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蘭智庫:“老牌大學”的創新之道
這里是世界最北端的國家之一,享有“千湖之國”的美譽,也是世界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國家。其國土面積不到中國的1/28,然而,其創新產業如通信技術、清潔技術、機械工程、生命科學等卻令世界矚目。近日,《中國科學報》將帶您走進芬蘭,感受它的科學生態,聆聽它的創新脈搏。 在波羅的海的懷抱中,躺著它的“掌上明珠”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市。在這座城市的中央,就是芬蘭“智庫”——歷史悠久、馳名北歐的赫爾辛基大學。 赫大始建于1640年,2015年即將迎來她的375歲生日。不過從這所老牌大學在哲學、教育、醫學、生命科學等方面享有的盛名來看,它顯然沒有因循守舊的陋習。 赫大的校徽就印證了這一點。躍動的火焰標記暗含學習火種照亮周圍之意,赫大中心校區新聞官Karin Hannukainen向記者透露,這正是赫大對傳統徽章大膽改變后的新標志。 在當今全球教育激烈競爭的大環境中,每個大學都像競技場上的一名運動員,而創新就是最強大的驅......閱讀全文
遙感“瞰”創新-走近我國的大科學裝置
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又稱大科學裝置,是推動科技創新、突破關鍵核心技術的利器。 春節過后,我國科研工作者滿懷熱情地投入到新一年的工作中,下面我們就通過遙感衛星數字地球技術一起去我國的幾個大科學裝置,感受一線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力。“中國天眼”發現的脈沖星已超740顆 通過遙感衛星數字地球技術,我
創新談:讓大科學裝置更好發揮作用
大科學裝置除了產出重大科技成果之外,還有很大的溢出效應,其建設與應用本身就是科技創新的過程,能從多方面推進創新,同時還是人才成長的搖籃 最近,國內一些大科學裝置相繼傳來好消息:西藏羊八井中日合作實驗在國際上首次發現超高能宇宙線加速器在銀河系中存在的證據,距離解開宇宙線起源的世紀之謎又近了一步;
丹納赫生命科學粵港澳大灣區總部開幕,輻射全華南
2022年3月3日,廣州——三月羊城,春意盎然,在這大地復蘇、欣欣向榮的時節,丹納赫生命科學粵港澳大灣區總部于3月3日正式落戶于廣州生物島。來自廣州市黃埔區政府、開發區、區投資促進局、區科技局、生物島管委會、高新區集團的領導,南方醫科大學、華南農業大學、暨南大學、中國科學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
光明科學城論壇:以大科學裝置推動科技創新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4/499594.shtm
創新科研組織管理模式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
大科學裝置是某一領域科學技術發展的公共平臺,核心目標是服務科學家攻克前沿科學難題。 為走在科學前沿、搶占科技制高點,中科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肩負使命,聚焦主責主業,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積極組織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創新科研組織和管理模式,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2017年9月,經國家發展改革委
創新科研組織和管理模式推進大科學裝置建設
大科學裝置是某一領域科學技術發展的公共平臺,核心目標是服務科學家攻克前沿科學難題。 為走在科學前沿,搶占科技制高點,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物理所”)肩負使命,聚焦主責主業,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積極組織承擔重大科研任務,創新科研組織和管理模式推進大科學裝置。2017年9月,經國家發改委批復
2012生命科學十大創新產品揭曉
新產品,代表著商品化的創新技術,正不斷突破研究的障礙和上下極限。這種“有償分享”推動了新技術的普及,帶來了科學研究突破的新希望,也引導科研的新方向。新的技術平臺讓研究手段提升到更高層次和新的境界,您當然有更多“機會”搶先一步發現原來“因技術所限”尚未知的新發現!站得高,看得更遠;也因看得更遠,更
美國科學院院士加盟北林大高精尖創新團隊
