日,中國科學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數字地球重點實驗室數字農業研究室研究員吳炳方所帶領的科研團隊首次面向全球發布《全球農情遙感速報(中英雙語版)》。該報告評估了全球糧食主產區和主要產糧國2012-2013年小麥、玉米、大豆與水稻的產量,并對糧食主產區與主產國的環境和生產要素進
“遙感云服務”發展研討會在遙感所舉行
4月27日,由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天津中科遙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聯合舉辦的“遙感云服務”發展研討會在遙感所舉行。 會上,計算所東莞分部所長、廣東電子工業研究院院長、國云公司董事長、云計算專家季統凱博士作了“云計算及遙感應
遙感飛機獲取地震災區首批航空遙感影像
玉樹地區加日切括震后遙感影像〔由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拍攝〕 玉樹地區加日切括震前遙感影像〔取自googlemap〕 新浪科技訊 4月14日晚間消息,中國科學院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的遙感飛機于14日14點起飛奔赴青海省玉樹地震災區,于當日15點30分已獲取了地震災
遙感地球所開展甘肅地震遙感監測與災情評估
7月22日,甘肅岷縣漳縣6.6級地震發生后,中科院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立即啟動災害應急響應,完成了SPOT-4、SPOT-5、THEOS衛星的震區歷史數據生產處理,地震當天下午16:13開始實施網絡共享,對于災情評估發揮了重要的基礎性作用。截至7月25日16:00,震前衛星數據下載共計 57
石油瀝青蒸程試驗儀
?本儀器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GB/T255《石油產品餾程測定法》、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業標準SH/T 0121《石油產品餾程測定裝置技術條件》規定的要求設計的,適用于按國標GB/T255的測定方法測定液體燃料、溶劑油和輕質石油產品的餾分組成。1、工作電源:? 交流220V±10%,50Hz。2、燒瓶
航空遙感監測
航空感測是將高光譜儀、高分辨數字照像機、激測污需達裝載在飛機或機上,在數百米至3000m高度進行飛行監測。比地面車載或遙感監測具有站得高、看得遠、看得更全面的優點。可以監測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空氣污染狀況及主要污染源的分布。
地球光譜遙感領域
可以測量的水體屬性 目前可以測量:漂浮或懸浮的植物懸浮泥沙等其他懸浮物目前無法測量:溶解于水體的氣體含量無機鹽含量PH值其他可測量的地物光譜目標城市土地使用狀況雪天體大氣污染
什么是遙感器?
遙感器是用來遠距離檢測地物和環境所輻射或反射的電磁波的儀器。
“天眼”觀測,遙感地球
2012年9月,為加強對地觀測領域的綜合優勢,中國科學院正式組建成立遙感與數字地球研究所(以下簡稱“遙感地球所”)。迄今,遙感地球所已成立滿五年。 溯其前身,遙感應用研究所和對地觀測與數字地球科學中心,前者成立于1979年,開拓了我國遙感事業;后者組建于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三期工程的宏偉藍圖下,
遙感器的分類
種類 按設計時選用的頻率或波段來劃分,常用的遙感器有紫外遙感器、可見光遙感器、和紅外遙感器等紫外遙感器紫外遙感器使用近紫外波段,波長選在0.3~0.4微米范圍內。常用的紫外遙感器有紫外攝影機和紫外掃描儀兩種。近紫外波段的多光譜照相機也屬于這一類。可見光遙感器可見光遙感器接收地物反射的可見光,波長選在
中國南極科考站地區最新系列衛星影像圖發布
由國家海洋局極地考察辦公室監制、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研制、最新的中國南極科學考察站地區系列衛星影像圖,9月28日在2013年中國極地科學學術年會上正式發布。 據北京師范大學全球變化與地球系統科學研究院副院長程曉教授介紹,此次發布是中國南極中山站和昆侖站的衛星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