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2日電 據香港媒體報道,香港上空的日偏食現象在早上大約8時15分開始,太陽的右上方開始出現陰影,陰影逐步向太陽中心推進。 日食開始時,見到太陽右上方出現缺口,初虧開始,陰影緩慢的向內推進,由于在香港的只是日偏食,只有四分之三的太陽就會被月球陰影遮蓋。 為了觀看日偏食,太空館22日備有觀日食的儀器免費供市民使用,有逾千市民使用濾光設計的望遠鏡觀賞日偏食。 另外,香港天文學會也在屯門一間小學,擺放有濾光設備的望遠鏡,供市民觀看日偏食,預料會有大約1000人觀看。 ......閱讀全文
最近,廣州梁斌煒和梁超甫兩兄弟創辦的“日全食網”(www.riquanshi.org)特別火,網站在谷歌搜索中已位列第一。據權威第三方評估,日全食當天,網站訪問量將突破200萬。 “到時候估計服務器就受不了了。”梁超甫說。不過哥倆顧不了那么多,當天,他倆應該在杭州欣賞500年一遇的日全食。
日食帶里最佳觀測點在自家陽臺 主持人:剛才您也講到了處在陰影帶(日全食帶)里面,如果陰影帶(日全食帶)非常狹窄,日全食的時間當然會比較短這一次大日食的(日全食帶)在中國境內覆蓋的省市有沒有一個簡單的統計? 張燕平:日食帶首先從不丹國西邊進入我國西藏南部和云南西北部,隨后掃向四川和重慶
新華網成都7月20日電 記者20日從四川省氣象局了解到,針對7月22日將發生的日全食,國家空間天氣監測預警中心(以下簡稱“預警中心”)專門發布科普信息,對日食的成因及發生過程作了詳細介紹。 “預警中心”稱,當月球運行至一個特別的位置,即太陽、月亮及地球連成一線時,月亮將遮掩太陽的光芒,在地
當日食發生時,月球在地球上的陰影分為兩部分:中心區域(本影)和外部區域(半影)。根據觀測者在地球上所處的陰影部分,將分別看到三種類型的日食: 日全食——擋住了整個太陽 如果觀測者處于本影范圍內,整個太陽將會被遮住。這時會出現日全食,天空將會變暗,仿佛黑夜來臨。在發生日全食期間,可
那個時候,創新藥龍頭恒瑞的市值剛剛突破2000億,有人喊出了“3000億可期,5000億不是夢”的口號;一致性評價工作剛剛取得實質性進展,正大天晴的富馬酸替諾福韋二吡呋酯片率先通過一致性評價,眾多領跑的仿制藥企業都憧憬后面政策紅利的兌現;進口藥的審批無論是速度還是數量上都創下了記錄,很多外資大藥
北美發生百年一遇日全食。圖片來源:YAHOO 8月21日中午時分,天上的星星出來了,動物園里的動物在圈子里激動地奔跑,蟋蟀鳴叫著,鳥兒安靜下來,一場黑暗降臨在大地上。這是自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在美國發生的第一次全面的、從海岸到海岸的日食。 數以百萬計的美國人凝視著這一宇宙奇觀,沿著所謂的“全
北京時間6月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6月2日,世界大部分地區欣賞到美麗的日偏食。當時,日偏食首先在亞洲東部登場,而后向后移動,駕臨西伯利亞、斯堪的納維亞、冰島、加拿大和阿拉斯加州上空。 在一些地區,太陽在6月永不落山,觀空愛好者很難欣賞到午夜日食。1.日偏食 日偏食 2日,
由于地球軌道與月球軌道有一個5度的夾角,在特定的時間月球會運行至一個特別的位置,令太陽、月球及地球連成一線,這時月球剛好遮掩了太陽的光球,這樣便形成一次日食。 一次日全食的過程可以包括以下五個時期:初虧、食既、食甚、生光、復圓。 初虧 初虧 由于月亮自西向東繞地球運轉,所以
7月22日,武漢市民一大早趕到視野開闊的長江漢口江灘,等待觀看日全食。新華社記者 郝同前攝 常州是觀測日全食的最佳地點之一,常州動物園把容易控制的動物比如大象和猴子等集合起來,以記錄動物在日全食期間對光和溫度變化的反應。 常州動物園對動物的觀察是日全食期間中國舉行的數十個特別活動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向記者通報,22日我國將出現500年一遇的大日食奇觀。 據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預報,22日將發生的這次日食,是從1814年至2309年在中國境內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最長可超過6分鐘。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王思潮介紹,22日將發生日全
