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土地整治藍皮書》指出,中國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積約5000萬畝,土地面臨著嚴重污染和退化。對此,《澳門日報》27日發表文章稱,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嚴重危脅廣大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逆轉 “如果把國人就地拍扁,我們的身體就是一張化學元素周期表。”這是網上流傳一個段子,說法盡管夸張,但也折射出了我國生存環境和飲食安全面臨的嚴峻現實。可以說,土壤重金屬污染成了當今最主要的環境問題。 與水體和大氣污染相比,土壤污染具有隱蔽性、滯后性和難可逆性,被稱作“看不見的污染”。專家指出,重金屬難降解、易積累、毒性大,對作物的生長、產量和品質都有影響,尤其是它被作物吸收進入食物鏈,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污染敲響糧食安全警鐘 “以百分之七的耕地養活了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驕傲,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和人口的高速發展,這一輝煌漸遠去。在我國......閱讀全文
日前環保部和國土部公布的《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指出,我國耕地土壤點位污染物超標率為19.4%,土壤污染已經引發部分地區的糧食重金屬超標,并且造成淺層地下水污染。 博友紛紛表示,耕地污染威脅的是千家萬戶的飲食安全,相關部門摸清污染現狀值得點贊,下一步要立即展開治理行動,加大土壤治理資金
(一)對土地的“奇妙幻想” 您能想象,在未來,您所呼吸的每一口空氣、吃的每一種糧食、喝的每一滴水,都可能是“毒藥”嗎? 時間軸到達2038年。 清晨,起床的你走到洗漱間準備洗漱,抬頭看看實時水費,價格居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將十七大報告中的“建設小康社會”變成“建成小康社會”。雖然“建設”和“建成”只有一字之差,但其含義卻發生了巨大變化。前者是一個過程,后者看重的是結果,有明確的時限要求。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地區。一方面,農村經濟有待加快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國務院今日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門積極采取措施,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記者王婭莉)近日,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有關負責人。 1、《土十條》出臺有哪些背景?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
國務院印發《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以下簡稱《土十條》),對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做出了全面戰略部署。為全面深入了解《土十條》出臺的背景、意義及《土十條》的主要內容,以下為土壤監測基礎知識,也歡迎加入土壤檢測答疑群。 面對土十條
國土資源部日前發布《土地整治藍皮書》指出,中國耕地受到中、重度污染的面積約5000萬畝,土地面臨著嚴重污染和退化。對此,《澳門日報》27日發表文章稱,土壤污染問題不僅嚴重危脅廣大民眾“舌尖上的安全”,而且危及國家糧食安全,治理刻不容緩。 土壤一旦被污染就很難逆轉 “如果把國人就地拍扁,我們的
工業污染、城市污水、過度使用化肥……在種種污染源侵蝕下,萬物賴以生存的大地如今滿目瘡痍,土壤安全正岌岌可危。記者在吉林、廣東、江蘇、河北等地調研了解到,土壤污染問題正逐步動搖我國糧食安全根基,在垃圾圍城、土壤重金屬污染、食品安全等問題愈演愈烈的今天,無好地可用、無好糧可吃等問題正引發民眾擔憂。
土壤污染正在惡化,污染如隱形殺手,難以察覺卻可能直接危害人體健康,特別是重金屬在蔬菜、糧食中的累積,將處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置于危險境地。 11月8日,《新民周刊》報道了環保組織對IT企業重金屬污染的質疑,重金屬不僅污染江河,也會污染土壤。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環境修復研究中心
國家發布“土十條”,土壤安全再引關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開會,決定2018首屆全國土壤大會將于7月在北京召開,中國網消息 記者從日前舉行的首屆全國土壤大會暨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啟動大會上獲悉,由甘肅臨澤縣人民政府、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學會等20多家企事業單位聯合發起的“中國土壤環境促進平臺”在此
國發〔2016〕31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國務院 2016年5月28日 (此件公開發布) 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 土壤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關系人民群眾身體健康,關系美麗中國
大地之殤 編者按:大地涵藏萬物,孕育生命,被譽為人類的母親。但是,近年來,伴隨我國工業化的快速發展,大地不斷遭到各種污染的傷害。僅僅因土壤污染防治不足、環境監管乏力,導致的食品藥品安全事件就頻頻發生,2008年以來,全國已發生百余起重大污染事故。目前我國大地污染現狀嚴峻,成因
近日,國家環保部一份文件引發了國內公眾對土壤污染的強烈關注。 這份文件指出:我國有3.6萬公頃耕地土壤重金屬超標,由此每年造成的“糧食污染高達1200萬噸,直接經濟損失超過200億元”。 土壤污染的背后,是糧食安全問題。對于人多地少,并一直難以糧食自足的中國而言,日益嚴
漫畫《抱著飯碗不敢吃》 新華社供圖 周健民 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會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員。 “土壤對人類的生存發展太重要了,不僅僅關系到糧食安全,整個生態環境都跟土壤密切相關。”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南京分院院長周健民說,土壤直接關系到人類可持續發展,聯合國把今年
