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流感是一種主要流行于雞群中的傳染病,也被稱作真性雞瘟或歐洲雞瘟,禽流感一旦暴發,往往會造成家禽的大量死亡。在很長一段時期內,這種疾病的傳染范圍只是局限在家禽中。然而近年來情況卻悄悄地發生了變化,禽流感的傳播已經跨越了原先的宿主范圍,甚至開始侵襲人類社會。目前,在亞洲、歐洲和拉美等地區先后出現禽流感疫情,許多國家和地區都紛紛拉響禽流感警報,推出防范禽流感傳播的各種舉措。對于我國2013年以來出現的H7N9禽流感病毒,它從哪里來、又會到哪里去?人們迫切想聽到來自科學家的權威回答。今天就讓我們的主人公劉翟博士,為大家一一道來。 劉翟,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生物信息學博士。主要研究方向為:流感病毒的分子流行病學研究,微生物基因組與生物信息學,DNA生命條形碼,以及微生物資源的信息化研究。在禽流感研究方面,用功甚勤。具有很多創見、取得突破性......閱讀全文
《科學》雜志的歷史上,刊載過一篇沉重的學術文章。2014年一篇關于通過基因組學手段監測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論文,在刊登時已有6名研究人員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對埃博拉病毒的研究和控制是高通量測序技術(二代測序技術)全面應用的首次‘實戰’。”日前,在由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主辦的第
病原體能使人類群體性致病甚至致死,為追本溯源,找到變異基因作為有效靶點,科學家們在迎戰埃博拉病毒的過程中取得突破。 《科學》雜志的歷史上,刊載過一篇沉重的學術文章。2014年一篇關于通過基因組學手段監測埃博拉病毒的起源和傳播的論文,在刊登時已有6名研究人員因感染埃博拉而死亡。 “對埃博拉病毒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來自于歐亞大陸遷徙至東亞地區的野鳥所攜帶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鴨群和雞群所攜帶禽流感病毒發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CASPMI)研究人員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進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毒可能來
基因重配模式初步揭示,病毒可能來自于歐亞大陸遷徙至東亞地區的野鳥所攜帶的禽流感病毒和中國上海、浙江、江蘇等地的鴨群和雞群所攜帶禽流感病毒發生的基因重配。 近日,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病原微生物與免疫學重點實驗室(CASPMI)研究人員對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基因進行分析,初步揭示了病
中國新冠疫苗已“破土” 中國科學家近日發表了一則好消息: 4月20日,中國研發的一種新冠候選疫苗,用于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實驗,結果安全、有效! 這是目前為止公開報道的第一個新冠病毒(SARS-CoV-2)疫苗動物實驗結果。 而且,中國的新冠疫苗并不僅僅這一個。目前,中國已有4個疫苗進入臨床階
5月13日,國際學術期刊《自然》在線發表我國科學家關于埃博拉病毒最新研究成果:Genetic diversity and evolutionary dynamics of Ebola virus in Sierra Leone,并同期配發評論文章Latest Ebola data rule ou
08年中科院院長獎、導師獎、優博論文及各類獎學金揭曉 根據中科院人教局科發人教字〔2008〕192號、194號和26號文件通知,2008年中科院各類獎學金、獎教金和優博論文經各單位評審推薦和中科院研究生院初評,最后中科院人教局組織終審,現結果已全部揭曉。獲獎名單如下: 一、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
iNature 脂肪性肝病(FLD),包括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和酒精性FLD(AFLD),通常由肝臟脂肪沉積引發,隨后肝損傷:脂肪性肝炎,炎癥,纖維化,肝硬化和肝細胞癌。雖然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NAFLD與肥胖,代謝和胰島素抵抗綜合征,血脂異常以及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密切相關,但是這種
在一片恐慌與焦慮中,甲型H1N1流感持續升級,流感疫情呈迅速蔓延之勢,隨著疫區人口的頻繁流動,宛如漣漪般開始向全球波及。氣氛頓時緊張起來。 SARS留給公眾的記憶依然盤桓不去,在甲型H1N1流感面前,中國嚴陣以待的規模并不陌生。 然而,對于這個幽靈殺手,我們的了解有多少?面對它,我們
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規定,教育部組織開展了2012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 經評審,決定授予“軟界面電分析化學的若干問題研究”等36項成果高等學校自然科學獎一等獎,授予“稀土生物效應的細胞無機化學研究”等6
9月5日,《自然-微生物學》雜志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醫學科學院、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地壇醫院等單位合作研究成果:Intra-host dynamics of Ebola virus during 2014,第一次系統揭示了埃博拉病毒在宿主內的進化模式,并指出了病毒
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合作研究項目初審結果的通知 經公開征集,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NSFC)與巴基斯坦科學基金會(PSF)共收到合作研究項目申請191項。根據我委相關規定,經過初步審查,并與巴方核對清單,確定有效申請為168項,現將通過初審的項
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作物遺傳育種與園藝組優質早熟抗寒抗赤霉病小麥新品種西農979的選育與應用王 輝,閔東紅,李學軍,孫道杰,馮 毅,張玲麗,黑更全,王令濤,嚴勇敢,王學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河南金粒種業有限
2020年科技廳共收到各單位或專家提名的河南省科學技術獎項目705項,經形式審查,671項提名項目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 現將受理的671項省科技獎候選項目(含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單位、提名獎種、提名單位或提名專家等)公示如下:序號項目名稱提名獎種完成人完成單位提名單位或專家1提高
