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作為一種優質材料,一直被視為無法大量生產,近日愛爾蘭科學家發現簡單易行的方法將生產出大量該材料。據報道, 石墨烯是世上最薄和最強韌的材料,但一直被認為難以大量生產。愛爾蘭都柏林三一學院的化學物理學教授科爾曼卻發現,原來尋常人家的廚房也有能力把石墨轉化為石墨烯,意味生產石墨烯的能力將有望進一步提升。 科爾曼領導來自美國和愛爾蘭的學者進行研究,他們把一些打碎了的石墨放進一個容器內,加入“分解融液”,然后以一部名為“剪切混和器”的機器把石墨和融液高速攪動。結果能成功把石墨攪成大量細小的石墨烯片,每塊僅1納米厚和100納米長,且沒有破壞其結構。 科爾曼指出:”我們發展了一套新方法來制造石墨烯片。”研究團隊其后又發現,把剪砌混和器以家用攪拌機取代,也可以得到同樣效果。科爾曼稱:”單在實驗室制作,我們可生產數以克計,但假若增大規模,便足可生產數以噸計。 ......閱讀全文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戰略情報研究所研制的“2016全球最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通過計量統計遴選出天文學與天體物理[1]、物理學、化學、地球科學、生命科學這五個學科中受到科技界熱切關注的科學成果,及中國研究者參與的每個學科TOP30受公眾關注的科學成果,為科技工作者把握最新的科學研究熱點
基因編輯更快更準更簡單 1973年,斯坦利?N?科恩(Stanley N. Cohen)和赫伯特?W?博耶(Herbert W. Boyer)找到了改變生物體基因組的方法,成功將蛙的DNA插入到細菌中。20世紀70年代末,博耶的基因泰克(Genetech)公司對大腸桿菌進行基因改造,使其帶有一
“十大科學新聞”評選是《環球科學》(《科學美國人》雜志中文版)每年一度的重頭戲,也是本年度全球各大科學領域的重大事件進行的一次全面盤點。經過專業編輯和專家團隊的商討,《環球科學》初步挑選出了30條候選新聞,接受網友的點評和投票。 1、超光速粒子挑戰愛因斯坦相對論 9月23日,歐洲核子研究中心
盡管安全性一度遭到質疑,但基因編輯技術發展勢頭不可阻擋。 基因測試新技術 新概念造影劑“納米MRI燈” 巴西轉基因大豆 記錄DNA數據 具隱身效果的膜材料(模擬效果圖) 耐水性超薄太陽能電池 美 國 基因編輯技術火熱 干細胞研究獲突破 美科學家開展了該國首個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編輯
在納米材料領域,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的研究人員通過在納米尺度上采用一種獨特的三明治結構,開發出一種多壁碳納米管材料,其整體厚度還不到人類頭發直徑的百分之一,卻可以大幅降低泡沫制品的可燃性。國家直線加速器實驗室和斯坦福大學合作,首次揭示了石墨烯插層復合材料的超導機制,并發現一種潛在的工藝能使石
新年將至,又到了年終盤點的時候。美國化學會(ACS)旗下的C&EN網站也端出了一席年終大餐:2015年化學領域最受矚目的研究成果。其實,在過去的這一年中一直關注X-MOL的讀者朋友也許會發現,其中絕大多數成果已經在X-MOL平臺報道過了。不過,我們覺得,在這節日的氣氛中,讓這一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 中國化學會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姚建年 改革開放30年來,與國內各行各業一樣,我國的化學科學研究獲得了全方位發展,步入了高速發展時期,無論在基礎、應用基礎研究還是成果轉化、實現產業化
2月20日,科學技術部基礎研究司與高技術研究發展中心聯合召開“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解讀會”,發布了2016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中國科學院相關單位獨立或合作取得的7項重大科學成果入選,包括: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開創煤制烯烴新捷徑;揭示水稻產量性狀雜
2011年正值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的前身國際化學會聯盟(IACS)成立100周年,也適逢居里夫人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00周年。為了紀念化學的成就及其對人類文明的貢獻,2008年,聯合國大會將2011定為“國際化學年”。 化學為我們創造了豐富多彩的世界,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沒有
美國 深空探測異彩紛呈,宇宙探索發現不斷 本報駐美國記者 劉海英 2018年,“好奇號”“朱諾號”“卡西尼號”“新視野”號等探測器持續提供著火星、木星、土星、柯伊伯帶天體的相關數據。“旅行者2號”朝星際空間進發;OSIRIS-Rex抵達小行星貝努;“黎明”號完成了探測任務,將在谷神星軌
美 國 新型電池研究獲得突破;證明慣性約束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比燃料吸收的多。 佐治亞理工學院開發出一種直接以生物質為原料的低溫燃料電池,借助太陽能或廢熱即能將稻草、鋸末和藻類甚至有機肥料轉化為電能,能量密度比基于纖維素的微生物燃料電池高近百倍。加州大學河濱分校開發出一種主要原料是普通沙子的新
德國著名的思想家、小說家和詩人歌德在浮士德中寫道:“人們所期待的是:硬幣生銹后的價值”(浮士德II 8223,8224)。羅斯托克的科學家們卻發現了銹跡背后隱藏的可能有著豐富應用的一面。 圖1.銹蝕是一種破壞性的化學反應。 一直以來,人們都把生銹視為一種破壞性的物理現象。但萊
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 趙忠賢 院士 Zhao Zhongxian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由中國科學院推薦 趙忠賢,男,1941年出生,遼寧新民人,1964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后到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工作至今。曾擔任國防課題組業務負責人和超導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現任中國科學
鈷/氧化鈷雜化二維超薄結構電催化還原CO2為液體燃料01 1、研制出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轉化為液體燃料的新型鈷基電催化劑 將二氧化碳在常溫常壓下電還原為碳氫燃料,是一種潛在的替代化石原料的清潔能源策略,并有助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對氣候造成的不利影響。實現二氧化碳電催化還原的關鍵瓶頸問題是將二氧化
