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生物制藥高端研發:需走出ZL困境
在生物制藥領域,頂尖科研機構(包括頂尖高校和頂尖科研院所)在高端人才儲備、技術積累、學術氛圍、研究規模、管理機制等方面擁有巨大優勢,并且在一定時期內,這些優勢是絕大多數企業所不具有的,甚至是難以望其項背的。 因此,與常見的“企業應為創新主體”的觀點有所不同,筆者認為,在生物制藥領域,中國的頂尖科研機構應該責無旁貸地擔當起創新主體的重任,將現代生命科學的原創性研究成果有效地轉化為基礎性ZL,在全球生物制藥高端研發的舞臺上占據一席之地。 海外頂尖科研機構ZL策略的啟示 現代生命科學研究取得重大突破的背后大多閃現著海外頂尖科研機構的身影,并且由于這些海外頂尖科研機構敏銳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和完善的ZL管理制度,才使這些重量級的科技突破通常被轉換為一件件重磅ZL。 例如基因重組技術(US4237224)的橫空出世,這對生物技術產業的貢獻簡直是不言而喻的。截至1997年失效之前,該ZL為美國斯坦福大學帶來了超過2.5億美元的ZL......閱讀全文
《“π指數”—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發布
今天,由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信息中心研發的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全球科研機構產出評價—π指數(PI,Productivity Index)正式發布。中科院院士林其誰、王恩多、張旭和來自國內生命科學與基礎醫學領域的相關專家出席了發布座談會。 “π指數”綜合了論文作者實際貢獻和期刊影響力,旨在一定程度反
元宇宙產業專利池啟動并實現首批專利開放許可
5月30日,在全球知識產權保護與創新論壇上,由北京知識產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IP)聯合百度牽頭發起的元宇宙產業專利池正式啟動。據悉,北京瑞萊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如你所視(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外號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北京凌宇智控科技有限公司作為創始成員共同參與元宇宙產業專利池設立,首批入池
29項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獲中國專利金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387.shtm
浙江發布首批公開實施專利清單并首頒專利權益分割證書
為促進高校院所等創新主體的創新成果更多惠及廣大企業,浙江省積極推進專利公開實施工作。近日,在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召開的專利公開實施政策公示會上,正式上線了專利公開實施信息發布平臺,并發布了首批公開實施專利清單(包括全國首個公開實施專利池和全國首批專利申請權開放許可清單),還頒發了全國首張定量許可證書
我國進一步規范專利申請行為讓專利回歸保護創新的目的
國家知識產權局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嚴格規范專利申請行為的通知,旨在提升專利申請質量,消除不以保護創新為目的的非正常專利申請行為,切實推動知識產權工作從追求數量向提高質量轉變。通知明確,全面取消對專利申請的資助,重點加大對后續轉化運用、行政保護和公共服務的支持。 通知要求,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要與區域經
國內科研機構青年人才: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第一
隨著雙一流的中期考核和第五輪學科評估的日漸臨近,各大高校對于人才尤其是各類國家級人才可謂是及其重視。其中,國家杰青和國家優青已經成為中國人才梯隊最重要的兩個臺階,幾乎是每一個中青年學者的奮斗目標,也是每一個科研單位所必爭的人才。 本文統計歷年來國內科研機構國家優青項目獲得者人數,結果供大家參考
5G專利每年收專利費幾十億華為呼吁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快科技7月13日消息,每年投入大量研發費用的華為,強烈呼吁應該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 在今日的華為2023創新和知識產權論壇上,華為首席法務官宋柳平表示,華為愿意同千行百業協同,實現產業融合。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促進技術的合理保護和分享,千行百業才能共同促進產業發展。 按照宋柳平的說法,華為一
