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州馬可島被奉為基因測序領域的圣地,每年都有大批研究基因測序的公司及科研人員會聚于此,分享最新科技成果。兩年前,英國牛津納米孔技術公司曾宣布,該公司已成功研發出對特定DNA片段進行測序的新技術,但很多人認為該方法并不現實。與其他技術相比,這一技術可以閱讀更長的DNA片段(因此有望用于對細菌DNA的混合樣本進行測序),并能實時顯示結果。這種測序采用電泳技術,借助電池驅動單個分子逐一通過納米孔實現測序。由于納米孔的直徑非常小,僅僅允許單個核酸聚合物通過,因此,可以在此基礎上使用多種方法進行高通量測序。而且,納米級別的孔徑保證了檢測具有良好的持續性,因此測序的準確度非常高。 經過兩年的沉寂,日前該公司又投下了一顆“重磅炸彈”。盡管該公司并未派人到佛羅里達參會,但和該公司合作的一名研究人員在會上報告,他已經利用新技術成功對病毒進行測序,并利用收集到的數據將微生物基因組信息拼湊在一起。現在,該公司已經在兌現先前的承諾,......閱讀全文
一項新技術或產品的問世,給人們帶來欣喜的同時,也必然會引起擔憂,基因測序技術便是其中之一。基因測序技術被看作自疫苗問世以來疾病預防最重要的科技突破,它不僅可以大大降低遺傳相關的疾病發生率,減少出生缺陷,還可以實現對疾病預測、預防、預警以及個體化診療;但目前,國內的基因測序市場卻并不讓人滿意,甚至
1、中國乃至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都在不斷增加從全球的范圍來看,目前測序市場規模增長最快的是亞洲市場,其中中國和印度的市場增長率均超過了20%,是全球增長最快的國家。據有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規模達到102.0億美元,其中中國基因測序產業規模達到92.0億元,如果按照美元比人民幣1:7
基因測序行業發展迅速,二代測序為主流技術。 當下,一代基因測序技術由于通量較低、測序時間較長,已經不能滿足研究應用的需要,以高通量低成本為特征的二代測序技術為目前應用最廣泛的測序技術,測序時間相較于一代技術大大降低。 基因測序作為精準醫療的重要一環,隨著技術的進步以及成本的下降,近年來發展迅
隨著“精準醫療”的深化,基因測序逐漸成為科技醫療領域備受矚目的話題,得益于平臺技術的進步、測序應用的拓展、各機構合作的拓寬以及測序成本的下降,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發展。2005年首代測序儀Roche454單次產生400MB的基因序列文件,到2010年第二代測序儀IlluminaHiseq2000單次
與在掃描隧道顯微鏡(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STM)中一樣,使用合適的探針(電極),可以得到納安級(nano-ampere)的電子隧穿電流。使用這種納安級的電流檢測堿基的速度比在直徑不到 3nm的納米孔中使用皮安級的電流檢測要快得多。雖然這種方法只需
來自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北京同仁醫院、江蘇省中醫院、Life Technologies等醫療和技術機構的專家,在近日召開的"北京同仁醫院基因測序技術臨床應用學術研討會"上紛紛表示歡迎基因測序技術進入臨床。本次研討會由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檢驗分會主辦,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同仁醫院承辦,Life Te
基因檢測行業研究報告:推廣策略影響基因公司未來發展 中國基因產業發展迅速,幾乎進入了世界頂尖水平的陣營。尤其在近三年,基因測序從科研走向臨床,產業鏈逐步完整,不僅壯大了公司實力,更為普通消費者帶來多種選擇。華大基因旗下的華大科技和華大醫學也將登陸資本市場。 進入2014年,隨
短短一個月內,齊碳科技、華大智造、塞納生物先后宣布完成融資。國產基因測序儀再一次沖上了醫療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 多年來,測序儀行業一直處在少數幾家國外巨頭的壟斷之下。華大智造近兩年的頻繁動作雖然吹響了國產測序儀反攻的號角,但是從目前的市場占有率上看,想要最終實現進口替代,可能還需要些時間。