當前,我國農田土壤污染問題日益凸顯,對生態環境、食品安全和人體健康都構成了一定威脅。今年1月1日實施的新《環境保護法》,加嚴了對土壤相應的法律規定,特別是第三十二條提出要加強對大氣、水、土壤等的保護,建立和完善相應的調查、監測、評估和修復制度。 為進一步推動我國農田土壤環境綜合治理工作開展,“
引言 2018年5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強調:“要全面落實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推動制定和實施土壤污染防治法。突出重點區域、行業和污染物,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有效防范風險,讓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 摘要 經濟較為發達的浙江臺州,是我國有名的“原料藥之都”“
日前,寧夏銀川印發《銀川市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全文如下: 銀川市2018年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實施方案 為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自治區第十二次黨代會、十二屆三次全會和市委十四屆四次、五次全會精神,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導讀:全國政協委員、湖南省環保廳副廳長潘碧靈昨日透露,今年兩會后,第一次土壤污染普查數據可能會對外公布。此前報道顯示,2006年至2010年,環保部與國土資源部聯合進行全國土地污染情況調查,調查完成后,兩部門形成了調查結果的報告,但報告
七、發展先進高效生物技術瞄準世界科技前沿,搶抓生物技術與各領域融合發展的戰略機遇,堅持超前部署和創新引領,以生物技術創新帶動生命健康、生物制造、生物能源等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我國從生物技術大國到生物技術強國的轉變。重點部署前沿共性生物技術、新型生物醫藥、綠色生物制造技術、先進生物醫用材料、生物資源利用
目前,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問: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防治形勢緊迫,任務艱巨。為此,本報記者采訪了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土壤污染防治研究中心主任林玉鎖研究員,介紹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主要進展及其取得的成效。 中國環境報:我國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大致經歷了哪些階段? 林玉鎖:相對于我國大氣和水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基礎薄弱,土壤污
“沒有安全優質的土壤,哪有放心的‘菜籃子’、‘米袋子’、‘水缸子’?‘毒地’上建起來的房子,再漂亮也不是安全的家。” 長期關注土壤環境保護和修復問題的全國政協委員周建民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再次呼吁保護土壤環境。 據2014年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顯示,全國土壤點位總超標率為16.1%,其中
近日,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全文如下: 國務院關于印發 “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的通知 國發〔2016〕6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現將《“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國務院 2016年11月
17日,環境保護部和國土資源部向媒體發布了全國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公報。調查結果顯示,全國土壤環境狀況總體不容樂觀,部分地區土壤污染較嚴重,耕地土壤環境質量堪憂。 全國土壤點位超標率為16.1% 南方污染重于北方,表層土壤鎘含量增加明顯 根據國務院決定,2005年4月至2013年1
《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正在編制 “毒地”治理年內將打組合拳 環保部副部長翟青在11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環保部正在按照國務院的要求編制《土壤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行動計劃》,其中包括劃定重金屬嚴重污染的區域,投入治理資金的數量,治理的具體措施等多項內容。 種種跡象表
記者近日在廣東、江西等省份調查了解到,我國一些地區的土壤污染日益嚴重,特別是土地中重金屬含量、有機污染物和農藥殘留嚴重超標,造成有害物質在農作物中積累,并通過食物鏈進入人體,危害人體健康。 土壤是構成生態系統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國家最重要的自然資源之一,也是很多污染物質的最后歸屬地。
土壤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是人們觸手可及的常見物質,也是構成世界的重要自然要素之一。隨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人類對土壤的開發和利用達到了空前的高度,同時對土壤的破壞、對環境的污染也日趨嚴重。 國家發改委日前著手啟動實施環保領域創新能力建設專項。針對我國農田土壤污染日趨嚴重、威脅農產品安全的問題
12月3日,深圳人民政府辦公廳率先出臺了《深圳市土壤環境保護和質量提升工作方案》(簡稱“土四十條”)。 “土四十條”突出將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環境保護工作作為重點,要求在2018年底前,完成深圳市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園地和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土壤環境質量詳細調查。深圳屬于城區型水源地,對
農業污水、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這是地下水污染的三個主要來源。其中,農業污水中的污染物總量是最大的,超過工業污水和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總量。 我國每年大約用掉6000萬噸化肥,占世界化肥使用總量的40%以上,而生產的糧食只占世界產量的25%。大約超過60%的化肥農藥流失掉了,在降水或灌溉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