日前,美國科學院院士狄克遜教授欣然受聘,出任北京林業大學林木分子設計育種高精尖創新中心首席科學家。他和一批國際學者的加盟,為我國森林生物學、林學等領域高素質人才培養起到推動作用。 今年64歲的狄克遜,1982年在倫敦大學獲終身教授,2007年當選美國科學院院士,2016年當選美國植物生物學學會
布魯克總裁專訪:科學大咖靈感加磅-timsTOF創新廣泛開花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東方人的思維更偏向于實用主義,比如大家常認為創新來自于應用驅動;世界上還有一種創新首先來自于技術或理論的突破,然后再去尋找應用的方向,布魯克的timsTOF便是后者。2016年發布Trapped Ion Mobility捕集離子淌度質譜后,引起了組學和臨床領域科學大咖們的廣泛興
國之重器奠定創新未來:大科學裝置成就綜述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9/387850.shtm 2016年9月25日,有著“超級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在貴州平塘的喀斯特洼坑中落成啟用。 ?【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力前行·大科學裝置這五年】“我
王貽芳:建設大科學裝置要有創新性和領先性
可以說,建設大科學裝置是未來科學發展的必然趨勢,共享這樣的科學設施,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從整個科學發展的歷史來看,更多、更大、更好的大科學裝置也是建設科技強國的必然要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被稱為“大科學裝置”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是推動科技創新、建設科技強國的利器。 近年
丹納赫資本雄厚-日益專注生命科學領域
自2010年2月至今,儀器設備制造巨頭丹納赫公司已成功完成15起收購案。但有分析家評論說,丹納赫公司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與其今年的戰略目標相比,這15起收購案反而顯得無足輕重。 丹納赫正逐漸退出工業領域,日益專注生命科學領域 目前,丹納赫公司日益關注生命科學領域里面那些生產或銷
丹納赫品牌煥新:邁向年輕化、創新與未來發展
最近,丹納赫全球新品牌視頻首度線上放映,這段視頻展示了這家歷史悠久的公司正式推出了全新的LOGO,標志著品牌形象的全面更新。標語:在丹納赫,我們銳意進取每一天,為改善數十億人的生命而創新Innovaiton at the speed of life新LOGO的設計理念:新的LOGO在形狀和配色上都進
《大眾科學》評出2016年度十大創新人物
近日,《大眾科學》雜志再次從美國科學和工程領域的研究人員中,評選出本年度最具創新型思維的10大年輕面孔。 斯達茲?噶哥:保護硬件免遭黑客破壞 芯片包含一系列功能模塊,每個模塊執行特定任務,中心模塊會控制模塊間的數據傳送。黑客們偽裝成工人潛伏到工廠,向芯片刷入一些惡意固件,日后就會控制或毀壞植
薛其坤:以大科學裝置推動深圳科技創新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4953.shtm 人民網深圳2月28日電(王星、劉森君)“希望國家支持在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若干個大科學裝置。”2月27日,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薛其坤接受媒體采訪,建議推動大科學裝置在深圳
大咖建言懷柔科學城科技創新服務生態建設
11月20日,中關村第一代企業家分享復合型服務人才建設經驗,“成果轉化的發明家”暢談“科創方法論”,中國科學院納米所介紹最新科技創新成果……第三屆雁棲人才論壇分論壇——懷柔科學城科技創新服務論壇日前舉辦,吸引科學家、企業家、行業專家一同為懷柔科學城人才建設、科技創新建言獻策。 論壇以“工程跨界
王貽芳院士:建設大科學裝置要有創新性前瞻性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9/507994.shtm
丹納赫生命科學中國區視覺形象標識發布
煥然一新 嶄新登場 2019年6月1日丹納赫集團中國區生命科學平臺成立,正式開啟了集團在中國平臺化業務管理的新模式,為加速本地化發展做好了準備。在扎根中國、深入本土化的大方向下,加強生命科學平臺的品牌建設也是我們重要的戰略之一。 2021年第二季度開始,我們將正式啟用丹納赫生命科學中國區
丹納赫完成對Aldevron收購,加碼生命科學領域!