廣州市越秀區9項專利獲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5872.shtm
騰訊免費開放四件無障礙技術專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5/500927.shtm
觀點:重獎未必利于成果轉化
前不久,全國人大通過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下簡稱《轉化法》)規定,對于科技成果轉化作出重要貢獻的人員,其獲得獎勵和報酬的比例不低于50%,自行或與他人合作實施的獲得營業利潤不低于5%的比例。該規定將極大地激發科技人員和轉化人員的積極性,但由于上不封頂,一些地方將對科技成果完成人獎勵報酬的比
我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發明專利增長迅速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4995.shtm
2023年“羊城IP杯”專利檢索技能大賽頒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092.shtm7月18日,由廣州市知識產權局指導,廣州知識產權保護中心舉辦的2023年“羊城IP杯”專利檢索技能大賽頒獎儀式暨專利檢索及信息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在廣州舉行。據悉,“羊城IP杯”專利檢索技
首個常壓、室溫超導體申請專利
據Science Insider消息, 美國羅徹斯特大學的物理學家蘭加·迪亞斯(Ranga Dias)為他們合成的首個常壓、室溫超導新材料申請了專利。該專利于2022年7月提交,2023年4月才公開,目前尚未獲得裁決——美國專利審查通常需要大約兩年時間完成,并且這種新材料還沒有發表相關論文或預印
這項專利金獎擦亮“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日前,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開幕式暨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大連舉辦,29個項目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江蘇大學教授魯金忠團隊“一種用于多種葉片激光沖擊的變形抑制夾具”斬獲金獎,現場領取了獎牌。 變形抑制夾具 航空發動機是飛機的“心臟”,被稱為“工業皇冠上的明珠”,同時也是衡量
這項專利金獎擦亮“工業皇冠上的明珠”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0/510639.shtm日前,第十三屆中國國際專利技術與產品交易會開幕式暨第二十四屆中國專利獎頒獎大會在大連舉辦,29個項目獲得中國專利金獎。江蘇大學教授魯金忠團隊“一種用于多種葉片激光沖擊的變形抑制夾具”
大型制藥公司放棄結核病藥物部分專利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7/505319.shtm美國強生制藥公司日前同意不強制執行耐藥性結核病(TB)藥物貝達喹啉的部分專利,此舉將使許多中低收入國家獲得仿制藥。 ???一名肺結核患者在印度孟買的無國界醫生診所接受心電圖檢查
拍黑洞,全球科研機構這樣合作
北京時間10日晚,包括我國上海、美國華盛頓在內的全球六地同時召開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成果發布會,展示史上首張黑洞照片。EHT項目由全球數十個研究機構、超過200名科研人員參與,簡單的圖片背后是怎樣的國際合作歷程? 首先是建團隊。為了給黑洞拍照,麻省理工學院(MIT)從2006年就開始
“生命科學儀器第一股”新芝生物今日登陸北交所
10月10日,“生命科學儀器第一股”寧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北交所上市,證券簡稱“新芝生物”,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生命科學儀器產業化建設項目”和“研發中心建設項目”等。 新芝生物是一家專業為生命科學研究與產業化領域用戶提供科學實驗儀器、設備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核心業務圍繞生物樣品處理
中國安全科技發明專利-總量全球第一
近日,全球權威知識產權機構IPRdaily發布《安全科技專利分析報告》。報告顯示,截至2023年4月底,中國成為全球安全科技發明專利的最主要布局國家。 在這份報告中,研究團隊首次嘗試將安全科技作為新一代技術集群進行獨立分析,總結了安全科技的定義與內涵。報告認為,安全科技也稱信息安全技術,是一種