光學分析法是利用待測定組分所顯示出的吸收光譜或發射光譜,既包括原子光譜也包括分子光譜。利用被測定組分中的分子所產生的吸收光譜的分析方法,即通常所說的可見與紫外分光光度法、紅外光譜法;利用其發射光譜的分析方法,常見的有熒光光度法。利用被測定組分中的原子吸收光譜的分析方法,即原子吸收法;利用被測定組分
由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主辦,中國科學院學部工作局、中國工程院辦公廳、中國科學報社承辦,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投票評選的2015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新聞、世界十大科技進展新聞,2016年1月19日在京揭曉。 此項年度評選活動至今已舉辦了22次。評選結果經新聞媒體廣泛報道后,在社會上產生
本文經作者宋建潮授權分析測試百科網發表 1838年,瑞士化學家Christian Friedrich Sch?nbein首先使用了“geochemistry”一詞,但究竟是以地質為主,還是化學為主,地質學家與化學家并沒有達成一致意見,兩者之間鮮有往來與合作,致使地球化學長期少人問津、不被重視。直到
《新材料產業“十二五”規劃》為許多的材料在中國未來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理財周報本期將沉淀前段時間一直以來材料科學的調查研究精華,為跨越三個階段的新材料研究列出期終榜單。 本期梳理的十大未來最具潛力的材料,包括:石墨烯、碳纖維、輕型合金、碳納米管、超導材料、半導體材料、功能薄膜、智能材料、生物材料
2014年分析測試行業精彩回顧:國家政策與十二五、十三五 201
美國北伊利諾伊大學的科學家在6月出版的《材料化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可大規模生產石墨烯的簡單方法:通過在干冰中燃燒純金屬鎂的方式就能夠直接將二氧化碳轉化成多層石墨烯(厚度小于10個原子)。 石墨烯是一種二維碳材料,是已知材料中最薄的一種,具有獨特的電子和機械性能,應用前景極為
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世界各國對食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重視。近年來我國因為農藥殘留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農藥殘留已經成為制約我國食品質量提高,影響我國對外貿易的一個重要因素。在食品安全檢測中,農藥殘留量已經成為重要的檢測指標,農藥殘留檢測技術和標準是保證食品安全的重要支撐。形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一般由四大部分組成,即光源(單色銳線輻射源)、試樣原子化器、單色儀和數據處理系統(包括光電轉換器及相應的檢測裝置)。基本信息中文名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外文名稱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photometer原子吸收光譜儀又稱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根據物質基態原子
一次美國走訪學習的經歷,讓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原材料所所長肖勁松陷入沉思:“中美在石墨烯發展方面有很大差異,跟國內的狂熱相比,美國很多理性的認知對我們來說甚至是具有顛覆性的。” 作為一種前沿材料,石墨烯近年來在我國發展迅速,企業數量不斷增加。與此同時,各地也積極出臺相關政策推動石墨烯行業的發展。在
石墨烯被譽為“改變21世紀的神奇材料”,且因其獨特的電學性能、力學性能、熱性能、光學性能和較高比表面積,近年來受到極大重視。 但是,擺在石墨烯產業化面前的一道難題是:大多數企業尚處在小批量生產的摸索階段,還不能形成穩定的規模化生產能力,且石墨烯的生產成本較高,原料供應也有限制,這也阻礙了石墨烯
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1808組)是在許國旺研究員領導下的、在中科院大連化物所最具綜合實力的課題組之一,其前身是國家色譜研究分析中心氣相色譜組,2001年更名為高分辨分離分析及代謝組學組。課題組多年來一直致力于色譜理論及應用基礎研究,優勢研究領域為應用色譜及相關技術進行石油、化工、食品、
(三)熒光分析當紫外光照射到某些物質的時候,這些物質會發射出各種顏色和不同強度的可見光,而當紫外光停止照射時,這種光線也隨之很快地消失,這種光線稱為熒光。第一次記錄熒光現象的是16世紀西班牙的內科醫生和植物學家N.Monardes,1575年他提到在含有一種稱為“LignumNephriticum”
2014已經翻過,來自世界各地的化學工作者們在過去的一年中做出了哪些精彩的發現?美國化學會主辦的化學化工領域著名新聞媒體《化學化工新聞》從年內諸多報道中精選出十項重要的科研成果,與我們一同分享化學學科各個領域的重要進展。1.元素周期表:氧化態的新紀錄在銥的化合物中實現 氧化態表示化合物中某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2017年10月10日-13日,國內分析測試行業影響力最大的展會——BCEIA2017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開幕,展出當今國內外分析測試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先進儀器設備。本次展會上,組委會頒布了BCEIA 2017新產品獎,共計22家國產儀器廠商、74個產品。其中獲獎最多的廠商是賽默飛
如果你讀過很多科學和技術新聞,可能對這個說法印象深刻——石墨烯對什么都有好處。石墨烯由僅有一個原子那么薄的碳構成,卻實實在在地擁有最高級別的電子、光學、力學性能。 將石墨烯應用在計算機中的設想雖然目前還不切實際,但這種材料在柔性電子顯示屏、高能電池和其他產品中很可能成為關鍵組件。 比硅導電更
與石墨烯廣泛應用的前景相比,石墨烯的行業并不規范,石墨烯的定義、判斷石墨烯好壞的標準、如何檢測石墨烯的各種參數、用什么設備和以什么方法來檢測等,均沒有科學統一的標準。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董國材表示,產品標準通常分為“國標”、“地方標準”、“行業標準”和“企業標準”,我國目前只有“企業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