自1975年英國生化學家弗雷德里克·桑格發明末端終止法DNA(脫氧核糖核酸,其中具有遺傳效應的片段叫做基因)測序技術之后,基因測序被視為打開生命奧秘之門的金鑰匙。如今在一些發達國家,基因測序已從實驗室走入臨床應用;特別是一些名人利用基因測序提前預防癌癥等疾病,更讓這一技術炙手可熱。 基因測序到
基因測序儀:基因測序“皇冠上的明珠” 基因測序儀是測序產業鏈的起點也是關鍵環節,它為整個中下游測序服務提供最基本的測序支撐,同時也是壁壘最高的部分,處于基因測序產業價值鏈頂端。基因測序儀對于基因產業的重要性,如同發動機之于汽車行業,芯片之于電子通信行業,可謂是基因測序“皇冠上的明珠”。 到目前為
基因是指攜帶有遺傳信息的DNA序列,是控制性狀的基本遺傳單位,一段具有功能性的DNA序列。基因通過指導蛋白質的合成來表達自己所攜帶的遺傳信息,從而控制生物個體的性狀表現。人類約有兩萬至兩萬五千個基因。廣義上的基因檢測指通過血液、組織或細胞分泌物,對染色體、DNA分子進行檢測的一系列技術。目前在醫療領
相關概念 基因是DNA分子上的一個功能片段,是遺傳信息的基本單位,是決定一切生物物種最基本的因子;基因決定人的生老病死,是健康、靚麗、長壽之因,是生命的操縱者和調控者。因此,哪里有生命,哪里就有基因,一切生命的存在與衰亡的形式都是由基因決定的,包括您的長相、身高、體重、膚色、性格等均與基因密不
《Nature Biotechnology》上發布的一項研究報告稱,科學家們使用一部手機大小的測序儀 MinION ,完成了對人類基因組的測序。該儀器上的基因測序通過識別DNA單個分子在流過納米孔膜時流量的變化實現,每次可讀取一百萬個DNA字母。這項技術的價值在于,它填補了據稱完全測序人類基因組
雖然這些最初的納米孔實驗并沒有獲得預期結果,但它們至少顯示出納米孔在單分子技術方面的應用優勢,例如高度的敏感性,同時也帶動了納米孔核酸分析技術的研究熱潮,并在理論及實驗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自從發現在電場力作用下,長達1000個堿基的單鏈DNA分子也能通過納米孔之后,人們就更加堅信, 廉價的納米孔
圖為研究人員正在將處理后的樣品點到基因芯片。 我國市場上用于基因測序服務的設備和試劑大多來自于少數幾家國外供應商,不得不承受比供應商所在國家更高的設備購置和應用費用。 如今的基因測序行業,正廣泛應用于法醫鑒定、疾病控制和診療、食品安全等與公眾生活密切相關的領域。 所謂“工欲善其
一、導讀: 在大部分投資者對“二代測序”(NGS)還沒有搞清技術細節的情況下,“三代測序”(3GS)又火了。 6月17日,醫藥板塊中基因測序相關標的在“三代測序技術獲得重大突破”的新聞影響上出現明顯漲幅,我們也接到較多投資者對相關新聞的背景及觀點的詢問。為此,我們結合各方面資料歸納總結了三代
典型的納米孔測序過程示意圖 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在低NaCl濃度下長鏈DNA更利于納米孔測序,這為納米孔測序技術的發展提供了線索。 這篇名為“鏈長對DNA構象及摩擦行為的影響”的研究論文發表于《中國科學:技術科學》英文版2013年第12期,從摩擦學角度初步探討了不同鏈長DNA在納米孔測序
DNA就像是漆黑的夜里螢火蟲發的光,第二代測序技術無法辨別每一只螢火蟲,所以就把上千只螢火蟲放在同一個袋子里,才能收集到它們的光。但第三代技術卻可以辨別每一只螢火蟲,而且可以同時測量很多個DNA片斷。 日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系副教授賀建奎與另外幾名中美科學家聯合在生物醫學雜志Bio
“別人是買槍打鳥,我們是自己造炮。”深圳瀚海基因生物有限公司發起人——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斯坦福大學博士后賀建奎這樣生動說明自主研發的第三代單分子測序儀。昨天,記者采訪時了解到,中國首臺自主開發的測序儀樣機已經通過院士團隊評審,而真正的產品化預計10月就可以做出來了! 中科院陳潤生院
隨著人工智能與基因測序相結合發展,基因測序行業必然迎來更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則將保持快速增長。預計到2020年,全球基因測序市場將達到138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為18.7%。我國有望成為全球第一,人工智能技術的引入正加速這一進程。 我國基因測序發展概況 從上世紀70年代的雙脫氧核苷酸末
