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全球關注氣候變化 巴厘島大會尋求突破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12月3日在風景如畫的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氣候問題關系到環境變化、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等,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次大會能否為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創造機遇,是世人最為關注的焦點。 全球關注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是今年最“熱”的全球話題之一。近年來,氣候變化和環境問題成為眾多國際會議的重要議題,它已經遠遠超過本身的含義,具有越來越多的社會、經濟和政治內涵。今年1月開始,從世界經濟論壇、歐盟首腦會議、八國集團首腦會議到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聯合國大會,一系列國際會議都將氣候變化作為重要議題。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6月任命了3名氣候變化問題特使,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和一直關注氣候變化的美國前副總統戈爾還共同獲得2007年諾貝爾和平獎。IPCC主席拉金德拉·帕喬里說,現在各......閱讀全文
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通過“巴厘島路線圖”
在全球目光的關注下,在“今夜無眠”式的談判與等待中,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15日產生了“巴厘島路線圖”,決定在2009年前就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的新安排舉行談判。 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國際會議中心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最后一天的會議上, 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左二)與印尼總統蘇西洛握手。新華
中斯召開氣候變化及海洋環境可持續發展研討會
7月2日至3日,第九屆中國-斯里蘭卡“氣候變化及海洋環境可持續發展”聯合研討會在斯里蘭卡科倫坡舉行。來自國際“氣候變率及可預測性計劃”等國際組織代表和中國、中國香港、斯里蘭卡、巴基斯坦、馬爾代夫、孟加拉國、澳大利亞、美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國家和地區的130多位專家學者參會。中國科學院院士朱永官、中國
氣候變化是可持續發展最大的威脅
無論是“APEC藍”的火速躥紅,還是G20峰會對氣候議題的再次聚焦,氣候變化以及由此帶來的一系列問題,從未像今天這樣牽動著國際社會的神經。事實上,作為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最大威脅,氣候變化已不僅僅是科學層面的議題,它已真真切切地關乎到人類當下以及未來的生存狀態。 中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同
聚焦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全球關注氣候變化 巴厘島大會尋求突破 2007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于12月3日在風景如畫的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氣候問題關系到環境變化、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國與國之間的關系等,越來越引起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這次大會能否為遏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問題創造機遇,是世人最為關注的焦點。?全球關注
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在京啟動
8月12日,北京師范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院大氣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遙感應用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以下簡稱“三校三所”)聯合啟動“全球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協同創新中心”的培育工作。全國政協教科文衛體委員會主任、原科技部部長徐冠華院士、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科技部副
全球可持續發展需要新的全球變化科學計劃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11/512423.shtm
世界海洋峰會在印尼巴厘島舉行
世界海洋峰會于2017年2月23日在印尼巴厘島開幕,會期三天。來自多邊機構、工業集團、科學團體和非政府組織的代表以及政府高官360余人與會。 印尼副總統約瑟夫·卡拉在開幕式致辭,呼吁建立強有力的海洋合作,以保護海洋環境,確保海洋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卡拉強調,氣候變化、塑料垃圾污染、過度捕撈、
世界地熱大會在印尼巴厘島召開