美國時間2021年8月30日,丹納赫宣布完成對 Aldevron 的收購。Aldevron 將作為丹納赫生命科學部門的獨立運營公司和品牌運營。早在6月17日,丹納赫就宣布已與Aldevron簽訂最終協議,以約96億美元的現金收購價格收購私人持有的Aldevron。Aldevron創始人兼執行主席Mi
Illumina宣布測序技術大創新
生物通報道 Illumina公司近日宣布了一系列產品和技術上的創新,從樣品制備到系統改進再到數據分析,這有望帶來基因組研究上的新突破。隨著平臺的不斷改進,測序速度、準確性、產量和流程都有望改善。 樣品制備新品 簡化和加速樣品制備的過程對改善測序流程和降低周轉時間至關重要,這也是測
薛其坤代表:以大科學裝置推動深圳科技創新發展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3/495148.shtm ???“希望國家支持在深圳先行示范區建設若干個大科學裝置。”全國兩會前夕,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建議推動大科學裝置在深圳落地,促進深圳科技創新發
The-Scientist-2014十大創新產品下篇-生命科學領域大盤點
The Scientist雜志2014年的十大創新產品終于揭曉了,除了Illumina、Leica等常客之外,今年的榜單上也涌現出了不少新面孔。 上接:The Scientist 發布2014十大創新產品 基因測序包攬前五 Top 6:TCS SP8 STED
中國科學報:科技創新創業領域將發生三大改革
根據日前發布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和《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未來我國將在十六大領域全面推進改革,其中重點是經濟體制改革。 關于科技創新創業的改革內容,《決定》將其放在了第三部分“加快完善現代市場體系”中,由此可以看出國家推進科技體制改革,使之與市場
強調五大創新,呈現五大特點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此次獎勵工作強調了5大創新舉措;獲獎項目呈現出5大特點。 五大創新舉措 一,全面實行提名制。 2019年進一步完善實名制,認真落實中央對于“三評”改革精神,精簡提名材料,簡化各類證明,切實減輕科研人員負擔。 二,首次在自然
丹納赫加大生命科學投入-15億美元擴張產能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近日,丹納赫子公司頗爾和思拓凡宣布了一項持續的戰略增長計劃,將花費超過15億 美元來擴大全球生命科學客戶的制造能力和服務 。 這項投資計劃是先前宣布投資的增量。隨著新制造基地的開設和現有制造基地在美國和英國等國家的擴張,這些公司將在兩年的增長計劃中招聘 2000 名全職員工。
短效評價阻礙科學創新
開墾少有人涉足的科學領地,有可能收獲重大的科學影響,但同時也具有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規的研究方式,這類研究常被稱作“探索性研究”,與基于常規方式的“開發性研究”形成對照。可以預見,前一類研究中涉及更多“新穎性”,因而也有可能發現更多潛在的科學創新。 然而,創新的科學研究是否總是
短效評價阻礙科學創新
開墾少有人涉足的科學領地,有可能收獲重大的科學影響,但同時也具有更高的風險與不確定性。由于采用了非常規的研究方式,這類研究常被稱作“探索性研究”,與基于常規方式的“開發性研究”形成對照。可以預見,前一類研究中涉及更多“新穎性”,因而也有可能發現更多潛在的科學創新。 然而,創新的科學研究是否總是
用創新勘探科學“富礦”
葆有好奇之心,才能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成就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科技創新特別是原始創新要有創造性思辨的能力、嚴格求證的方法,不迷信學術權威,不盲從既有學說,敢于大膽質疑,認真實證,不斷試驗。”近日,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青藏高原科考研究團隊,在喜馬拉雅瓊嘉崗地區發現了
《科學家》雜志評出2009年生命科學領域十大創新技術
由于經濟危機的影響,2009年對大多數行業來說都是困難的一年,生命科學也不例外。不過全球的技術公司和實驗室今年仍然開發出了無數種新技術和新產品,旨在幫助科學家把研究推向新的水平。然而,在各大實驗室預算一年緊似一年的情況下,哪一項新技術最值得投資呢? 美國《科學家》(The Scientis
博奧晶典兩大引進平臺入圍2015十大生命科學領域創新產品
日前,致力于生命學科技研究的美國著名雜志The scientist推出2015年度生物十大創新產品排行榜。這十大創新產品,包含了7個基因組學、1個蛋白組學和2個代謝組學。該榜單旨在表彰對科學和醫學領域產生巨大影響的測序儀、試劑盒、基因組編輯產品和其他技術。 博奧晶典長期致力于技術創新,引進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