浙江率先發布公開實施專利清單:四成免費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8/506394.shtm 6838件來源于浙江大學、浙江工業大學、阿里巴巴達摩院等高校和科研機構的專利向企業開放申請使用,其中41%免費,轉讓或許可年費在5萬元以下的占79%——8月11日,浙江發布全國首
撕膠帶發現石墨烯的人收專利費嗎
撕膠帶發現石墨烯的人收專利費。發現新材料并申請專利成為該材料的發明人可以獲得專利收益,并且可以通過授權、建立公司等方式將其應用推向市場以獲取更多的收益,撕膠帶發現石墨烯的這三位科學家,也就是普利斯和諾瓦科夫以及蓋默爾,發現了石墨烯的制造方法,并于2004年在《科學》雜志上發表文章,提出利用撕膠帶萃取
時評:基層科研機構的“辛酸”如何求解
對于一些需求比較緊急的科研設備,可否考慮開辟“快速通道”?科研經費審批權限也許有必要上收并嚴格管理,但對具體采購事宜還是靈活一點好。 年底到了,不少高校迎來科研項目報銷的高峰期,某高校竟出現學生排隊替導師報銷經費的怪事。更令人唏噓的是,基層科研項目背后藏著多少“辛酸”,常人很難有切身體會。山
中國科研機構加緊研發“物聯網”技術
只要輕輕一按按鈕,所在區域的大氣壓、濕度等信息就會通過傳感器實時進入計算機系統;家里煤氣泄露了,傳感器會將這一信息發送到手機上;農業專家坐在家里就能實時獲得某塊農田的土壤指標……“物聯網”技術將使得這些成為可能。 記者9月21日從正在舉行的中國·江蘇第二屆產學研成果展示洽談會上了解到,中科
撥款增加讓科研機構普遍更“壕”
美國總統曾提議取消NASA的寬視場紅外測量望遠鏡(WFIRST),而國會支持這一項目。 圖片來源:《科學》雜志官網 今日視點 據路透社近日報道,美國國會23日投票通過了總額為1.3萬億美元的預算案——2018年綜合支出法案。盡管其姍姍來遲,但給美國科學家帶來了很多好消息。法案連續兩年拒絕
對“僵尸”科研機構要優化也要“活化”
據1月3日《光明日報》報道,高校是我國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和主陣地。過去十年間,高校科研機構成為高校加強科學研究工作的重要力量。然而,近期不少高校紛紛發布清理校級科研機構的通知,引發社會關注。報道中一些高校所清理的科研機構,大都處于停運、負責人退休等狀態。 梳理下來,
白春禮:建設國際一流科研機構
兩會視點·深化科體改革 進入2014年,中科院的5個卓越創新中心相繼成立。1月15日,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創新中心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揭牌;1月20日,腦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揭牌;1月21日,青藏高原地球科學卓越創新中心在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揭牌;同日,
白春禮:在科研機構樹清風揚正氣
白春禮 落實主體責任,思想上需要自覺將其作為責無旁貸的重大政治任務,自覺將其作為實現“四個率先”的有力支撐,自覺將其納入國家科研院所治理體系建設 一支風清氣正的科技創新隊伍,是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科技強國的根本。認真貫徹中央有關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的要求,需結合科研機構的實際,針
澳大利亞最大科研機構開始罷工
面對著一個似乎已下定決心要縮減研究經費的政府,在忍受了兩年的預算削減和失業后,澳大利亞第一大科研機構的科學家和后勤人員已經受夠了。在關于一項新的薪酬待遇的協商陷入僵局后,他們于當地時間4月30日開始罷工。 澳大利亞聯邦科學和產業研究組織(CSIRO)在該國雇傭了上千名科學家,但在過去兩年間,
西班牙政府撥款挽救科研機構免于破產
一筆及時的資金補助使CSIC得以繼續運轉。 10月18日,西班牙政府同意撥給該國旗艦研究機構7000萬歐元(約合9600萬美元)資金,以消除其即將破產的命運。科學家對此消息表示歡迎,但是認為,這只解決了西班牙科學系統眾多問題中的一個,且可能只是暫時性的。 撥款的消息結束了數月來人們對西班
德國國立科研機構是如何運行的
德國北部靠近波羅的海的地方,坐落著小城格賴夫斯瓦爾德(Greifswald),這是一座依校而建、頗具科研氣息的城市。 在這里,除了1456年創建的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外,還有許多國際知名的德國國家實驗室: 馬普所等離子體中心,專注于全球最大核聚變裝置仿星器WX-7的研制; 德國聯邦動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