第四屆世界地熱大會4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召開,印尼總統蘇西洛出席了會議開幕式。 據安塔拉通訊社報道,本屆會議以“地熱:改變世界的能源”為主題,會議為期5天,吸引了來自80個國家和地區的約2500名代表。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哈達·拉查薩在會上表示,印尼擁有世界地熱資源儲
可持續發展目標間相互作用隨發展進程動態變化
為了應對人類面臨的貧困、不平等、氣候變化、環境退化等全球挑戰,聯合國于2015年通過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涵蓋經濟、社會、環境3個維度,是實現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續未來的藍圖。這些目標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一項目標的實現可能對其他目標產生正面促進或負面影響。
可持續發展目標間相互作用隨發展進程動態變化
為了應對人類面臨的貧困、不平等、氣候變化、環境退化等全球挑戰,聯合國于2015年通過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涵蓋經濟、社會、環境3個維度,是實現所有人更美好和更可持續未來的藍圖。這些目標是相互聯系的整體,一項目標的實現可能對其他目標產生正面促進或負面影響。近日,北京師范大學、美國密歇根州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獲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
原文地址: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3/2/494315.shtm 當地時間2月21日,諾貝爾可持續發展基金會主席彼得·諾貝爾宣布,將首屆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授予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使解振華,以表彰他對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及可持續發展事業的巨大貢獻。
油菜“替身”更適應環境變化
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和拜耳作物科學公司成功開發了一種新型油料作物,比歐洲油菜更耐高溫、干旱和疾病。這項突破以封面故事的形式刊登于4月《自然—生物技術》上。 一片黃花盛開的油菜地往往意味著北歐夏季的開始。然而,如果全球變暖持續下去,夏日里藍天白云下的金色田野可能會成為一個懷舊的記憶。不過,一種看起來
葉綠素儀觀察植物生長環境變化
? ? 葉綠素儀是農戶門經常用到的一款儀器,也是一款便攜式植物生理檢測儀器,它能快速測量植物葉片中的葉綠素含量,并記錄保存測量的數據結構,方便工作隨時進行野外作業。同時對指導農業生產指導氮肥使用,提升植物光合作用,促進植物生長發育有著重要的作用。 ? ? 葉片葉綠素含量(Chl,uɡ/
為應對環境變化提供“金點子”
日前,西部資源環境與區域發展智庫、未來地球研究信息中心、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在中科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揭牌成立,意味著西部地區乃至我國在資源環境科技領域決策咨詢方面有了更“接地氣”的智庫,將為我國應對環境變化、氣候變化等提供重要的“金點子”。 記者從中科院蘭州文獻情報中心了解到,西部資源環境與區域
恒定濕熱試驗的溫度環境變化
?隨著現代工業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工、電子產品的應用領域日益廣闊,所經受的環境條件也愈來愈復雜多樣。只有合理地規定產品的環境條件,正確地選擇產品的環境防護措施,才能保證產品在儲存運輸中免遭損壞,在使用過程中安全可靠。因而,電工、電子產品進行人工模擬環境試驗是保證其高質量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人工模擬環
中國過半環境類可持續發展指標已提前實現
9月19日,《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3)》(以下簡稱《報告》)在聯合國2023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期間由中方發布。這是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研究中心和中國科學院“地球大數據科學工程”專項連續5年撰寫的第5份《報告》。 今年《報告》圍繞7個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研究地球大
聯合國環境大會聚焦創新可持續發展
為期5天的第四屆聯合國環境大會日前在肯尼亞首都內羅畢的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總部閉幕。來自170多個聯合國會員國的環境部長在大會最終聲明中表示,將支持以創新舉措應對氣候變化、塑料污染和資源枯竭等環境挑戰,通過可持續的消費和生產模式邁向可持續的未來。 本屆聯合國環境大會于3月11日至15日舉行,主題
存儲時間延長以及環境變化對于油脂煙點變化的因素分析
油料中的煙點測量使用最多的是通過煙點測定儀來進行操作的,這種測定方法為油脂煙點監測的最佳方法,油料中的煙點高低與油料中各種成分有關系,其中影響最大的就是油料中的游離脂肪酸含量,因此有一種煙點的測定方法就是通過對油料中的游離脂肪酸進行測定之后,了解游離脂肪酸與煙點之間的關系,測量事就直接對游離脂肪
大連化物所舉辦“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報告會
為熱烈慶祝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文化講壇成功舉辦50期,結合當前大力提倡節能減排、低碳生活的國內形勢,7月14日上午,該所特別邀請了我國著名地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秦大河來所做“氣候變化科學與可持續發展”主題報告。黨委書記包翠艷出席了報告會,會議由所長助理、人事處處長毛志遠主持