日全食成因示意圖 為什么日全食10億年后會消失 地月系統在太陽系中非常獨特,因為目前從地球表面看,只有這個體系中的月球的角大小跟太陽的角大小相匹配。這意味著在這個軌道上,月球有時確實能遮蓋住太陽,讓觀測者在大中午突然陷入可怕的黑暗中。但是月球的軌道并不穩定。由于存在潮汐摩擦力,月
日全食成因示意圖 為什么日全食10億年后會消失 地月系統在太陽系中非常獨特,因為目前從地球表面看,只有這個體系中的月球的角大小跟太陽的角大小相匹配。這意味著在這個軌道上,月球有時確實能遮蓋住太陽,讓觀測者在大中午突然陷入可怕的黑暗中。但是月球的軌道并不穩定。由于存在潮汐摩擦力,月
370年一輪回;科學價值非同一般;2035年再見 在日全食出現前的兩三分鐘里,天光似乎不是逐漸地變暗,而是像坐滑梯一樣突然黑了下來。月亮的影子也像一朵飛云一樣,從西邊迅速地飄了過來,又黑又快。 作為一位天文學家,7月22日發生在中國境內的日全食對于中科院云南天文臺研究員林雋來
當地時間8月21日,美國本土大范圍地區可見的日全食促使上百萬人前往全食帶——月亮和太陽排成一條直線,使陸地陷入黑暗長達2分40秒。盡管如此,對于大多數科學家來說,這種天文現象沒什么大不了的。這是因為日食經常發生,大約每18個月就會出現一次。即便在它們沒有發生時,天文學家仍能利用日冕儀研究太陽大氣
日全食原理示意圖(圖片來源:網易) 日全食(新浪科技配圖) 8月1日,將可以在中國看到一次罕見的日全食,而在北京可以看到很精彩的日偏食。而近五年是中國日食的多發期,錯過這五年,下次日全食就要等到2035年了。就讓我們抓住機會,盡情欣賞這一百年難見的天文奇觀吧! 看得到開頭,看
月亮遮擋太陽而形成的日全食不僅景象壯觀震撼,也是科學家觀測日冕的絕佳機會,但這樣的時機過于短暫稀少,稍縱即逝。中國科學家最近提出了一種新穎的觀測模式,到太空中利用地球的遮擋形成另類“日食”,通過長時間、高精度的觀測探秘太陽風暴。 12日升空的美國“帕克”太陽探測器開啟了人類歷史上首次“觸摸”太
近日傍晚,隨著太陽上半區一點點被黑影遮蓋,顏毅華仔細地盯著電腦屏幕顯示的圖像和讀數。此時此刻,國家天文臺明安圖觀測基地的拋物面天線遙指西方,把中心對準太陽,密切跟蹤接收來自太陽的射電輻射。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通過草原“天眼”觀測日食活動。 “通過明安圖射電頻譜日像儀的天線
新華網天津7月20日電 7月22日,本世紀可看到月亮遮掩太陽時間最長的日全食將驚現天宇。天文專家介紹說,日月食有規律,一年最多7次。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林愿介紹說,發生日、月食的道理很簡單。在朔日(農歷初一),當太陽、月球和地球三者恰好或幾乎成一直線時,人們看到月球將太陽的一部分遮住時便發
新浪科技訊 8月17日消息 據美國《發現》雜志報道,凝視夜空本身就是一種獎勵:等待你的是宇宙那無比壯觀的景象。但是當你利用望遠鏡和照相機觀測太空的時候,你甚至能捕捉到連我們的眼睛也察覺不到的美景。 《發現》雜志和美國星特朗(Celestron)公司聯合主辦了“拍宇宙”大賽,為使用星特朗器材
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在奔流不息的時代浪潮中,科技成就始終扮演著“萬花筒”的角色——數學、物理、化學、天文、地理、生物……不變的多彩紙片,稍加晃動,就能轉出五光十色的奇妙世界。 2014年,細胞遺傳學、大腦科學以及計算機科學仍然是熱門領域,航空航天作為大國實力較量的焦點從未停歇,科學倫理和危機應