基因領域的創業熱度持續升溫。創業門檻有多高?市場規模有多大?哪些領域更適合創業團隊切入? 近兩年來基因領域的創業熱度持續升溫,在設備、工具、服務,檢測四個跑道上都出現了很多種子創業選手。那么這四個方向的創業門檻有多高?市場規模有多大?哪些領域更適合創業團隊切入,下面我給大家盤算一遍。
DNA測序經歷了Sanger測序、二代測序(高通量測序)及三代測序(納米孔測序),日前,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所(NIST)模擬了一個新型基因測序概念:通過將DNA分子從微小的、具有化學活性的石墨孔洞中拉動,通過測量石墨孔洞邊緣產生的電位變化來實現高速、高精度、高效率的DNA測序;研究人員表明,
康涅狄格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使用一種比手機還要小的手持測序儀,對自然界中已知的最復雜基因的RNA進行了測序。 當一個DNA鏈穿過納米孔測序儀MinION時,MinION可以“看見”五個核苷酸。五個核苷酸一組會生成一個特征電流,使MinION可以連續讀出DNA編碼。 如果說DNA是生命模板
RNA測序已經在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包括癌癥在內的諸多疾病中,轉錄異構體的表達和用途是健康組織和患病組織之間變異的重要來源。鑒定差異剪接的異構體和融合轉錄本,可以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信息。RNA測序還有助于揭示從單細胞到整個組織的轉錄組動力學。同時,cDNA測序也極大
納米孔測序的想法起始于25年前, 2012年5月4日《Science》首次報道了Oxford Nanopore公司研制的納米孔測序儀樣機——MinION,用于破譯病毒DNA。然而MinION的發展歷程并不那么順利,英國牛津大學基因組學中心基因組學家Rory Bowden說,“眾所周知,在每次讀取
在“二代測序”(NGS)尚未迎來投資熱潮的情況下,技術突破捷報連連的“三代測序”(3GS)又進入到了投資人的視野中。1986年,第一臺商用基因測序設備正式出現,到第二代測序設備出現,期間間隔了19年時間。而第二代設備問世,到第三代設備的誕生,僅僅用了5年,基因測序設備的更新換代速度正在不斷加快。
RNA測序已經在生物學和醫學的各個領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在包括癌癥在內的諸多疾病中,轉錄異構體的表達和用途是健康組織和患病組織之間變異的重要來源。鑒定差異剪接的異構體和融合轉錄本,可以為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信息。RNA測序還有助于揭示從單細胞到整個組織的轉錄組動力學。同時,cDNA測序也極大
2020 年 5 月 22 日,羅氏宣布已收購初創測序技術公司 Stratos Genomics,以推進羅氏納米孔測序儀的開發。 近些年,以單分子熒光測序和單分子納米孔測序為原理的三代和四代測序技術得到快速發展,其超長讀長、靈活便捷的技術優勢點燃了產業界。越來越多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大型企業布局單
2014年的ASHG年會于10月18日開始在圣地亞哥舉行,有幸親眼目睹了牛津納米孔公司MinIon的現場演示,技術之創新,令人震驚!21日下午,牛津納米孔公司特地在旁邊的Hardrockho舉行了一個小型的封閉式的技術說明會,講解了納米孔的測試結果。 尺寸 MinION的尺寸之小,大大出乎我的
大智慧阿思達克通訊社8月18日訊,基于基因的個性化醫療有望迎來突破,美國科研人員已找到解決基因測序耗時長成本高的方法。 據美國媒體Redorbit周日報道,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二硫化鉬(MoS2)中納米孔可以將基因進行更快、更準地測序,而且成本低廉。 報道稱,二硫化鉬優于目前所有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