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頭條:投資十億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落戶上海
過去10年,中國在科學研究尤其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投入快速增長。但是國家在醫療方面的投入也同步增加,讓人們懷疑這些生物醫學研究的投入是否有效,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率先拋出轉化醫學的概念,這一概念迅速被中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接受并作為引領生物醫學研究的標桿,目前在轉化醫學研究領域,依靠起長期的領先地位,雖然也不斷受到外界質疑,美國仍然在有聲有色地開展。 中國對待轉化醫學的概念比較特殊,似乎是國家運動一般地遍地開花,一時間突然出現許多轉化醫學研究的各種會議,各種各類研究都朝向轉化醫學上靠,似乎不是轉化就不是好的研究一般。只有轉化才是高大上,其實轉化醫學只是強調應用層面,更多屬于技術性和產品角度的研究,而轉化的前提和條件必須是具有強大的研究基礎和規模,沒有前期研究的轉化醫學概念只能是一種不切實際的運動,談不上給醫學健康服務的真正貢獻。不過在本質上,對待轉化醫學,中國政府是非常冷靜的,因為并沒有像美國......閱讀全文
2011年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
6月24日至26日,由中國工程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聯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研究中心、全球醫生組織共同主辦的“2011年中美臨床和轉化醫學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衛生部部長陳竺、中國工程院院長周濟、國家外國專家局局長張建國、上海市副市長沈曉明等出席。 轉
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國際論壇開幕
由中國醫學科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和全球醫生組織(GlobalMD) 聯合主辦,北京協和醫院協辦的中美臨床與轉化醫學研究國際論壇6月16日在京開幕。 衛生部部長陳竺,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劉德培、副院校長詹啟敏及國內生物醫學領域的20多位院士,由NIH臨床中心院長Dr.Joh
上海交大-內蒙古人民醫院臨床醫學轉化創新中心揭牌
內蒙古科技廳與上海交通大學組建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臨床醫學轉化創新中心,深入貫徹落實“科技興蒙”行動。10月8日,上海交通大學-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臨床醫學轉化創新中心在呼和浩特揭牌成立。 該中心將充分發揮上海交通大學在醫學工程方面科技創新優勢,通過設立醫工交叉基金、開展1+1(
Nature頭條:投資十億 國家級轉化醫學中心落戶上海
過去10年,中國在科學研究尤其是生物醫學領域的投入快速增長。但是國家在醫療方面的投入也同步增加,讓人們懷疑這些生物醫學研究的投入是否有效,這種情況同樣出現在歐洲美國等發達國家,這些國家尤其是美國率先拋出轉化醫學的概念,這一概念迅速被中國為代表的國際社會接受并作為引領生物醫學研究的標桿,目前在轉化
發揮轉化醫學大科學設施的臨床研究引領作用
??2020年12月,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上海)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啟用,進入試運行階段。作為我國首個國家級的轉化醫學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將重點針對腫瘤、代謝性和心腦血管疾病研究其發病機理和規律,建立預測、預防、早期診斷及個體化治療的理論、模型和方法,解決重大疾病的發生、
中美專家呼吁加快臨床試驗與轉化醫學合作
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6月26日至27日,由該院主辦的“湘雅—中美臨床試驗與轉化醫學國際研討會”在長沙舉行。中美兩國專家圍繞藥物臨床試驗與轉化醫學的緊迫問題和前沿觀點展開了深入研討,并呼吁加強相關領域間國際合作,以提高兩國臨床試驗水平,共促轉化醫學發展。 來自哈佛大學、匹茲堡大學、美
轉化醫學:奏響基礎研究轉向臨床應用的美妙樂章
轉化醫學這個詞近幾年在生物醫學領域一直很火,而世界各地的轉化醫學中心也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比如美國到現在已經成立了40多個轉化醫學中心,中國的轉化醫學中心也如星火燎原般在各地出現。世界范圍內,尤其是歐美發達國家,在國家層面和政策引導上,都在大力支持這種由基礎研究到臨床研究及應用方面的轉化。
生物樣本庫與轉化醫學
隨著后基因組時代的來臨,對基因的研究引發了新的方法和研究手段的誕生,密切了基礎醫學與藥物研發、臨床醫學之間的聯系。使人們可以更準確地理解環境和人類遺傳分子之間的相互作用,以期精確地描繪疾病發生的本質,從而改進對于疾病的診查和治療。由此誕生了從實驗室到病床,把基礎研究所獲得的知識、成果快速轉化為臨
上海東方醫院及社會資本共同建設張江干細胞轉化醫學基地
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牽頭推動的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干細胞轉化醫學產業基地項目獲得上海市批準,落戶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2.55億元,其中政府資助1.05億元,學校匹配和社會資本融資1.5億元。 項目由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為責任人單位,聯合40余家干細胞上、中、下游企業組成上海干細胞產業
使用珍貴的臨床樣本從蛋白質水平進行轉化醫學研究
一、前言 精準醫學旨在針對每位患者的個體差異來調整疾病的預防和治療方法,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實現精準診斷作為前提。人體在分子水平(蛋白質,RNA,DNA,代謝中間產物)的變化含有大量潛在的診斷信息和治療靶標,通過組學(比如蛋白組,基因組,代謝組)的方式采集更多的分子證據,可以基于不同分子證據的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