國際環境法視角下的可持續發展原則
從國際環境法的視角來看,可持續發展是生態文明的核心要素和本質特征。堅持可持續發展原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以環境保護優化經濟的發展,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從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機制來說,我國目前最迫切和最重要的國際法學理論研究課題,就是從國際環境法維度對可持續發展原則的構成要素和法律地
環境變化可使蔬菜和豆類大幅減產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刊登的一項新研究說,氣候變暖和農業用水減少等環境變化可能讓蔬菜和豆類在未來數十年內顯著減產。圖片來源于網絡 倫敦大學衛生和熱帶醫學院等機構研究人員預計,從本世紀中葉到本世紀末,如不采取減緩環境負面變化的措施,全球蔬菜和豆類的平均產量將分別降低35%和9%。 研究人員查閱
全國輻射環境水平沒有明顯變化
國家核安全局14日首次向社會發布了全國輻射環境監測年報。截至2014年第三季度的監測結果表明:全國輻射環境水平沒有明顯變化。 監測顯示,我國環境輻射水平處于本底漲落范圍內,運行核電廠周圍環境輻射水平總體未見明顯變化,周圍自動站實時連續空氣吸收劑量率均在當地天然本底水平漲落范圍內;氣溶膠、沉降物
人工氣候箱可監控到環境變化
現在我們看到霧霾的天氣越來越嚴重,而持續時間之長,且影響范圍之廣,所以環境的問題已經成為首要關注的問題,也引起人們普遍擔憂了。環境的保護是刻不容緩,也是我國一項基本國策。在很多地方的環境狀況是特別差,這里的原因是很多的,而要加強是環境建設的力度了。所以大氣污染和環境監測中,有用到人工氣候箱。如何改變
生態環境變化有助耐旱物種生存
美國研究人員11日在英國《生態學通訊》月刊上發表報告說,砍伐森林和氣候變化導致脆弱的雨林物種瀕臨滅絕,但同時也使那些適應干旱氣候的物種留存。這一發現有助決策者在將土地轉化為耕地時,最大限度減少物種損失。 人類面臨的一大挑戰是,既要有足夠的耕地養活全球人口,又要保護野生動物棲息地。根據預測,由
物理環境變化顯著-太湖治理難度加大
日前,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張運林研究員等組成的科研團隊發布消息稱,他們新近對1992年至2016年間太湖湖泊生態系統的長期定位觀測數據進行了系統研究后發現:25年里,太湖湖泊物理環境發生了顯著變化。其中,氣溫、水溫和水位顯著上升,而風速和透明度則顯著下降。這對未來太湖環境治理具有重要指導
鄭國光:增溫等氣候變化致中國可持續發展形勢嚴峻
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5日在此間舉行的“首屆國際學生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大會”開幕式上表示,近50年中國大部分地區呈增溫趨勢,區域性干旱加劇、長江中下游地區夏季暴雨日數明顯增多等氣候變化,導致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形勢異常嚴峻。 氣候變化涉及政治、經濟、軍事、環境、外交、科技等諸多方面,已成為非傳統因
新疆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高端學術研討會在伊犁召開
7月7日至8日,由中國科協支持,由自治區科協和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共同主辦、新疆相關學會和科協院士工作站、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科協協辦的“新疆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高端學術研討會”在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伊寧縣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新時、李崇銀、丑紀范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李佩成、許
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印發-農村環境治理需求突出
分析測試百科網訊 5月28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水利部和國家林業局聯合印發《全國農業可持續發展規劃(2015—2030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當前我國農村環境污染問題日益凸顯,農業可持續發展面臨重大挑戰。《規
工業廢氣治理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體
在工業化進程不斷加速的今天,工業廢氣治理已成為構建可持續發展生態環境體系的重要一環。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污染問題,我們必須積極探尋工業廢氣治理的有效途徑,以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海景環保將淺談工業廢氣治理如何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態環境體系。 工業廢氣治理是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的重要舉措。隨著工業生產
專家稱應加強中國全境環境變化研究
“中國幅員遼闊,僅靠局部定點環境監測,遠不能滿足社會需求。”清華大學地球系統科學研究中心主任宮鵬日前接受《中國科學報》采訪時說,對大空間范圍而言,遙感是唯一可行的環境變化監測手段。 由宮鵬發起并組織,《科學通報》2012年6月第16期出版了一期“中國環境變化遙感專題”,共收錄了7篇論文,