10月10日凌晨,月亮慢慢地“吃”掉了位于金牛座的明亮恒星——畢宿五。這種天象被稱作“月掩星”。 比起月掩星,你可能對日食更熟悉。當月球剛好運行到地球與太陽之間時,月球遮住了太陽射向地球的光線,太陽會短暫地在月球背后躲起來。 月掩星也是類似的原理。當月球運行到地球與其他
在現場,天文愛好者們紛紛向記者表示,通過天文望遠鏡看到這幾百年不遇的天文奇觀,他們感到非常高興和興奮。 8點35分,市民在科技館觀看日食。 市民科技館熱觀日食 上午8點22分,日食初虧在之前預測時間范圍內準時出現。在山東省科技館天文圓頂,記者看到來自濟南市的百余名天文愛
手機信號會中斷嗎 天文學家:日全食只是月亮擋住太陽,沒了陽光,氣溫、濕度、氣壓會起變化,而對有線和無線信號不會有影響,不會導致信號干擾的日凌現象。 會否造成交通意外 天文學家:鳥兒會失去方向,或會飛回巢中,蝙蝠和其它夜行動物則可能睡眼惺忪地出來活動。在長江流域的
圖表:22日,日全食將在長江流域上演 新華社發 新華網北京7月21日電 7月22日將出現自1814年至2309年近500年間,在我國境內全食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日全食。在這次重大自然現象即將發生之際,互聯網上出現了一些蠱惑人心的謠言,不少帖子稱,這次日食并不單純,是兇兆會帶來厄運,并將日
11月3日凌晨,在距離地球350公里外的太空中,“神舟八號”飛船經過4次自主變軌控制,抵達距“天宮一號”約5公里的對接入口點。隨后,從對接機構接觸開始,經過捕獲、緩沖、拉近、鎖緊4個步驟,實現了剛性連接,形成組合體,開始了為時兩天的整體飛行。 兩個8噸重“龐然大物”的高精度對接,對接
張枚: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在日冕物質拋射的模型方面有深入研究。 包星明: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博士,主要從事日珥磁場測量和日冕物質拋射分析研究。 7月22日的大日食絕對是一次“天文盛宴”:無論是公眾,還是天文學家,都忙得不亦樂乎。 對于公眾而言,日全食是最為壯觀的天象
宋樹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歡迎參加衛生部6月份的例行新聞發布會。6月14號是世界獻血者日,我們請來了衛生部醫政司副司長郭燕紅、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于曉初、北京血液中心主任劉江和河南血液中心主任王兆福同志出席今天的發布會,向大家介紹無償獻血的有關情況,并且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現
核心提示 非典十年,鐘南山是無法繞開的標志性人物。 從全國“兩會”上為民鼓呼的“炮手南山”,到最近在中央電視臺發表“灰霾比非典更可怕,誰都逃不掉”的刺耳直言,今年77歲的鐘南山依然活躍在時代的最前沿和媒體的聚光燈下。但在這些光環背后,鐘南山承受了多少壓力和誤解?回顧他人生中最輝煌
蛋白質,英文名稱“protein”,是生物體中廣泛存在的一類生物大分子,也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 時值春暖花開,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尋訪,本報記者在這里看到的“蛋白質”,不僅充滿科學的奧妙和神奇,而且彰顯出其應有的活潑、活性與活力,恍若走進一所“夢工廠”。那么
日全食成因示意圖 新華網 上海7月14日電 作為一種宏偉壯觀的自然天象,日全食的形成是因為太陽、月球和地球這三個天體,在一個特定的時刻恰好運行到非常接近一條直線的位置上,月球運行到太陽、地球之間而遮住了太陽。 由于地球公轉軌道面和月球公轉軌道面之間有一個交角,并不重合,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