6月10日,科學中國人2010年度人物在北京揭曉。此次,共評選出在2010年為我國科技進步做出重要貢獻的年度人物,其中包括劉光鼎、朱清時等知名院士,并頒發四項特別獎。 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劉光鼎獲“終身成就獎”;中國科學院院士、四川輝陽生命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度國家優青項目名單序號依托單位項目名稱項目負責人批準金額1安徽大學 仿生智能系統的理論、算法及應用張興義 1302安徽師范大學 活動星系核結構和宇宙早期星系舒新文 1303北京大學 幾何分析周斌 1304北京大學 植物幼
附件2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初評通過通用項目序號評審組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專家)初評建議等級1農林養殖組菊花優異種質創制與新品種培育陳發棣(南京農業大學),房偉民(南京農業大學),陳素梅(南京農業大學),管志勇(南京農業大學),滕年軍(南京農業大學),姚建軍(昆明虹之華園藝有限公司)江
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初評通過的4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5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和14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科技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和我辦網站(http://www.nosta
2007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02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科研管理處提出。 &
近日,科技部發布了關于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含重大科學研究計劃 )2017年結題項目驗收結果的通知。 此次,一共有186個項目通過驗收,56個項目驗收結果為“優秀”,包括中國農業大學沈建忠“畜禽重要病原菌抗生素耐藥性形成、傳播與控制的基礎研究”,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曹雪濤“免疫識別
為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大力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高等學校科技創新,根據《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獎勵辦法》,我部組織開展了201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評審工作。經評審委員會評審、獎勵委員會審定和教育部批準,決定授予“拓撲
自然科學獎30項,技術發明獎34項,科技進步獎214項 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8月2日發布公告,公布了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國家技術發明獎評審委員會、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項目(通用項目)。 1. 201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評審委員會評審通過項目目錄(30項)序
#aabbccdd2 td{border:1px solid #666666;} #aabbccdd2{border:1px solid #666666} 序號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獲獎項目目錄(通用項目)一等獎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1F-30901-1-01云-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梅 宏(北京大學),黃 罡(北京大學),張 穎(北京因特睿軟件有限公司),劉譞哲(北京大學),郭 耀(北京大學),熊英飛(北京大學)中國
401密集環境弱小動態目標自動跟蹤技術及識別系統開發科學技術進步獎吳青娥,孫冬,陳虎,錢曉亮,劉磊,楊祥強,毛李亞鄭州輕工業大學,河南省通信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河南省百勝信息網絡系統服務有限公司河南省教育廳402基于DNA計算與非線性變換的圖像加密關鍵技術科學技術進步獎張勛才,張煥龍,牛瑩,任航麗,
2009年度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興檢獎”評審工作已經結束,共評審出擬獎項目218項,現予以公示。自公示之日起1個月內為公示期。任何單位和個人對本公告公示的項目有異議,均可在公示期內,以書面形式向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科技司技術發展處提出。 聯系人:謝正文 聯系電話:822
教技司[2011]95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局,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教科司、國務院僑辦文教宣傳司: 2011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研究重點項目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經專家評審并公示,共有212個項目獲準立項(具體名單見附件)。為做好項目實施工作,現將有關
中共中央、國務院14日上午在北京隆重舉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溫家寶、李長春、習近平、李克強出席大會并為獲獎代表頒獎。溫家寶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在大會上講話。李克強主持大會。 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共授獎356項(人)。其中,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46
2018年度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4項(一)通用項目2項序號編號項目名稱主要完成人提名單位1F-30901-1-01云-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梅 宏(北京大學),黃 罡(北京大學),張 穎(北京因特睿軟件有限公司),劉譞哲(北京大學),郭 耀(北京大學),熊英飛(北京大學)中國電子學
共批準94個立項項目 據科技部網站消息,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計劃(973計劃)2011年度項目申報評審工作已經結束。為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加強面向國家戰略需求的基礎研究,根據我國經濟、社會及科技發展的需求和專家評審結果,經研究,決定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